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早盘,工业母机概念股异动拉升。截至发稿,蓝英装备涨停(20%),南兴股份涨停,华中数控、华东数控、纽威数控等跟涨。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C919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要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大飞机产业化发展,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
教育板块走势活跃,科德教育涨超13%,昂立教育、学大教育、全通教育、中国高科涨幅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硅片环节技术壁垒远超市场预期,成本曲线斜率拉大。210+N 型+薄片化+细线化加速迭代以及高品质石英坩埚供应能力使得硅片企业在生产效率、硅料消耗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智通财经APP获悉,工业母机代表了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在发展工业母机以及高端制造行业依然存在着较多瓶颈难题。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背景下,机床也必须要向中高端发展。机构指出,目前我国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本土替代,但产品性能与海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机床则基本依赖进口,本土化率不到10%,国产机床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标的:华东数控(002248.SZ)、华中数控(300161.SZ)、科德数控(688305.SH)、创世纪(300083.SZ)。
我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大工业母机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2020年我国工业母机生产总额为178.03亿美元,全球占比29%,工业母机消费总额为254.87亿美元,全球占比32%。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母机进口国与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但存在较大贸易逆差。2020年我国工业母机进口额共54.68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共37.19亿元,贸易逆差达17.49亿元。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出口低端工业母机,进口高端工业母机,进口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从侧面反映高端工业母机竞争力不足。因此只有向高端产品转型,才能提高产品溢价能力。此外,高端工业母机严重依赖进口,其下游主要为航空、军工等高精尖领域,因此亟需国产替代。
国家工信部近日也在主题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接下来将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事实上,我国长期以来支持和鼓励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母机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满足了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目前,该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00-2011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快速增长,并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的88.68万台。
开源证券称,顶层设计+资金支持,工业母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2022Q3机床产量降幅小幅收窄,头部机床企业财务数据表现优异,中高端机床在国内供给中的占比提升,掌握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当前机床行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水平仍较低,2018-21年我国数控系统国产化率由20.68%提升至25.36%,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科德数控(688305.SH):是国内稀缺的“五轴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完整产业制造商,机床85%以上的关键功能部件都来自自主研发。
创世纪(300083.SZ):专注于数控机床等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核心的钻攻机系列产品累计交付量超过70000台,目前已成为3C细分领域国产设备龙头。
华东数控(002248.SZ):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数控龙门铣床(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磨床、数控外圆磨床、万能摇臂铣床、平面磨床、动静压主轴等机床和功能部件。
华中数控(300161.SZ):主营业务为数控系统、机电一体化、电子、计算机、激光、通信等技术的开发、技术服务及产品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教育教学方案服务、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车身轻量化。
美国市场认可度高,美国本土化制造进程加速。
(2)经济性量产、大规模制造:N 型设备单位固定资产上升,需要通过大尺寸等方式降低通量成本,以实现经济性量产、大规模制造。
市场消息称,苹果公司代工商富士康计划在印度投资大约7亿美元建造一家新工厂,用于生产iPhone零部件。该工厂可能还用于组装iPhone,也可能用于为苹果新兴的电动汽车业务生产零部件,预计将创造大约10万个就业岗位。
Maxeon 拥有两大系列组件产品—Maxeon 系列和 P 系列,其中 Maxeon 系列产品均采用 IBC 技术,因其高效率、安全性、美观等特点,主要面向户用和小型工商业场景;P 系列产品均采用叠瓦技术,发电效率低于 IBC,但拥有更高的性价比,主要面向大型工商业和地面电站项目。
其中,2019 年以来光伏研究开发项目占研发费用比例稳定在 90% 左右。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拥有授权知识产权 111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65 项,实用新型 911 项,外观 1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21 项,软件著作权 15 项;受理状态的专利 675 项,其中,发明专利 525 项,实用新型 150 项。
公司战略锁定高品质海外石英砂,同时与上游石英坩埚厂商,尤其是欧晶科技形成深度合作。目前公司约有 50%的石英坩埚采购来自欧晶科技,同时公司也是欧晶科技最主要的客户,2019-2021 年,欧晶科技向中环系销售金额占其营业收入 90%以上。
业务端,公司与大全能源、协鑫科技等龙头多晶硅企业签订长协,充分保障多晶硅原材料的供应。
(2)线径更细,降低硅片切割时的碎片率;
截至 2022Q3 末,公司单晶总产能提升至 128GW。预计到 2022 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 140GW,G12 先进产能占比约 90%。
4)刀具加工厂商:恒而达、泰嘉股份、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精密。
承接 Sunpower 全球 IBC 专利,研发及量产行业领先。
公司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处于培育品牌和渠道阶段,出货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组件出货量分别为 6GW、15GW、25GW。
在电路设计上,叠瓦组件实现全并联电路,具有较其他类型组件更好的抗阴影、抗衰减、抗热斑性能。
大尺寸硅片的制备技术难度更大,工艺、设备缺一不可。
成本方面,上游硅料新增产能释放,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原材料成本下降,同时公司新产能实现项目单 GW 投资、晶体产出、人机效率等全要素指标优化,投产后将拉低平均生产成本,我们假设 2022-2024 年,光伏硅片单 W 成本分别为 0.58 元、0.33 元、0.25 元。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8/3729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