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方鸿鹄
01
14日消息称,杨怀定于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对杨怀定,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说起杨百万,股市江湖早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对于70后或者更早出生的股民,被称 为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是个中国“巴菲特”。
杨定怀,上海普通土著。“杨百万”,是一个壕气的绰号,也是一个时代符号。
在那个万元户就是稀缺品的年代,杨定怀就赚得百万,绝对牛掰。
虽然被称股神,但杨百万发家,却是从倒腾国库券开始的。
1988年,杨百万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 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国家要开放国债交易,先在上海等7个城市试点。杨百万发现 ,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于是就用手里的2万存款,去买卖国库券赚差价,两个月就赚到10万元。
随着试点城市越多越多,杨百万生意越做越大,很快赚得一百万元。
这也是杨百万的第一桶金。
1989年,杨百万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他感 觉到利率即将下调,于是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他第一次买入了“电真空”共计3000股,当时价格91元。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怀定将其卖出。后来通过低卖高 抛,电真空股价后来涨到2500元。他又赚了一笔。
1992年,市场进入熊市。上证指数跌至400多点,杨怀定马上进去抄底,结果被套牢。
1994年,他通过报纸上消息判断,政府即将出台救市政策,立刻将股票资金投入股市。
很快证监会宣布救市政策,此后股市一骑绝尘,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杨百万手中股票就翻了四倍。
杨百万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曾雇佣两个警察做私人保镖。杨百万早已隐退江湖,江湖里依然有他的传说。
02
杨百万,属于典型的草根,初中学历的他,没有特别的专业背景。他之所以能够在那个年代,通过炒股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很多过人之处。
他的离去,给广大股民留下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炒股经验?
今天鹄哥就谈谈这事。
一、善于把握机会。
谁都想赚钱,但没有谁赚到钱是偶然的。杨百万从工厂辞职时,手里就有两万现金。两万元钱什么概念?当时一个工人月工资 也就是六七十元。两万元是一个工人20年多年工资。可见,杨百万敢于辞职,打破铁饭碗,与其说是有勇气,不如说是有底气。 他底气是,自己手握2万“巨资”,同时看到了当时国家开放国债的商机。
现在炒股炒期货什么的,都有电脑。可当时,依靠是报纸和广播。杨百万正是通过报纸,看中了国家的政策走向,果断抓住机会,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昨天鹄哥看到一个视频,大意是问,现在信息都这么发达了,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视频甚至说,很多信息其实百度都能搜到,关键是善于从新闻信息表面,分析背后逻辑。这就需要赚钱的思维和头脑。记住一点,赚钱机会永远等不来,也不会送上门,必须个人通过努力一点一点积攒而来。
杨百万第一桶金,就是通过信息差赚来的。有赚钱的头脑,善于抓住机会。
这是杨百万给我们的第一投资启示。
二、善于利用政策。
能够通过炒股等投资赚钱,杨百万善于关注国家政策。有一种说法,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这句话,不是 没有道理。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都可能传递到投资市场,对股市产生影响。很多股民炒股,喜欢一天到晚盯盘。炒股的基本技 术,当然需要具备,但是股票的走势,功夫却在盘外。
毫无疑问,杨百万对政策有比常人敏锐得多的嗅味。比如当年,股市步入熊市,他判断国家要救市。这里面真正难的,不是救不救,而是什么时候救。只有踩准时间点,才能赚钱。如果等到大家都知道,都行动起来了,就晚了。所以,很多政策信息, 就看你能否快人一步、及时捕捉了。
三、守住底线思维。
网上有一个杨百万更让视频,说的是,杨百万倒卖国库券赚到一大笔钱后,第一时间去问税务部门,是否要缴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杨百万的法律意识极强。他行的是正道,堂堂正正赚钱。
杨百万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知道政策和法律的边界,有底线思维。这样投资者,绝不会敢与国家政策和法律相背的事。
在炒股上,也不会蛮干。杨百万有一句炒股名言,“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四、坚持独自操盘。
以杨百万当时的影响力,足以成为操盘手,帮别人炒股获取佣金。但当有人专门来找他,希望将 钱交给他来投资股票,但都被他一口回绝。
为什么?炒股不可能永远赢。帮别人炒股,却是另一种赚钱思维。它与自己炒股是两回事。杨百万说:“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评家,我是标标准准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现在有很多所谓炒股分析专家,宣扬推荐的股票,帮别人赚了多少多少?但我更想知道,专家自己赚了多少?实际上,所有的专业分析,只能预测一种趋势。它的准确率永远是50%。我们炒股,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别人的意见,仅仅是参考。
五、切忌存在赌心。
杨百万说:“我最多不会持有超过3只股票。每个时期都是这样,选择3只股,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散户持有十几只,结果一跌,跑都来不及。”“‘不倒’秘诀:信奉‘落袋为安’,不把钱全投进股市。”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手法,却暗含着投资者基本心态。
任何时候,股票只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投机甚至赌博,普通投资者必须量力而行。
03
仔细想想,杨百万炒股成功经验,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他只是一个优秀的散户。
但有时候,就要克制的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面对诱惑,能适可而止,就是高手。就像男人必须过了女人这关。好色,是男人天性。但如果男人一见到漂亮女人,就把控不了自己,必难成大器皿。
炒股也一样。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输多赢少。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见证者之一,他的A股曾经的标志性人物。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出生于1950年,早年间是上海铁合金厂一名普通职工,38岁正式辞职下海,那一年,刚巧国库券试行转让,靠国库券赢得人生第一桶金。
怎么赚的呢?
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远超存银行的利息,而且那时国库券转让已经从7个城市试点,于是上午买入,下午卖出,2万元的国库券一天内赚了800元。
后来,国库券转让从7个城市到61个城市放开,此时也出现了异地差价,杨怀定看到了发财的影子,于是他辗转于上海、合肥、山西、福建河南等地,从各地的党报查询国库券开盘价,在连夜辗转至其他地方进行买卖,而鉴于安全问题,杨百万还曾请警察荷枪实弹保护自己。
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方式,让他在一年内赚到了100万,遂有了“杨百万”的称号,因此声名远播。
国库券的收益越来越低,手里有钱的杨百万转战股市,他看中了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电真空”,买入半年后股票大涨,在800元以上价位卖出,净赚150多万元。从2万元本金,到2000万元,“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算是传出去了。
至于实际资产,至今成谜,他曾说,“我到底有多少钱?肯定超过百万。但我不会说,反正这辈子够花了”。
杨怀定在A股市场的几进几出也被称之为传说。
1993年,大盘从400涨到1500点,有人预言1800点,杨百万劝散户不要冲动,结果大盘跌到1000点之下,而杨百万在1500点完成抛售;2008年5月19日,他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没想到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大跌,后来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
不过,杨百万关于中石油股票的言论还是遭遇滑铁卢,投资中石油的散户损失惨重;后来又和儿子成立了软件公司,开发炒股软件后,杨百万也是风评不一了。毕竟把一些反映其看股、选股、炒股的思想,放到炒股软件后,不少散户不赚反亏。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1/4653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