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怎么在手机上炒股,以及怎么购买股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做T的必要性:大多数人是很难掌握超短和打板的,精准择时也挺难的。如果买进趋势牛股的话,不断做T拉低成本,提高收益,是一个可以穿越牛熊市通用的好办法。
适用范围:趋势牛股,股票本身振幅大,有中长期持股的信心。
做T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那建仓的时候其实就不应该是一笔买入,尽量分批建仓。
工具:同花顺L2,或者其他软件类似的功能
常用指标:①日内均线 ②大单进出图
具体操作方法:
①如果放量下跌,大单加速逃出的话,先不要B,要等。可以在有这个迹象的时候先S,等到流出趋稳的时候再B(反T)。
②均线上S,均线下B,基本不会出错。
③在下单界面设置好了是每次买入卖出多少股,这样比较方便下单。做T的精髓就是买多少卖多少,筹码不丢,成本拉低。
④大跌大补,小跌小补。比如跌个2-3%补一份就好啦,跌5-7%可能就是两份或者三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我对股市越来越了解,我越来越相信最正确的最优质的投资方法应当是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自己看得懂的,最了解的、完全信任其管理模式的公司中去。
选择过多股票,选择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公司,会大大地增加投资的风险。绝大部分股民亏钱的原因是选择了自己不懂的行业,选择了处于长期下跌态势的企业。在股市里,凡是没有业绩支撑的企业都是水中的月亮,镜中的花。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优良的最佳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是看它是否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只要它能够不断地,持续增长性地赚钱,那么它就算得股市中的极品。我一向会远离那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于那些市盈率是负数的企业我会敬而远之。
我最喜欢的企业是ROE长期维持在20%以上,市盈率长期在20以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盈利能力超强。当然,股息率也是我经常研究的指标,我认为分红很大方的企业,即使股价不涨,也是值得青睐的。
2014年12月5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合计首次突破1万亿,创下了世界纪录。2015年5月25日,沪深两市成交金额突破2万亿。中国股市单日交易额达到第一个1万亿用了14年,第二个只用了不到半年!
尽管波动很大,但股市重获全民关注是不争的事实。羽翼丰满的互联网公司已付诸行动。
移动炒股应用为什么受重视
沉寂多年的股市再度火爆,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新股民入市。一些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新股民占比达到40%。对新一代股民来讲,手机就是身上的器官,炒股自然首选移动应用。
同花顺、大智慧、益盟不会放弃PC机时代的辉煌,纷纷上线移动端炒股应用。腾讯、百度两大互联网巨头,陆续推出并完善移动炒股产品。众多创业公司也各显其能加入战团,如虎嗅创业报道栏目介绍过的《东方价值线》。
移动炒股应用受重视的原因不外三个:
首先,它是可与微信媲美的超高频移动应用。有几万、几十万资产在股市中沉浮的人,即便忙得没时间用微信聊天,也得看几次、几十次行情。打车、团购、购物、叫外卖等应用的使用频率根本无法与之比肩,更不要说一年用两三次的在线旅游应用了。
其次,股民或多或少“有点闲钱”。投资过程中会有咨询、配资等增值服务需求,赚了钱可能会买房、购车、出国旅行……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对“有钱人”的需求,企业焉能不趋之若鹜?
最后就是千百万投资者的大数据。
可见,炒股应用频率不比微信低,含金量微信比不了。特别是对怀揣“大金融平台”构想的互联网巨头,这个高频移动入口是金色的!
传统炒股软件终将式微
同花顺用户使用量最高、性能最稳定、支持券商最多,可以做为传统炒股软件的代表。它们的优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功能强大。相比之下,互联网新贵们不具备Level-2数据、实盘交易两大功能的产品显得非常业余,而且无法独立使用。严格来讲,只能看行情,不能下单的APP还称不上炒股软件。
其次是客户端产品百炼成钢、高度成熟,人机交互流畅、信息展示方式合理,用起来得心应手。
最后是丰富的技术分析工具。MA(移动平均线),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KDJ(随机指数)、RSI(相对强弱指标)、BOLL(布林线)……林林总总有几十种之多,相当一部分老股民的投资决策已经离不开这些工具。
但是,在与互联网公司争夺新股民时,上述优势并不是可靠的“护城河”。因为传统炒股软件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有。互联网公司俘获新新人类、搭建生态圈的本领,传统炒股软件想学也学不会。
新新人类已被互联网公司娇惯得喊出:“别让我想”、“别让我烦”、“别让我等”。几十种分析工具,他们一种都不想学。而熟练掌握种种分析工具的老股民,最为人称道的本领却是“割肉”!
所以,传统炒股软件将随着老股民退出历史舞台而日渐式微。
互联网公司炒股软件的代表:腾讯自选股、百度股市通
2012年上线的腾讯自选股,不仅秉承了传统炒股软件的优点还将之发扬光大:
首先,运用云服务技术,用QQ或微信帐户即可登录。建立自选股名单后,腾讯将从一系列可靠的信息源抓取(购买)与这些股票相关的信息,供用户在移动端、PC端同步查看。但是,将用户关心的股票的相关信息汇总起来这件事,同花顺们做得似乎更好,腾讯自选股反而略显粗糙。
其次,同花顺因业绩压力许多增值服务是收费的。对MACD、KDJ、WR这些技术分析工具以增值服务的名义收费,每一项的费率高达880元/年。而腾讯自选股没有收费项目。类似地,股票涨、跌到目标价时的提醒服务腾讯也是免费提供,而同花顺要收费。
腾讯的思路是利用强大的用户管理能力将社交用户平移到炒股APP:新股民、老股民都有QQ号、微信号吧?同花顺有的我有,同花顺收费的我不收!
百度股市通完全是另一种思路:股票涨跌与舆情相关,特别是在散户众多、概念盛行的A股市场。因此,百度要做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选股软件。
说到获取舆情的能力,百度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有得先独厚的优势:每天数亿量级的搜索数据、还有数百万政经新闻资讯、行业分析数据,不要说传统股票软件公司,阿里、腾讯也无法比拟。
而且,百度投入大量资源攻坚的人工智能技,非常适合于预测股票涨跌。将每天产生的新闻信息、搜索数据等海量数据与近3000只个股的价格波动关联起来,让机器“学习”舆情与个股涨跌的关系,进而获得预测能力。
股市通是百度“技术改变世界”信仰的一种体现,而且在逻辑上站得住脚。但舆情与股价的关系受太多的因素影响,假如央视315点了某家公司的名、网上骂声一片,股价肯定会跌吗?还真不一定!再比如,机器学会了出现某种舆情时某只个股会涨,但这个规律仅在牛市有效!百度恐怕无法完整掌握以往十五年舆情与A股涨跌的信息,即使有,机器学习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如果从现在开始,经历若干轮牛市、熊市的轮回,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百度通过舆情预测股价波动的理想终于会实现。正如用气象卫星和大型计算机预测天气,开始时准确率还不及老渔民,但最终老渔民还是会“输给机器”。
在能够真正预测股价之前,股市通这个“半成品”也有相当大的使用价值,因为它可以实时提供各种话题的“热度指数”。股民可将这些数据做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与机器一起学习。比如今天(6月4日),煤炭这个话题的热度指数大涨25.7%,驱动事件是煤价经历5个月下跌后出现上涨,看看煤炭板块是否有动静吧。
其实投资的动作简单点讲就是选择心仪的股票并在估值合理时买入。因此选择股票和估值就是两个关键点:
关于选择股票:首先得考虑预期收益。一般100亿-1000亿市值之间的股票是茅草根的首选,预期年化收益35%(因为这一阶段的优秀企业就是以这种增幅在净利润和市值上比翼双飞的)。茅草根也会选择一定数量的1000亿-10000亿之间的股票,预期年化收益20%。同时茅草根还会选择少量100亿以内的“成长小鱼”观察以及少量万亿以上的企业获取预期10%左右的稳定股息。
当然,除了考虑预期收益外,对企业的经营基本面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盈利能力、风险评估、现金结构、经营状况”等都是要考虑的维度。这个茅草根在之前的文章有专门的分享,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估值:投资做得久了,越来越觉得“模糊估值”比“精确估值”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所谓的“精确估值”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拿常用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来说吧,算得那么复杂,其实“折现率”和“预期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年化增幅”这两个变量本身就是“模糊”的。
因此,茅草根一般愿意这样来估值:首先判断未来至少五年该企业自由现金流年化增幅大致水平,在基本面分析后本人会参考企业的总市值情况,一般一两百亿市值的优秀企业我会判断其年化增幅为30%-50%之间,而超过1000亿的优秀企业则会在20%左右;其次是确定合理市盈率,我会首先把预期年化增幅与当前股息率相加作为基准合理市盈率,然后根据其确定性以及参考历史市盈率中轴适当上调5%或下浮5%得出合理市盈率;最后就是把每股收益乘以合理市盈率,就得出当前的合理估值了。(估值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153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