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人世间
当然个例并不代表全部,国内就有真实的善念者,比如“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没有错,错就错在了行事方式,如果有机会重来,不知他是否还会选择高调……
汶川地震那一年,陈光标捐款捐物之余,还组织了百余人的救援队伍,相关事情发布在互联网上后,引起了无数网友们的点赞和热议,后来更是有人为他送上了“中国首善”的称号。
起初只是捐献医疗器材,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也开始了捐助现金。
“不管别人高调不高调,反正做了善行是事实,我们就该为他呐喊,决不能让善者心寒”……
一瞬间众多网友们向陈光标发起“声讨”,后者起初并没有进行回应,眼看愈演愈烈,他也承认了自己的“虚假之行”,甚至将其美化成“带有夸张成分的行为艺术”,这得离谱到什么程度?
除了讲述这些内容之外,陈光标还分享自己之所以成功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战略清晰、诚恳诚信、懂为人处事。
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了细节,陈光标献爱心时总会找来媒体,事后报道几乎是铺天盖地。
一年、两年、三年……陈光标消失了,质疑声也不再了,这可能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善良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是否心存喜欢,答案是否关乎到自我同一性,即善念善行善言。
“不可能,人在冷水中最多浸泡的时间为5分钟,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一位专业人士说道。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脑海中第一浮现就是“善良”,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到头来会有另类者出现?正如老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故而至今都饱受争议,但并不影响它的践行。
这就好比你在街上碰到了乞丐,内心的第一反应是捐钱捐物,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条件,最终选择了视而不见,本质上并不能以此断定善念,只是无意间被“有心人”进行了“再次加工”。
这并非陈光标的巅峰之点,特别是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他还堆出了几千万的现金墙,声称离开后全部进行裸捐,一度引起了极强的舆论热议,这就是陈光标,这就是真实的善念者。
有第一次就有无数次,更何况这种东西容易成为习惯,越来越多的黑料出现在公众面前。
一个暑假就有可能攒够两个学期的学费,后来上学时看到有个同学在哭泣,心地善良的陈光标将“存款”拿出来给他报了名,学校知悉后特意进行了表扬,并送上了一朵“小红花贴画”。
曾几何时,“冰桶挑战”极为火爆,许多知名企业家、明星等等纷纷响应,陈光标亦不例外。
善良的人终会有好报,相信他也会坚持善行,但人们好像再未看到过陈光标的身影。
对于公益,真金白银虽然是直接性的展示,但各种证书、奖杯、奖状等等也是不可获缺的一种形式。
产品滞销、债务缠身等等,“中国首善”更是一度沦为“中国首骗”,陈光标可谓败得彻头彻尾。
对于陈光标,笔者内心带有很强的敬佩之感,甚至一度将其当作自己的人生偶像。
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陈光标累计捐款20亿元,每个人都会认为他会持续善行,未曾想不再看到其身影,他为什么凭空消失了?究其本身只是因为一次“冰桶挑战”遭到了众人谩骂。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354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