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炒股软件还有滚雪球炒股软件开发

根据中证登公布的数据:

最新股民数有13863万,预计其中活跃交易的股民数也在7千万-9千万。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之中,绝大多数股民日常使用的是由券商自营提供的PC和APP服务,而证券类第三方APP中如果抛开之前PC时代的三巨头同花顺、东财、大智慧,其他新兴的APP市场份额并不显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证券类产品的核心永远是交易,而受制于牌照和合规等要求束缚,交易被牢牢的把控在券商手中,进而核心用户也会留在券商手中,第三方提供的种种增值服务和良好的交互体验只是锦上添花,不足以动摇整个行业的格局。

一、第三方证券类APP按定位分类

第一类以投顾为核心的提供投顾问答、文章、直播解盘等方式

例如新浪理财师、有看投、摩尔金融。因为证券投资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大多数的普通散户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性,而比起自己思考,直接听所谓的大咖讲自然是最无脑最方便的,同时心理按摩和强化认知也是散户需要的。

投顾产品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伴随在各种营业部和大户室,PC时代也是各大软件和社区的一个主打产品,自然在移动端也可以无缝对接。

而目前的证券类APP的投顾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拥有牌照的执业投顾,例如新浪理财师、爱投顾;

依靠个人魅力吸引用户的草根大V,摩尔金融、股票雷达。

实际观察之中,是否是执业顾问对于用户而言并不那么重要,由于证券投资是一个很容易验证的过程,普通用户更看重你能否说服我,而不是你有什么背景。

不过投顾产品虽然是刚需产品,但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存在各种问题:

股市黑嘴:利益纠葛,成名的大v可能会利用自身影响力让散户抬轿子,最近被处以过亿罚金的名嘴就是典型。

信任度难以建立:各种骗子电话、微信让你加好友,每天有老师给你推荐股票,不盈利不收钱种种行为,使得散户对于这种所谓的炒股群、收费老师产生抵触的心理认知。

投顾的不可持续性:不说个股,难以快速聚拢粉丝,谈个股又太容易被打脸。用户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文章无法满足和吸引新用户情况下,就需要展示实盘成绩,而大多数投顾的实盘成绩并不好,因为如果真的做的好,会有做私募等更好的出路。

除此以外还有对于成名投顾,平台掌控力下降,投顾会被愿意出更高薪的平台挖走,或者干脆自己做公众号变现。

不过不论存在怎样的问题,只要国内证券市场依然保持这种散户为主体的状态,投顾产品或者说类投顾服务对于普通用户都是一个刚需的存在。

第二类以交流社区为核心的APP

例如雪球、牛股王、淘股吧、集思录等。社区类产品可以说是投顾的来源地,因为优秀的草根大V多数是通过在社区内的优质发言,进而获得粉丝以实现自我商业化。

而且社区类产品天然不缺乏内容,每日行情源源不断的提供着新的话题。社区类产品的用户行为和其他证券类产品也有不同,最大区别就是访问时间,多数股民会在交易时间访问APP,而社区类产品的股民更偏向于在晚间休息时间活跃。

优质的社区可以确保充足的用户活跃时长,但社区变现一直是一个难题,交易佣金抽成、基金代销、私募孵化是目前的一个方向。

第三类近年逐步出现的智能选股,量化投资类APP

说起智能选股,其实在PC时代就有所谓的买卖点分析,有些软件依靠这些功能也实现了大卖。随着开发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现在的量化工具类产品不单单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还有更复杂的多因子选择,历史回测、择时、仓位控制等,当然这部分还并不成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

提供基础数据分析的例如股票灯塔、换手率、快涨等,提供量化选股的例如果仁网、量加股票等。

量化投资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如果是从一些数据的角度,去分析股票的价值,决定股票上的投资行为,那么这个事情显然是投资的正道,是行得通的。指数基金被认为是非专业投资者投资的优质工具,它本质上也是“量化”选股选出来的一组股票。

如果是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去找资本市场定价的BUG,去修复这个BUG或者套利,那么这个方法也是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方法。

如果是用资本市场过去的一些表现,来预测将来的股价,也是一种“量化”。重点要看数据的深度和预测的精细度,我们可以根据pe和pb的大小来判断大致股票价值高估还是低估,但是不能预测明天涨还是跌。

二、第三方证券类APP如何满足用户赚钱需求?

不论何种第三方证券类APP都是围绕更好的服务股民而出发,提供基础交易之外的增值服务,更及时新闻资讯,更深度的分析报告,更丰富的数据维度,更全面的公司调研,更专业的投资经验,一切的根本都是更充分的信息供给,试图去抹平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

但是这些信息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让股民赚到钱那还是要看个人的悟性和天赋。

对于一个小白用户而言,券商提供的基础行情和交易功能可能不足以支撑他的投资,这时一个专业的投顾建议会对他初步了解市场,了解行业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14、15年牛市时候牛股王用大量牛人来俘获小白用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优质的投资思路文章,对公司和盘面的解读都有助于用户进一步的学习,这就是社区类产品能提供给有一定投资基础用户的内容,信息不在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多维度的交流。多角度的解读和争论之后会带来对一个思路和对一家公司更深刻的认知。

然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自己投资思路和投资方法的用户而言,更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供应才是他们的需求,这时需要的就是更偏量化的数据类产品。

所以目前的三大类第三方证券APP其实满足的不同层次的用户,我们在日常的运营之中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功能,对于用户进行分群,同时引导用户升级,用户的升级可以从金融角度和互联网角度两方面来做,这块内容比较复杂,放在下一篇文章详细探讨一下。

在目前国内股市七赔二平一赚的现状下,证券类APP其实很难实现帮用户赚钱的愿望,不过赚钱虽然是用户的终极愿望,但是交易的快感和不断了解新内容的获得感也是用户呆在股市的一个原因,那么在周期性非常强的证券市场中,弱周期即熊市时候,应该更侧重于另外两点来引导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主打短线投资的APP永远是最热门的存在,快进快出满足了券商的佣金需求,也满足APP的活跃量需求,同时满足股民的交易快感,唯一缺点就是大概率会亏钱,不过小赌怡情嘛。

综合来说:投顾类产品是建立信任度和更好的心理按摩,社区类产品需要尽可能多的话题性,而量化工具的核心就是易用性和准确度。

第三方证券类APP不一定可以帮用户赚钱,就好像你使用了一堆知识付费工具,也不一定能学到什么知识一样。但是它可以满足用户了解市场,提升经验,增长见识的需求,能让用户不断成长就是最大的黏性所在。

本文由 @Henryd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在一群嘈杂的声音中,突然出现一锤定音的话,这个话就是强硬的存在。

而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其实也需要这种一锤定音的声音,我称这种存在叫做硬核逻辑。

无论一件事情,有多少因素,一定要抽丝剥茧找到最硬核的逻辑。

其他都不重要,硬逻辑越清晰,受到的干扰就会越小,信心也就越足。

当然,硬逻辑还有个作用,那就是不会做墙头草,也会规范自己的执行力。

但是,同一件事情,绝不止有一个硬核逻辑,因为角度不同,理解的面就不一样,有消极悲观的,有积极乐观的。

无论怎么样,即使是硬逻辑也是多元的,就看自己属于哪种立场。

我举个例子,什么是硬逻辑,比如看房价,现在无论说哪种声音,我觉得都不是最根本的,这个图就是硬逻辑。

2022年的最新数字已经出来了,是956万,也就是比上图最右边的点还要下降一个位置。

再比如股市里,牛市与否,绝对和开户数有关系,这是新增资金,也是最终接盘的主力,他们不在,谈不到牛市。

这些就是硬逻辑,就像老钟曾经跟我聊过北京的房子,在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京。

我和老钟也是这千万大军中的一员,但是北京的面积是有限的,所以在没有人看好房子的时候,在老钟的一再提醒下,我也接受了他的硬逻辑。

刚刚说到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硬逻辑,这是必然现象。

比如此刻的房子,我上面那张图是自己持有的逻辑,当然还有些辅助性因素,比如性价比,比如现在年轻人的心态等等。

但是,对待房子肯定有其他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他们也有自己的硬逻辑,比如他们认为现在M2一直增多,所以势必房价还会涨一直涨。当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就好,这个逻辑在我这里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解读。

无论怎么样,有硬逻辑的人,做事就会更果断,也会更加不受外界影响。

这一点素质在投资和做事之中,特别重要,也是所有做出成绩之人必有的一个素质。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跟我分享了她的投资经验,我觉得很符合硬逻辑的情况,她之所以能够在股市里赚钱,靠的不是消息,也不是新闻,更不是技术金叉死叉,而是自己的硬逻辑。

她跟我说:“寿老,我和您介绍下自己,我是您的一位女读者80年出生,三口之家幸福美满,感谢寿老的一路陪伴。想和您分享下自己的故事,我是做化学专业的,毕业之后就从事生物制药行业,我们两口子也慢慢成为了管理层。我为人特别内心,属于不太聪明那一类,但是我这些年稀里糊涂也积累了不少财富。”

“受父母辈的影响,对于房子有一些执念,而且因为是北漂,所以更喜欢那种落地生根的感觉。第一次买房子是04年,我和当时的男朋友后来的老公凑钱在北京的南三环买了一套97年的房子。后来的二十年里,我们就在房子这个事情上面滚起了雪球,每周末,别的情侣都是去旅行,我们都是各种看房子,房子越换越大,也赚了不少钱。如果哪一年没买房,就感觉心里没有底。不得不说,08年之前的房子现在看真的是便宜。”

“说出来就是几句话,但是历程却经历了快20年,后来我们手里还有2套房子,其余卖掉赚的钱拿在手上进了股市,差不多有4000W。”

“寿老,我对您写的文章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所以吸收也比较好。您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有些人本来已经财务自由了,结果来股市里亏了之前积累的财富。我就担心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一开始进入股市我就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

“因为过去三年,您也知道的口罩问题,我们两口子工作也非常忙,所以也是诸多原因,指数投资也比较适合我们,而方法也是和您所说的设置预期,严格执行非常符合。”

这位读者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资两种指数,一种是自己看得懂的,一种是大盘指数类似沪深三百那种。

她的逻辑就是:每次跌到2800点就开始买入,每次涨到3200点就开始卖,当然肯定没那么精确,肯定实际操作会有误差。她就在这个波段里做,而这些年她满仓在这两个波段间已经做了好几次。

另外,她投资了自己比较懂的生物医药类的ETF,这个因为过去三年的事情,给她带来了超额的收益,这部分是她给自己发挥自主选择的空间,要不然大盘宽基指数完全不用操心,事实上这个ETF她也没操心,收益远超大盘指数。

第二个就是一个大盘子的指数,类似沪深300,上证50这种。这个她就严格参考跌到2800以下就买,涨到3200以上就开始卖。

第二种玩法有很多好处,首先不用看消息了,也不用担心某个公司财务出问题,更不用担心公司退市。

因此带来的好处就是,她敢于重仓买入,她说若是或换做任何公司她都不敢买这么多钱,因为感觉特别不保险。

但是买了指数,她就坚信有涨回来3000多的时候,这就是她的硬逻辑。

当然,也有人的硬逻辑是肯定会有牛市,不是三年就是五年,或者一直等肯定有,只要牛市来了,自己就做这一波。

目标越大,需要的耐心越大,所以这个读者把逻辑设置在2800到3200之间,可能更好实现,一年做一两次操作就够了,而且她买的指数里相对龙头比较多,有时候涨的会比大盘更好些。

她选择这个方法不是唯一的,大家可以把范围缩小或者扩大,也可以把指数换成自己认为放心的公司,这些都是没问题的,方法是灵活的。

这位读者,就用这个看似很笨,其实很硬的逻辑,把这4000万滚成了接近一个亿。

其实我们看这个金额是比较多,其实无非也就是好多年翻了一倍,肯定很多人都不屑一顾。

如果不是4000万,而是4万块用了好多年翻倍变成8万块,好像也没什么稀奇。

但是基数变大,人的心态和操作就会变形,所以别看不起这种笨方法,只有这个方法她才敢重仓买入,换做任何一个公司,她可能在波动下都睡不着了。

我们在投资中有一个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摒弃杂念,不要看着满天的涨停板眼红,也不要看着自己的股票没人家涨得好而郁闷。

硬逻辑就是纵使天天有涨停板,最终大部分人还是收益不好看,自己买的纵使再不好,应该也经历过卖飞了的时候。

如果一个人在投资中有自己的硬逻辑,就像那位读者认为,大盘因为不断IPO所以想一飞冲天很难,因为盘子越来越大。但是也不能一直不上3000,那市场就是一潭死水,所以她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了这么一个硬逻辑,那就是早晚要上3000,迟早也要破3000,她因为本金大的优势,在小范围内就会收益不错,安全且放心。

当然,她肯定也经历过大盘2493,所以没任何一个方法是完美的,人最终获得好的结果除了坚持也需要一些运气,这也要承认。

事实上,最近的股市涨得不错,但是我看到好多人都是割肉在了2800点,然后最高在了3300点,他们错了么?

如果未来继续涨,他们3300进来就是正确的,如果当初2800继续往下跌,他们当初的做法也是对的,所以任何决定都不一定是错误或者正确,主要看这个人坚守的是什么,如果他们是因为墙头草思维,听风就是雨进行的操作,那便不可取。

投资没有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颠簸,有没有硬核逻辑的人,在出现困难的时候,最考验人心,就像那位读者,她坚信早晚会上3000点,即使在2493点,她也是有盼头的,但是以她的性格,如果买的是个股,可能就信心不足了,因为指数好歹是个门面。

不过后来这位读者跟我说:“寿老,我在股市里赚了几千万,然后都拿出来继续买了房子,还剩下4000个继续从头滚雪球,当然现在买房子不知道好不好,但是我们真的忍不住,反正也是赚来的利润,我们买的位置也好,心态也平和,就随它吧。”

这一点我也不点评了, 毕竟每个人的选择就是不同的,但我还是觉得她做事很有自己的逻辑,炒股就是耐心等待自己的买卖点,而且内心一直有硬逻辑撑着。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原始资金也不同。她这个玩法肯定是根据自己量体裁衣的,大家不要模仿她的方法,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认为可以参考的原则是,如果资金基数大且不愿意接受高波动,也不擅长研究各种信息,那么可以尝试指数或者自己认为安全的公司,在一个波段里操作。

如果在起步阶段,手里只有两万块,那选择就多了,可以买彩票,也可以打板操作,亦或者拿这2万块去走关系积累人脉,可能收益都要高于买指数,不一样的情况,不一样的策略。

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读后能够结合自身,多一份思考。

(之前写于公号文章,统一复制过来)原文出自公号:雪球花甲老头(huajia1959)欢迎关注,里面有全部历史文章。

[炒股软件还有滚雪球炒股软件开发]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4/4924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