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中国电科的重组对象浮出水面!
4月3日晚,易华录发布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公告,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该方案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4月4日,易华录高开高走,涨幅超过16%。
不仅如此,中国中铁涨停,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化学、中国建筑等“中字头”股票,一路狂飙。
中字头整合大潮下,国企在此刻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并非偶然,也不是单纯的政策主观使然。以历史视角,结合当下中国处境,其背后有着严格的客观必然。
毫不夸张的说,如何激活并做大做强这块巨量资产,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命题。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试问中国为什么能在过去几十年的历次世界经济危机中稳住阵脚,并在后来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爆发增长活力?
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国企在其中扮演的稳定器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每逢经济承压,必然伴随资本回报率下压和风险上提。此时,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有天然的抽逃避险本能。
相较之下,国有资本并非单纯以盈利为目标,还肩负社会责任,其逆周期投资可以很好的对抗经济下滑——创造就业,拉动收入,重启消费市场。
比如,1997年之后国家先后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等等。
由此也派生出一个现象,每当经济承压,国企都会大力扩张资产负债表。
2008年-2009年,国有企业负债同比增长26%,对应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5%;2015年-2016年,企业融资陷入低迷,国企再次逆周期扩表,2016年国企投资同比增长19%(同期民企投资增速大约10%)。上述数据均远高于同期民企的投资表现。
在低迷之际托底经济,而一旦经济重启,这些国企投入的资产就会成为被社会广泛利用,从而进一步做大经济的生产资料。
没有三大运营商不计短期回报,在广大的国土上做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就没有今天的全面数字经济;没有普遍的道路建设,也就没有四通八达的快递网络,更没有其背后庞大的消费市场。
如果说民企让国运能兴,那么国企则让国运不衰。
三年抗疫,叠加复杂外部环境,中国经济虽表现出强大韧性,但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提振活力,拉动内需,保障就业,恢复信心,国企当仁不让,也势在必行。这是当下资本市场给予其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由于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国企的资产回报能力天然要弱,叠加原有的内部制度顽疾,一段时间内,国企发展低效的问题饱受社会诟病。
现在,这种偏见恐怕很难再成立了。
历经多年的国企改革大刀阔斧、波澜壮阔,很多大型企业刀刃向内直指积弊,“磨洋工”、“大锅饭”等问题基本一去不返。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底,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户数1.9万余户,占总户数的38.3%,且均将管理层级砍到5级以内,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及时处置。截止2021年底,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4万元/人,比2012年提高了82%。
著名国企掌门人、执掌过四家世界500强国企的宁高宁之前在采访中就提到:“如今国企的竞争压力不比私企小,想混日子将来肯定是不现实的。”
效率提升带来盈利能力的同步上扬。
广发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特别是2021年之后,国企盈利能力已显著高于民企。与之相悖的是,国企的估值水平依然远低于民企(不到一半)。
由此可见,国企估值重塑的提法,并非政策的一厢情愿,而是经营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
3月3号,国资委最新表态,国企今后要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切实提高资产回报水平,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
国企资产回报率的提升依然是未来的一大重要看点,这不仅对资本市场意义重大,更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试想一下,目前国有资产体量大约在300万亿左右,如果资产回报率提升一个点,就可以多出3万亿财政收入。对于当下减税降费以及土地财政降温留下的缺口,这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直接补充,也会给宏观政策调控带来充分的腾挪空间。
国企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
过去十年,央企累计投入6.2万亿元研发经费,占比超过1/3,其中2022年的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突破并储备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电网、通信、能源等关乎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领域。
二十年前,人才就业首选外企,私企次之,最后是国企。如今在某些行业,顺序恐怕要倒过来了。
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今天的国企已不输民企。
借债投资,借债消费,借债还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债务驱动。是否具备可控风险下的“加杠杆”空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能否继续。
对比当下的国企与民企,前者有着更大的债务扩张空间。
2015年以来,央国企“去杠杆”成效明显,民企则不降反增。2017年-2021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60.4%降为57.1%,同期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51.6%增长至57.6%。随后各自延续趋势,如今民企的杠杆率已反超国企。
再者,国企还有明显的融资成本优势。
目前民企、央企信用债的信用利差相差170bp,民企、地方国企信用债的利差相差143bp。这意味着,央国企的融资成本比民营企业低1.4%以上。
因此,如果要选择一个部门来加杠杆拉动经济,国企的动力和潜力显然更大,特别是在当下民营经济信心受挫的背景之下。
广发证券的测算数据是,如果把央国企的债务率拉回2016年的高点,那么总共可以新增约15万亿的信贷。
按照现在每4元信贷带来1元GDP计,国企加杠杆最多可释放3.75万亿GDP,对应约3个点的增长水平。
须知,强调国企绝不是否定民企。
几十年以来,围绕民企和国企究竟谁才是国民经济主角的讨论汗牛充栋。有人支持国进民退,有人呼吁国退民进,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笔墨官司没少打。
现实的中国经济要远比学术讨论来的精彩——中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创举。
当下重新强调国企的价值,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客观要求。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实习生 杨洋 北京报道
7月11日下午,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自2013年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央企间兼并重组、“混改”等措施相继提出并实施。而至2017年,这一年不仅被看作是此轮国企改革2.0时代的开端,也被认为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外界的此类预期下,二级市场的国企改革概念股行情亦多受影响,但相比往年却难言满意。Wind资讯数据显示,相比于“混改”等概念,央企中业绩突出、行业龙头个股涨幅更明显。
万和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央企并购整合的速度在加快,地方国企的改革也在提速,整体符合预期。“对相关概念股的影响将是以点带面的,某个地方国企具体方案的通过会带动与该地方国企改革相关的股票上涨。”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混改”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重要手段之一的“混改”,就被认为将在今年取得实质进展。
实际上,在已经过去的2017年上半年中,一些领域的“混改”也确实取得了进展。
6月下旬,东航集团旗下东航物流,即通过引进联想控股等四家投资者,以及推进完成核心员工持股等方式,成为首家央企的“混改”样本。
具体而言,在完成此次“混改”后,东航集团持股东航物流的股权比例将降至45%,换来的则是22.55亿元的非国有资本入股。
而在东航物流完成“混改”之前,宝武集团旗下的欧冶云商也通过相同方式,引进6家外部投资者并推动员工持股。
此外,包括中国联通(600050.SH)、云南白药(000538.SZ)的“混改”工作,也一直在稳步推进中。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是“混改”破冰年,但第一季度这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并不及预期。“直到3月份后,改革才快起来”。
较“混改”先行一步的央企兼并重组,在今年上半年中也取得了进展。
其中,6月初,中国神华(601088.SH)与国电电力(600795.SH)先是以集团层面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理由,双双宣布停牌,引发市场对“中国神电”的遐想。在最新的停牌公告中,双方各自提及集团拟重组的对象为能源行业大型国企,为前述的遐想再添几分佐证。
而于6月底,国资委再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国机集团与恒天集团实施重组,后者将整体并入前者,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今年国企改革最重要的进展,一是央企的并购重组整合加快,比如恒天集团、中国神华两个案例;二是地方政府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陆续出台了适合地方国企改革的细则或具体操作方案。国企改革进程整体上还是符合预期的,因为国企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用相对平和的方式进行改革,其进程必然不会太快。”张品表示。
此前,国企改革概念是近年来二级市场上的一个连续性行情,但现在市场对国企改革概念的看法却稍显分歧。
中信证券分析师杨帆认为,尽管去年的一波“混改”主题股行情让市场重拾信心,但市场表现出的观点差异,仍让一部分投资者心存疑虑。“有的认为本轮改革的进度缓慢,还有的对当前央企合并效率和混改的模式认识不一。”杨帆表示。
以东方航空为例。如前文提及,尽管东航集团率先推动了东航物流的“混改”,并成为首个央企样本案例,但东方航空上半年在二级市场中的表现并不突出:股价出现下跌且幅度达3.82%。而在7月以来,东方航空的股价进一步出现下跌,下跌幅度超过3%。
但另一方面,已经停牌重组的中国神华在年初至6月2日期间股价累计上涨幅度达37.76%。而去年下半年曾因“混改”而遭到市场疯狂追逐的中国联通,在今年上涨幅度也大幅缩小,仅为2.19%。
上海一私募人士表示,中国神华作为国内煤炭行业龙头,在今年“中国漂亮50”引导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股价出现上涨并不意外。该人士还认为,单纯从A股全部央企来看,股价出现上涨的个股原因更在于资金风险偏好,也即绩优股、行业龙头股更受资本欢迎。
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两市256家央企上市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出现股价上涨的有86家,持平3家,下跌的则达167家。在股价上涨的86家央企中,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的仅3家。
另外,Wind资讯大央企重组概念板块的数据显示,48家个股中,今年上半年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的为27家,另19家则出现了下跌。其中,八一钢铁(600581.SH)以51.20%的涨幅为最高。不过,八一钢铁上半年并未有改革的消息传出,但一季报中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20.06%。
“国企改革概念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实际上股票走势的差别很多并不是因为国企改革这个因素,而是因为和雄安新区等概念相关联,当然在国企改革方面有实质进展的公司股价还是有所表现的,我建议投资者还是以业绩为根本。”张品说。
(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1/4524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