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赵士勇 陈璐
11月份,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三大指数期间均实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上涨8.91%,创今年以来最大月度涨幅,深证成指期间累计上涨6.84%,创业板指期间累计上涨3.54%。
大盘回暖,浙江的资本市场情况也不错,11月环比新增6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环比增长5142亿元。
截至11月30日,浙江共有643家A股上市公司,排第二,仅次于广东的825家。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拥有629家A股上市公司。
11月,浙江新增6家A股上市公司,在各省区中排第二,对比前几个月,IPO有所加速。
截至11月30日,浙江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26万亿,排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广东。
可以看出,浙江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高地,资本市场的实力不容小觑。浙江上市公司的强大,除了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外,也离不开政府在人才吸引、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支持。
年内,浙江新增43家A股上市公司,在各省区中排第三,和排在第二的江苏差了20家,可以看出,江苏正在加速追赶浙江。
截至11月30日,浙江共有3家千亿市值A股上市公司,和陕西、云南、河北、安徽并列第八,这个排名不太好看,是因为浙江的几个头部企业阿里巴巴、农夫山泉、网易都没在A股上市。
截至11月30日,浙江共有169家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在各省区位列第三,这主要归因于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众多。
上表为深水财经社制作的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月度走势,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数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总市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11月有所回升。
分板块来看,浙江643家上市公司中,有439家在主板上市,152家在创业板上市,41家在科创板上市,11家在北证上市。
分城市来看,截至11月30日,杭州市的A股公司数量达到211家,遥遥领先于其他地级市。杭州也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国第四个A股上市公司突破200家的城市,在所有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今年以来,杭州新增12家A股上市公司。年初,杭州发布了《杭州市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力争2025年底新增上市公司超120家,并配备相应的奖励措施,比如对完成股改并在证监部门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资金补助。本市企业在境内外直接上市的,给予一次性300万元资金补助。
截至11月30日,宁波的A股公司数量达到112家,位居第二,绍兴市以75家位居第三。数量最少的是舟山市,目前仅有2家A股上市公司。
相对来说,浙江的上市公司资源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
11月,浙江新增6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来自杭州、丽水、宁波、湖州、温州,有4家是在创业板上市,说明浙江的上市公司结构在不断优化。
截至11月30日,A股共有926家企业在IPO申报排队,有2320家公司在上市辅导备案。
截至11月30日,浙江共有153家IPO申报公司在排队,位居各省区排行榜第一位。有282家IPO辅导备案公司,在各省区中排名第二。可以看出,浙江资本市场后力十足,明年IPO有望迎来井喷。
下表为深水财经社制作的浙江A股上市公司市值榜,有3家企业市值过千亿,分别是海康威视、宁波银行、荣盛石化。以华友钴业、合盛硅业为代表的169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百亿。
市值最低的是广脉科技,市值仅有5.04亿元。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 深水财经社 赵士勇
截至8月31日,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共计634家,比上月净增加5家,合计总市值为6.9万亿,比上月底减少5130亿。
截至9月30日,广东省以814家A股公司位居第一,浙江以634家仍然位居国内第二位,江苏以618家位居第三,北京和上海分别有447家和409家。数量最少的是青海省,只有11家。
截至9月30日,北京A股公司总市值位18.36万亿,位居国内第一,广东省总市值为12.88万亿,浙江省总市值为6.9万亿位居第三。9月份A股继续震荡下行,公司市值普遍大幅缩水。
截至9月30日,江苏省共有91家科创板公司,遥遥领先其他省区,广东和上海各有76家和74家,北京有62家,浙江以40家位居第五位。
9月份广东省共新增12家A股公司上市,浙江和江苏各新增6家,今年前八个月共新增A股公司28家,远远落后于广东和江苏。
今年前9个月,广东省共新增58家A股公司,位居国内第一,江苏以53家位居第二,而浙江省仅新增34家,大大落后于发达省份。
浙江9月新增的6家公司分别是博菲电器、帕瓦股份、浙江正特、万得凯、天铭科技、朗鸿科技。
上表是深水财经社制作的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月度走势图,可以看出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处于缓慢上升中,但市值却是连月下滑。
截至8月31日,浙江共有主板上市公司438家,创业板147家,科创板40家,北证9家。
截至9月30日,杭州市的A股公司数量达到209家,遥遥领先于其他地级市,宁波市以110家位居第二,绍兴市以75家位居第三。数量最少的是舟山市,目前仅有2家A股公司。
今年前9个月杭州和嘉兴一骑绝尘,各新增了10家A股公司,台州和宁波各新增4家,绍兴、衢州、温州各新增2家。
截至8月31日,浙江共有6家千亿市值公司,在各省区中排第六,比8月末新增一家,这6家分别是海康威视、宁波银行、荣盛石化、合盛硅业、华友钴业、德业股份。其中海康威视跌幅惨重,年内跌去近一半市值,可以说是从山顶跌到了山腰。而德业股份成为今年一匹黑马,自去年4月份上市以来,股价翻了20倍,走出近一年半的慢牛行情,上个月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
浙江企业上市的活力源自充分的“后备军”力量。截至9月30日,浙江共有165家IPO申报公司在排队,在各省区中稳居第一;有259家企业等待上市辅导,在各省区中位列第二。
下表为浙江A股上市公司8月市值榜。从榜单可以看出,浙江的几家千亿市值公司年内都有较大的跌幅,其中海康威视、宁波银行今年跌幅严重,市值已经跌到2000多亿。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表,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同时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多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不少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富商也不在少数。最新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上榜的杭州企业家就有87位,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下降,但放眼全国仍名列前茅,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不过,这次榜单里杭州十大富豪的排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马云直接跌到了第三。下边就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排名情况。
第十:黄伟
黄伟生于1959年,浙江温州人,本科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毕业以后他顺利成了一位中学老师,拿到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过几年后,黄伟告别了安稳,选择了辞职创业。1991年,他来到了杭州,在杭州国际大厦租了几个柜台,开始做起了眼镜生意,并从中赚到了第一桶创业金。1994年,黄伟又转向了地产市场,并成立了浙江新湖集团。后来,新湖在温州瑞安外滩的项目中获得了成功,一举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在此之后十年的时间里,新湖集团一直专注于地产行业,并开设了二十多家地产公司。黄伟喜欢投资,在地产界早已不是秘密。
在新湖发展成为地产巨头之后,他开始转向其他产业,比如医药、农产品等等。前几年,黄伟又喜欢上了高科技,并开始大幅投资在该领域布局。此外,他还通过旗下的新湖中宝、新湖创业等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了新湖期货、青海碱业、盛京银行等等。现如今,“新湖系”遍及全国各地,旗下产业包括地产、旅游、酒店、金融、矿产等,它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型多元化企业。今年,黄伟的身价达到了200亿,在杭州市的排名上升了5个位次。
第九:钭正刚
钭正刚出生于1953年,浙江杭州人。大专毕业之后他任职于临安县临天农机厂,后来又去了临安县第三茶厂。1983年,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钭正刚辞职创业,并于这一年成立了临安化纤织物厂,这就是锦江集团的前身。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钭正刚先后拓展了轻纺、造纸、印染等产业。1992年,钭正刚又成立了临安热电厂,开始进军发电行业。当时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垃圾发电,于是他开始大举投资焚烧垃圾的热电厂。短短数年间,钭正刚就在国内多地建了12座垃圾发电及能源综合利用电厂。彼时的锦江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
2003年,他又将目光瞄向了水泥、煤炭等产业,并投资参与了禹州中锦水泥项目。此外,钭正刚的锦江集团还入主了华联,通过持有20.89%的股权成为了实际控制人。今年,钭正刚以230亿财富荣登胡润百富榜,同时也成了杭州十大富豪之一。
第八:鲁伟鼎
跟王思聪、李泽楷这样的富二代相比,鲁伟鼎的知名度几乎接近于零。那这个鲁伟鼎究竟是谁呢?他出生于1971年,浙江杭州人,拥有着中央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他的父亲就是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1994年,万向集团已经成立了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间,鲁冠球让其成为了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国内汽车零部件方面,万向集团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23岁那年,鲁伟鼎进入了万向集团工作。他先后担任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位。2017年,鲁冠球离世后,鲁伟鼎才正式接管万向。虽然那个时候的他只是商界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在其带领下,万向集团还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尝试涉足其他领域,比如旅游、房产、化工等等。在开辟新领域的时候,万向集团的汽车产业也没拉下,其规模越来越大,光是在美国就开了20家分公司,每年能从中赚到上百亿。另外鲁伟鼎还表示要投资2000亿,用十年的时间在浙江打造一个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他的身价也有所下降。今年,鲁伟鼎的身价减少了40亿,不过最后他还是凭借着450亿的财富成了杭州第八。
第七:林建华
林建华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他出生于196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后来被分配到了临安化肥厂,与前几位不同的是,林建华的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4年,他才辞职创业,并成立了永丰塑料,主要做热融网膜产品。两年之后,永丰塑料取得了重大突破,次年便实现了量产。虽然公司不大,但也帮助林建华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让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2003年,林建华换了个目标,开始转向光伏产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成立了杭州福斯特,并推出了光伏背板产品。发展到今天,福斯特已经成为了一家国际一流的太阳能电池胶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板供应商。今年,林建华财富高达510亿,在胡润百富榜中排名83,在杭州富豪排名中位居第七。
第六:李水荣
出生于1956年的李水荣,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就跟父亲一起做木工了,后来有了经济实力之后他自己又考取了大专学历。80年代,他在老家萧山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靠着多年的木匠经验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后来,李水荣竟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木材生意,选择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化纤行业。为此,他不惜卖掉了木材厂和全部家当,最后拿着凑来的20万在镇里租了6间闲置平房,雇了20多个工人,创办了益农网络化纤厂,也就是荣盛控股的前身。亲戚朋友觉得他的决定有点冲动,大多数人对其发展都持怀疑态度。
为了做出点成绩来,李水荣丝毫不敢懈怠,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确定了接下来的经营策略,那就是以市场定产品。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这让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到1995年,李水荣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扩大规模,厂里的织布机由原来的8台增加到了100台。到1998年,荣盛的产值已经破亿。2001年,其产值更是增长到了10亿,2006年直接突破了百亿大关。短短八年的时间里,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证明荣盛的实力。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荣盛控股已经成长为了一家总资产4000多亿的世界500强企业。李水荣作为创始人,身价也一路上涨,今年他的财富为710亿。
第五:宗庆后
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是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但兄弟姐妹比较多,所以他初中就辍学了。1963年,他正式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在舟山农场、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绍兴农场等单位供职。1988年,宗庆后有了创业的想法,于是就借了14万块钱,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并拿到了经营权,开始做起了冷饮生意。他当时卖的主要是冰棍之类的产品,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学生。只不过当时卖冰棍利润空间很低,所以他后来又开始代销作业本、稿纸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但要说真正让他走向人生巅峰的,那必然还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娃哈哈。
1989年,宗庆后从朋友手里拿到了一份儿童营养液的配方,他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于同年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这款营养液推出之后广受欢迎,销量不断上涨,宗庆后也因此迅速走红。1991年,他又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娃哈哈由此变成了娃哈哈食品集团,成立当年的产值就高达2.17亿。1996年,娃哈哈开始进军瓶装饮用水市场,其产品最为出名的就是娃哈哈纯净水。
宗庆后一手打造了娃哈哈,而娃哈哈也成就了宗庆后,今年他的身价高达1000亿,跻身于杭州五大富豪之列。
第四:李书福
他出生于1963年,先后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之后,李书福没有选择学校为其分配的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靠着借来的钱开了一家冰箱配件加工厂。1983年,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家电抢购风,于是他又研究起了冰箱生产。短短两年的时间,李书福就创造出了4000万的产值。但好景不长,后来整个市场都陷入了萎靡不振的状态,李书福干脆退出,然后又去学校继续深造了。在燕山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学习了摩托生产技术,毕业后他创办了吉利集团,因为自己学的就是摩托技术,所以一开始的吉利做的也是摩托业务。到1992年,吉利的摩托车产量已经达到了35万,产值一度突破了20亿,产品出口到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
虽然摩托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但李书福还是有了向汽车转型的想法,1997年,他正式迈出了这一步。此后13年的时间里,李书福通过不断兼并扩张,在汽车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2009年,吉利汽车的销量高达33万辆,营业收入高达140亿。今天的吉利已然成为了国内龙头汽车制造商。李书福也因此获益,今年他的财富虽然下降了400亿,但仍稳居杭州前五。
第三:马云
曾经登顶中国首富的马云,如今在杭州富豪排行中竟然掉到了第三,这既让人感觉意外,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马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创立了阿里巴巴,开辟了中国电商新时代,推广了移动支付。如今他的身价大幅缩水,财富排名也在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跟互联网行业受挫有关,跟他的退休也有一定联系。不过现在,马云的财富还有1800亿,这个数字也不算低了。
第二:丁磊
他出身于1971年,本科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在宁波电信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选择辞职创业。1997年,丁磊在杭州跟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网易。那个时候全公司上上下下只有八个人,为了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只能没日没夜地写软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今天的网易已经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之一。上市之后,网易的市值一度达到了6000亿港元,丁磊身价也随之上涨。今年他凭借着1950亿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6。
第一:钟睒睒
说到钟睒睒,很多人会想到农夫山泉。以前娃哈哈跟农夫山泉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现在的瓶装饮用水市场,能与之匹敌的品牌并不多。农夫山泉的成功的确为钟睒睒带来了不少财富,但这几年把他推上首富位置的一大助力其实是生物医药。早在2001年的时候,他就进军了该行业,并以171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万泰生物,自此开启了疫苗研发之路。2019年,万泰生物成功研发出了二价HPV疫苗,一举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万泰生物在2020年上市之后,钟睒睒就成功坐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今年他的身价高达4550亿,不仅是杭州首富,也是中国首富。只不过对于低调的钟睒睒来说,这样的称号只是个虚名罢了。
许多人读近代史时都很少能注意到一个历史隐藏细节,即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就向清政府索要过舟山,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再次想让清政府割让舟山被清拒,最后清政府无奈用香港换取的舟山,那么舟山究竟是哪里好?居然能让当时船坚炮硬的大英帝国忘不了?
很多人不知道,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第一个占领的岛屿是舟山岛,但最后因为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和英国最后结合自身条件的认识,才同意清政府用香港换取舟山的,那为何英国最开始想要的是舟山呢?
舟山位于我国中部东南沿海,隶属于我国江南文化发祥地浙江省,也是我国第一个群岛建制的城市,北面上靠我国重要的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上海,作为一直领头长三角经济腹地经济发展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现也是我国重点国际经济建设“一带一路”政策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如果把中国长江比作巨龙的话,上海就是入海的龙头,而舟山则是巨龙口中的明珠,舟山西面就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的宁波市,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也正好位于我国历史悠久肩负南北经济来往的京杭大运河南端入海口,舟山东面就是联通我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琉球群岛的东海,根据上面的介绍,小伙伴们有没有感受到舟山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呢?如果还没有感觉,我们来一起看看舟山自身的地理情况,舟山市是由1300多个岛屿和270公里深水岸线组成的城市,也处于处于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想入海看世界广大还是想跨江阅中国内地的繁华都可以通过舟山实现。
舟山本岛是舟山1300多座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比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加起来还要大,岛屿的地质结构复杂,根据地质研究,地层大部分分为中生代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火山喷岩,属于天台山的余脉,舟山本岛与舟山群岛全部坐落于东海大陆架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江水与海水在这里汇聚,温暖的海水与江水的不停搅动,给这片水域带来了丰富的饵料,使得舟山群岛本身也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基地,有着祖国渔都的美誉,市内遍布的浅海滩,既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也可以随着东海前往西非、印尼、阿根廷和北太平洋进行远海远洋捕捞。舟山沈家门渔港曾经与世界三大渔港挪威卑尔根港、秘鲁卡娅俄港齐名。
大约5000年前便有我国大陆的先民在此处捕鱼生息了,唐朝时期开始在这里设县,将此处命名为翁山县,居民主要还以捕鱼为生,到了宋元时代,海上贸易发达,因这里背靠江南富饶之地,是许多商人前往高丽、日本的必经航道,这时候大部分渔民纷纷转为商人,一时间舟山岛商贸繁荣昌盛。
到了明朝时代,随着明朝实行海禁,大量的渔民商贩无法轻易出海,纷纷退出舟山返回内陆,舟山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这里毕竟是江海汇集之处,水运发达,怎么能挡得住世界各国远洋商贩的脚步,随着东洋、南洋、葡萄牙人的船队来往,江浙商人又在此处开始了商贸,并兴起了双屿港,可惜没多久便被明朝军队强制剿了关闭双屿港。
后清朝初期,清政府也学着明朝实行海禁,直到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后,才颁布了“展海令”,开海禁,江浙的渔民富商们才又开始大量进入舟山群岛内发展,后来清朝海关专门将海关官署移到了舟山定海,并且设立了“红毛馆”专门负责管理西洋海外商务。而英国作为一个一直想与清政府达成贸易流通的国家,早在1700年,东印度公司就曾尝试在舟山建立英国贸易基地,可惜那时候的清政府自诩天朝大国的梦里并没有在意东印度公司的举动。
直到1793年,英国外交官乔治·斯当东登上舟山群岛,他敏锐地发现这片弧形状的岛屿的军事价值,这片岛屿位于长江口岸南侧,紧邻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中心,沿着长江航行就可以深入四川盆地。
舟山群岛遍布优良港口可以保证大量的船舶安全停靠,而且这里水路四通八达,无论是中国华南地区到北京的船队还是海外朝鲜、日本及南洋的商贸活动都需要在此处聚集,一旦开战由北可上黄海对清朝首都北京施加军事压力,由南可下南海控制海南沿边城市,由西可直接进入中国内地中心,从东能直指日本与朝鲜,于是对中国觊觎许久的英国人立刻就向当时的清政府乾隆皇帝毫不客气地提出请求,希望在舟山和天津进行中英贸易,要求在舟山划定岛屿给英国商贩居住和存放货物。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骄傲自大的清政府自然是没有理会英国人的要求。
但狡猾的英国人怎么可能就此放弃,40年后,万里之外的英国国会以271比262票数通过对华开战的决议,他们远征军的首要攻占目标就是舟山,1840年7月英军与清军在舟山定海开展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清朝政府内部一直不重视海军的发展,但对于舟山群岛位于我国经济中心位置的重要性也是充分肯定的,所以舟山定海也常年安排有重兵守卫,无奈长年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海军怎能是完成工业革命装备精良的英军对手,一番大战后,英军攻占了舟山定海,并准备在此永久占领,既然赢得的战斗最后为什么英国驻扎在了香港呢?
这主要原因是英军没有想到,最难打的居然不是正规的清朝军队,而是当地百姓发起的强烈反抗,英军虽然镇压了多次,但依旧无法彻底解决民间反抗力量,另外,也可能是因为战后没有妥善处理好清朝战败士兵尸体缘故,加上舟山温暖湿润的气候,舟山定海爆发了瘟疫,英国在与清朝交战的伤亡总数不过500人左右,而这次舟山的瘟疫却让英国军队人数死亡率超过了战时伤亡人数,这种神奇的自然力量,让英军感觉像是受到了上帝的诅咒,没过半年便主动撤出了舟山。
虽然英军暂时撤出了舟山,但怎么可能眼睁睁地就让这到嘴的鸭子飞了呢,而后英国派出代表与清政府谈判要求割让舟山,清政府当然知道舟山的重要性,态度强硬地拒绝了英方这一要求,随后英国代表接到了军队内部测绘人员的报告,说是舟山群岛周边水道过浅,无法停靠大型船只,不利后期发展,加上前面的瘟疫教训这让英军打消了占领舟山的念头,要求清政府同意英军将舟山的军队暂住在香港,这不过就是变相占领香港的代名词罢了。
1841年10月,贼心不死的英军再次卷土重来,第二次占领舟山,这次舟山附近沿海的百姓们不再硬拼,而是选择不把食物和淡水卖给英军,导致英军补给困难,只能从新加坡、澳门运送粮食补给,四处抢掠,最后惹得民间以黑水党为骨干的武装力量反抗痛打英军,一时间英军饥寒交迫、水土不服,又有人民抗击,最后病死的英军人数居然超过战死人数的5倍,在残酷的现实前面,英国在南京条约上妥协放弃了舟山,选择了淡水充足、港口水深的香港,1846年,在签订了《退还舟山条约》后,英国人全面退出了舟山,舟山回到中国人手中。虽然当时的香港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岛,在英国当时世界各地众多的殖民地里并不算起眼,但英国两次占领舟山,最后让清政府强割香港岛的史实,却开启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成为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滥觞。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祖国山河,始终牢记,无论是香港岛还是舟山都是祖国大好河山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900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