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股市火热,很多人都参与股票投资,老张也不例外,退休之后闲来无事就喜欢研究一下股市,也学着在网上各大论坛查看相关的股市资讯,偶然间看到一个二维码,说是股票交流群,欢迎各大股民加入交流,老张想都没想,就添加了。
一进去就有客服跟老张联系,说这个群每天收盘后都在群内发布1-2支股票,这些股票在下午或第二天开盘后都会大涨3-5%以上。
如果不信,可以让老张验证实力,验证好实力后可以考虑成为他们的合作会员,成为会员可购买由专业老师指导的牛股,一天的收益率最少也能达到10%以上,而且老师还会综合考虑自己的投资情况制定相关的投资计划。
老张当时就觉得,这真是神了!真按他们说的这样操作,拿不出半个月服务费就可以赚回来!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于是老张当场就花了66800元购买了半年的股票推荐服务,成为了他们的合作用户。
可刚把钱交了,老张就被踢出群了,说是分配了专业的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可操作下来,老张才发现上当了,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基本上推荐的股票都是以跌为主,也没有达到他们说的每周几只股票的概率。
老张投诉到客服那里好几次,客户只推说换一位老师指导,可换了老师结果还是一样。操作一月后感觉自己在接受服务期间并未实现盈利,收取的服务费又实在太高,本金还持续亏损状态,实在不敢再跟着买了。
所以在合同还未到期时向对方要求退还服务费,可对方说股市情况不乐观,之后会推荐好的股票给老张,并表示服务费无法退还。这下,老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这些所谓的平台老师群消息包装、投顾包装,后面就借机收取服务费,并说到保证可以带大家获利,利用股民迫切的心情诱导,就这样大家纷纷都被诱惑进入了圈套,就这样高额的服务费以及亏损导致大家损失惨重。
最后提醒大家,万一遇到亏损被骗,不要慌张,沉着应对,不需要找平台理论,正确的方式是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资料,通过法律途径挽回自己的损失。
投顾公司骗取股民投顾服务费有哪些套路呢?
1、投顾公司下方代理公司获得相应经营权之后,会组织业务部门,给市场中股民联系。通常都是以所谓的免费“荐股”开头的。2、展示实力:投顾的业务人员添加上股民好友之后,会推荐股票给股民朋友参考,有时会推荐盘后股票吸引股民信任其实力。3、收取投顾服务费:待股民朋友相信了其“能力”之后,投顾业务员就会跟投资者收取所谓的“服务费”。4、最终结果:股民朋友给投顾公司缴纳了投顾服务费后,会安排所谓的老师指导推荐股票,但是最终股民朋友亏损的状况并不能得到改善,依旧是亏损的!
若有交了荐股服务费用的投资者,如果你现在还在投资,我建议你赶紧停下来!
证券时报记者 陈见南 张智博
分析师“内卷”愈发严重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公示统计,截至8月3日,任职于国内129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合计4400名,较2022年年底增加逾440名。目前,分析师数量最多的是中金公司,旗下各类分析师合计285名,独占鳌头;同时中金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拥有超过200名分析师的券商。其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广发证券等大型券商分析师数量也位居前列。
券商分析师数量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券商对于投研业务的日益重视,但同时意味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内卷”愈发严重。数据表明,目前已有40余名分析师撰写上市公司研报数量超过1000份。其中,来自中金公司的郭海燕、长江证券的刘元瑞和申万宏源的周海晨成为业界“劳模”,他们撰写的公司研报数量均在1700份以上,稳居行业前三位。
除了工作量“内卷”以外,研究标的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量分析师研报覆盖同一只股票的现象越发普遍。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2022年,券商机构合计发布上市公司研报6.35万篇,相关个股数量2292只。也就是说,平均每只股票全年有近28篇研报覆盖,覆盖率创下历年来新高。整体来看,一方面,A股市场研究产能面临过剩;另一方面,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也加剧了研报“重量不重质”、研究内容相似度较高等问题。
逾六成分析师胜率不足50%
券商分析师的集体“内卷”,造成A股研究市场的一些乱象。一是研报数量泛滥,研报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对于投资者来说,海量的研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筛选。在此背景下,数据宝从标的公司股价走势、业绩预测准确率等角度进行评价,筛选出一批投研能力靠前的优秀分析师。
本次以分析师为变量,对上市公司研报合格性进行测评。与前次标准一致,获得“买入”、“增持”、“中性”、“卖出”评级的个股,在报告发布日后6个月内,股价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15%以上、上涨5%至15%、下跌5%至上涨5%、下跌5%以上,则视为评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在此评价体系下,券商分析师们表现如何?统计显示,胜率(合格研报占比)在80%以上的分析师数量略超1000名,占比不足15%;胜率在70%至80%的分析师数量占比不足6%;胜率在50%至70%的分析师占比不足16%。由此来看,胜率不足50%的分析师仍属大多数,合计占比超过六成。
在保证一定产量输出(撰写公司研报数量100份以上)的前提下,高胜率的分析师更是稀缺,仅有140多名分析师胜率超过80%,占比不足7%。其中胜率最高的是赖丹丹,研报数量156篇,胜率接近99%;于嘉懿、陈文敏、刘欣等高产分析师胜率也均高于95%。
业绩预测偏离度7.2%
若要综合评价一名券商分析师的投研实力,除了对于股价走势预测的精准度,对业绩的精准预测同样不可或缺。数据宝统计,券商上市公司研报业绩预测偏离度中位数为7.2%。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研报对于个股年度业绩的预测比实际值高7.2%。
从业绩偏离度的分布来看,高估业绩10%以上的研报数量占比较高,超过45%;其中分析师预测年度业绩为正、实际业绩为负的研报共计14186份,占比接近3%;业绩预测高估50%至100%的研报数量占比接近8%;高估100%以上的研报数量占比超过8%。业绩预测值在实际值正负10%以内的研报数量占比不到四成。低估业绩10%以上的研报数量占比约15%。整体来看,三分之二的研报高估上市公司业绩。
由此可见,券商研报往往会乐观估计上市公司业绩,实际业绩相对研报预测普遍要打个折。而在高产分析师(撰写公司研报数量100份以上,下同)中,高估业绩的分析师数量占绝大多数,占比超过95%。
市场深度研报占比约9.25%
想要把研报写出深度并不容易,需要券商分析师十分熟悉行业动向,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及财务情况等,再来挖掘上市公司的价值。在内容深度上,目前A股投研市场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以高产分析师为例,深度研报占总产出比例的中位数为9.25%,整体属于偏低水平。
从分布来看,券商分析师写深度研报的比例普遍落在5%~20%区间,合计占比近八成;低于5%的占比16%;高于20%的占比较小,不足6%。从数量上看,深度研报数量超过100份的仅有41人,占比不足2%;刘晓宁、王华君、鲍荣富、苏宝亮等分析师深度稿件较多,均超过160份。
四大维度筛选出优秀分析师
综上所述,券商分析师的研究产出既要保证一定的数量,让投资者及买方机构充分听到研究市场的声音;同时又要从专业角度出发,具备相当的深度和态度,为资本市场投资提供必要的指导作用。
大浪淘沙,哪些分析师的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数据宝综合上述四个维度,按照下列条件对分析师的投研能力进行评价:发布上市公司研报100篇以上;胜率超过80%;业绩预测值在实际值正负10%以内;深度研报占总产出比例超过5%。
数据显示,满足上述条件的券商分析师共有26名。其中,国泰君安医药生物分析师丁丹研报数量居首,有1119篇,即便放眼整个A股研究市场也是名列前茅;曾韬、石康、穆方舟、黄琨和孙媛媛5人的研报数量也均在500份以上,均具有相当的观点输出能力。
在内容上,马群星、黄琨、颜慧菁、徐云飞等9名分析师善于撰写深度研报,深度研报占总产出的比例均在1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9名分析师中有5名来自国泰君安,占比过半;国联证券马群星深度研报占比最高,为15.67%。
其中,浙商证券穆方舟、国泰君安侯丽科、兴业证券李博彦等分析师,预测股价走势的能力优异,胜率均在90%以上;国泰君安丁丹、李梓语,中金公司吴頔等分析师对于业绩估计较为在行,预测偏离度均在3%以内。此外,颜慧菁、熊航、尹会伟、胡歆等人也都是能写能干的优秀分析师,股价预测和业绩估计能力均出类拔萃。
(数据来源: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 王绍义/统计)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7/5162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