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云并非近期横空出世,而是年初已开始启动的趋势。近期天津市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国资企业逐步向国资云平台迁移,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早在3月4日开始天津国资云就已经率先运行,天津交通集团、天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三家国有企业率先入驻。浙江省国资委于3月份启动“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应用”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八大应用系统和一个云基础设施——“国资云”。今年4月份,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正式发布“国资云”。
近日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引发市场热议。有分析指出,在加快国企数字化转型和加强数据安全的大背景下,国资云是大势所趋。
天津国资委的这个文件昨天在市场上引起了热议,在政府对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安全等行为加强监管的档口,这个文件很容易被误读。在目前的云服务市场,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和百度为排名前四的玩家,但阿里、腾旭和百度的外资背景也让很多国内的用户,尤其是对数据安全和保密性要求极高的国资用户,有一定的顾虑,尤其是在滴滴上市后被审查之后,数据安全成为各个用户最为关心的话题。
虽然国产化替代是一个潮流,但天津这个用行政性命令的方式来要求监管企业的行为似乎也有不妥之处,是否这种行为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因为目前尚且不知道国有企业在这些云服务供应商中的业务占比,也很难评论这种服务会对现有的云服务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自2015年来,尽管云计算迎来了一波黄金发展期,但国内外多家巨头仍然或关闭、或淘汰、或出售公有云服务。相对于普通的行业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更加关乎国计民生,不稳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对于国企数字化转型存在着极大风险。
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企业上云步伐”,为国企央企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根据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预计: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上云率将从2019年的38%,跃升到2023的61%。可见,国企“上云”已成为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工作,国有企业“上云用数”进入加速期。
“国资企业分几类,一个省的央企、省属国资、市属国资、参控子企业、委属企业……加起来可能有几千家,不可能由一家国资云‘吃’下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国资云项目大多会由地方国资企业承接,但省级、地区级的建设方应该不尽相同,毕竟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直属企业和利益诉求。
越往“上”机会越多
云计算快速发展背后,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市场对网络安全的投入也在持续加大。可以看到,近期频发的安全事件提高了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要求,加速了行业新场景、新术、新模式下的安全需求。中期看,等保的实施和后续关基的落地等政策预计为行业贡献百亿级增量。伴随政企对安全投入占比的提升,预计网安行业将开启高速增长期,行业需求有望持续保持高景气度。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工信部开始积极推进云计算在企业的渗透率,相继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明确提出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
赵老哥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347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