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炒股软件,时常会被问到一些问题。
哪家的炒股软件更好,能帮助我们赚钱?
要不要升级一些VIP服务,到底有多少的价值?
软件提示的买卖点,如果我都照做,能不能赚到钱?
我倒是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如果炒股软件真的有用,那为什么软件公司不用自己的软件去炒股?
如果炒股靠软件能解决问题,那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应该股票软件技术公司了。
结局应该是一个炒股软件,就打败了所有的股票投资者。
其实,做股票软件的公司,自己明白,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根本不能决定炒股的好坏。
以前,在电话交易委托时代,在大屏幕时代,还不是该炒股就炒股,该赚照样赚,该赔照样赔。
软件只是工具的一种升级迭代而已,并不是决定性的要素。
软件作为工具,本身是用来提高投资者效率的,而不是决定投资结果的。
工具没有对错好坏,只看运用工具的人,能否把软件用的得心应手。
通过软件反映出的一部分信息,去帮助自己有效做好投资决策。
投资的关键在于决策,而软件的决策能力几乎为零。
有些人或许要反驳,软件可以做决策,很多软件都有B点S点的功能,买入卖出。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些买卖点决策,可以保证赚钱。
那软件公司就不会去卖软件了,直接跟着软件的交易指示来炒股赚钱就行了。
事实只能证明一条,就是软件的交易决策,在数据测算后,并不具备任何的赚钱能力。
股票交易软件,其实底层的架构用的都是同一套。
不论是同花顺,东方财富,指南针,还是通达信。
理论上,通达信的系统,相比其他几家会更好用一些,具体哪里好,稍后讲解。
但实际上现如今使用通达信的投资者,占比还是非常低的。
同花顺是相对最主流霸占PC端和手机端的股票软件,东方财富紧随其后。
之所以会出现当下的局面,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同花顺打通的券商最多,交易体系完善。
软件+交易,越简单,越方便,也就越实用。
交易体系越完善,使用者就越多。
没有人愿意看股票用一个软件,交易再用另一个软件,非常的不方便。
从这一点上来讲,同花顺相对而言,优势非常大。
在产品同质化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一点上就做的非常到位。
2、信息资料最全,全市场渠道,第一时间。
除了所谓的K线,指标等基础功能以外,信息功能也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其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互联网的公司,非常重视信息的获取,资讯消息等,往往都是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
而且,这些平台相比券商本身,合规的要求更弱一些,所以收集的信息会更广一些。
对于散户炒股,最喜欢看的就是消息了,这些软件更符合散户的口味。
3、特色指标、智能选股的功能,操作简单。
专门做炒股软件的公司,往往会有更多的功能,特色指标就是其中之一。
虽说特色指标并不能直接指向赚钱,但可以有效的去避免一些雷区。
智能选股功能,也是完全一样,可以帮助投资者做一些简单的筛选,缩小选择的范围。
而且在操作上,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只要设置一些必要的条件即可。
软件的优势,其实就是帮助投资者解决一些麻烦的问题,增加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讲,功能本身的有效性非常的重要,也是选择股票软件的关键。
接下来讲讲通达信,因为炒股的大佬们,使用通达信的比例,确实很高。
但是在散户之中,使用通达信的占比真的很少。
通达信品牌的主体公司,财富趋势已经上市。
从数据报表来看,通达信主要的服务端还是在券商,占比85%,股民使用通达信的,只占业务收入的15%。
可以这么说,通达信的功能,只有券商能懂,大部分散户是不懂通达信的。
其实,通达信看似界面简洁,实则功能强大。
除了F10的功能略显粗糙,信息有些不全以外,技术派想要体现的功能,几乎应有尽有。
通达信最大的特色,其实是可以编辑融合指标,也就是做指标的扩展。
这件事,对于大部分散户而言,毫无用武之地,能发挥出的优势,自然也就很少了。
但对于大机构而言,通达信的各项基础指标,以及指标写入功能,就是一个块瑰宝了。
通达信是股票软件的基石之一,很多股票软件公司后期的发展,也都是用了通达信的架构。
可以这么说,老一辈的投资者,用过的炒股软件,大部分都有通达信的影子。
而一部分技术派的投资者,至今会利用通达信写自己的指标,来辅助做交易。
通达信的功能其实很全,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如股票池筛选、分时图分析、量比分析等,其他软件的很多功能,都是模仿通达信而来。
另外,通达信大道至简,极度简约的界面,也是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偏爱。
软件记录的,叫做已经发生的数据,并不是未来将要发生的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软件是工具,利用工具的人,才是成败的关键。
股票软件,就好像是我们带在手腕上的手表。
一块好的手表,至少在时间上要准确无比,其次才是手表的外观之类的。
软件的基础,也就是信息数据传输速度要快,要准确,别无其他。
至于那些各式各样的功能,无非是锦上添花而已,并没有办法直接决定使用者能否赚钱。
这就好像手表不能决定你要干什么,只能提醒你现在的时间。
炒股靠的始终是投资经验,软件只能是辅助工具,永远不会成为核心。
不要太多的去依赖软件,更多时候,多积累实战的经验,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本末不可倒置,否则在投资路上会越走越远。
工具能发挥多少实力,取决于用工具的人,有多少的认知和经验。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华为实现MetaERP研发和替换。
4月20日,华为宣布已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基于华为欧拉操作系统、GaussDB等根技术,并已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ERP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企业级IT应用,目前,MetaERP已经覆盖华为100%的业务场景和80%的业务量,经历了月结、季结和年结的考验,实现零故障、零延时、零调账。
3月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讲话中提到,华为将在4月推出自研MetaERP管理系统。任正非表示,MetaERP是一套管理系统软件,完全使用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并且已经过内部“应用实战考验”。
受此影响,昨日华为软件概念股异动,软通动力涨10.18%,九联科技涨12.78%。
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发布
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逐步推进建设“算网布局不断完善、算力资源供给充沛、算力结构持续优化、算效水平稳步提升、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发展格局,构建科创算力新设施,探索建设算力交易中心。到2023年底可调度智能算力达到1000PFLOPS(FP16)以上;到2025年,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能级跃升,完善算力交易机制,实现跨地域算力智能调度。
另外,华为第20届全球分析师大会19日至20日在深圳举行。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会议上表示,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数字化是整个产业链的新蓝海;预计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2000亿。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AI赛道高景气
带来算力产业机遇
根据IDC数据,十五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落地见效的关键年。2023年4月17日,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成立,北京、贵州、上海、惠州、天津等地算力基础设施计划持续落地,算力建设持续提速。
另外,随着国内科技企业相继布局GPT类大模型,算力需求面临爆发式增长,并进一步推高市场对算力需求的预期。
根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百亿亿次每秒(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
华泰证券认为,算力互联网建设有望统筹超算资源,更好匹配AI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算力需求,推动国内超算中心建设落地,带来算力产业投资与发展机遇。
23股获两路资金同时加仓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I算力指数成份股共51只,其中包括千亿市值个股3只,工业富联最新市值3773.95亿元、海光信息2261.58亿元、寒武纪-U 1103.55亿元。
今年以来,AI算力概念股持续上涨,平均涨幅79.28%。截至4月20日收盘,14只AI算力概念股股价翻倍,其中寒武纪-U涨3.88倍,新易盛大涨247.66%。
从资金动向来看,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净买入紫光股份、英维克、中国长城、宝信软件、中科曙光等10股超亿元,其中紫光股份净买入7.58亿元,排名第一;北上资金最新持股占比排名较前的个股有宝信软件、英维克、天孚通信、中国长城,最新持股占比为5.76%、4.7%、3.24%和3.2%。
融资资金也加仓相关概念股,浪潮信息、新易盛、中科曙光、寒武纪-U、中际旭创和景嘉微均获融资客净买入超10亿元。
另外,中科曙光、寒武纪-U、景嘉微和紫光股份等23股获北上资金和融资资金同时加仓。
资金涌入的同时,机构调研如火如荼。富瀚微、天孚通信、工业富联、紫光股份和润泽科技均有上百家机构的密集调研。
富瀚微今年以来接待了224家机构。富瀚微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SoC芯片已经可完成ChatGPT等大模型的API的接入,同时完成视频和音频的任务需求。
工业富联业绩说明会上,逾200家机构扎堆调研。会上,工业富联认为,随着近期大型云服务商客户掀起的ChatGPT应用风潮,未来将有不少相对应的硬体架构需求,对云计算产业起到正面助益的效果。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谢伊岚
校对:李凌锋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2/4740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