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微信也能买指数基金啦?赶紧跟着规划君了解一下~
大家应该都知道,微信里面有个“理财通”,不少小伙伴们把自己的闲钱放在里面的货币基金中,既获得了一定收益,又满足了随时支取的流动性需求,非常方便。
注意
还不知道的朋友可以打开微信——“我”——“钱包”——“理财通”了解。
货币基金虽然很安全,但收益并不高;而今年以来,权益类市场(股票基金、指数基金、股票等)又异常火爆。互联网大佬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微信理财通近期上架了一种新产品——指数基金。
科普科普长知识
指数基金:顾名思义,就是投资指数的基金。简单来说就是,指数涨它就涨,指数跌它就跌。收益可能非常高,但风险也很高。不同于货币基金,指数基金是有亏损可能性的!
产品测评
名字: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指数基金
代号:110020(基金代码)
费用:5月26日前免申购费!
属性:指数型基金,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
规划君解基
目前微信只对接了“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指数基金”这一只产品。这名字有点长,又是字母又是数字的,都代表什么呢?
易方达:这是基金公司的名称,代表了这只基金的发行方。易方达算是老牌的基金公司了,旗下有很多不错的基金。
沪深300:这是一个指数名字,代表这只基金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样本选择标准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因为覆盖了A股60%的市值,所以一般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大盘(A股整体市场表现)的指数。
ETF联接:这个解释起来有点复杂,简单的说,“ETF“是一种指数基金。这种指数基金又能在场内(股票账户)像买卖股票一样,买进卖出。可是没有股票账户的小白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ETF联接“。这样小白们就能在场外(基金销售平台)像申赎基金一样,按照当日净值申购赎回。
买还是不买,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投资者本身是偏保守型的,那么我们不建议你投资权益类的指数基金。因为这类基金的风险是较高的,会有本金亏损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本身就对中国A股市场非常有信心,又对创业板、中小板这些股票不感冒或者觉得风险太高,可以尝试一下沪深300指数基金。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跟踪沪深300指数基金并不是只有易方达才有,很多基金公司如嘉实、博时等等其实都有。不过因为指数基金都是以追求与市场一致的业绩,所以跟踪同一只指数的基金业绩不会相差很多。通过微信现在购买(截止5月26日)是免申购费的,看好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指数基金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在微信平台上购买。
科普科普长知识
除了沪深300,我们经常看到“上证50、中证100、中证500“这几个指数,他们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上”代表”上海”,”深”代表”深圳”,”中”代表”中国”,后面的数字代表选出来的样本股的数量!
中证500:扣除了沪深300的300只股票以后,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500只A股作为样本。一般反映的是沪深证券市场内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中证100:是从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挑选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50:选取了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指数基金的优势?
1. 指数基金中的成分股投资多样性
比如上证180指数(上证成份指数),选取在所有A股股票中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80种样本股票,这样投资者就可以避免了自己挑选个别企业股票,降低了挑选难度,分散了市场风险性。
2. 费用低廉
由于指数基金采取买入并持有策略,基金经理不需要频繁换股,因此在管理费、托管费等低于积极管理的基金,这个差异有时达到了1%-3%。指数基金作为长期投资的方式之一,所以基金费用优势不可忽视。
3. 业绩稳定、收益可预测性强
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比主动型的股票基金业绩稳定,其次,指数基金是跟踪的目标指数收益的变化,投资者可根据每天公布的指数标的收益来预测自己的指数基金收益。
科普科普长知识
什么时候投资指数基金?
指数型基金属于被动投资,它的目标是复制所跟踪指数的表现,在经济的复苏,尤其在中长期股市呈上升趋势时是指数基金的投资黄金时期,规划君认为现在中国股市正处于这个阶段,因此指数基金目前还是值得我们投资者关注的。
最懂学习、最会挣钱的人,听说都已关注“网易投”订阅号:iwangyitou
萌美小编“小易”个人微信:wangyitou001,记得让“小易”拉你进投资咨询群
来源:好规划网
赚钱重要,身体也重要哦!
赚到点钱也要慰劳下自己嘛!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正式开始。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旋律的奏响,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等诸位国家领导人正面容肃穆的注视着国旗的升起。在这诸位领导之中紧挨着毛主席身旁的,是一位身着长衫,长须白髯的老人。他就是人称“川北圣人”,被朱德元帅奉为恩师的民盟主席张澜。
新中国第一届政治会议,就曾因为这位老人而改换地址,延迟召开,就连国民党方面为了拉拢他,也不惜许诺高官厚禄。建国以后,他更是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张澜到底为何如此重要,值得国共双方极力争取?张澜又为何最终选定共产党而抛弃国民党呢?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张澜的人生。
张澜,字表方,1872年生人。张澜出生于川北地区的南充莲池乡,家境相对优渥。张澜的父亲是一名晚清秀才,虽说并不能够任官敛财。但张澜的父亲还是凭借着自己的秀才身份,谋取到了一份私塾先生的工作。
塾师作为基层教育的控制者,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衣食无忧。张澜也深受这位秀才父亲的影响。张澜在很小之时便开始跟随父亲读书识字,学习传统经典。张父也许是希望孩子能够突破自己一生未达的瓶颈,考取更高的功名。亦或者张父只是单纯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总之,张澜在这些因素影响之下,很早便开始受到教育,跟随其父亲读书学习。
张澜父亲让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的理念是否正确不提 ,但效果确实是显著的。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之下,张澜对于传统经典的掌握程度颇高,对传统儒家思想有着独到见解。
1894年,时年22岁的张澜在父亲的鼓励下参与了自己的第一次乡试。在熟读经典,从小接触传统儒家经义的张澜面前,乡试并不能够阻挡他的脚步。他成功通过考试,与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秀才。虽说这并不是考取了多大的功名,获取了多大的官位,但张父却十分高兴。因为儿子在22岁时,已经达到了自己一生的最高成就。以张澜的学问来讲,他一定可以走的更远,考取更高的功名。
不久之后,张兰又被补为廪生。廪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对乡试之中成绩最为优异的一批秀才的专称。因为这批秀才的优秀,政府会给予一定的钱粮补助,因此以“廪”作为学生的名称。张澜正是因为成绩优异才被补录到廪生当中。
成为廪生之后,不仅可以获取政府补助,还会获得参与下一级考试的保送名额。事实上,成为廪生,便能够更为轻松地获取举人功名。这基本上就预示着,张澜几乎已经踏出迈入官场的第一步。
此时四川地区响应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指示,在张之洞等人的筹划下落成了一座新式书院——尊经书院。这里汇集了彼时四川地区最为思想先进的教师,以“经世致用”思想作为教育的主要方针理念。四川地区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对这里心驰神往,希望能够进入书院学习。张澜也颇为向往尊经书院的学习理念,因此前往报名。
凭着自己的优异成绩,张澜顺利进入尊经书院进修学习。在这里张澜首次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革新思想。在尊经书院的经历虽然很短,但对张澜实质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尊经书院传授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给张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也在这里接触到了一些革新思想和理念。
尊经书院
在尊经书院中,张澜将传统中国文人的艰苦奋斗展现的淋漓尽致。很快他便成为书院中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代表。也正是因为他的优异成绩,张澜被尊经书院选拔为留日代表。就这样,张澜这位川北小子便踏上了跨海赴日求学的道路。
张澜此时是兴奋的,毕竟在尊经书院中接触到的西方知识让他十分着迷。而日本作为彼时亚洲最为西化的国家,教育知识理念等自然更为先进。
但张澜兴冲冲奔赴日本留学后没多久便遇厄运。张澜对慈禧把持朝廷权力,不肯将权力交还开明革新的光绪之事素有微词。但在日本留学时,张澜再次提及此事,竟然被清廷驻日机构得知。清政府自然不愿见到有人妄议朝政,一怒之下便将张澜遣送回国。张澜就此失去了自己的留学机会与仕途发展可能。
张澜早年一心求学,学贯中西。但却因为对清政府的一句非议而导致求学路断,仕途无望。他以后的人生又该去向何方呢?
张澜回国之后眼见自己已经没有了自己深造学习的可能,仕途也无希望。张澜只好将目光投注到教育领域。虽说自己没有前进之路,但自己好歹读了这么多年书,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张澜便在家乡南充的学堂内做起了教书先生。这段在四川境内教书育人的经历约5年时光,张澜一直在南充和成都各校之间辗转教学。虽然这段日子十分平静,毫无波澜,不似风云人物该有的波澜壮阔。但正是这段日子为张澜在川内累积了极高的人望。
作为学生时期便在川内教育界颇有些名头的人物,张澜成为教师后展现出的能力让川内教育界都十分钦佩。张澜自身对传统经典和西方知识都有很深的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将两者融会贯通,学生总能在他的教学中获得最新奇的认知,能够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
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教学能力,张澜很快便在川内的教育界声名大震。1909年,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宣布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四川地区也掀起了一股拥戴立宪的呼声,张澜积极投身立宪派,被任命为四川地区议员。
但很快,张澜这位立宪派议员便发现自己遭受了蒙骗。清政府的立宪制度只是一个骗人的幌子,骨子里封建皇权的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张澜对改良清政府的想法逐渐感到失望,开始转向革命领域。
1911年,张澜作为川内资历极高,涉及政教领域的大人物出任川汉铁路副会长。此时已经走到末路的清政府正打算出卖铁路利益,为自己换取延续下去的可能。这无疑激怒了四川、武汉两地的铁路工人,工人们纷纷抗争清政府的腐朽卖国。张澜作为副会长当仁不让,带领这铁路工人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正是四川地区保路运动的激烈,调动了武汉的请政府部队前往镇压。这为武昌地区准备起义的革民军提供了可能。随着武汉主力清军开赴四川,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志士们发动了武昌起义,一场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就此到来。
可以说,正是张澜领导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孙中山事后也赞扬道:“多亏了张澜,才有我们革命的可能啊!”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各省份有识之士纷纷起义,与清政府划清界限,宣布独立。四川地区在尹昌衡的带领之下宣布独立,建立四川军政府。张澜作为彼时四川境内的“老资格”革命志士,别尹昌衡聘请担任政府参赞,为四川发展做参谋筹划。
不久后,中华民国成立。张澜作为四川地区的代表人物之一入选民国参议院议员。正是在这里,张澜与松坡将军蔡锷相识。但很快中华民国这个“畸形儿”便展现出了它的问题。袁世凯强逼孙中山下台,继位大总统。
蔡锷
他强势解散刚成立没多久的民国议会,开始自己的独裁之路。很快袁世凯称帝野心难藏,掀起复古称帝逆潮。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蔡锷难忍革命成果逝去,宣布起兵倒袁。
被袁世凯赶出议会,再任教师的张澜也积极响应蔡锷。张澜主动拉拢四川进步军人钟体道,率军宣布独立。很快在张澜的游说之下,四川境内军队纷纷响应,宣布参与倒袁战争。
张澜对清政府心灰意冷,转而开始了革命旅程,为建立民国立下大功。可袁世凯再掀封建思潮,张澜追求民主和平的道路将要如何走下去?
在全国人民的抗争声讨下,袁世凯最终含恨而亡。民国的民主体制得到了基本的保留和继承。张澜在保卫民国政体和精神中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北洋政府对于这位威望颇高的民主人士也是几位尊重,先后聘请他主政川北及四川全境工作。
张澜在上任后,对四川境内的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位在教育领域躬耕数十年之久的老资历人士,张澜深知四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他积极鼓励四川境内的报刊杂志宣传进步思想内容,甚至亲自创办进步报刊《民治日报》。他对四川境内许多学校的教学思想进行整肃,将其中涉及的落后内容剔除,宣传学术自由和民主开放。
1930年,已经掌控全国大权的国民党开始在四处压制进步思想传播。张澜心中气愤,但却无计可施,最终,张澜选择辞官归隐,再次成为一名基层教育者,远离是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已致危亡境地,张澜这位川北宿老也不忍心再自囚暗室,逃避惨痛现实。
张澜积极参加抗日运动,开始担任民国参政员,为抗日事业四处奔忙。1939年,黄炎培等人呼吁民主宪政运动,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大搞专制。张澜作为四川地区的最有话语权的民主人士也被邀请加入其中。
但蒋介石治下的国民党顽固不化、冥顽不灵,从未认真考虑过民主和平之事。张澜终于认清了国民党右派的丑恶嘴脸,自知在此党派内永无民主可能。
1941年,张澜联合黄炎培等人建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担任中执委员。不久之后,黄炎培辞职,张澜作为党内资历威望最高者,接任主席一职。
此后,张澜始终统帅民盟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政治斗争,追求中国政府的民主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张澜也自然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边。
19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企图再掀起内战风雨。张澜联合民革向国共两党发出声名,希望能够停止内战,合作创建联合政府。在张澜等人的呼吁之下,蒋介石最终答应与我党在重庆地区展开和平谈判。但蒋介石之所以接受张澜的诉求,不过是因为国民党需要一段时间的和平而已。
国民党右派势力利用谈判时间,暗中调集兵力开赴我党各根据地附近。
国共和谈
1946年,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破裂。国民党召开由自己掌控的国民大会,选任国家领导。张澜义愤填膺,拒绝出席这样的虚假大会。国民党见奸计泄漏,也不再装模作样。
在共产党、民盟这两大仅次于国民党的党派缺席后,国民党依旧召开了自己一党独大的国民大会。蒋介石被选任为中华民国总统,他上任即将民盟的合法党派身份取消,着手查抄民盟成员。
我党深知张澜这位中国第三大党派主席的重要性。张澜本人在国内的号召力不言而喻,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号称“海内盟员皆后辈,蜀中学子半门生”。而民盟作为第三大党,国共双方谁能争取民盟支持,便更能践行民主之事。
1949年,蒋介石眼见无法争取张澜,便将其软禁,甚至派遣特务意图谋害。在我党的援助之下,张澜最终脱困。同年6月,张澜由上海转机至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本在前一年,我党便邀请张澜代表民盟参与政治协商会议。但因为张澜本人身体衰弱,加上受到国民党监视,始终未能成行。
1949年9月,张澜作为民盟主席参与第一届政协会议。在此次会议中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政协常务委员。
作为新中国的副主席之一,张澜为新中国的法律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自1953年起,张澜便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开始组织人手,起草宪法法案。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最终新中国第一步宪法在张澜等人手中成型。为此,他特做文章一篇,宣扬宪法的重要性,宣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955年,83岁的张澜在北京病逝,结束了自己为民主事业辛勤奋斗的一生。
张澜不仅是为民主奋斗一生,功勋卓著,威望极高,他的人民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存在。作为国内名宿,党派主席,张澜素来清贫。其人品格高尚,一心为国,一心为民。毛主席便称赞:“表老,你的人好,德好啊!”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3/4826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