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新三板成交放量了!
根据股转系统公开数据,4月20日成交额达到9.5亿,接近10亿,为新三板市场近一年来单日最大成交额。相比前一交易日5.1亿的成交额,交易额增长了整整86%。个股方面,更是疯狂:新三板竞价交易的个股中,超20只股票涨幅超50%,其中三同新材、嘉捷通、吉冈精密、优睿传媒等个股涨幅超100%。
新三板改革持续推进,吸引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据了解,上周监管层曾发布文件,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这意味着千亿弹药即将入市。多名市场人士表示,这一消息对新三板市场有提振作用。
此外,券商根据监管层要求,大力推动潜在客户开通新三板账户,精选层打新成为券商宣传的卖点。有分析师表示,因合格投资者数量比A股低,网上中签率大幅提高。随着市场活跃度上升,赚钱效应将会显现,这将进一步刺激投资者投资新三板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股转系统20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第一批市场分层定期调整时间安排的通知》,将于4月30日启动市场分层定期调整工作。全国股转公司收到主办券商的核查表等文件后,将根据《分层办法》的相关规定,履行发布初筛名单、接受挂牌公司异议等程序,预计于2020年5月底在全国股转公司官网发布2020年第一批市场层级定期调整的公司名单,完成第一批分层调整工作。
新三板交易井喷
4月20日早上9:45,一名新三板投资者胡先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新三板市场暴动了,我却空仓错过!”
胡先生介绍,由于其近期在调整持仓,没想到踏空新三板这一轮上涨。“损失太大了!我此前持仓的票平均涨幅为20%,但我全部清了。”
胡先生之所以颇感痛心,主要因为新三板4月20日大涨。三板成指收涨1.28%;三板做市指数涨幅高达3.18%。
成交量方面,新三板成交额放量明显。三板成指20日成交额7.31亿;而前一交易日(17日)成交额仅为3.7亿。三板做市指数成交额在4月20日为5.64亿,前一交易日为2.62亿。
多只个股迎来资金涌入。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4月1日至4月17日期间,日均成交额超过300万的做市个股只有12只,该数量在4月20日突破至29只。其中,当天成交额突破千万的有18只。
多只日均成交额百万的个股,如今成交额迎来一个新的“量级”。比如利尔达从日均成交额(1-17日)的264万元,在20日猛然上升至4468万元。蓝山科技、伊禾农品、麟龙股份、钢银电商也有相似情况。
在资金推动下,做市个股普遍暴涨。当天涨幅最高的为捷世智通,涨31.71%;朱老六、点击网络、珠海港昇、中讯四方、利尔达、朗朗教育、新达通、精英智通涨逾20%,另有33家挂牌企业当天涨幅在10%以上。
新三板竞价交易的个股中,超20只股票涨幅超50%,其中三同新材、嘉捷通、吉冈精密、优睿传媒等个股涨幅超100%,凯欣股份、网阔信息、斯盛能源、三维股份等多股涨幅超过90%。
但上述个股成交有限。比如优睿传媒全天仅1手成交,成交金额200元;三维股份同样成交1手,成交金额106元。市场人士表示,新三板行情不能仅靠涨跌幅来判断,主要因为有些个股由于流动性缺失,只要凭借一点点交易就会出现大幅上涨。
原因一:炒作精选层预期
不少新三板投资者表示,近期积极参与投资,主要是看中公司有进入精选层的预期。
前述胡先生告诉记者,其择股逻辑是能搏一搏公司精选层验收辅导行情。在胡先生看来,目前新三板投资热的核心主要是“精选层概念”。
据了解,截至4月17日,有379家挂牌企业计划冲刺精选层,其中有11家完成辅导验收。
上周,贝特瑞和艾绒软件2家企业通过精选层辅导验收,从20日表现来看,两公司股价均迎来大涨。前者收涨4.38%,成交额高达3894万元,排名第二;后者收涨11.08%。
前述提及的成交量突破千万的蓝山科技、麟龙股份也是辅导验收企业;颖泰生物、观典防务20日成交额分别为814.72万、790.76万。
此外,方大股份、球冠电缆、国源科技、微创光电、流金岁月等挂牌企业也已完成精选层辅导验收。
原因二:券商力推开户,打新成卖点
同时,券商加大新三板开户覆盖率,开户数量的上升带动增量资金进场。
“之前总部给我们下了新三板开户任务指标,每人要求开10个户,对于符合投资条件的客户,要多向他们沟通,讲解新三板改革。”杭州一家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
广州一名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上刷屏推广新三板开户,同时也会一对一跟潜在客户沟通。
“但开通新三板账户还是有比较大的困难,客户对新三板信任度不高,毕竟过去有新三板专户基金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有券商人士表示。
据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了解到,前三个月券商仅开了2万多户,股转公司3月份给券商下达开户KPI,要求在5月31日前,各主办券商新三板投资者开户率应达到30%以上;在6月30日前,各主办券商新三板投资者开户率应达到4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精选层改革推出以后,合格投资者将迎来打新机会。“打新”也成为券商宣传开户的重要“卖点”。
“新三板改革将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精选层打新将会成为下一个政策红利的窗口。”上海一家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他告诉记者,投资者对打新比较有兴趣。
开源证券研所所所长孙金钜预计,打新投资者数量将显著低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从而推动网上中签率大幅提升,带来网上打新收益率的提升。
原因三:公募基金即将杀入新三板
在市场人士看来,公募基金可“入市”新三板的消息,直接刺激新三板的行情。
据了解,4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有助于改善新三板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公募基金入市对于新三板特别是对于即将与市场见面的改革重头戏精选层,其意义犹如久旱逢甘霖:
一是可以让更广大不满足适当性的投资者们来间接参与新三板投资者,帮助广大普通投资者享受优质创新创业型企业成长红利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红利;
二是为市场提供更多更重要的资金来源,改善新三板投资者结构;
三是作为大型专业投研机构,可以为新三板股票提供更准确的估值和定价,提高新三板的定价功能;
四是可以为新三板带来更活跃的流动性,提高市场的交易功能;
五是也有利于公募基金拓宽自身的投资范围,扩大投资收益;
六是公募基金入市是对新三板市场整体有信心、有价值的最有力背书,有助于形成新三板改革合力;
七是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QFII、RQFII等机构资金未来投资新三板提供模板和经验。
截至3月12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有意向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共有20家左右,其中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等7家首批发行科创基金的公司。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就产品设计方案与证监会机构部咨询沟通。
南方基金表示,公司立即组织发行相关产品,倾向于跨市场基金,基金规模控制在10亿左右,以保证公募产品的流动性,控制投资风险。
富国基金表示,在产品设计上,倾向于发行跨市场基金,产品形式考虑开放式或定期开放式,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每经记者:刘颂辉 每经编辑:魏文艺
继新力、泰禾和蓝光发展之后,又一家“千亿房企”退市。
8月16日,阳光城公司股票正式被深交所摘牌。此前的8月4日,深交所发公告称,阳光城股票在2023年5月15日至6月9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阳光城股票将于15个交易日内摘牌。
创立于1995年的阳光城,高光时刻的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14年间突破1000多倍,规模一度超过2000亿元。
然而时移世易,因在2021年遭遇“股债双杀”,经营业绩恶化,阳光城的泡沫一夜破裂,随即爆发流动性问题。阳光城董事会在最新的公告中表示,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即老三板)挂牌转让。
21年上市之路终结
2002年,林腾蛟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上市公司石狮新发,阳光城也由此借壳上市。2012年,阳光城把总部从福州迁至上海,成为早期落脚上海大虹桥的闽系房企。
2015年,阳光城销售额超300亿元,并提出了“5年千亿”的销售目标。2018年,阳光城销售额达到了1600亿元,正式迈入“千亿房企”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林腾蛟曾为阳光城引进朱荣斌、吴建斌、陈凯、张海民等房地产行业鼎鼎有名的人物,这四人以丰富的地产操盘经验,被冠以“打工皇帝”“网红职业经理人”“地产圈最强财务官”等称号。
成为千亿房企后,阳光城又提出了“3+1+X”的全国布局战略,以及“三年35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20年,阳光城销售额达到了2180亿元的历史高点。同年,“泰康系”成为阳光城第二大股东。
在上海奉贤区自主创业的盛伟还清楚地记得,2020年初自己入职阳光城时的风光场景。
“相比其他一些闽系民营房企,我对老东家公司的管理理念一直怀有较深的认同感。”8月16日,得知阳光城退市的消息后,他在电话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在阳光城工作了一年多,奉贤项目销售完后就提出了离职。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品牌认同感,团队富有凝聚力。”盛伟回忆起当时在阳光城的工作时,很认同公司内部的管理理念。“公司走到这个地步并非一日之寒。包括部分楼盘项目在当时就已出现问题,只是盖子被掩住了。”
Wind数据显示,阳光城的股价最早曾达到7.97元,2021年底已跌至3.02元,到退市前股价只剩下0.37元。
截至6月20日,ST阳光城的股东人数为14.25万人,较最高时的17.68万股民有所减少。阳光城进入“老三板”后,股票流动性将大大降低,或导致投资者难以卖出手中的股票。
积极自救却无力回天
事实上,早在2021年第三季度,阳光城就出现扣非净利润同比约97%的下滑。
在三季报发布后,阳光城随即又发布了一份“部分董事异议说明”,内容是:代表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的两名董事对这份三季度报告投下了反对票,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公司管理层的合理解释。
此后,阳光城遭惠誉下调评级,债券持续大幅下跌。“泰康系”开始选择清仓式止损,在2021年底折价卖出阳光城股份,亏损超16亿元离场。
2022年2月,因两笔合计2726.25万美元的利息无法兑付,阳光城正式宣布违约。
面对阳光城的危局,创始人林腾蛟积极自救,竭力解决公司的流动性问题。在泰康系离场前后,他变卖所持兴业银行的股权,辞去兴业银行董事职位。
公开资料显示,林腾蛟还押上了个人信誉,为多笔展期债务增加个人担保。将多处优质资产处置变现,疏解债务压力。阳光城转让万物云2.91%的股权,套现达到30.52亿元。
阳光城及其母公司还转让包括佛山陈村、浙江永康、四川宜宾、上海臻百利、希尔顿酒店等20余项优质资产,回笼资金均用于偿还债务,累计已还债超过450亿元。
同时,林腾蛟在公司出险后两年未领取工资,公司高管及一线员工悉数降薪,集中力量化解债务。
截至今年5月12日,ST阳光城披露的《关于公司债务情况的公告》显示,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本金还有647.32亿元,逾期金额高于2022年年末的金额。
从急速扩张到债务缠身、告别A股,阳光城的跌落是闽系房企高周转模式熄火的代表。
今年以来,新力、泰禾、嘉凯城、宋都、粤泰、美好置业、蓝光和阳光城等8家房企已相继退市。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退市毫无疑问对房地产行业、股东、员工和合作伙伴都带来不良影响。“但部分企业退市,行业加快出清,也为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翻译
搜索
复制
每日经济新闻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7/5147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