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宁鹏
“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在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相比真名杨怀定,“杨百万”这个名字更为人熟知。作为中国第一个靠资本市场发财的普通人,他的故事不仅在市井里为人津津乐道,还曾登上《时代》、《新闻周刊》等世界媒体,堪称一代上海滩传说。
从“倒爷”到“第一股民”,杨百万堪称股市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库券发家
关于杨百万“致富”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他在26份报纸找到致富线索。
不过,杨怀定当年在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位同事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细节或许有些出入。他透露,1988年4月,在上海铁合金厂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杨怀定一气之下辞职。此事缘起当年春节前后,工厂仓库丢失了一吨多铜材。因妻子承包的电线厂所用原料正是铜材,于是杨怀定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无故蒙冤,心有不甘,杨怀定在仓库仓库蹲守了一个月,终于抓到嫌疑人。自证清白之后,杨怀定负气辞职。至于辞职的“底气”,该人士称,这主要来自于一笔亲戚的金钱馈赠。按当时的银行利息,这笔资金每月产生的收益已超过了当时杨怀定36元的月工资。
杨怀定选择倒卖国库券,也有些传奇。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这源于一次去杭州存钱,在火车上与几位陌生人的一番攀谈。但无论哪个版本,在倒卖国库券作为“第一桶金”这点上,坊间没有任何争议。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我国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并出现异地差价。
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交易从没有低过面值。也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当时,有些地区的国库券交易价格与上海相比差价最多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杨怀定不分昼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他总结出经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
在复利效应下,短短几个月,杨怀定就拥有了百万家产。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那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而杨怀定一人就占去了1/7。
杨怀定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带着百万元现金乘火车到处跑的场景。“我带着100万麻烦特多,因为当时进出火车站要检查危险品,一打开包,X光一照,哇!都是人民币!所以那时我老在火车站被扣留下来。别人想这个人一定非偷即抢。”杨怀定说。
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杨怀定提出请求,并经公安部门允许,他配了两个保镖,两个人月工资1200元。第二天上海的《解放日报》就刊发了一条新闻,称上海出现了第一个请公安人员当私人保镖的先富起来的人。
“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一直以来,杨怀定从不否认发家致富沾了政策的光。因担心背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杨怀定主动要求到税务局纳税。后来报纸也报道了,并说公民的纳税意识在提高。
股市“杨百万”
在国库券捞到“第一桶金”的杨怀定在股市上亦有传奇。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天,我一个人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杨怀定坚定地认为,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一定会有大发展,他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杨怀定入手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那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只有8只,所以称为“老八股”。
从炒国库券到炒股票,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均达上百万元,故“杨百万”这个形象称号也在市场中传播开来。在那个万元户还很稀缺的年代,杨百万算得上是真正的“牛散”。
杨怀定的投资之旅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他也曾有一天亏8万元的经历。然而,他的“股神”大名也是在此时扩大起来的。当时,整个A股市场气氛非常热烈,沪指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而在这种气氛中,很多人看多认为沪指会涨到1800点,但杨百万选择在1500点抛售,从而一战“封神”。
在早期炒股大户中,杨怀定也是“常青树”般的人物。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然而,经过几轮牛熊洗礼,就仅有杨怀定仍活跃在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早期大户很多败于股灾不同。杨怀定变成杨百万后,他买了5套房子。此外,学历不高的他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
“炒股的精髓是什么呢?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虽然股市需要有投机,但是,根本是投资。投资的目标是什么呢?当然是要赢。”
每天开市前浏览一遍网上新闻,特别是财经新闻,9点半至下午3点,边炒股边给学员讲授心得,收市后给学员发布股市点评,4点左右下班回家,这就是杨百万现在的生活。
杨百万,真名杨怀定,中国第一批散户股民,股海十八载,从2000元起步,在人们渴望成为万元户时,他已成为百万富翁。与他同期的股民,无数个黯然离开了股市,即便是千万富翁,而惟有他屹立不倒。于是,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股民被人称为“杨百万”、“炒股大王”、“股神”和“不倒翁”。
眼下,杨百万已把炒股当成了事业,当成了爱好,不仅自己越炒越有劲头,而且传道授业解惑,引来全国众多“粉丝”追随。他都给学员们讲些什么?对于炒股,他又有怎样的心得与体会?于是,记者来到杨百万证券工作室,跟随他的学员一道听他说炒股。
“理念比操作更重要”
杨百万的证券工作室在上海北边的一个住宅小区内。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摆放着十几台电脑,学员们三三两两看着电脑上的行情并讨论着。杨百万坐在里间的第一个位置,桌上摆着四台电脑,每个电脑上显示着不同的行情。有趣的是,屋里的房间都没有门,这样,杨百万在里面发一句话大伙都能听见。
“我每年新增40名学员,这些学员来的第一个月,我都不让他们操作,只让他们看,让他们感受,看看究竟什么是股市。有些股民一来就急,包括一些亏了套了的股民,恨不得我马上为他赚钱,可是,我给他们签合同,上面写清楚,你们是来跟我学习的,而不是请我来炒股的,更不是帮你赚钱的。我要让他们明白,炒股其实理念比操作更重要,好的理念,远比一时的盈亏更重要。炒股关键要掌握精髓,这样才能自己学会赢。”杨百万说。他指指身旁的一个男学员说:“这个学员来了3个月,10万元已变成了17万元,他会用我的理念自己把握,而不是把我当拐杖。”
“炒股的精髓是什么呢?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虽然股市需要有投机,但是,根本是投资。投资的目标是什么呢?当然是要赢,否则大家忙什么?”杨百万说,“我经历过四个牛市、四个熊市,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话我们十八年前就听过,可是现在,因为股民剧增,大家好像都忘了这句话,以为股市就是印钞机。要知道,股市的风险最终还是要自己担的,所以,怎样学会赢很重要。”
记者问:“什么样的理念会赢?”他说他的理念已写成了一本书,但是归纳起来就一句话:“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
“自己抑制自己的贪欲”
常常有人问杨百万:“该买哪个股票?”杨百万说:“我最害怕人家问这个问题,股市瞬息万变,击鼓传花,传到你是涨是跌很难说,谁又能给你一个承诺?但是,我只能传授我进出股票的体验。”
说话间来了一位女学员,进门就说:“你看,那个股票没抛,一下又跌了,一万元没了!”杨百万解释,这个学员买了一个股票,跌的时候一个劲要抛,要割肉,等涨了一元钱时,他说可以抛了,可这个女学员又不想抛了,偏要涨了几元后才抛,不想,没过几天,又跌回原点,于是又后悔了:“一万块没了,蛮好抛的!”
杨百万说,这么多年他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是自己抑制自己的贪欲。他对学员说,比方说你的投票由3万变成6万,就要把那3万赚了的取出来,这样就不至于丢本。还有资格做股民。
十几年来,他见过几百个输得精光的人。有一个与他一起炒股的人,当初也是几千元起家,几年就赚到了3500万元,杨百万劝他,好了,赚不少了,拿出500万买套别墅,再存500万元备用,留2500万元在股市里滚也不少了,可是,人家不听,不仅不取出来,还借了3000万投进去,心想滚一个多月就可以上亿了。结果,股指一下从500多点跌到300点,一半没了,到现在,这个人也没买上房子,还欠着一屁股债。
“炒股还需要宽广的心胸”,杨百万说,“有的人虽然抛了,可是,当这只股票再涨上去时,他又开始后悔,又开始抱怨,虽然赚了,他也不快乐。可是,如果大家调整一下心态,把该赚的赚了,不赚全部,留点机会给他人,这样心情就快乐了。而只要快乐,事情就能做得长了。”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3/4773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