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文/高伟
自古以来,四川便是鱼米之乡,素有“天府之国”美称。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一直处于较长时间的短缺经济时期,造成四川当时吃鱼很困难,全省每年每人平均只有半斤鱼都不到。
继续扩产加码改良西门子法,稳定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预计投资140亿元左右在乐山投资20万吨高纯度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将于2022年12月底前投产,预计公司多晶硅产能将在2022年达到33万吨。新产能的投放,一方面表明公司对改良西门子法技术路线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新产能的扩张,公司行业领军地位进一步稳固。近期多晶硅市场入场选手增加,市场担心竞争格局恶化。东北证券认为,硅料市场的竞争不在于入场者多少,而在于成本的管控以及下游稳定的客户。长期看,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仍然是行业竞争制胜的法宝,此外行业将面临全产业链过剩,成本具备竞争力且拥有长期稳定合作的下游客户才是多晶硅企业持续发展并提升份额的保障。
目前,通威股份已成为国内唯一已构建了“多晶硅-电池片-光伏电站”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布局的企业,形成了“光伏+饲料”双业务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将所学专业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成为昔日水电局技术员刘汉元重要的思考方向。通威的成长,便源自于通威股份(600438,股吧)董事长刘汉元在中国大西南乡村中,一条小河沟里的流水网箱养鱼试验起步。
回忆起当初的创新,刘汉元不禁流露出喜悦:“1984年“网箱养鱼”第一年收获时,就打破了四川历史上水产鱼养殖的最高单产记录;1985年,刘汉元又进一步进行中试,再一次刷新前次纪录,更提高产量1倍多。”
如今36年过去,通威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我国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2017全年经营情况来看,通威股份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72亿元,同比增长8.45%;毛利率14.67%,同比增长2.85%。
在食品及加工板块,通威股份始终围绕“品质为先、安全为本、基地建设、有效经营”的经营思想,2017年食品及加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19.25%。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通威股份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环保标准,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升级转变,打造领先的全程可追溯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
2011年下半年,多晶硅行业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当时在A板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等3家宣告停产。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80%的企业已经关闭生产线,超日太阳、无锡尚德等行业龙头相继破产。
2017年,通威股份硅体金属杂质、电阻、少子寿命等质量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多晶硅还原效率提升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完成了“生产系统填平补齐节能升级技改项目”。目前,永祥股份多晶硅产能提升至2万吨/年,平均综合电耗降至62KWh/kg以下。去年下半年,在用于生产多晶硅的原料硅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通威股份全年平均生产成本降至5.88万元/吨。
经此一役,通威股份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专业化电池片企业,其下属合肥通威已形成合肥及成都两个基地共5.4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Infolink 2017年对全球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统计,合肥通威2017年电池产能、产量均排名第一。
2017年,通威股份旗下成都太阳能基地,在行业内率先投产工业4.0智能车间,目前已经稳定量产,后续将会把此模式复制至现有及新增产能上。通过信息化及高自动化设备的优化、集成,将逐步代替传统人工生产,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品质稳定性、降低成本。
1986年,“网箱养鱼”技术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四川省年度水产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被国家科委、农业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向全国推广,30万人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交流。
在此严峻背景之下,刘汉元带领下的通威没有退缩,而是加大科研投入、深挖核心技术,努力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和提升环保水平。经过多年发展,通威股份在技术品质、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多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
资料显示,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具有半导体性质,这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也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从光伏产业的角度来看,太阳电池的支出占到了总成本的50%以上,而目前市场主流的电池制作材料就是多晶硅,因此可以说多晶硅和整个光伏产业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
此外,通威股份还在公告中提及了产能规划和业务合作情况。
“渔光一体”打通产业链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加快推进水产品贸易与深加工业务,打通养殖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条。
随后的36年间,通威股份完成了A股上市,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以及多晶硅及电池片龙头企业。
瞄准光伏
对此,通威股份回应称,公司对硅料生产的技术路线一直高度重视(包括颗粒硅技术),在投建产能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公司认为改良西门子法是已经经过长期运营,市场成熟和稳定的工艺路线,其具备产品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装置稳定性高、运行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兼顾产品品质和生产成本的保障。
在稳稳掌握市场的同时,刘汉元尤为注重以科研创新推动饲料配方不断优化,随着饵料系数(饵料用量与养殖鱼类增重量的比值)的不断降低,“科力牌”饲料愈发口碑远扬、门庭若市。在通威的成长历程中,“科技创新”这一自带基因,其内涵得到继续拓展延伸。
2004年,通威集团旗下握有饲料业务的通威股份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为回避集团与股份公司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刘汉元开始为通威寻觅新的发展领域,并最终下定决心进入光伏新能源领域。
近两年里,通威股份通过全国饲料网点,将规模600亩以上、符合建设20MW以上光伏发电站的集中优质养殖水面纳入公司。在具备光伏发电条件的水面上建设“渔光一体”基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先把养殖户吸引进现代化水产养殖园区进行水产养殖储备。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099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