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000613股票以及新浪股票首页

发布时间:2024-07-26 09:36

2月12日上午收盘后,广东甘化(000576.SZ)公告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下午开盘后,广东甘化继续交易。截至收盘,广东甘化当日大涨6.38%,盘中一度触及涨停。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一度有传言称,深交所重大资产重组不用停牌出现。12日,广东甘化“上午收市后公告筹划重大事项,下午开盘正常交易”。

“最近市场情况已经有公司先例,可以不停牌。”一些受访人士表示,“上午公告重组下午交易”此前很少见,不过最近的确也出现了类似于广东甘化的此番情形。

“重组”不停牌

12日上午收盘后,广东甘化公告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涉及收购国内两家军工行业标的公司的控股权,包括用于能源、电力、大型装备、军工等领域的中高端金属制品制造企 业及为军队武器装备提供关键零部件的企业。目前相关方正在积极磋商交易的具体方案,该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是’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12日下午,广东甘化董秘办人士在电话中表示。

2月6日晚间,隆平高科(000998.SZ)公告,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涉及发行股份收购国内某种业企业。2月7日,隆平高科正常交易,当日上市公司上涨1.73%。

“上周开始有传言是说深交所的重大资产重组不用停牌,要尽快进行复牌交易。我觉得主要是从保护投资者交易,之前停牌停的太长,减少停牌时间可能是出于保护投资者角度考虑。”广东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以前上市公司如果因为涉及重大事项或重大资产重组,向交易所申请停牌概率很高。早几年停牌时间特别长,之后停牌时间也在逐渐压缩。以前监管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基本上持有信息不够多不够详细会给很多时间准备。现在则需上市公司尽量缩短停牌时间,将最近的情况进行披露,而不是等事情完全确定了再说。”华南另一位资深投行人士也告诉记者。

“广东甘化这种是常态还是应对目前行情的措施就不好说,至少目前还没有正式文件出台。毕竟目前比较多公司想通过规则躲进避风港,但是未来行情稳定后对于如何保护投资者也是问题。”北京一位并购重组人士也告诉记者。

“按照以往规定,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是要停牌,是否停牌上市公司肯定会跟监管机构沟通。”某上市公司董秘办人士也表示。

未收到新规

不过,接近广东甘化人士也表示,“没有看到(重大资产重组)新规”。

分析人士指出,另一种可能是,近来市场波动较大,在目前股价异动的敏感时期,深交所不接受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申请,不过截至发稿,此消息未获得监管层证实。

1月下旬起,中小板与创业板开始出现连续下滑,特别是2月6日深证成指下探4.23%,多家上市公司选择停牌自救。“停牌是较长时间进入避风港的方式”。

早在2016年5月27日,沪深交易所就曾发布停复牌新规,对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时间规定了最长期限。上交所规定,上市公司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停牌的,原则上应在3个月内公布预案并申请复牌,停牌后连续筹划重组的,累计停牌不得超过5个月。而深交所规定,公司预计在3个月内无法披露重组预案的,如拟继续推进重组,应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关于继续停牌筹划重组的议案,且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月。

近期,也的确有多家尚在谋划重大事项以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深市上市公司快速复牌。

*ST 东海 A(000613.SZ)于2月7日晚间公告,2018年1月31日收到第一大股东发来的《筹划重大事项停牌的通知》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保证信息公平性,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于2018年1月31日开市起停牌,并于每五个交易日披露了重大事项停牌进展公告。

“目前,相关方尚在积极筹划上述事项,为尽快恢复公司股票的正常交易,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于2018年2月8日开市起复牌。”*ST 东海 A公告。

计划于2月9日起复牌的南风化工(000737.SZ)也公告,将在复牌后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及时根据筹划进展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复牌原因也是“为尽快恢复公司股票的正常交易,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ST东海A与南风化工均提到“为尽快恢复公司股票的正常交易,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融钰集团(002622.SZ)可谓停牌“上瘾”,2个月,连续筹划4次重大事项停了4次牌。第一次筹划涉及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事项;紧跟着两次筹划重大对外投资事项;近期一次筹划与收购资产相关的重大事项,标的资产属于创新科技行业。

上市公司大面积的停牌,也引来监管层的关注。

深交所在2月5日发出问询函,要求融钰集团对与股票停牌相关的信息披露进行全面自查,详细说明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合法合规,就防止停牌时间过长已采取的措施,以及是否存在以申请停牌代替公司及相关方的信息保密义务的情形。

 

新浪公司近日宣布,董事会收到由New Wave MMXV Limited(以下简称New Wave)发出的日期为2020年7月6日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该要约提议以每股41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New Wave尚不持有的公司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下简称私有化要约)。这意味着,继58集团之后,又一家中概股准备退出美股资本市场。

就目前要约收购的提议价格来推算,此次交易对应的新浪估值为26.8亿美元。截至7月6日美股收盘,新浪股价上涨10.55%报40.54美元,总市值26.51亿美元。

新浪拟私有化退市,估值26.8亿美元

据介绍,New Wave是一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由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控制的公司。

新浪方面表示,公司董事会已经组建了一个由独立董事张颂义、张懿宸和汪延组成的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以评估和审议这一私有化要约。“公司董事会提请公司股东以及其他考虑交易新浪股票的人士注意,目前董事会只是收到了New Wave发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尚未就如何回应此私有化要约而作出任何决定。公司无法确保买方会给出最终的正式要约,无法确保是否会签署任何协议,亦无法确保这一交易或其他任何交易将被批准或达成。”

据新浪向美国SEC递交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浪董事长、CEO曹国伟持股13.5%,有58.6%的投票权。其中,曹国伟通过New Wave MMXV Limited持股12.2%,有58%投票权。

此外,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North America Inc持股为5.4%,拥有2.6%的投票权;Black Rock, Inc.持股为5.3%,拥有2.5%的投票权;Susquehanna Securities and its affiliates持股为5.3%,拥有2.6%的投票权。

一季度财报显示,新浪公司净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8%,至4.351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20%,至3.100亿美元;非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44%,至1.251亿美元。

对于微博走向私有化的原因,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向南都记者表示,“新浪自身经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作为社交媒体的身份,目前面临的国内监管环境日趋严格,从活跃度和流量等方面来看,都会压抑其成长性,这是经营的外部因素导致新浪在美股表现不佳;其次则是美国监管环境越来越严格,甚至是苛刻,所以说,今后不受资本青睐的中概股就没有多少成长性,那个环境已经很难混下去,这是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或者回归原因之一。”

此外,余丰慧还表示,从微博的角度来看,上述两个因素导致微博管理层对华尔街逐渐失望。“新浪总认为自己的股价在华尔街被低估了,然而进一步往上走的空间又不大。从这种情感上来说,新浪管理层在华尔街也是有一种逐渐的失落感,加上每年年报出来都是不热不冷的,所以再混下去感觉也没什么意思。”

中概股告别黄金时代,再掀退市潮

公开资料显示,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网络媒体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由王志东创立,现任董事长曹国伟,目前旗下核心业务包括门户网站新浪网、新浪移动和社交媒体微博。

2000年4月13日,新浪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由此拉开了中概股集体赴美上市的黄金时期。

同年上市的还有网易和搜狐,前者2000年6月30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5.5美元,上市市值为4.65亿美元;后者2000年7月12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6美元,上市市值为4.9亿美元。

紧接着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7美元,开盘涨至21美元,市值约13亿美元;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7美元,上市市值为34亿美元;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市值破2300亿美元。

转眼20年过去,在新冠疫情和中美局势的影响之下,中概股再次掀起私有化的浪潮。

据公开报道,在不到3个月时间,已有6家中概股企业传出私有化意愿。6月15日,58同城与Quantum Bloom Group Ltd.签订私有化合并协议要约;6月12日,腾讯与黑马资本对易车的私有化协议已经完成签订;4月15日,聚美优品宣布彻底完成私有化;4月18日搜狐宣布畅游完成私有化,将从美股退市。此外,6月18日,有媒体曝出华住集团也计划私有化回归港股,但华住方面暂未证实这一消息。

“这波私有化企业大多是业务集中分布在国内市场且近年来不受美国资本市场看好的企业,可能早有退出的念头,推动其私有化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中美关系不稳定,其次是《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出台,美国监管加强让其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不得不选择退市,另一方面则是国内资本市场对其持欢迎态度,港股和A股的大门纷纷打开”,证券分析师皮海洲向南都记者表示,回顾2013年的中概股退市潮大多是估值偏低,为了回国内获得更高估值,这一轮退市则是不得已选择。

余丰慧同样表示,今年掀起的中概股退市潮和2013年相比完全不同,“今年背景是比较复杂,中概股生存环境恶化得更厉害,其中包括中美贸易脱钩这种政治层面的影响,还包括特朗普以美国为中心、不让资本外逃等等管制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国和中概股企业出台的一系列非市场化的监管措施,此外由于瑞幸咖啡事件中概股企业在美国华尔街已经出现信用坍塌,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余丰慧看来,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零售领域企业在美国继续生存下去或许没问题,其他涉及军事核心基础,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会比较危险。

退市之后走向,转道港股市场?

对于退市后的走向,余丰慧指出,一是私有化经营下去,第二是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市即A股和港股。

“我个人建议我还是倾向于港股,港股投资者相对理性,且香港目前的处境,各种因素之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面临被削弱的风险,因此从特区政府到港交所都在采取措施”,余丰慧称,从港交所的态度来看,目前在采取过分宽松的态度来吸引中概股回归到港股市场,港股的金融市场目前依然很活跃。

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2019年IPO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香港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折合2826亿人民币)在全球IPO中蝉联第一,连续七年跻身全球三甲,融资额比2018年增加10%,全年共有184家企业首发上市。据其预测,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

对于新浪的走向,有分析人士认为,新浪会更倾向于在港股市场,“港股目前的监管环境特别好,如果新浪要二次包装上市,我个人认为会到港交所去。”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港交所更具吸引力,但随着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优质企业的回归,也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对于更具实力、想在两地上市的企业可能会优先选择港股市场,而私有化之后大概率会走向A股。”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000613股票以及新浪股票首页]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7/5192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