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现股票市场行情 股票市场行情大盘指数

发布时间:2024-02-02 04:48

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少龙 陈霞昌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成了全球股市的风向标。全球股市未来是否会受到疫情的长期影响?

对此,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等的研究结论比较乐观:疫情在短期内对股票市场会有负面冲击,但不会对股票市场运行产生主导作用。国内外市场在疫情蔓延的第一个月内指数会出现下跌,在疫情蔓延半年内,股票市场会脱离疫情冲击的主导,更多回归基本面。

多米诺骨牌倒下

日韩股市是首批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若以指数单日下跌1%为市场恐慌情绪发酵标志的话,2月18日,日经225、韩国综合指数率先响起警报,分别下跌1.4%和1.48%。

2月20日,意大利敲响了欧洲股市“警钟”,当日意大利指数下跌1.52%。

这仅仅是暴跌前的“预演”而已。2月24日,全球股市恐慌情绪形成“共振”。按时区的先后顺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指数接连暴跌。当日,最先开盘的亚太市场中,韩国综合指数跌3.87%,澳洲标普200跌2.25%;随后的欧洲市场里,英国富时100跌3.34%,意大利指数跌5.5%,德国DAX跌4.01%,法国CAC40跌3.94%;到了晚上,美洲大区的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分别下跌3.56%、3.71%、3.35%。日经225指数则因休市“逃过一劫”。至当周结束时,全球115只重要指数跌幅超5%。

部分市场估值过高等潜在因素让下跌雪上加霜。其中,单周跌幅均超10%、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差单周表现的美国三大股指就是其中代表,仅一周其2019年全年的近半涨幅就遭吞噬。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美股经过10年牛市后,估值已处历史高位,所以见顶只是时间问题。美股这一次大跌,很多人归咎于疫情,其实疫情仅是一个触发因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美股估值太高了,累积了大量获利盘,特别是美国科技股。

数据显示,在美股大跌前,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三大指数市盈率(TTM,下同)分别达23倍、37倍、24倍,约分别超过最近10年历史中位数水平35%、21%、26%。经过下跌后,目前三大指数市盈率仍超过最近10年历史中位数水平21%、7.7%、6.4%。

杨德龙认为,这次美股暴跌也预示其见顶风险在加大,美股有可能就此进入调整期。从基本面角度看,美国经济虽还未进入衰退,但去年下半年已出现3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这是经济陷入衰退的一个信号。本来美股去年就要见顶,但由于美联储在特朗普施压下三次降息,把美股刺激起来了。

存在类似隐忧的还有韩国综合指数,其最新市盈率约18倍,是过去10年中位数的1.22倍;德国DAX指数最新市盈率约21倍,是过去10年中位数的1.24倍。A股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最新市盈率分别为12.44倍、50.85倍,恰好位于过去10年中位数这一水平附近。

疫情高峰期后

市场有望明显修复

中金公司市场策略分析师刘刚汇总了“非典”以来,全球范围内6次传播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疫情对股市的影响。

他称,短期而言,疫情的发展仍是决定市场和资产价格走势的关键。但单纯疫情本身并非改变市场趋势的决定性因素,过去6次疫情期间的表现存在差异也与当时的宏观和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外,疫情的高峰期可能是投资者情绪和市场表现企稳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刘刚分析,首先,并非每次疫情都对市场产生较为持续且广泛的影响,实际影响取决于疫情传播范围、严重程度以及当时的市场和宏观环境。其次,对主要爆发地市场的冲击幅度要大于全球其他市场。再次,疫情本身并非改变市场趋势的因素,而且高峰期过后,市场普遍都会出现明显修复。

从过去6次疫情高峰期后的表现特征可以看出,高峰期(一般指确认病例的增量见顶而非需要等到疫情完全消退)后,市场便开始企稳,高峰期后的1~3个月市场往往都有较为明显的正回报。

第四,跨资产比较看,风险资产通常更易受损,避险资产有一定防御性。由于疫情爆发初期,市场下跌更多为避险甚至恐慌情绪所驱动,因此风险资产往往都会更为受损,同时,避险资产在此期间都会起到一定对冲效果和防御性。但待峰值过后,上述关系往往又会逆转。(吴少龙 陈霞昌)

 

记者|刘晨光

11月18日,三大指数经历震荡行情。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58%,报3097.24点;深证成指跌0.37%,报11180.43点;创业板指涨0.16%,报2389.76点。全天市场成交额接近9800亿元。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51.2亿元,连续6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2.0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9.11亿元。本周外资累计加仓超320亿元,创年内次高。

Choice数据显示,申万一级行业中有五个板块实现了上涨,包括医药生物、美容护理、电力设备、社会服务以及食品饮料。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日三大指数震荡回落,北向资金净流入。海外方面,随着美国近日公布零售销售数据,10月零售销售环比升1.3%,创今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超过市场预期的1%,市场对通胀并未有效控制的担忧升温,美股连续两日回落。

陈雳指出,市场领涨板块主要来自教育板块和医疗板块。教育板块方面,近日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对于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规范,带动相关板块走强;医疗板块方面,领涨上市公司主要为中药、新冠治疗药等细分方向,随着国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相关药物需求有望抬升。

他认为,近期随着市场反弹走高,部分板块已实现了估值修复。短期来看,海外加息预期的放缓并不意味着“流动性宽松”,未来在海外相对偏紧的财政政策与较高利率影响下,全球流动性中长期仍将保持偏紧态势,将对国内市场构成一定扰动。“总体来看,国内持续恢复的宏观经济与稳健充裕的货币政策使得A股市场具备较强的韧性,具备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预计A股市场未来震荡偏强。” 陈雳说道。

方向上,陈雳建议可以关注几个板块。一是计算机板块,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而基础软硬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未来计算机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二是银行板块,从历史经验来看,四季度银行股往往表现较好,同时随着地产政策的改善,地产对银行体系的风险传递已逐步可控,在当前低估值情况下,行业有望估值修复;三是中药板块,当前国内正持续加大对中药行业的支持力度,相关规划政策陆续出台,同时中医药具有消费品和保健品属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需求有望长期增长。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消费受到疫情的影响暂时出现了业绩下滑,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未来对于消费的影响将逐步减少,消费板块有可能迎来恢复性上涨的机会,特别是像白酒、食品饮料、不受集采影响的一些医药股,以及旅游免税等板块可能会具备比较大的上升机会。

杨德龙认为,新能源则是经济转型受益的另一个方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近期新能源板块的调整并不是基本面的原因,主要是之前其他板块跌幅比较大,而新能源板块相对坚挺,调整幅度较小,所以出现了板块的轮动。

“第三就是科技类,包括互联网,这都是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方面。未来要想提高经济的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就要大幅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杨德龙补充道。

港股方面,截至收盘,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都出现了冲高回落,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超过4个点,截至收盘报收3742.70点,微增0.57%,恒生指数报收17985.95点,较前一日下滑0.33%。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本周领涨港股的主要是科技、地产及医疗行业为主,由于科技是港股及蓝筹股中权重较大的行业,科技股向好同时带动港股的人气。

颜招骏认为,港股的日均成交金额都能够维持在1500多亿港元以上的活跃水平,有助延续反弹行情。赚钱效应增加亦会推动机构在年末争取更好的回报。

在他看来,当前行情如果股价跑得太快,当基本面不能得到验证,后续调整的压力便会更大。此外,尽管美联储加息节奏或有放缓,但利率终值会上调,美联储离结束加息尚远,更遑论降息,美元无风险利率升高,其实会刺激海外资金优先回流美债而非股市,因此港股仍然面对海外加息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料板块轮动将是接下来的市场特征。内房物管本周大爆发,消息及政策主导,股价异常波动,房地产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房地产商的资金回笼仍要有居民加杠杆意愿的配合。若能够推动保交楼工作,也会利好水泥、钢材、玻璃、燃气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值博率会更高。”他说道。

颜招骏表示,可以关注餐饮、旅游、酒店、航空、博彩、珠宝、消费医疗等,医疗用药的需求提升亦有利创新药的发展机会。

[现股票市场行情 股票市场行情大盘指数]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2/46910.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