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海南椰岛公告,再向二股东全德能源申请借款,金额达2亿元。
公告显示,海南椰岛为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满足日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拟与全德能源签署借款协议。全德能源在协议签署后一年内,根据海南椰岛资金需求,向海南椰岛提供总额度2亿元借款,借款期限1年,该借款将分笔借入,借款利率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执行,无需海南椰岛提供抵押或担保。
另外,上述借款不包含此前7月12日海南椰岛向全德能源申请的1亿元借款(已累计提供7000万元借款)。
“一亿不够,再借两亿”背后,是无法掩饰的资金压力。7月3日在回复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时,海南椰岛承认公司存在资金压力:“公司2022年度归还贷款17496.5万元,银行贷款放款14360万元,贷款额减少3136.50万元,主要由于公司经营亏损银行融资授信额度未能释放。2023年公司需归还到期银行贷款约2.49亿元,同时需要偿还到期应付债务及支付经营费用,公司未来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海南椰岛还规划了诸如处置低效资产变现现金以补充主业流动资金、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支持、加速销售货款回笼等方法。彼时,公司就提出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将向股东或董事会寻求资金支持。
最终,还是借款先行。
资产负债率高企,下属公司累计被冻结银行账户5个
频频向股东伸手借钱背后,是海南椰岛高企的资产负债率。
2022年末,海南椰岛的负债总额为77069.95万元,同比增加2051.1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5.13%,同比增加了6.38个百分点。
图注:海南椰岛2019年至2021年资产负债率情况
2022年11月末,海南椰岛曾对外表示,“最近三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公司财务费用负担较重。”
随后,海南椰岛发出募资计划,拟募资约6.5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不过,在2023年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这项预案未能通过审议。
资金压力大的同时,海南椰岛还被诉讼缠身,同时高管层人员频繁变动。
截至2023年6月6日,海南椰岛下属公司累计被冻结的银行账户为5个,公司下属公司累计被冻结的资金4.16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货币资金余额的0.18%;海南椰岛目前资金余额约1521万元,上述银行账户被冻结总额占目前货币资金余额的0.27%。
另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4月以来,海南椰岛已经发布七份关于高管辞职的公告,董事雷雨、董事长王晓晴、独立董事黄乐平、副总经理杨鹏、董事冯果、独立董事李力、监事会主席倪赣、监事陈燕、财务总监符惠玲等人陆续辞职。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海南椰岛是保健酒第一股,本身在保健酒市场优势明显,但是后来为了获得增长,以入股、合并等方式不断拓展了酒品类,包括相关的传统白酒、酱酒、浓香等等,还进军大量诸如饮料、博彩、地产等其他产业,最后大多数都不了了之,严重恶化了企业的财务情况,造成官司负面缠身,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持续亏损两年半,国资入主后能否翻身?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椰岛的主营业务为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围绕“大健康产业”为中心主干,以滋补型椰岛鹿龟酒、轻养型椰岛海王酒和原产地精酿白酒为公司的“一树三花”战略布局,主要产品包括“椰岛鹿龟酒”“椰岛海王酒”“贵台”“粮酱”等。
此外,海南椰岛还在不断布局椰汁类生态饮品和软饮料(非碳酸)业务板块,并开展“全球购”进口商品销售及跨境电商业务,同时协同公司产业上下游开展大宗商品贸易等。
海南椰岛于2000年1月20日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多年保持盈利状态,直到2008年陷入亏损,2009年便扭亏,2011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均为其亏损年,不过,整体上,是盈利年份多于亏损年份。
2021年,海南椰岛的业绩又陷入亏损,对此,公司方面给出的解释是,“2021年,公司重塑椰岛品牌,稳步推进鹿龟酒、海王酒和白酒的战略布局,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及会议推广等形式加大对产品及品牌的宣传力度,当期产生的广告及会议推广费较大,但产品的市场效益存在滞后性,故本年度产生较大经营亏损。”
海南椰岛2022年仍未扭亏,并持续到了2023年上半年。7月14日,海南椰岛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0万元;预计2023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600万元。
在解释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亏损原因时,海南椰岛提到了“受全国疫情影响”“酒类业务战略调整使产品品系变动导致酒类整体毛利率降低”“受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
2023年6月28日,海南椰岛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变更为海口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海口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而原控股股东北京东方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丧失控股股东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其所持海南椰岛股票被司法拍卖导致其股份减少。
“虽然海南椰岛经营状态比较差,但是考虑到已经收归国有,并且海南差异化生态优势明显,也依然有着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应该说只要有相应的资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一个小而美的酒企依然是可行的。”蔡学飞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脆弱的金融市场及其对数据波动的脆弱性,正令观察人士感到不安,投资者对欧洲可能出现的滞胀前景感到恐慌。
Nouriel Roubini周五(9月1日)在意大利北部度假胜地Cernobbio 论坛开幕之际警告称,股市可能估值过高。他的经济学家同事Mohamed El-Erian说,投资者过于关注每一个经济统计数据,而没有看到更远的未来。
Roubini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做出悲观的预测,他表示全球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降低并不是投资者自满的理由。“市场今天可能反弹太多,如果经济数据仍然疲弱,央行不得不进一步加息,可能会导致今年下半年出现调整。如果全球经济开始走软,如果通胀基本上仍高于目标,那么10%的回调并非完全不可能。”
随着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率高于5%,投资者焦虑情绪重燃,滞胀这个标签再次出现。滞胀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增长乏力和消费者价格失控的不良组合。
夏末在埃斯特别墅酒店(Villa d’este)举行的会议主题是“应对不确定性”。就在几天前,美联储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召开会议,为可能“在更长时间内走高”的货币政策阶段定下了基调。
“我们的经济面临的是供给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 彭博观点撰稿人El-Erian在接受采访时说:“一旦开始这样做,利率就会在更长时间内更高,然后在利率非常低的时候做出的所有承诺都必须重新融资。”
El-Erian认为,不同地区的风险已经分散,美国容易受到商业房地产危机带来的“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欧洲面临滞胀的危险,中国面临通缩的威胁。他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面临的挑战可能会随着逐步的再融资而消散。“问题是,如果市场不能完全理解这一点,那么就会一点一滴地进行,然后突然出现一个临界质量。”
塞尔诺比奥的其他经济学家也提到了滞胀的威胁。诺贝尔奖得主Joseph Stiglitz说:“我对此感到担心”,尽管从长远来看,我不那么担心。”
法国欧洲事务部长、经合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Laurence Boone甚至“相当乐观”地认为,这种结果是可以避免的,通胀正在消退,尽管速度缓慢。
Roubini表示,面临滞胀风险最大的国家是英国,这让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陷入了两难境地。“希望通货膨胀率降低,但这将导致经济衰退,而高利率最终将意味着金融不稳定。英国可能会遇到一场完美风暴。”
El-Erian警告称,投资者对经济数据的每次波动以及即将到来的利率决定的短期关注,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会失去对长期挑战的关注。“主要问题是,市场已经变得过度依赖数据,就像我们的央行已经变得过度依赖数据一样。”
本文源自金融界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5/5002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