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爱因斯坦炒股的故事以及炒股故事书

金融物理学的逻辑解释

桂起权

摘要在金融学与现代物理学(特指粒子物理学中的“规范场论”以及“纤维丛理论”的概念与方法)之间,之所以能够合乎情理地建立起一系列相似性和对应关系,其奥秘就在于运用科学哲学中类比这一启发式方法。由此,开拓了新的学科领域。

关键词金融物理学 规范场论 纤维丛理论 类比 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布劳格在《经济学方法论》中说过,所谓经济学方法论无非是科学哲学对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值得指出,一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拉卡托斯的纲领方法论及其启发式方法则是倍受经济学家青睐的科学哲学原理之一。二是玛丽·赫西在其科学哲学名著《科学中的模型和类比》中,则强调类比这一启发式方法具有特殊重要性。

本文的目标就在于阐明,运用科学哲学中类比这一启发式方法,在金融学与现代物理学(特指粒子物理学中的“规范场论”和“纤维丛理论”的艰深概念及方法)之间,何以可能建立起一系列相似性和对应关系。这将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任务。

金融学与物理学,初看起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俄罗斯物理学家伊林斯基却采用类比和跨学科思维方式意外地发现,一是在爱因斯坦奇迹年(1905年)所发现的布朗运动公式,其实是与1900年金融学家所发现的股票价格不确定性公式高度相似的。二是作为金融学基本方程式的Black-Scholes 方程,是与统计物理或协同学中的Fokker-Planck方程具有十分相似的形式和密切关系的。

话说“股票价格的不确定性”,最近几年许多人对于此深有感触并吃尽了苦头。牛顿在炒股失败之后曾经感叹地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动,但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金融学中有个基本概念叫做随机价格游走——价格在每一步都按照独立的随机数变化。给出的股票价格不确定性公式是:Ds=sÖ t (用Ö 表示根号),意思是价格波动是时间跨度的函数,其中系数s 是价格波动率。[1]有趣的是,这个公式正好与爱因斯坦所发现的布朗运动公式相对应:Dx=DÖ t,意思是布朗微粒的坐标漂移是时间的函数,其中D是扩散系数。[2]原来,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个事实,不能不让金融学家和物理学家双方都感到大吃一惊。

为了达到概念上的清晰性和准确性,我们先是对于玛丽·赫西在《科学中的模型和类比》中所述的关于类比的科学哲学原理做一个准确的说明,然后再将它应用到金融物理学中去。玛丽·赫西举了一个关于声音和光之间的类比的典型案例,可以同时说明两类类比,即“性质类比”和“关系类比”(也叫做“形式类比” )[3]。其中,光是“有待解释的系统”即“原型”,而声音则是“用以解释的系统”,即类比物或“模型”。见附表所示。




 

 

共同的因果关系

声音的性质

光的性质

形式关系如定律、公式等等

的相似

是纵向的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强度随距离按平方反比衰减的定律+……)

等等

1a.回声

2a.响度

3a.音调(声的频率)

4a.在空气中的传播

(性质的类似是

1b.反射

2b.亮度

3b.颜色(光的频率)

4b.在“以太”中的传播

横向的)

 

 

表1. 光-声类比

这种类比可以用来提出双重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在每一行(横向比较)中所对应的性质(1a与1b,2a与2b,3a与3b,4a与4b)是类似的,这就是性质类比。第二个要求是,存在着把每一行中的各项(对第一列是1a2a3a4a;对第二列是1b2b3b4b)联系起来的相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如反射定律(对第一列是声音的反射定律;对第二列是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强度随距离按平方反比衰减的定律(对第一列是声音强度定律;对第二列是光的照度定律)。

在表1中,被解释的系统=光;借用过来起解释作用的系统(即类比物)=声音。第一种类比,即性质类比体现在“声音的性质”和“光的性质”栏目之间的横向的类似性:光的反射与声音的反射(回声)相似;光照的亮度与声音的响度相似(两者都属于强度的范畴);光的颜色与声音的音调相似(因为两者都属于频率的概念。颜色是光波的频率,音调是声波的频率);如此等等。第二种类比,即形式类比则是体现在关于声音的因果关系与关于光的因果关系之间的纵向类似性。例如(1)光的反射定律是与声音的反射定律相似的,这不是指性质对性质的相似,而是指因果关系或数学形式上的相似。(2)光的折射定律说明的是,入射光、传光媒质与折射光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地,声音的折射定律说明的是,原声波、传声媒质与折射声波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两个定律的相似也是因果关系上的相似。(3)光的照度定律与声音强度定律,又是因果关系上的相似。由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都是呈现出球对称性的,因此都满足平方反比关系。

科学哲学家认为,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类比是最重要的启发性原则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价值。科学家探索未知现象领域,要解决新问题,要追求新知识,要建立新的理论模型,这里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不能从现成的普遍原理直接演绎出结论。类比是从已知到未知过程中极其富有创造性的推理,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通过以上案例可以清楚看出,科学家常用的类比主要有两种形式:性质类比和关系类比(即形式类比)。性质类比是根据被解释系统与解释系统(即类比物)之间存在的横向的(性质对性质的)类似性而进行推理;形式类比则是根据被解释系统与解释系统(即类比物)之间存在的纵向的因果关系或数学形式上的类似性而进行推理。由于科学理论的本质关系往往可以通过数学方程式表述出来,因此“形式类比”往往能够揭示本质上的关系。[4]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把科学哲学家关于类比的方法论原理的要点讲清楚了。在下文中,我们将要把它应用于金融物理学。这又要分几步走。

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学者并不熟悉现代物理学,尤其是不熟悉规范场论和纤维丛理论。为此,我们必须用尽可能通俗易懂并且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述由杨振宁所开创的“规范场论”和由陈省身所奠基的“纤维丛理论”(当然,这本身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后,再解释何以可能在这些概念与金融学概念之间建立起一系列对应关系。

首先,出于解读金融物理学的方法论思想的需要,最扼要地表达一下规范场论的核心思想。

整体上说,在规范场论构架中,杨振宁所说的“对称性决定着动力学”是一个极为精辟的新物理思想,一种精神支柱。对称性是自然的和谐和秩序的一种象征。规范场包含着深刻的内在对称性,而对称性决定着相互作用规律,决定着动力学。“规范对称性”又称做“规范不变性”——物理世界规律在(规范)变换中保持内在不变性。这些是规范场研究纲领的核心假说。杨振宁说过一句最有概括力的话:“近(现)代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力’(指:基本相互作用),发现共有四种:核力、电磁力、弱力和引力。四种力和它们的能都是规范场(gauge field),这是近三十年来的一项基本了解。”[5]这一理论已经成为理解自然界诸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可靠基础。

从语义上分析,“规范”的本义是测量的标尺度量的标准,或者说是“标度”。“规范不变性’的概念是由德国数学家外尔在1918-1919年间首先提出的。通俗地说,人人都知道,我们到服装店买衣服或者请裁缝师傅做衣服,如果你需要买或做一件衬衣,那么该多大就多大,这跟使用米尺、英尺或者中国尺来表示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实际东西的大小,不随度量的标准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像同样一份资产的价值,跟使用美元、法郎或者马克来表示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平直空间中“刚性度规”的情况。外尔考虑到,尽管爱因斯坦“弯曲空间”的情况更为复杂,每个时空点长度标尺和时间标尺都在变化,法线方向也在不断变化。然而,借助于“柔性度规”仍然可以把握“变中的不变性”。在不同时空点的“标尺”之间总是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换算关系”的。(这就像在人民币、美元、欧元之间可以合理兑换而保值一样。)道理就在于,客观的物理事件独立于我们所选择的描述框架。通过通俗的比喻,或多或少能体会“规范变换变中的不变性”的含义。

在物理学中,“物理规律(在变换中)具有内在不变性”的思想,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化:伽利略的“力学相对性原理”(静止系与匀速系的等价性)仅仅局限于力学,爱因斯坦将它推广到整个物理学。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本出发点是:自然规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应当是一致的,尤其要求在洛仑兹变换下形式不变;广义相对论将不变性推广到非惯性系,但是变换所涉及的只是外部空间,还不包括内部空间;量子力学的方程则在各种“表象变换”中都保持不变;而在规范场论中所涉及的变换已经可以从外部空间,推广到包括内部空间。“规范不变性”是可以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在变换群作用下,理论中方程式的形式保持不变,则这个理论是规范不变(指协变)的。[6]规范场论的整合外部/内部自由度的物理思想,若转换成数学,则在更抽象的、能够整合外部/内部空间的“纤维丛理论”(形式化体系)中得到体现。

接着,也是出于解读金融物理学的方法论思想的需要,最扼要地表达一下纤维丛概念之大意。正像普通老百姓都能理解,头发长在头皮上,头发=纤维,头皮=底空间,总起来就形成“纤维丛”。因为纤维丛=底空间+纤维。另一个熟知的例子是山坡上的树林子。树林子=纤维,山坡=底空间,总起来就形成“纤维丛”。因为纤维丛=底空间+纤维。到此为止,说的是外部空间。伊林斯基想得更巧妙,他把内部空间也考虑进去了,而且十分生动形象。他举例说,邮递员去送信,地址=地理坐标系中的位置=外部空间(底空间),因为什么大道什么街,几层楼,就相当于笛卡儿坐标的XYZ。然而,公寓的房间里边则=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内部空间=纤维丛。按照他的说法,就那么简单对于杨振宁规范场论的“内部空间”,则是意味着电子自旋的内部自由度,或者质子中子同位旋的内部自由度。

如果从规范场论和纤维丛理论的观点,回过头来看爱因斯坦的引力场“弯曲空间理论”,那么原先感到神秘的现在就不再显得奇怪。这无非是:引力场=规范场的特例,引力势=规范势的特例。引力场=外部弯曲空间,规范场=推广到包括“外部+内部”的弯曲空间=纤维丛。如此而已。从规范场论的视野来看,与引力场的弯曲空间相似,物理系统的内部空间(如自旋、同位旋空间)的方向和“标尺”在不同时空点也是不同的。正像爱因斯坦所发明的“联络”在外部弯曲时空中,能起到“连通”不同时空点方向的作用那样,在推广后的规范场的“纤维丛空间”中,需要引入能够体现规范对称性的“规范势”,以便联络在不同时空点的内方向,如此等等。正因为这样,规范场论才是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有趣的是,在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规范场论与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之间存在着“形式的相似性”,成为现代科学中“关系类比”的一个绝妙的例子。正是规范场论的成功和对应的丛理论形式化体系的发现,人们才认识到可以从现代数学的流形的观点来重新考察各种物质结构理论。正如杨振宁和吴大峻早在1975年的《不可积相因子的概念以及规范场的全域表示》中就列出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许多基本概念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7](我们只选取其中一部分):

 

 

物理学的:规范场的语言

数学的:纤维丛的语言

规范(或整体规范)

主坐标纤维丛

体现相互作用的规范势

主纤维丛上的联络

相因子

平移(平行位移)

场的强度

曲率

电磁场的规范势

对称群U(1)纤维丛上的联络

同位旋场的规范势

对称群SU(2)纤维丛上的联络

 

 

许多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研究过理论物理学-金融学类比,却不是从逻辑或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由于杨刚凯教授的论文《外汇交易市场的格点规范理论》[ 8]比较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就挑选择这篇论文的某些重要论断,用科学哲学观点进行重新解读。(原文是英文,有译文,但对译文不合意之处我们作了校正。)

格点规范理论和金融市场上的一种模式之间存在着非常有趣的类比。

金融上的Black-Scholes 方程与统计物理或协同学中的Fokker-Planck方程具有相似的形式和密切的关系。从逻辑观点看,它们正是属于逻辑学中所说的“形式类比”的范畴。新金融理论的开拓者伊林斯基在他的划时代著作《金融物理学》之中,就系统地发展了物理-金融类比

在经济学中所关注的外汇市场与粒子物理学所关注的规范场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和简单的相似性。如果我们运用本文第一节所分析的类比方法(包括模型与原型的关系,类比性质与原来性质的对应,两者在形式关系或因果原理上的一致性等等),那么这一切就容易理解。

金融上有几个关键性概念,可以用来说明“真正”的经济事实、现象和规律,正像物理事实、现象和规律一样,并不依赖于参照系的选择(也就是都满足所谓规范不变性):

(1) 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时,有选择参照系的自由。

原来的译文采取“协定”的说法,但是我认为Coordinate兼有座标 / 协定的意思,本义应当是选择参照系、座标系的自由。笔者现在采用新的译法,更能体现经济学与物理学在参照系选择上的共性,以及经济学-物理学类比的合理性。关于货币单位的变化,我记得早年的一件事:解放初期,在上海买一付大饼油条是人民币500元(对应于现在的5分钱)。大约到了1953年,票面缩小到万分之一,10000元改称1元。价值没有实质性变化,使用上却更加方便了。

让我们对比理论物理学:狭义相对论有选择不同惯性系的自由;广义相对论有选择不同广义座标系的自由;量子力学有选择不同表象的自由;规范场论的自由度可包括外部和内部空间(如电子自旋的自由度),其每一个时空点的标尺,相座标或相位角都可以自由选择(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相位角,也是这样)。

(2) 全球经济中,每一种货币都可以独自重新调整。

与此相似,让我们对比理论物理学:在广义相对论中,弯曲空间的各个一个时空点的法线方向相互之间并不一致,长度标尺或时间标尺也不统一;在规范场论中,每一个时空点的标尺或相位角可以独自重新调整。

(3) 由数量来刻画的“真正”的经济现象不依赖于参照系的选择

应当把独立于参照系选择的经济学量与依赖于参照系的经济学量严格区分开来。

让我们对比理论物理学:物理学规律在狭义相对论中,是相对于不同惯性系保持不变性(指协变性,下同);在广义相对论中是相对于不同广义座标系保持不变性;在量子力学中,是相对于不同表象保持不变性;规范场论则更有普遍性,它的自由度既包括外部空间又包括内部空间,其每一个时空点的标尺或相位角都可以自由选择,物理学原理在定域规范变换中保持内在不变性。

杨刚凯教授是这样总结上述从经济学(金融理论)中提炼出来的三个重要原则:(1)有些参照系(原译文不够恰当:协定)是可以改变的。(2)这些变化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独立地产生(即:局域性)。(3)“真正的现象”(指客观事件、规律)对于这些改变是不变的,杨说,它对物理学上的规范对称性也很关键。

杨在“规范理论”部分,在物理学意义上重申了(1)和(2)。至于(3)杨则进一步展开说,“物理学在某些变化下是不变的,一种对物理学没有影响的变换称为对称性(更准确地说,这种变换把方程的一个解映射成另一个解)”。这里,杨一语道破了“对称性”的真谛!如果翻译成科学哲学语言来说,原来物理学家所谓的对称性,指的就是物理世界规律的内在不变性,在变换中的不变性。杨进一步解释了“规范对称性”:“如果这种变换可以直接移植到不同的点,那么这个对称就称为局部对称性或者规范对称性”。

另一篇相关的重要论文是李华钟先生的《理论物理学和金融学》[9] 。作者在“金融市场作为量子规范场系统”小节中就指出,物理现象和规律,对于(局域)规范变换保持不变,即是把这一套物理量变换到另一套物理量去描述时,物理现象和规律不受影响,仍然是那些现象和规律(尤其是在每一时空点的变换可以相互独立)。说的是物理现象、事实和相互作用规律在变换中的不变性。他指出,如果将定域(即局域)规范场与金融市场进行类比,那么按照同样的道理,在金融市场中流通的是多种不同的货币,它们按约定的比率互换(而且不同时空点各自独立),互换中货币的价值不会改变。金融市场-规范场论类比中的对应关系可以列表如下:

 

 

经济学的:金融系统

物理学的:量子场系统

资金流

物质场(电子场)

证券

+电荷

债务

-电荷

套利场

规范场(电磁势)

 

 

有人要问:经济学的“市场”和物理学的“场”(重力场、电场、磁场等等),在含义上差别这么大,为什么可以进行类比呢?回答是:类比方法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寻找、挖掘、发现跨越不同领域的出人意料的相似性。在电场中,正电荷是从高电位移向低电位的;在重力场,“水往低处流”;在资本市场,资金从赚钱少的地区向赚钱多的地区流动。这些道理都很自然。从历史上看,第一个应用理论物理学的统计方法进行金融市场分析的法国数学家L.巴舍利耶(1900),所使用的也正是类比方法,特别是形式类比:由于分子碰撞引起的布朗粒子运动的不规则性,对应于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引起的股票市场的不规则性,如此等等。

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有很多应用。[10]它有两个主要的启发式原则。反面启发法——指示禁止做的事,即不得将矛头指向核心假说,理论的根本信念不容动摇;积极启发法(或正面启发法)——指示该做的事,也就是容许理论外围的种种辅助假说随时可以调整变形,以维护核心原理不受侵害,“时刻准备着”能够应付可预期的反常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提示、暗示或程序性的指令”,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那样,包括如何增加辅助假说和改进分析技巧,如何积极解释和预言新的独立可检验事实等(这正是科学哲学初学者感到最难把握的)。科学哲学认为,研究纲领的积极启发法与核心假说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积极启发法作为策略性的示向原则能提供一系列的建议或暗示来充实研究纲领,为的是使纲领能对所研究现象作出合理说明和预言。

直接针对我们问题来看,试问杨振宁和米尔斯的规范场论,其核心假说是什么?回答是:“规范对称性”或者“规范不变性”,亦即自然定律在变换中保持内在不变性。试问当这个纲领性思想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时候,它的“正面启发法”是什么?回答是:奥秘就在于“类比”二字之中,具体说是“规范场-金融类比”、“规范场-纤维丛类比”。这个“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的方法”,就包含在规范场论关于“基本对称性”的暗示之中,并表现为纤维丛的那一套精美的几何图画以及一种全新的语言(底空间、纤维、平移、曲率等等)和描述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提示或程序性的指令”,就像“锦囊妙计”那样。这种启发法决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许多不同场合中有活灵活现的表现。这一套一种全新的概念构架或方法论语言,产生出一种富有启发力的新思路,并且提供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有助于开拓新领域,建构新理论。

伊林斯基在《金融物理学》一书中亮出了规范场论观点:对称群意味着动力学规律在“参照系”的变化中保持不变性。这在金融市场中如何体现呢?具体地说,金融市场拥有一个无限维的对称群或者规范群,这在本质上就意味着对于任何时间间隔,任何资产单位——作为金融学独特的“参照系”的变化(及其价格的相应变化),不引起动态规律的改变。这样,就把“规范不变性”的核心思想在金融学中具体化了。

纤维丛几何学中的局域对称性,被伊林斯基看作第一原理。在金融学中资产单位(或者说变化的计量单位)选择的“对称性”,与粒子物理学中时空计量单位或标度选择的“对称性”完全相似;金融学中的纤维丛结构和物理学的纤维丛结构完全相似。在金融学中,“纤维丛”几何可以有通俗性解释。连通=不同纤维上坐标系进行调整的规则(换算的规则)。“平移”(平行移动)在金融学中代表交换过程。一条曲线及其沿线连通场共同构成了“平移”。比较两个纤维的座标,平移的结果,可以是并无差别,即协变差=0。依据“平移”,许多金融上的概念,如净现值、贴现和套利,都可以用纤维丛的“纯几何模型”重新描述。这种因“模型与类比”而建立的奇妙的对应关系,构成了整个金融物理学所有内容的基础。

伊林斯基的《金融物理学》[11],建立了一系列新颖的类比关系。他用“平移”、“连通”和“协变差”等概念以及“纤维丛”图解来分析美元与英镑,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转换等等,成为新的有力的分析工具。

例如,可以用“平移”分析外汇交易。不同货币资金之间的比较,必须先转换成同样的货币,在数学上就表现为纤维坐标的“平移”。这里的类比是:资金空间=纤维丛。关于外汇的纤维丛空间,底空间=例如由标明美元、人民币、马克、法郎、日元等的平面上的点(五个基点)所组成;纤维=基点上0-¥之间的半线,可以从一个点跳跃到另一个点。平移=货币之间的兑换;连通=兑换率。在最简单情况下,假定眼前有两种货币:美元和人民币,并想用3美元兑换20元人民币(急于要现金,以便买个小商品)。再假定当时汇率是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元。因此,3美元可以合理地兑换成人民币21元。这就是,纤维坐标的“平移”。如果急于兑换成20元人民币,就吃亏了1元钱。换句话说,与实际该得的相比有差额,“协变差”=+1。以上分析不需要考虑时间因素。

又如关于贴现过程和净现值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关于“平移”的金融学例子。根据与上文相同的道理,货币相同、时间不同的资金也不能直接比较,必须先转换到同一个时间点上。投资者必须考虑利率或贴现率,考虑动态过程,以测定资金的时间价值。假定有人原意把100英镑换成一年之后的103英镑。乍一看,103英镑更具有吸引力。但是,如果年利率是5%的话,100英镑在一年之后就“平移”成105英镑。换成103英镑的结果,不是占了3英镑的便宜,反而是吃了2英镑的亏。协变差=-2英镑。对于贴现过程分析的纤维丛空间,这里的类比是:底空间=时间轴;纤维=半线。净现值=本金=贴现因子·连本带利的所得。贴现过程扮演了纤维丛上的平移的角色。贴现因子·各点资金=坐标系的调整(规则),贴现率(即利率)=(相当于)连通场等等。如果考虑一种更复杂的底空间,就可以同时刻画资金的两种流动方式:一是在各个市场之间流动,二是在同一资产的不同时点流动。这种新的底空间=由许多时间轴组成。

伊林斯基提出“金融电动力学”、“金融纤维丛”的说法。其中包含各种类比

(1)金融市场=纤维丛。连通由价格和贴现因子给出。

(2)金融纤维丛的曲率=套利的超额收益率。

(3)规范不变性的金融动力学=资产单位变化遵循“变中不变性”的动力学。

(4)金融系统可与电场类比,现金/债务可与正电荷/负电荷类比:

现金——从价格高估的资产流向价格低估的资产,债务——流向正好相反。

正电荷——从电场的高电位流向电场的低电位,负电荷——流向正好相反。

(5)由现金/债务和套利场构成的金融系统的行为方式(所遵循的规则),与由正负电荷所构成的电磁场所遵循的电动力学规律是高度相似的。如此等等。

当然,实际上存在种种差别,首先在于底空间的不同。电磁场的“电动力学”在连续的3维空间运行,而金融系统的“动力学”则在于具有跳跃性特殊的“离散空间”运行。然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暗含在差别之中的深刻的相似性。

金融-电磁场类比中最有价值的成分是:发现了金融系统所特有的规范对称性的形式。对于金融系统的资金流向背后的驱动力,可以有种种可选择的理论解释,由于电动力学的“规范对称性”研究方式是一种强有力的方法论工具,因此它能够在所有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反复强调指出,已经发现“在许多不同的科学领域内的结构上的同一性和同构性规律”[12]。贝塔朗菲在论述一般系统论的最早纲领时指出,其任务之一就在于,“研究各领域的概念、规律、模型的同形性,并帮助在各领域间转移使用。”[13]伊林斯基所说的,“在一个领域内的进展可以转换成推动另一个领域发展的动力。”也是同一个意思。

情况正是这样。我们已经看到,在现代物理学的规范场论中所发现的基本相互作用的“规范对称性”规律(自然定律在变换中的内在不变性),可以在金融理论领域转移使用。人们可以期待着,基本相互作用的“规范对称性”规律将会在其他许多科学领域十分有效地转移使用。

绿皮书:神经科学与社会科学最前沿的的交叉融合研究

哲学园 1周前

这是一套关于

神经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的丛书

如神经科学与哲学、经济学、美学

伦理学、宗教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

的跨学科研究

展现神经科学对社会和社会科学

诸研究的广泛影响

这套丛书的著译者

均为各个学科领域知名学者

该丛书是由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

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

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

等机构联合推出

目前该丛书第一辑八册已经全部出版

《灵魂之尘》

意识的魔法

《对话意识》

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

《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

《审美的脑》

《信任脑》

来自神经科学的道德认识

《看不见的视力》

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视觉的探索

《心智、大脑与法律》

法律神经科学的概念基础

《脑功能成像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原价592元

哲园独家套装特惠价

460元

部分书籍目录

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

编辑推荐

保罗·W.格莱姆齐是一位*的神经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勇敢的跨学科探索者。在《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精)》一书中,他以现代神经科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为参照点,探讨了把所有这三个学科领域综合起来的价值,并奠定了将它们融合为神经经济学之道路的基础。本书为神经经济学这个激动人心的新学科制定了标准。

作者简介

保罗·W.格莱姆齐,纽约大学教授,纽约大学神经经济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科学、经济学与心理学。著有《决策、不确定性和大脑》,主编《神经经济学:决策与大脑》等。

目 录

导论 为什么是神经经济学?

问题的提出

哲学基础

应用神经经济学

本书结构

第一篇 来自神经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章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

理解行为

经济学家的答案

心理学家的答案

生物学家的答案

我们已经站在突破的门槛上了吗?

第二章 各学科融合的认识论限制

未来的神经经济学面临的“形而上学”的限制

现代还原主义的起源

我们能够还原到什么程度?

涌现属性与反还原主义

综合的障碍和益处

跨学科理论修正和还原的一个范例

跨越门槛

第三章 经济学中的“自然类”:理解经济学思想的抽象和美感

古典经济学的决策模型

伯努利的贡献

参数的问题

新古典主义革命:现代经济思想的工具和美学特征的确定

保罗·萨缪尔森

显示偏好的一般化公理

理解经济“理性”

公理体系:根据显示偏好的一般化公理建构的“世界”

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的一般化公理这类工具的局限性

加入一些公理:迈向一个更丰富的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定理

结论

第四章 通过心理学,在经济学中理解大脑

在黑暗中摸索:一个寓言

这个例子值得认真对待:暗视觉的心理物理学

“暗感知”

还原:从感知到视紫红质

恩斯特·韦伯与现代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古斯塔夫·费希纳的贡献

S.S.史蒂文斯

信号检测理论

随机效用模型

成功的“甜蜜”

第五章 行为经济学:突破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模型的限制

阿莱悖论

埃尔斯伯格悖论

禀赋效应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面对损失时的追求风险的偏好

前景理论在经验上的局限性

前景理论在理论上的局限性

迈向跨学科综合:第四条道路

第六章 是因为,而不是“似乎”

米尔顿·弗里德曼

一个例子

对弗里德曼的一个回应

探寻经济学的“硬理论”

结论

第二篇 选择机制

第七章 神经生物学的“自然类”:理解神经生物学思想中的抽象

人类大脑的感觉系统

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运动系统

眼动

身体动作

结论

第八章 “硬”的期望效用理论与标准模型的雏形

“硬”的期望效用理论:一个简单的理论

将感觉与反应联系起来

一些问题及其答案

结论

第九章 随机性以及效用与选择的分离

第一目标

第二目标

通过机制将主观价值与行动链接起来

“Argmax运算”的“神经实现”

理解神经科学中的“另类”模型

小结

随机性,本地相关以及“硬”的期望效用理论的一个严重缺陷

结论与含义

第十章 神经随机性的意义与关于选择的行为模型的皮质表征

期望主观价值和随机选择

神经随机性与行为随机性

相对主观价值

皮质标准化

选择与“皮质理论”

相对期望主观价值的经验测度

第十一章 本篇结论:融合选择机制

选择机制小结

行动中的选择机制

“硬”的期望效用理论、“硬”的随机期望效用理论与相对期望主观价值

超越眼动系统和猴子决策

我们不是用眼睛进行选择的,但是……

我们不是猴子,但是……

可是,猴子选择的只是动作……

结论

第三篇 估价

第十二章 价值问题

心理物理学:“多少”?

“参照点”的漂移导致绝对价值无法恢复

编码函数对相对价值的转换

经济学:边际效用与“有多好”的问题

背景与选择:什么时候甚至连行为数据也会“宠爱”一个非常“好”的理论

行为层面的参照依赖

在“硬”的理论中如何直面参照依赖

尽量减少损害:处理参照依赖的新古典主义方法

参照点在一个“硬”的理论中意味着什么

第十三章 多巴胺能神经元:我们如何学习和存储价值

对多巴胺和大脑估价系统的解剖分析

强化学习理论

多巴胺的生理机能与关于多巴胺的理论

多巴胺的生物物理学分析

结论

第十四章 在大脑前部定位和构造主观价值

内侧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主观价值的“首都”

价值的构造

结论

第十五章 超越新古典主义:行为神经经济学

选择集的编辑与期望主观价值的符号化传达

发生在额叶区的选择集编辑

期望主观价值的符号化传达

结论

第四篇 总结和结论

第十六章 神经经济学模型基础

与主观价值相关的信号

与学习相关的信号

在理论模型中的变量与神经活动之间建立联系

规范神经经济学

结论

第十七章 结论

总结

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

若干规范性问题

最后的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对话意识: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

编辑推荐

在《对话意识(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一书中,作者苏珊·布莱克摩尔采访了当代意识研究领域*著名的研究者,共同讨论了一系列关于意识的论题,特别是意识的本质以及如果理解人类心灵。与以往相关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中的研究者大都是通过神经科学的方法来探讨意识问题的,并使得本书内容富有洞见、令人鼓舞。

内容简介

意识问题是什么?意识是与脑分离的东西吗?我们都会变成尸吗?我们有自由意志吗?我们是否能无自由意志而生活?意识的演化有理由吗? 苏珊·布莱克摩尔著的这本《对话意识(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记录了苏姗·布莱克摩尔与20多位世界一流的哲学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之间生动而迷人的对话,展现了对话者究竟如何思考心智、脑和意识,显示出这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与众不同的个性和风格,并且揭示出他们的学说和信念中大量极为迷人的细节。本书堪称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学者对如何思考“人类存在”这一深刻问题给出的一个灵活、可读和深入浅出的导论。

作者简介

苏珊·布莱克摩尔,英国自由撰稿人,最初在牛津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学位,之后在萨里大学完成了超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她的研究兴趣包括意识、演化理论和米姆理论(memetics)。苏珊也进行禅修。她的早期著作包括《米姆机器》、《意识导论》和《意识简论》。

目 录

致谢

导言

伯纳德·巴尔斯(Bernard Baars)

内德·布洛克(Ned Block)

大卫·查默斯(Davaid Chalmers)

帕特里夏&保罗·丘奇兰德(Patricia and Paul Churchland)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

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

理查德·格雷戈里(Richard Gregory)

斯图尔特·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

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

斯蒂芬·拉伯奇(Stephen LaBerge)

托马斯·梅青格尔(Thomas Metzinger)

凯文·欧里根(Kevin O’Regan)

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

维拉亚纳·拉马钱德兰(Vilayanur Ramachandran)

约翰·塞尔(John Searle)

佩特拉·施特里希(Petra Stoerig)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

马克斯·威尔曼斯(Max Velmans)

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

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信任脑:来自神经科学的道德认识

编辑推荐

在帕特里夏·S.丘奇兰德著唐孝威、罗卫东主编袁蓥、安晖译的《信任脑(来自神经科学的道德认识)(精)/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一书中,神经哲学的开拓者帕特里夏-丘奇兰德提出道德源自脑的生物学依据。脑经由演化而形成的结构、过程和化学使得人类倾向于不仅要为自我保存,而且要为扩展的自我——开始是后代,然后是配偶,再次是亲属,等等——的福祉而努力。分离和排斥会造成痛苦,而陪伴则会产生快乐;为了回应这些感受,脑会调整它们的回路以适应地方习俗。如此一来,关心得以分配,良心得以塑造,道德直觉得以点滴渗透。丘奇兰德这一分析建立起一种具有煽动性的道德谱系,让我们重新评估在解释道德的基础时宗教、*法则和纯粹理性所获得的优先性。对是什么真正使得我们有道德这个问题,《信任脑》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新解释,它挑战了我们去重新思考我们*为珍视的一些价值的起源。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S.丘奇兰德,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荣休哲学教授,以及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兼职教授,其在神经哲学与心智哲学方面贡献卓著。她的书包括《脑智》(Brain-Wise)、《神经哲学》(Neurophilosophy)等。1991年,她荣获麦克·阿瑟奖。

目 录

1.导论

2.基于脑的价值

3.关心与关心对象

3.1 家庭价值:归属与期待归属

3.2 配偶依恋

3.3 除了催产素还有什么?

3.4 雄性养育

3.5 依附和道德有何关系?

4.合作与信任

4.1 哺乳动物中的合作究竟是什么?

4.2 哺乳动物中的合作:几个例子

4.2 信任与催产素: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4.3 惩罚与合作

4.4 社会张力对合作的影响

4.5 演化与人类合作

5.网络化:基因、脑和行为

5.1 基因网络

5.2 与生俱来的道德原则和与生俱来的道德基??

5.3 乔纳森·海特与道德基??

6.社会生活的技能

6.1 社会知识、社会学习和社会决策

6.2 学习社会技能

6.3 良心养成

6.4 把心智状态归因于自我和他人

6.5 镜像神经元和心智归因(心智理论)

6.6 人、意图与镜像神经元

6.7 镜像反应和共情

6.8 模仿和“镜像神经元”

6.8 心智理论、自闭症和镜像神经元

6.9 模仿、无意识模仿和社交能力

7.并非作为规则

7.1 康德和他的绝对命令

7.2 后果论和功利最大化

7.3 有关规则运用的事实

7.4 规范性与道德上的“应当”

7.5 自然主义谬误

8.宗教与道德

8.1 良心和道德

8.2 道德与宗教

8.3 这是否意味着道德是一种错觉?

8.4 道德、信任以及文化生态位建构

注释

1.导论

2.基于脑的价值

3.关心与关心对象

4.合作与信任

5.网络化:基因、脑和行为

6.社会生活的技能

7.并非作为规则

8.宗教与道德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审美的脑:从演化角度阐释人类对美与艺术的追求

内容简介

神经美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了解艺术与美,研究人类审美的神经基础和进化原理。《审判的脑(从演化角度阐释人类对美与艺术的追求)(精)》作者安简·查特吉是神经美学领域的专家之一,富有创见。本书通过神经科学和进化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关注美、快乐和艺术三个令人感兴趣的主题。作者引导读者穿越广泛的话题,从面孔、身体和景观的视觉感受,到人类如何享受食物、性和金钱,以及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比较和分析。本书是对神经美学这一前沿领域的好介绍,它不仅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描述人类的审美是如何进行的,同时也透过进化心理学的视角解释了人类为什么会有审美心理机制。多重理论视角和证据的综合,奇妙地呈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审美现象的科学理解。

目 录

导论

第一部分 美

第1章 何谓美

第2章 迷人的面孔

第3章 面孔美的测量标准

第4章 身体美

第5章 脑的运作机制

第6章 脑对美的反应

第7章 美的演化

第8章 风景美

第9章 数字美

第10章 美的非逻辑性

第二部分 快乐

第1章 何谓快乐

第2章 食物

第3章 性

第4章 钱

第5章 喜欢、想要与学习

第6章 快乐的逻辑性

第三部分 艺术

第1章 何谓艺术

第2章 生物学视角与文化视角下的艺术

第3章 描述性科学视角下的艺术

第4章 实验性科学视角下的艺术

第5章 概念艺术

第6章 艺术的起源

第7章 演化的心智

第8章 演化的艺术

第9章 艺术是孔雀的尾巴抑或是孟加拉雀的鸣叫

第10章 艺术是一种意外收获

致谢

推荐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灵魂之尘:意识的魔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凭其对人类智力和意识的进化的研究而闻名。在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新理论——“灵魂之尘”。他认为,意识只不过是我们头部中大舞台的一个神秘魔术表演。这场自制的表演为我们点亮了世界,让我们感到特殊和超越。由此,意识为灵性铺平了道路。

“灵魂之尘”的情节引人入胜,阅读起来十分愉悦,灵魂之尘为*深刻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它与困惑我们所有人的“意识的难问题”相吻合——对死亡的恐惧,生命该如何生活。在神经科学和进化论中,这是一本毫不妥协但鼓舞人心的书,它绝不会失去意识的威严与神秘。

看不见的视力: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视觉的探索

编辑推荐

视觉,在对我们心智生活的支配上远胜过其他感觉。我们的视觉体验如此丰富和细致,以至于我们很很难把主观世界与真实事物区分开来。梅尔文·古德尔、大卫·米尔纳在《看不见的视力(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视觉的探索)(精)》这本书中指出,对世界的视觉体验并非我们视觉能力的一切,相反,发生在我们视觉中一些*重要的事情,根本没有进入意识。古德尔和米尔纳提出了一个视觉的“双流”理论。她们推断人的视觉系统内部存在着两个准独立系统,一个是负责知觉视觉加工的腹侧流,一个是负责行动视觉加工的背侧流;前者能形成有意识的视觉体验,而后者能引导行为但通常是无意识的,并且每个侧流都可以相对独立地行使自己的功能。尽管如此,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个视觉加工流却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使个体产生适应行为,而且腹侧流的终极意义也在于使个体形成恰当的行动,只是它较为间接的行使这个功能。

目 录

1.一起悲惨的事故

看不出形状的视觉

视觉失认症

小结

扩展阅读

2.看不到但做得到

邮箱测试

抓取尺寸

抓握形状

四处走动

她是如何做到的?

小结

扩展阅读

3.当行动视觉失败时

巴林特综合征

视觉共济失调症哪里出了错王

与视觉共济失调症相关的其他困难

小结

扩展阅读

4.视觉的起源:从模块到模型

视觉的起源

知觉视觉

行动视觉

视力点:灵长皮层中的两个视觉流

只让一个侧流工作

在脑上监测神经元

双路径导向何处?

小结

扩展阅读

5.流中流

脑损伤如何影响我们的知觉?

透视脑的内部

人脑内的“可逆损伤”

运动视觉:一个特例

视觉指导行动的建构模块

小结

扩展阅读

6.有意识视觉和无意识视觉的解剖学

视觉共济失调症和视觉形状失认症的神经成像

视觉共济失调症患者不是迪伊的镜像

“盲视”

小结

扩展阅读

7.我们为何需要两套系统?

脑内有一个观看电视的模块?

时间和观察者

基于场景的参照系相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系

小结

扩展阅读

8.两套系统如何工作?

视觉错觉

所有错觉都是一样的吗?

背侧流如何计算尺寸和距离?

腹侧流如何建构我们的视觉世界?

扩展阅读

9.总 结

把想法付诸行动

自上而下的动作控制

动作的语义

腹侧流也是一个视觉运动系统吗?

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视觉

寻找脑活动与意识之间的相关性

引导我们行动的视觉加工真的是无意识的吗?

小结

扩展阅读

10.后记:迪伊此后25年的生活

小结

扩展阅读

索引

译后记

脑功能成像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编辑推荐

人脑由自然界中*复杂的物质构成,脑功能是自然界中*复杂的运动形式。脑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深远的哲学意义,揭示脑的工作原理是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面临的共同挑战。要认识脑,必须探测脑和研究脑,特别是在实验上无损伤地、实时地测量和研究脑高级活动时脑内发生的变化。

唐孝威、包尚联、高家红主编的《脑功能成像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介绍了*脑功能成像技术原理及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以便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推进脑领域的实验研究和科

原价592元

哲园独家套装特惠价

460元

长按二维码抢购

参考文献

[1] [2][11] [俄]伊林斯基:《金融物理学》,殷剑峰 李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第5页,第28-29 页。

[3] Mary B.Hesse :Models and Analogies in Scienc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70.

[4] 桂起权:《类比与转换——打开思路的钥匙》,载张巨青主编《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方法导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9-125页。

[5] 陈省身:《陈省身文选》,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52页。

[6] 桂起权、高策等:《规范场论的哲学探究: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及其哲学意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13-29页。

[7] 杨振宁:《杨振宁文集》(上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页。

[8] 杨刚凯:《外汇交易市场的格点规范理论》(英文),英译汉:孙世杰 高岩,载系统对称性与规范建模研究文集(第一辑),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编辑,第15-27页。

[9] 李华钟:《理论物理学和金融学》,科技中国2005年10期,特约稿。

[10] 桂起权:《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家1999(6)。

[12] 庞元正、李建华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

[13]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秋同、袁嘉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A Logical Reading of Financial Physics

GUI qiquan Philosophy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估计现在还有很多小伙伴的股票和基金都还亏损着,甚至有人账户亏损的时间已经超过1年。

长达1年时间的折磨,心里肯定特别难受,特别想回本。

但往往你特心急想回本的时候,就总觉得回本遥遥无期,因为同样是1年时间,有人感觉过得很快,有人却感觉过得极慢。

而你就是属于觉得时间过得超级慢的那类人群。你的感觉完全就是因为你...正在忍受亏损的痛苦。

这就好比你小时犯错被老爸吊起来打,可能仅仅只是抽了你半小时,但你会感觉抽了你半辈子似的。

这就是投资最难的地方之一:亏损太折磨人!

很多人在被折磨一两年之后,终于挺不住了,放弃了,卖出了。以前发誓要长期持有的信念瞬间灰飞烟灭。但是卖出后就开始涨了,真是气死人了!

之所以熬不住,两个原因:

1.不想被折磨了,卖了心里就轻松了;

2.股价总是不涨,叠加铺面而来的利空消息,心里已经严重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做价值投资,尤其是逆向投资,买入后有时会忍受很长时间的亏损,就连巴菲特和邓普顿也常常被一只股票套好几年,所以我们普通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肯定也不会低。

如果仅仅只是亏损3个月,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挺过来,但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信心崩溃。我们该如何挺过这段难熬的岁月呢?

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数据。

一、10年前,乱买一堆股票你也亏不了

咱们做一个简单的回测,假设你十年前,随便买了50只股票,拿到现在你也亏不了!

A股上市超过10年的公司有2347家(以2022年8月17日为终止日)

这其中有909家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了1倍。这里我用的是后复权,因为回测时间太长,如果用前复权,就会导致某些股票在2012年的股价为负值,在计算涨跌幅度时会严重失真。

换句话说,你在2012年闭着眼睛随便买,手里也能有38.7%的股票拿到现在赚翻倍。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因为有些股票可不仅仅是翻倍,而是翻好几倍!最猛的那个涨了近93倍。

当然,我们不能总拿涨得最好的来说事,我们可以算一算这909只股票的平均涨幅,见下图。

平均涨幅大概是362%!

换句话说,我们假设那些涨幅没有超过100%的股票全都亏完了,你也还能赚78.79%!

但是...可能亏光吗?

涨幅在0到100%区间的股票还有918只呢!

假设十年前用100万买50只股票,每只股票买2万,拿到现在,你的100万也变成了250万左右。大家可以自己去拖数据计算一下。

年化收益率大概是10%左右。相当于7年翻一倍。怎么样?是不是很惊喜?

但是别忘了,这还没有考虑红利再投资,如果把这部分收入算上,年化收益率再提升2个百分点是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当你手中的股票亏损超过1年时,就好好看看这组数据吧。只要你做到一定的分散,还扛得住揍,你的组合大概率是会赚钱的。

如果你买的是基金,那也更不用过于担心了,因为,基金本身就是一篮子股票,已经做到分散了。

但如果你买的行业指数就要当心点,部分行业可不一定保证你十年下来一定赚钱。

二、把你的预期收益用年化收益的视角来审视一下

大家都喜欢看某个股票或者基金的整体涨幅,而不是去计算他们的年化收益率。

但如果你换一种思维角度,会看到另一片天地。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沪深300的历史为例,持有3年,创新高的概率是65%,持有5年创新高的概率是70%。

但是别忘了,这期间还有一个超级大水牛呢,如果把这个非理性的牛市排除掉,那么持有5年创新高的概率应该会超过80%,持有3年创新高的概率也有70%以上。

换句话说,在2022年8月17日这个时候一把买入沪深300,3年和5年内回到2021年2月的高点都是大概率事件。涨幅大概是41.4%

假如是3年涨回去,年化收益就是13%,如果是5年涨回去,年化收益率就是8%左右。(这还没算每年1-2%的股息率)

还有一点别忘了,沪深300已经跌了1年半了,所以这就大大缩短了涨回前期高点的时间。(毕竟上次不是疯牛行情)

所以预期年化收益率应该会更高。

当用年化收益率来评估自己的投资时,你自然心中就有数了。至少比放在银行强多了吧。

但是,这里还要注意,千万别追高,尤其是别再牛市末尾追高,否则年化收益率就很惨淡了。

所以你最好把自己手里的股票和基金在估值均值时的年化收益率都好好地推算一遍,再结合你买入时的估值,就能大概知道这只股票或者基金能在未来给你多少年化收益率了。

当你有了年化收益率的预期后,剩下的其实就是等了。股价的上涨从来不是线性的。都是拉升一段,然后横盘很长时间。

其实这种预期年化收益率的计算并不复杂。

如果你买入的是业绩比较稳定的行业,比如,白酒,食品,银行等等。他们的长期收益率就约等于ROE。

然后你再看看你当初买入时的估值有没有泡沫,如果有,就要把泡沫从ROE中扣除掉。如果你买得还很便宜,那么就可以把均值回归的那部分给加上去。

为啥白酒的长期收益率最高呢?因为它的ROE最高呀。见下图。那些炒概念的行业,也就是短期情绪使然,长跑下来都会累死。

或许你会说,这种算法太扯淡。你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你没有考虑两个因素。

三、资产和时间的分散

虽然单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的计算很不稳定,但如果你持有的是一堆股票,那么计算的平均值跟最终真实的年化收益就差不了多少了。

此外,还必须强调一点,这种预期收益需要在长期的视角下才能成立。

股市从来都不是发工资的地方,不可能每个月都给咱们钱。它是一个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地方。

但什么时候开张,它永远不会明确地告诉我们。所以,只要估值不高,我们就应该长期留在市场里,等待那道雷劈下来。

再用中概来举个例子。

我们假设它10年回到前期高点,涨幅就有160%,年化收益率就是10%左右;

假设5年回到前期高点,年化收益率是21%左右;

假设3年回到前期高点,年化收益率是37%左右!

现在中概的估值毫无疑问是趴在地板上的。所以你认为回到前期高点需要10年吗?

即便真的是10年才涨回去,收益率也远超银行理财。大不了我就把它当做高级一点的银行理财就完事了。

再说,我又不是全部仓位押上去的,它不涨的时间里,我手里还有其他资产在涨,心态就会很好。

这种赔率高的逆向投资就是很折磨人,因为在悲观的时候,坏消息总是漫天飞。想想2012年的白酒吧!当时不照样把人吓得赶紧抛售吗?而且也在底部磨了2年多时间。但之后就涨了十几倍!

四、总结

忍受亏损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但这又是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必须要忍受的过程。

在持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长期年化收益率来审视一下自己手中的股票和基金。

首先,可以看看回到前期高点的收益有多少,再计算一下3年,5年和10年回到前期高点的年化收益率,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尤其是看看10年回到前期高点的年化收益率,这就是最悲观的打算了。

第二,对于业绩稳定的行业,长期年化收益率约等于ROE,然后在结合买入的估值进行一下矫正。

第三,这种审视的方法要建立在两个前提下:适当分散和长期!

通过这种方式审视后,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持股信心,不被市场悲观的利空消息过分影响。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测算一下自己被套后回本所需要的大概时间,然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追高是一种病了。

最后提醒一下,这种审视的角度适合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趋势交易、技术分析和短炒并不适用。那些不适合价值投资的行业,也别用这个方式来审视。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众号:睿知睿见!

上面的内容更丰富还做了分类,一起看财经,学投资!

[爱因斯坦炒股的故事以及炒股故事书]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1/4644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