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通达炒股软件免费版,以及大智慧炒股软件免费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文多
3月底,江山股份(600389,SH)披露拟重组并购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华通达)全部股权一事。福华通达与江山股份均是国内草甘膦行业的巨头企业,二者的结合,本可能对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在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下,重组也引发资金的追捧。自4月份以来,江山股份涨幅十分明显,截至12月1日收盘,期间涨幅达114.84%。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场重组却在12月1日晚突然宣布终止。消息在股吧里引起投资者一片错愕,直呼“明天一字地板”、“跌停”;而上交所也迅速下发问询函,要求江山股份核实说明终止重组的决策程序等情况。
12月1日晚,江山股份公告,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福华通达全体股东持有的福华通达全部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一事,现经友好协商,拟终止。
对于终止原因,公告称,鉴于今年下半年以来福华通达主产品草甘膦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且公司现股价与重组首次董事会锁定股价价差较大,截至目前相关方对交易方案尚未达成一致。
此前,江山股份多次披露重组进展,称受疫情影响,导致工作进度滞后,也两次申请延期召开股东大会,但同时仍“积极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11月12日,江山股份公告称,截至公告日,重组审计、评估、法律等现场尽调工作已基本完成,相关初稿已经形成,中介机构正在进行审核及补充工作。公告还提到,相关方已就重组核心条款基本达成一致,正在审议、完善,并积极推进国资审批流程。
如此来看,重组事宜尚属顺利,但半个月后,江山股份却“突然”宣布终止重组。
12月1日晚,在江山股份公告终止重组后,上交所也火速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披露重组期间推进的主要工作及重要时间节点,双方就标的公司估值磋商的具体过程,无法达成一致决定终止重组的具体时点、决策过程及决策人员,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风险提示不充分的情况。
此外,上交所提到,本次交易系福华集团及张华履行前期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要求江山股份及福华通达结合同业竞争的具体范围,说明后续解决方案,结合前期承诺的具体内容、履行期限等情况,说明本次重组终止有无违反前期承诺、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记者注意到,3月29日,江山股份宣布重组并购福华通达全部股权,在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下,该重组引发市场热捧。江山股份股价随之水涨船高,4月起至9月最高点时,期间涨幅曾接近200%,至12月1日收盘时,期间涨幅达114.84%。
如今,江山股份宣布终止重组,股吧投资者一片错愕,纷纷表示“明天一字地板”“大利空”“跌停”。有投资者还针对11月12日进展公告指出,“既然已经达成一致,为什么突然说因为价格谈不拢失败要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投资者,此次重组终止也影响着草甘膦产业格局。根据江山股份此前关于重组媒体说明会相关公告,若公司与福华通达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拥有不少于29.5万吨/年的农药原药产能,其中草甘膦原药产能为22.3万吨/年,公司收入规模和产业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国内农化行业龙头企业。
江山股份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草甘膦产能7万吨/年。如今重组破裂,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意愿短时间内恐怕也难以实现。
记者梳理各草甘膦概念股的2021年半年报发现,兴发集团(600141,SH)现拥有18万吨/年草甘膦产能,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一。其子公司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还在建5万吨/年草甘膦产能,计划2022年二季度投产,届时公司草甘膦产能将增加至23万吨/年。
新安股份(600596,SH)现有草甘膦产能8万吨/年,年产量在8.5万吨左右,每年另外购1万多吨原药用于制剂生产,年销售量折合草甘膦原药近10万吨。
和邦生物(603077,SH)在答投资者问时表示,今年草甘膦计划产能5.8万吨。
每日经济新闻
4月25日消息,针对今日多家券商App因违法违规被通报一事,相关人士回应称,检测提取的App版本非官方正式发布。
涉嫌违规券商相关人士表示,安卓应用市场应用比较多,部分经营机构在主要的应用市场发布。而一些小的应用市场未经授权从其他市场爬取,爬取过程中存在爬取版本过老、爬取信息丢失等情况。此次检测存在提取检测的版本不是从机构官方正式发布的应用市场下载的情况。
稍早,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公布了17款不合规App,其中,有13家券商App及4家第三方炒股软件上榜。包括《中国银河证券》(版本6.0.5)、《国元智富》(版本8.89)《万和手机证券软件》(版本9.00.26)以及大智慧炒股软件等。分别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通报App下载渠道包括豌豆荚、乐商店、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360手机助手等。(文 |《财经天下》周刊 天宇)
1月份,A股呈现震荡爬升态势,虽然有春节假期因素存在,但各大指数均录得不俗涨幅。截至1月20日收盘,上证指数月内涨5.68%,深证成指涨8.76%,创业板指涨10.19%。
在剔除最近半年上市的新股后,截至1月20日收盘,1月份十大牛股中7只个股涨幅超过50%,涨幅最大的个股涨超100%。
NO1、通达动力 106.71%
特高压概念股,主要涨幅来自月初的一波九天7板直线拉升行情。但根据公司的最新公告,2022年1-9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的总销售金额为2.3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7.25%,其中对比亚迪营收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5%,目前市场传闻的轮毂电机与公司有生产合作、公司中标"仰望"车型等消息,与事实不符,公司与比亚迪的合作没有发生新的变化。此外,2022年1-9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42.52%。
NO2、恒久科技 82.29%
数字经济概念股,主要涨幅来自月中的一波七天6板直线拉升行情。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激光OPC鼓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19亿元,同比下滑29%,净利润135.9万元,同比增长111.8%。
NO3、财富趋势 76.28%
金融软件概念股。行业消息面,中证协向券商下发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显示,鼓励有条件的券商未来3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平均净利润的8%或平均营业收入的6%,有条件的券商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开展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工作。公司最新的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净利1.16亿元-1.64亿元,同比下降41.7%-58.71%。公司部分投资产品未正常兑付本息,公司将部分投资产品的公允价值进行大幅调减;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客户存在无法进场,项目结算、收款延迟。
NO4、通达股份 71.11%
电缆概念龙头股,月中录得六天5板。通达股份主营电线电缆和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0.9亿元-1.2亿元,同比上升268.66%-391.55%;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营业务订单快速增长,新产品科研进展良好,使得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积极推进降本增效,使得线缆产品毛利率提高。
NO5、金发拉比 56.99%
婴童概念股,月中录得六天5板。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婴幼儿消费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去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30.9万元,同比增长56%。公司最新发布的异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公司股票交易属于异常波动。本次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浩亮于2023年1月17日减持49.04万股公司股票。
NO6、中远海科 51.55%
国资云概念股,月内涨幅主要来自于两波3连板行情。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智能交通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和系统集成。机构表示,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政策加持下,高速信息化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景气。申港证券认为,新一轮交通信息化建设浪潮已然开启,以交通强国和新基建为代表的政策组合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NO7、中航产融 50.61%
多元金融概念股。公开资料显示,中航产融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航工业重要的金融平台。公司主要从事证券、租赁、期货、信托、财务公司等金融股权与实业(财务性)股权投资业务。三季报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7亿元,同比下滑36.4%。
NO8、奥联电子 48.4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概念股。公司最新公布的机构调研活动信息表称,选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装备的研发生产,是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战略延伸,和公司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不冲突,都是基于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公司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三季报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90.7万元,同比下滑33%。
NO9、凯尔达 45.16%
信创概念股,公司最新公布的机构调研活动信息表称,公司自主机器人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场。相比竞争对手,公司工业机器人软件、核心算法及硬件等关键技术均为公司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整机技术和公司自主研发的伺服焊接技术,整体技术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自主机器人今年年初至今市场接受度、认可度持续提升,销售情况良好,自主机器人占对外销售机器人台数比例稳步提高。目前,公司在量产能满足焊接机器人市场主要需求的自主机器人KR1440、KR2010后,又量产了额定负载25kg的新型多功能机器人KP25。
NO10、罗曼股份 43.73%
游资炒作概念股。公司最新的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近期“罗曼股份所属新能源汽车概念”的媒体报道。公司主营业务为景观照明整体规划和深化设计、景观照明工程的施工以及远程集控管理等景观照明其他服务,不涉及新能源汽车业务。除此以外,公司未涉及其他媒体报道、市场传闻或市场热点概念。2022年三季报亦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823万元,同比下滑88.8%。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0/42290.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