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冠 证券时报网
问:最近A股市场什么题材最火?
从双方优势来看,绿的谐波是国内较早进行谐波减速器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培养、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拥有了较强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还有成本优势,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内资谐波减速器龙头厂商。而三花智控在电机方面技术积累丰富,2005年就已经开始大量研发电机产品,热管理技术也全球领先,与海外客户已有多年的紧密合作,有望实现多领域的协同配合。
数据宝
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当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
涉足领域:机器人本体
近日,据重庆日报,重庆市多家工业机器人企业通过研发创新,攻克了核心技术300多项,形成了焊接、打磨、喷涂、装配、检测、仓储物流6个系列共100多种规格的整机产品。目前,全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集聚机器人企业和研发机构300多家,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集群已基本成型。
房地产板块走强,粤泰股份(600393)涨停,空港股份(600463)、粤宏远A(000573)、天地源(600665)等涨超5%。
政策上的只言片语,都可能迅速引爆市场对于相关题材股的追捧。
机器人概念股:
资金、政策持续支持机器人行业
此外,与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一旦量产,对其智能水平的要求也很高。“像消杀机器人,就是从A到B再到C,不叫它为机器人也可以。从业这么久,我觉得这个行业(服务机器人)是有极大局限性的。商业变现基本上很难实现可以不提,只说发展,现在大家都在一个无法解决的瓶颈上,做同水平同质量的重复。”上述知情人士称。
奥特佳液冷技术主要运用于汽车热管理以及储能系统热管理方面,是华为汽车智能化系统中整车热管理业务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必要性讨论并不少。以某炒菜机器人为例,使用前消费者需自行备菜、洗菜、切菜、最后由机器完成烹饪。对此,有网友称是“解决了炒菜最不麻烦的一环”、“花四五千买个搅拌棒”。
ChatGPT概念炙手可热,机器人概念股掀涨停潮
从消息面上看,机器人概念的爆红,与特斯拉(TSLA,股价650.280美元,市值6737亿美元)的跨界息息相关。当地时间6月3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发文称,将原定今年8月19日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推迟至9月30日,并表示这次智能日将是史诗级的。“到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个Optimus(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工作。”
“举个例子,对话机器人要一杯水,但每个水杯的形状不一样,含水后的重量也不一样,要把这杯水安安安稳稳地端在手上,对服务机器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因此现在国内外很多服务机器人还是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走路或跑步,但离商用还是有一段距离。”上述知情人士称。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涨停板回落至49只。嵘泰股份、川大智胜、汉王科技、光洋股份、同为股份5股一字板强势涨停。同为股份、达意隆、爱仕达3连板,恒久科技收7连板,为近期连续涨停板数量最多的个股。
渤海证券指出,就A股市场而言,在经历了1月的大涨后,市场出现短期调整的诉求正在提升。不过从中期视角来看,指数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汽车零部件板块今日延续做多情绪。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以来,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和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投资提速,工业机器人供不应求,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机构指出,机器代人大背景下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仍在提升,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看好国产品牌的成长性。建议关注:埃斯顿(002747.SZ)、领益智造(002600.SZ)、汇川技术(300124.SZ)、均胜电子(600699.SH)、拓邦股份(002139.SZ)。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是我国机器换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持续活跃,初步形成了产业和资本联动发展格局。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已披露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
从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情况看,受芯片短缺、芯片类物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供给端受到了明显的冲击,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H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11.2%至20.24万台。不过受益于工业机器人下游的动力电池、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供不应求,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20万套达到23.71万套,同比增长19.1%。2021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产量累计达36.60万套,同比增长44.9%,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超40万套。2021年销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2022年上半年,总销量13.1万台,继续同比增加,预计2022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0.1万台。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422.5亿元,同比增长18.9%,预计到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望逼近500亿元。
从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领域来看,随着5G、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下游新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扩展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1.6%。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预估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2.5万辆,同比增长约100%。
对于如何加快推动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工信部提出了四点指示,其中特别提到“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第四批4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公示,在完成认定程序后将正式发布。至此,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9000家。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龙头以埃斯顿、众为兴、汇川技术等为代表,起步时间较早,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1工业机器人TOP50,埃斯顿作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和服务商排名第一,库卡、汇川技术排名第二和第三,新松机器人、新时达机器人、绿的谐波、博实股份、科大智能、南京熊猫、拓斯达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埃斯顿(002747.SZ):公司使用独立关键技术开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已成功完成了小规模生产以及销售,其每年都不断保持着优异的高速增长态势,当前产品已运用在焊接、码垛与上下料等领域,并取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且公司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已开始形成。
汇川技术(300124.SZ):公司从2016年开始做工业机器人业务,前两年公司开始切入六关节机器人,今年也推出了适用于锂电行业的中大负载六关节机器人。
均胜电子(600699.SH):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主要技术来自于公司的下属子公司Preh和IMA,子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域拥有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强大的机器人生产线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拓邦股份(002139.SZ):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方案提供商,公司可以为扫地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商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提供包括控制器、电池包、BMS、电机及整体解决方案在内的多品类产品,并已实现批量交付。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048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