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读者朋友找我购买《毛选1-5卷深度解析》纸质版,我更希望确实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毛选,通过对1-5卷每篇的深度解析来读懂、读透毛选,汲取智慧。
日常,有不少读者朋友买书以后和我交流,有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
一宁老师,如何真正理解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精髓?
我在体制内很多年了,目前的想法有2个:一是,继续在单位做,可能不会有太大气色,但是适当稳定;二是,内心有想法、有动力,也有各方面的压力,跳出单位去创业。该如何去抉择?
我们把这类问题进行提炼以后来分析。提出问题是0到1,远胜于解决问题的1到N。这些问题都很好,是问到点子上去了,根本上是对于事情规律的研究。遇到问题不要怕,首先要先分析问题,把这类对象的规律先调查研究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再结合你遇到的具体人、你自己的特点来抓药熬,症对了、药对了,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今天,我再用毛选隐藏的思维试着做总结性分享,也“解剖麻雀”,做一回深度解析。这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也都总结到了《毛选1-5卷深度解析版》这本书内
一、
最近经常有读者朋友来探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既然一直深度解析《毛选》,那就正好来聊一聊什么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从最简单的意思来理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首先是一个战术问题,讲的是我们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得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方法去执行自己的计划。
总之一句话:要掌握主动权,不要轻易被对方打乱了你的节奏。
这里当然主要指敌人,“真爱”有时候可以除外。
如果再往深了一点去想,那么它肯定不止是一个战术问题,在战略上也一样,必须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也就是要完全掌握主动权,尽可能不要让自己处于被动之中。
《毛选》里就说过:
“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
——《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管是从战略还是战术上去看,它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即完全主动的作战政策。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理解这句话出现的事实背景,那么就会知道,其实它还不仅仅只是一个战略战术的问题。
这句话最早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自1947年4月22号这天,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收到的一封毛主席发来的电报。
当时我晋察冀军区对石家庄发起了正太战役,这场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扫清石家庄外围,如果敌人南援,则正好围城打援,消灭国民党来援之敌。
然后第二阶段,我们兵锋西指,大举击破正太铁路。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敌人也不是傻子。
这种吃亏上当的事多来几次也就免疫了,所以当国民党的援敌发现可能要被解放军围城打援的时候,就改变了原先的计划,搞了一个“围魏救赵”。
也就是国民党的援军不去援助石家庄了,而是直逼解放区的一个重镇——胜芳镇,企图吸引聂荣臻部回援胜芳镇,由此既不中了解放军的围城打援之计,也可以解石家庄之围,搞不好自己还可以来一个围城打援。
所以,很明显的是,国民党也想争取战场的主动权,也不想被解放军牵着鼻子走。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战术操作人家心里也明白,并且也会用。
这个时候,对于此前不久才丢了一个解放区重要城市张家口的聂荣臻来说,就颇感为难。
现在到底去不去救胜芳镇?
如果不去,那就又丢一个;
如果去,则不仅影响正在发起的正太战役,而且搞不好国军真的可以来一个反向操作,也整一个围城打援。
于是,他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中央军委,向毛主席请示作战方针。
然后就有了我们说的那封毛主席发给聂荣臻的电报,电报指示:
“你们现在已取得主动权,如敌南援,你们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正太战役完成以后,应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选择敌之薄弱部分主动地歼灭之。
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动的政策。”
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知道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思想第一次见诸文字。
所以,这么一看其实就很明显了,不是说国军里有人不懂什么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也不是人家不知道什么叫战场主动权。
问题的关键在于:
在抢夺主动权的背后,双方所需要承担的代价是什么?
拿聂荣臻发起的正太战役来说,他要想拿到这个主动权,不被敌人所牵制,那么就意味着他要失去一个解放区的重镇——胜芳镇,这就是他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是战役战术层面,而如果放眼到整个战略层面,那就是毛主席当时说的另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有敢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而不是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才能实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样的战术主动权。
二、
所以,我们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首先是一个战术问题,再往深一些,它是个战略问题。
这还只是深度分析的第二层而已。
但事实还不止如此。
我们可以做到“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广大的农村根据地作为后盾,暂时的一城一池的得失,对我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因为它不是我们的生命线。
解放军打的是什么战争?
是人民战争。
在解放区最为广大的农村里,有国民党完全没有的东西。
比如,有被组织起来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以及各种文化的和工作的团体;
有热烈支援解放军工作,帮助军队运输粮食、优待军人家属、解决物资困难的支前队伍;
有民兵组织起来的游击队和自卫军;
有清查敌情,运送伤兵,清除奸细,甚至直接参与作战的老百姓。
总之一句话:有广大的与解放军融为一体的老百姓。
国军有什么?
你把他们放到农村去,要不了多久自己就散了,活不下去,没有基本盘。
国军的基本盘在哪里?
就在他们所掌握和统治的城市里,支援他们的基本盘,是城市大资产阶级、买办,以及重要城镇的地主阶级,城市对他们来说是政治、经济、财政的根本来源。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丢失主要城市、重要城镇那不是简单的一城一池的得失,那是他们的基本盘和生命线。
也就是说,双方在执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个战略战术方针的时候,背后所需要支付的代价是不一样的。
解放军丢得起的东西,其实国军丢不起。
现在的很多影视剧在塑造这部分历史的时候,喜欢把原因归咎于蒋介石这个人好面子,或者归咎于国军将领战略不如解放军高明。
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蒋介石虽然好面子,但是他还不至于如此愚蠢。
问题的根源在于:
大家的基本盘不一样,大家依靠的阶级不一样,由此导致了大家战略战术就根本不可能一样,而且你连模仿都模仿不了。
就像刚解放的时候,有一些国军隐藏下来,也想学习解放军游击战那一套,可是你学不了,打好游击战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取得农村百姓的拥护,没有这个条件,你怎么打?
没有百姓支持,你只能沦为流寇。所以这不是简单的战略战术问题,这是基本盘的问题,是基因问题,你没有那个基因,你就是打不了。
而什么是基本盘问题?
它的实质就是一个路线问题。
路线问题,说复杂也复杂,因为战略战术、策略方法、目标结果统统归它管,你走的路不同,采取的战略战术、策略方法,以及最后达成的目标和结果就一定是不同的。
但是往简单了说,路线问题也不复杂,它指的就是一个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其他的东西都是建立在这三个问题之上的。
你看我党历史上历次路线之争的实质,无一不是在这几个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分歧。
陈独秀后期的“右倾”路线,就是他不想打地主,不想打买办了,他觉得国民党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胜利了,无产阶级革命要待将来再去实行,由此导致了右倾,这是内因。
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与当时李立三等人的城市进攻路线相比,是一个想依靠农村农民,一个想依靠城市工人的分歧。
后来王明“左倾”路线,也是想进攻大城市,既依靠城市工人,也依靠苏联,唯独不愿意依靠农民。
再往后,即使那个想要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张国焘,走的也是城市进攻路线。
抗战初期,王明还搞了一个“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这个“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把领导权交出去,交给国民党,依靠国民党,依靠蒋介石。所以当时老蒋可喜欢王明了。
这些分歧究其根本,都没有跳出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
我们上面所说的基本盘,无非就是你依靠谁而已。
三、
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三大法宝,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而三大法宝,无一不与路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党的建设,是建立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也就是说依靠的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统一战线,是在工农的基本盘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没有基本盘,就谈不上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就更不用说了,走的是人民军队路线,而工人和农民就是人民这个概念的最大基本盘。
三大法宝的打击对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你看,没有一个法宝离得开路线问题,离得开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
我们今天特别喜欢讨论战略战术,讨论智慧谋略,讨论手段方法,却偏偏不愿意讨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路线问题。
我们不愿意去讨论应该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
然而,偏偏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
因为,不论你多么高明的战略战术,多么高明的智慧谋略,坦白说,如果离开了正确的路线,离开了基本盘,丢掉了革命基因,这些所谓的智慧谋略统统都是空中楼阁。
所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表面看是一个战术问题,往深一点那它是一个战略问题。但是要回归它的实质,回归它的根本,其实它是一个路线问题。
回到开头的问题,可以聊得更深入一些,更多的结合实际的分析可以在《毛选1-5卷深度解析》书中去学习。
方向问题是原则问题,路线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战略性问题。
方法问题则是技术性的,暂时性的,局部性的。
如果从个人发展和个人规划上来说:
在关注方向性的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到选择方向时,可能影响到的方方面面,事情的可持续性和支撑这件事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用我们常说的路线问题来讲,方向性问题你要问问自己选这个方向,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
换到具体个人身上,往往需要问问做这件事的力量来源,也就是依靠什么?
是兴趣,是个人优势,是特长,还是个人性格,技术优势等等。
你依靠什么?
依靠的这个东西可不可持续?
你需要战胜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困难可不可以战胜?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战胜?
想清楚这些问题,选择方向就不会很困难。
方法性问题,主要在于学习,往往是可以通过刻苦努力达成的。
如果不能通过刻苦努力,认真学习搞定,那么很可能就是方向出了问题。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读毛选?
因为里面确实是大家解决遇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指南书,确实是具备实践和理论的指导作用,确实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活学活用,一定会成为改造我们思维的强大“法器”。如果你坚持读下去,看这个世界也会更加“清晰”的。
只是这部高深的、充满智慧的著作涉及到的历史、形势和考量太多,我们都容易读不通、读不透,完全不得要领。甚至,时间久了,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但是不会活学活用,完全就是背离了读毛选的初衷。
毛选原著中每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形势和考量太多,而且很多都有一定的哲学性,导致都不容易读通、读透。时间久了,就容易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张嘴就来几卷圆滑,但是不会活学活用、无法提炼出其中的思维模式、方法论,也谈不上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创业等,更帮助不了提升认知。甚至,很多人读久了,读了几年,就读不下去了。这也是很多找我买书读者朋友的反馈。
我写的《毛选1-5卷深度解析版》这本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可联系买。为了真正地让大家能带着去读懂原著,能够把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论学着用。我也补充了一些结合我们工作的案例和思考,便于都能举一反三,帮助您真正地读懂、读透毛选,从毛选中汲取智慧。
差不多50万字,1-5卷的每一篇都有深度解析,都结合实际、提炼方法、剖析思维、活学活用写完了,帮助真正地提升思维和洞见能力,也会额外送您《毛选1-7册原著完整电子版》(标注每篇的重点)、《辩证法随谈》供您日常阅读用。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
包含:剖析每篇文章背景、含义、个人思考,联系实际运用,运用蕴藏的战略思维、矛盾思维、阶级分析法,以及将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观点运用到工作之中。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我从不写那些畅销书一般的道理,读完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不是带你分析历史,而是只想带着对教员的尊重去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再联系实际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重点走好这一段路。
如需购买,可关注公众号:职场的学问与实践
2、《职场生存和发展指南》。
超30万字的PDF电子书,通过对体制内外关键典型场景下如何处理各类棘手问题的经验剖析,将人情世故的体悟无形穿插其中,将职场中的人和事讲清楚,并折射出其背后的人性和思维规律,希望真正助你开悟。
很多人问我如何学好人情世故,为什么现在的畅销书上都没有?在单位里面如何会说话?如何抓住职场晋升、提拔、重用的机会?机关内处理事情如何才能有分寸?
很多人并不是不聪明,并不是情商不够,我们天生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有些人比你经历的多,他们有长辈手把手传授、讲解经验,为他们剖析人性,为他们分析每个环境、每个场景下该做什么、应该怎么说、该怎么拿捏火候。时间久了,就会融入到骨髓里,就成了智慧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4、《学会反人性思考才能开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做职场一对一咨询这么久了,解决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我也一直想将具体的思考、场景下的应对之策提炼出来。
所以,花时间总结出了这本书 ,可能会颠覆你以往的思想认知,但确实是一套基本功法,所以学习职场人性思维,非常非常的重要。对有些人而言,可能一文不值,关键就是看你的重视程度,看你的境遇,你的悟性,你能应用多少。
5、《职场权谋》
实实在在的职场权谋与斗争的经验,超30万字PDF电子书,关于职场权谋。阴和阳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所有工具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所服务,其本身并没有好恶。
谋略是在活力对抗中寻求致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最基本的特性是在对抗中产生、在对抗中运用、 在对抗中生效。这势必产生谋略与反谋略的斗争,识谋、破谋就成了谋略较量的关键,而反谋略思维正是识谋、破谋、反谋活动的基础。
6、年度/单次一对一职场咨询服务
专注于解职场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微信、电话随时分析沟通,探讨每个具体场景下为什么、该怎么说、该怎么做,进而逐渐找到方法论。希望成你职场上”什么话都能说、都能问的“智囊”,共同精进。手把手带你解决职场问题、提升思维深度、人情世故的能力,帮助你根本能力和思维的彻底改变。
我也经历过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知道找谁解决、没人开口问的困境,甚至在关键时候有过来人真心实意指点的巨大效果,所以一直坚持做一对一职场咨询。几年下来,也让我坚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确实是真正地能解决好问题。
文 | 雷达财经,作者 | 张凯旌,编辑 | 深海
“我又不是杨百万,买了就赚。”1994年香港一部名为《股疯》的电影中说出的这句台词,揭示了“中国第一股民”杨怀定在股市中的地位。
杨怀定生于1950年,曾于1988年辞职下海,通过国库券买卖收获人生第一桶金,并在当年迅速如法炮制,完成了一百万的财富积累,由此也得名“杨百万”。2013年时,其表示自己在股市已有2000万元财富积累。2021年6月13日,据东方网报道,杨怀定已于凌晨去世,享年71岁。
“杨百万”的外号出名后,杨怀定借投身股市,成为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散户”,其故事也在被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报道后遍传海外;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风云人物”;2000年,杨怀定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
此外,杨怀定还为万千股民留下了诸多名言警句,如“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等,不过至今仍有众多股民免不了“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的尴尬亏损。
在行业人士看来,杨百万的那个让散户热血沸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故事有时代背景下的传奇性,但A股已今非昔比,机构已主导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话语权,而广大散户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低成交量个股正大批涌现。
其实,杨怀定也不是杨百万的本名,他的原名是杨怀新。
1950年,杨怀新出生于江苏镇江,初中毕业后曾在上海铁合金厂当过工人,后来又当了仓库保管员。
1988年,上海铁合金厂一吨多的铜失窃,主管仓库的杨怀新被怀疑监守自盗,一度被警方找去谈话。虽然后续经调查,偷窃并非杨怀新所为,但经此一事杨怀新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是带着羞愤的心情辞职下海的。“你这么栽赃我,还说为了对我负责,如果小偷没抓住,我不是要背一辈子黑锅了?”
从工厂的大门走出后,杨怀新盘算着一定要做一番让人尊重的事业,不能再让人瞧不起。于是他更名为杨怀定,意为“改变命运,改变自己,怀定了对改革开放的希望”,并开始尝试从报纸中找寻致富之路。
“我当时订了73种报纸,4月21号正好看见上海的《解放日报》上登了中央确定4月21号开放国债交易市场。”杨怀定称,根据他自己的计算,当时的银行利息是5.21%,而国债利息则比银行多出了十个百分点,以自己的2万元存款来算,每年利息差可以多出2000元,按照自己51元的月薪,需要三年多才能挣到这个息差的钱。
2万元在20世纪80年代可谓是一笔巨款,作为对比,198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81.4元。不过有关该资金的来源则众说纷纭,有报道称是杨怀定在铁合金厂打工的同时,通过承包一家乡镇企业的销售业务所得。
国债开放交易的当天,看中其高昂收益率的不只有杨怀定,市民们纷纷涌入购买,这也导致国债的收益率下降,价格上涨。“下午买进价变112块了,我两万块赶紧卖给他,一天就挣了800块收益,那我不是一天就挣了一年的工资吗。”
利用国库券挣到“第一桶金”后,杨怀定很快发现,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出现了价差。
据杨怀定所述,当时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自己在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时,发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便连夜赶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
资料显示,彼时国家选择了7座城市作为国库券的试点城市,但由于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会以低于面值(100元)的价格出售国库券,从而导致不同城市间的国库券出现套利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杨怀定利用了当时市场制度落后的机会。在国家尚未建立起全国联通的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各地挂牌价的差异给了杨怀定等市场嗅觉灵敏的投资者机会。不过杨怀定这类投资者,也侧面推动了央行建立国库券交易信息全国联网的进程。
最初,杨怀定在上海、合肥之间来回跑,复利效应下,两个月赚到10万元。随着试点城市的扩大,杨怀定的足迹遍布全国。由于国债价格上涨速度快,急于获利的百姓纷纷套现,这也让一些启动资金不足的银行把拿着大笔资金来买国债的杨怀定当成了“救星”。
不到一年的时间,杨怀定的本金迅速膨胀至过百万元。因为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杨怀定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多地,甚至还请到警察作为自己的保安。
“当时公安局的保安公司在那里看,一看我拿这么多现金,就主动跟我讲,我们送你回家,为了安全。回家以后我问他们,聘请他们可不可以,他们说可以,每个月每个人是600块。”
杨怀定表示,雇保安后,《解放日报》很快刊文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百万富翁,聘请了上海市公安局的保安公司当保镖。“杨百万”因此声名远播,甚至引起过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关注。
“国库券”事件,让杨怀定成为了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第一个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以及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的个人。而这只是他传奇生涯的开始。
国库券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其价格的上涨,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此时杨怀定将目光投向了股市。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我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1986年,上海股市时隔37年重新开盘;1990年1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正式开业,最初沪市仅有7支股票,即飞乐音响、飞乐股份、电真空、延中、申华、爱使、豫园,半年后又上市一只兴业房产,人称“老八股”。
其中的电真空,正是杨怀定的第一个投资标的。“我第一次买入电真空,面值100元,当时跌到91元。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
高点抛售后,杨怀定净赚150多万元。没过多久,电真空又跌出了下一个机会。至上交所开业时,电真空的价格已跌至375元,结果交易所开业第一天,电真空成交1000多股,杨怀定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电真空股价一度飙升至2500元,杨怀定在2300元左右时抛掉,再次大赚一笔。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上交所开业两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就遭遇了自开市以来的最大熊市,上证指数仅仅历时半年,就从最高1429点暴跌至最低386点,跌幅逾70%。历时三个月反弹至1558点后,又在一年半后跌至325点,跌幅超77%。这期间,杨百万也被套了。
杨怀定曾在鲁豫有约中称,“我认为跌的差不多了,400多点就买进去了,没想到它又跌到320,这一下就跌了百分之三四十。就在我绝望的最后一天,1994年7月31号,我把最后两万块都打进去了。8月1号,证监会主席宣布三大救市政策,股市一下涨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进场如此准时的背后,是杨怀定事先得到了“内幕消息”。
杨怀定曾透露,“就在救市前的一个礼拜,交易所通知我去开会,说中央要来人。会上讨论如果出什么政策,股市会怎么样。我听完了以后就回家打股票,人家以为我分析能力特别强,其实开过会的。”
不久后,杨怀定又成功在大跌前逃顶。经此一役,杨百万的名声彻底在江湖上打响,20世纪90年代末,杨怀定频繁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财经学院等高等学府演讲,还曾登上中央电视台,并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据他自己所述,1996年开始,几乎每周都要赴全国各地讲课。
“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只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这是杨怀定在股市留下的名言之一,也是他操作时坚守的信条。
2000年,杨怀定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这也被他视为是一段最为荣耀的经历。“我学历是不高,但我不断地在学习、升华、提升自己,有时候学历并不是障碍,但是一定要学。”
据悉,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有8位大哥级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然而经历几轮牛熊的洗礼后,仅有杨怀定仍活跃在一线。
2001年,上证指数创历史新高地来到了2200点,杨怀定抛售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内再未入股市。而上证也没有“辜负”杨怀定的预判,在2001-2005年期间震荡下跌,走出近乎腰斩的态势。
“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骨灰撒到各个证券交易所门口。”杨怀定曾如是说道,足以见得其对股市“深沉的爱”。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怀定开始将生活的重心从股市的操作转移到了与股市相关的其他方面。
据媒体报道,杨怀定的家和证券工作室,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一所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里,工作室里都是跟着“杨百万”学炒股的股民。在他的办公桌上,同时摆放着三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记着股市大盘的走势,两台监控着他所关注的股票行情,时时提醒学员要注意的情况。每天早上股市开市之前到达工作室上班,3点股市闭市后下班。
到了双休日,他会接受全国很多地方的邀请,飞到各地做讲座。
此外,为了纪念股市之家,杨怀定给自己的孙子起名为杨熙(上海话谐音杨线,意为阳线),小名叫涨停板。
他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
“我最近写了五本书,里面有这么几句话:股市看上去门槛很低,人人都能进,其实门槛是很高的,它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只有留级,永远没有毕业。”2009年,杨怀定在接受《财富人生》专访时提到。
雷达财经注意到,杨怀定行走股市江湖二十余年,也曾因提醒风险或建议底部建仓受到诸多非议,但对于其个人,最大的争议则是集中在中石油和其开发的决策软件上。
2008年有报道称,杨怀定因全仓买进中石油被套,虽然该说法此后被本人辟谣,但杨怀定还曾表示,要将中石油传给孙子,“今年他才5岁,等到20岁需要用钱时,这几千股说不定能给他带来一大笔钱。”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杨怀定的计划怕是要落空了。2021年6月15日,中国石油报收5.23元,股价已多年未有起色,自上市以来跌幅逾85%。
另据天眼查,2002年12月,杨怀定和儿子一起创立了上海杨怀定软件科技公司。次年“杨百万炒股软件”跃入公众视野,每套软件售价不菲。杨怀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把多年积累的许多特有指标编入软件中,反映其看股、选股、炒股的思想。不过此举也被网友质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割韭菜”。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年过六旬的杨怀定称,“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但以此计算,杨百万的收益并不及徐翔、林园、“炒股养家”等著名牛散。
对此,胡杨基金张凯华表示,“杨百万是投机者的极少数幸存者,他离开了我们,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现在已经进入机构时代,散户退场是历史趋势,机构主导市场,必须告别投机,长期价值投资伟大企业,才能像巴菲特一样成功。杨百万后期没有与时俱进,有点遗憾。”
乔戈里资本牛晓涛则称,“杨百万的那个让散户热血沸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机构已主导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话语权,而广大散户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低成交量个股正大批涌现。”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1/4666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