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百万炒股赚了多少钱,以及杨百万股市战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原标题:"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2万炒到2000万,见证股市"觉醒年代",给孙子起名"涨停板",请警察当保镖)
A股曾经的标志性人物“杨百万”去世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觉醒时代"的见证者之一,他的离世令人遗憾。
据东方网报道,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杨怀定早年通过买卖国库券起家,此后成为上海滩首批证券投资大户,一度成为市场风云人物,在1998年被央视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百万”这个称呼更像是对早期中国资本市场逐梦者的一种象征,杨怀定热爱股市,甚至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然而,他也是得到评价褒贬不一的人,杨怀定的辉煌更多发生在上个时代,2008年的逃顶成为他最近一次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而中石油上的投资以及炒股软件收徒这两件事,则给他带来了诸多争议。
买卖国库券发家、A股最早一批百万大户
杨怀定早年的投资故事颇为传奇和励志。
他出生于1950年,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一名普通职工。1988年3月,杨怀定辞职下海,当年4月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杨怀定凭借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杨怀定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称,当时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由于国库券比存银行的利息高出2000元,远超当时工资(每月53元),于是他把带去的两万元都买了国库券。买入后下午就涨了,于是当天卖出赚了800元。
有了初次交易的经验,他很快想到了其他城市的国库券交易。当时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杨怀定立即跑到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当天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之后,他又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光是合肥,就去了接近八十次。
因为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杨怀定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两地。考虑到安全问题,杨怀定专门请警察荷枪实弹来保护自己,还引来《解放日报》报道。最后他在一年时间里就赚到了100万,“杨百万”的称号因此声名远播,甚至引起过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关注。
国库券交易上赚取第一桶金后,杨怀定转战股市,成为了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当时A股还处在初期阶段,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电真空”,买入半年后股票大涨,他在800元以上价位卖出,净赚150多万元。此后,“杨百万”逐渐成为股市里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
2013年,杨百万曾接受四川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5·30”和6100点两次逃顶
杨怀定发自内心地热爱股市,曾经表示永远不会离开股市,他甚至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股市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早年的A股市场周期性很强,杨怀定在A股市场上也是几进几出。2008年的逃顶成为他最近一次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
2008年5月19日,沉寂了3年之久的杨怀定重出江湖,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大跌,发生了知名的“5·30”行情,最低一度跌至3400点附近。
当年9月28日,杨怀定再次预言:现在又到了“5·30”前夜,“我手上的股票已经全部走完了”。之后的10月、11月,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调整点数甚至超过了5月的下跌幅度。
“人性有两个弱点:贪婪和恐惧。‘5·30’之前,人们是多么贪婪,之后人们又是如何的恐惧!‘5·30’之前,我在央视做节目时叫大家卖票,可是又有几个听得进去?”杨怀定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
杨怀定是最早一辈股市个人投资者中的突出代表,他也在那个时代的市场上留下了不少金句:比如,“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股市就两个字:赢、输。”“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等等。
中石油投资和炒股软件收徒引争议
在受到业内尊敬的同时,杨怀定也是得到评价褒贬不一的人。中石油上的投资以及炒股软件收徒这两件事,曾经给他带来过诸多争议。
2007年年底在中石油上市初期,杨怀定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力挺这只新股。他说自己的中石油是要留给孙子的:“十年前石油多少钱一桶,现在呢?十年后呢?中石油是只好股票,我之前申购的4000股卖出已经赚了12万多,这只股票我的成本价摊平了不过几毛钱。我手里的要留给我的孙子,现在他4岁,等他20岁的时候,刚好可以用作教育资金。”
众所周知,中石油这只当年的热门股在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一年内跌幅接近80%,令不少股民损失惨重,杨怀定也因为之前的言论受到不少非议。当然,之后他也做了澄清,表示有关自己在中石油套牢的业界传言都是“瞎扯”,但这件事对“杨百万”的光环多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此外,杨怀定还和儿子成立了软件公司,开发“杨百万炒股软件”,并向其追随者推荐。据了解,该套软件从2003年开始投入市场,每套售价数千元,杨怀定说自己把多年积累的许多特有指标编入软件中,反映其看股、选股、炒股的思想,既是帮助散户也是对社会的反哺。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杨怀定软件科技公司”由杨怀定担任大股东,占股40%;他的儿子杨珏琦占股30%。据业内消息,很多使用这一软件的投资者最终都出现了亏损,一批受损者还联合在网上发布过文章,引起了较大反响。
编者按: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百万”杨怀定先生于2021年6月13日去世,享年71岁。杨怀定生于1950年,曾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上世纪80年代他靠买卖国库券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叱咤于股票市场,因为炒股盈利超过一百万得到了“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呼,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本篇文章发表于2018年8月。
作者:李亦儒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让一个普通投资者成为股神的成本降低不少。当然,大多“股神”的坠落都不如徐翔或陈树隆事件一般数字骇人、无法言说。除了倾家荡产或自行了断外,它们常见于以下几种形式。
免费指导操作,若赚钱,股神只分两三成。这种股神简直是在做公益,忙前忙后,自己只拿那么一点点,若是亏了钱自然也跟股神没关系。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说过,你想在股市上赢钱,首先要千万别把钱太当钱了!
这类事业多被证监会称为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已被查处的机构其非法收入可高达几千万元。
通过编造、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赚钱,这容易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曾做过CCTV2《中国证券》栏目特约嘉宾、被安徽电视台选为“资本市场安徽七大名人”之一的汪建中,就因为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罚款1.25亿元。
通过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形式收取荐股费用,开股神学校,卖“内幕消息”,卖荐股软件,收会费……李嘉诚、巴菲特、威廉·江恩等名字常挂在这些股神嘴边。这些行为也多分门别类地成了非法经营的警示案例。
股神新秀中的网络股神毕绍文,他有一条重要的投资原则,购买20元以下的低价股,“你看一百多的都会跌到十几块钱,不管涨到多高都会跌下来,为什么不买低价的呢。”毕曾这么对媒体解释。
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中,股神杨百万位列其中,之后的二十年,股神这个称谓越来越具有骗子意味。但当下,也许人民依旧期盼杨百万当年重返股市时的热烈场面能以某种新形式重演。
那是1992年,上证指数392点,之前1400点时离场的杨百万,乘汽车出现在上海文化广场。这里人头攒动,有几十家证券公司的分部。杨百万的出现引起了围观,保安上前迎接,怎么亲自来了呢?有什么事情来个电话呀!如果当时的报道可信度高,那么彼时杨百万的光临颇像历史剧里皇上突然驾到的场面。股民们也拥着他问,老杨,还会跌吗?
直到走至工作人员跟前,杨未发一语。他用行动表示了:以市价(4.5元)打进1万股轻工机械。
人群炸开,股神入场了,可算跌到底了。
作为股神,少不了一沓经典语录。杨百万也有,比如:“牛市之后是熊市,熊市之后是牛市,是不断循环的。现在是熊市,说明牛市也不远了。”这话好比说,没有停不了的雨,也没有永远旱着的地,除了不知应该几时进场,几时撤退,都是再正确不过的真理。
只是对比于杨的高调返场,之前他卖掉股票买回国库券时,可是“悄悄抛掉”的。
暴富机遇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1990年12月19日,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业锣。
1988年,刚刚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的杨百万每天去上海图书馆寻找致富信息,初中毕业的他学习方法是看报纸。
属于他的时刻很快来了。人民银行行长的讲话里提到,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了。杨百万掌握消息的速度比银行金融研究所的接待人员还快,当对方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买卖国库券是非法行为时,杨百万拿出了《人民日报》。
当时银行的利率是5.4%,而1985年期的国库券利率是15%。杨百万用2万元买入国库券,一涨价便很快卖出,赚了800元,之前他的月薪是50出头。
怎么能一直做到低买高卖呢?
除了上海,还有合肥等几个城市可以买卖国库券。杨百万又去报纸里头掘黄金。他发现,100元面值的国库券,合肥与他所居住的上海有2-3元差价。杨与妻子当机立断,取出存款,换上旧衣服,极尽低调地揣着钞票爬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13个小时车程过后,他买下了合肥市工商银行全部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卖出,1060元差价入账,不过用了两三天时间。
看似是力气活,但当时国库券行情有国家机密一说,并不透明,只有杨百万这个老百姓,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上海的开盘、收盘价之后,又翻遍各地党报,找到了合肥的国库券价格报道,才开始人肉运送,赚些小钱,不比90年代任安徽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的陈树隆,用国有资金做多国债期货,为国债服务中心带来了超过4亿元的收入。
杨百万之后频繁来往于上海与合肥之间,福建、河南等地亦未放过,加上各地媒体的宣传,原名杨怀定的老杨才成了大家口中的杨百万。
挣了钱的杨百万很懂得洒扫进退,他先是咨询律师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得到否定答案后,又去上海市税务局咨询领导,买卖国库券是否需要交税,最终是国家财政部税务局的表态给了他定心丸:为了促进国库券发行、流通,方便群众,国库券买卖不征税。
招商周刊一篇报道里甚至提到,杨百万请了两名公安做自己的保镖,除了保护自己去外地时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以防被抓时有个“垫背”,“在写辩护词时我可以说’警察都不知道违法,我又如何知道’。”
跟杨百万相比,去年落马的陈树隆似乎就没能坚持韬光养晦。
陈热爱资本游戏,有过副省级股神的称号。据财新报道,他的落马起因于上报了至少3000万元家产,“对这一超出常人理解的举动,熟悉陈树隆的人士分析:‘他这些年在股市上为政府赚了不少,而且自己也有家底,但说起来还是太自信了,他觉得他就应该有这么多钱,当然他实际有的肯定何止3000万元。’”当年他为国债服务中心赚得4亿后,安徽省政府就奖励给他数百万元。
股市三进三出
倒卖国库券成为百万元户后,杨百万顺水推舟地成了“中国第一股民”。他的第一笔交易是500股电真空。
对1992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个熊市,杨早有风险意识,他提早离场,如本文开头描绘的场景,在上证指数跌至不到400点时返场,苦熬到94年的300多点,并在证监会宣布三大救市政策的前一天将最后2万元投入。
后来他的股票市值接连翻倍,别人如沐春风时,警觉的杨百万卖了股票,购入两套商品房,不早不晚地又躲过了新一轮大跌。2005年,远离股市已四年的杨百万,将升了值的房子换成了30万股股票,“金戒指套手上”,坐等2006年牛市。
三进三出,股神的冠冕戴稳了。
这些年间,出书、上电视、到地方财经学校讲课、到北大作报告、拍央视纪录片、成立工作室、卖炒股软件,杨百万一样也没落下。有他演讲的地方,门口就有黄牛炒门票。
07年牛市时,杨百万给自己的孙女起了个小名,叫“涨停板”。他早已不用坐火车四处奔波,位于上海的工作室里放了好几台电脑,每天股市开盘他去上班,坐在椅子上动动口,几名工作人员就会按其指令进行交易。
2008年,有股民看到杨百万在上海电视台做节目,称自己买下了中石油的股票,而且要放一辈子,留给子孙后辈。之后中国石油的上市拉开了大熊市序幕。
那年杨百万回顾炒股生涯时说,从1990年买卖最开始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起,18年间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股市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在中国炒股,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
他的这段话被放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十大风云人物”专题页面的链接里,那篇文章引述了杨对于接下来股市走向的观点:“现在的中国股市,老百姓出钱,政府就是收税,政府肯定要大力发展股市。”他还劝诫年轻人,呼吁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参与到股市中来。
后来质疑杨百万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证券市场上,在前台跳着的,都是一些十足的小丑罢了。
2013年,杨百万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捕捉机会,尤其是年轻人,我想一定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里找到自己发财致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简直道出了所有中国股神的终极问题:想要炒股致富,到底是看杨老师出版的股市成功秘诀,还是看三中全会公报呢?
近几年杨百万仿佛销声匿迹,在中国用户量最大的搜索引擎上输入他的名字,第一屏全部是真假难辨的炒股软件广告,“杨百万”相关的微博或博客也有一串,经过查看,大抵无一是他本人。他的名字倒是常出现于一个段子:股市,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
昔日股神泯然于竞价排名广告矣。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8/3914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