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水位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条河运通道上的驳船运输因此被暂时关闭。
此时正值美国农作物运输的关键时刻,往年在这个时候,密西西比河上的驳船运输十分繁忙。航行的南下驳船运送着玉米与大豆等重要农产品,而北上驳船则装载着农民在下一个播种周期所需的肥料。
然而今年夏天以来,密西西比河流经的多个地区遭遇严重干旱。长期的少雨天气导致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一些河道甚至近乎干涸。在路易斯安那州靠近河道入海口的一些地区,过低的水位导致咸水涌入,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
根据气象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周内,密西西比河流经区域的少雨天气仍会持续。这意味着河流水位有可能继续下降,河运运输在短期内仍旧无法恢复正常。驳船运输的长期中断可能会导致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波动,美国本就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供应链也会继续恶化,这将为美国经济带来不小的挑战。
一条河流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面临干涸危机的密西西比河对于美国来说有多重要?
2022年10月4日,在密西西比河维克斯堡附近,驳船在等待通过时闲置。密西西比河下游异常低的水位导致驳船卡在泥泞的河底,造成了延误。来源/美联社
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
密西西比河是整个北美大陆最长的河流。如果按照它的主要支流之一——密苏里河的源头计算,河流全长可以达到6021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居世界河流的第四位。
河流源起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流经中央大平原,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其流域东至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可达落基山脉,全部流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到北美洲面积的八分之一。
密西西比河的名称源自印第安语,对于曾经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美国原住民来说,密西西比河既是他们去往外界的通路,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粮仓。因为它的壮阔浩瀚和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密西西比河也曾被称作“河流之父”或“伟大之河”。
作为北美大陆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密西西比河共汇集了约250多条支流,其中西岸的支流普遍比东岸长且多,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在众多支流中,东岸的俄亥俄河与西岸的密苏里河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旁支。就排水量而言,密西西比河的年均排水量可以达到1.68万立方米/秒,也是北美河流之最。
密西西比河河道、流域及主要支流地图。来源/维基百科
从河流源头艾塔斯卡湖到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是密西西比河的上游。这段河流全长约1000千米,流经地区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河流两侧分布有冰川湖泊、沼泽湿地。从明尼阿波利斯到支流之一的俄亥俄河河口是河流的中游,全长约1300千米。这段河流水流稳定、航道深阔,航运价值较大。且因为流经区域为美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区,每年货流量大时,河道运输十分繁忙。在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还坐落着许多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例如圣路易斯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密西西比河的下游是一段曲折蜿蜒、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的河段。这段河流全长约1500千米,水流缓慢且多曲流,弯曲的河道在所流经的平原地区留下许多弓形湖、牛轭湖等曲流遗迹。
密西西比河作为北美大陆上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且水量最大的水系,对美国的经济、历史、地理、交通以及文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流经之处分布着北美大陆最肥沃的农田与繁荣的工业与商业中心,作为美国最繁忙的商业河道之一,每年承载大量的农作物运输。美国历史上的多个重要节点都有密西西比河的参与,在许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密西西比河的记述。可以说,这条河流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曾做出过独特且不容忽视的贡献。
美国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贯穿于美国历史。早在欧洲人到达美国之前,这条河流便是美洲原住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居住在河边的美洲原住民划着树皮独木舟在河上来往穿梭,从河中捕捞的鱼是他们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住民曾在河流两岸建立起繁荣的农业社区。
欧洲人到达美国后,最先深入密西西比河探险的是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德·索托。他和他的探险队在1541年抵达河边,但密西西比河的洪水让他们措手不及。而埃尔南多这位河流的发现者也最终被埋葬在河水中。
威廉·亨利·鲍威尔于1541年创作的《德·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画作描绘了赫尔南多·德·索托和西班牙征服者第一次发现密西西比河的情景。来源/维基百科
随后法国探险家勒内·罗伯特·卡维里耶抵达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并在河上开辟了更便捷的航运路线,法国人也因此得以在一段时期内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在美国建国前,英国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围绕密西西比河的航运权与沿岸领土等屡起争端。
美国独立后,建国者们受到重商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想的影响,更加重视其密西西比河的归属。对于建国初期的美国,密西西比河在领土扩张、农业和商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需求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美国人对于密西西比河的控制在建国后变得越来越强,他们沿着密西西比河不断探索并积极开发沿岸土地。依托于密西西比河,美国在建国初期逐渐建立起稳固的农业经济,绵延的河流也为日后商业的繁荣起到奠基作用。对于刚刚建立的美国来说,密西西比河的所有权和航运权直接影响着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控制密西西比河对于维护建立之初美国的独立和稳定非常重要。
在独立战争之后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中,美国人在北美大陆由东向西不断移民和开发,这场在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移民运动被称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密西西比河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密西西比河在“西进运动”中被继续开发和探索,一些河流沿岸的重要农业、商业和军事城镇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建立。
一幅创作于1871年以《密西西比河畔的家》为名的画作。来源/维基百科
密西西比河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文学意象。许多作家都曾留下关于密西西比河的记述,而马克·吐温无疑是其中对密西西比河感情最为深刻,文学创作受其影响最深的作家。构成他创作生涯巅峰期的“河之书”系列,《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都围绕密西西比河进行创作。马克·吐温生于密西西比河边,长于密西西比河上,对于他来说,这条河流不仅是一条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河,更是一条具有神话色彩的河。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成为这趟冒险旅程的主宰,哈克和吉姆的航行几乎全部仰赖于密西西比河。而在回忆录《在密西西比河上》一书中,马克·吐温丝毫不吝啬对这条河流的礼赞:“伟大的密西西比河,雄浑庄严、秀丽无匹的密西西比河,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碧波,涌着一英里宽的大潮奔腾向前······极目望去,使人如临旷古如斯的大海,充满宁静、壮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首版影印图。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除此之外,密西西比河还曾对美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1927年,密西西比河曾经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水,这是美国史上波及范围最广和破坏力最强的洪灾之一。洪水过后,当时来自共和党的总统柯立芝拒绝走访受灾现场并不止一次地拒绝了来自严重受灾地区的官员等人的请求。柯立芝犯下的致命性政治错误给了当时担任商务部长的赫伯特·胡佛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在救灾工作中积极奔走并制造大量媒体报道,极高的曝光度不仅使胡佛成了美国当时家喻户晓的名字,更帮助他在1928年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改变了美国的时代局势和历史进程。
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中被淹没的农田。来源/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
密西西比河与美国内河航运
密西西比河在美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价值异常突出。密西西比河航道系统是美国最大的内河航道系统,作为贯通美国内陆水运的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承载着美国60%的谷物运输、22%的石油和天然气运输以及20%的煤炭运输。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密西西比河的河道航运价值更加重要。
在美国全国货运总量中,水路运输约占15%,其中内河完成了货运量的70%有余,而密西西比河水系的货运量为内河货运量中最大,占据全部内河货运量的60%以上。不仅如此,在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密西西比河的河运量平均每十年增长一倍,其速度甚至大大超过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水系运输的完成情况来看,密西西比河干流占据全部运量的一半以上,所有支流中,俄亥俄河由于沿岸工业布局密集,运量是所有支流之最。
密西西比河的内河航运历史也十分悠久,早在19世纪,河上就已经出现了第一艘蒸汽船。这艘蒸汽船被命名为新奥尔良号,它于181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建成。在新奥尔良号出现后的十年间,密西西比河上开始了一场航运革命。十余年间,河上航行的船只数量由最初的十余艘增长至上千艘,航程范围被不断扩大,运输成本也不断下降。这些航船使得密西西比河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沿途一个又一个城镇涌现。
19世纪密西西比河岸边的蒸汽船。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随后,随着美国内战的爆发,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几经起落。但随着东西向铁路和运河的建设,密西西比河的南北走向被逐渐认为是一种劣势,曾经繁荣的河运冷淡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河流贸易再度恢复。由于当时其它运输线路变得拥挤,内河航运开始重新受到重视。密西西比河上新的驳船线路被组织起来,到了1931年,沿河的驳船运输量已经是19世纪平均运量的两倍。
密西西比河能够成为美国内河运输的主要承载河道既是因为其运量大、成本低,也是因为能耗极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即便每年需要耗费高昂的河道疏浚费用,内河运输仍旧可以节省大约125亿美元的运输成本。相较于铁路和公路运输,内河航运的价格更为便宜。内河运输的运费与铁路、公路的运费比大约为1:4:30。而就运载量来看,一个由15艘1500吨驳船组成的船队,其载重量相当于2.25列由100节车皮组成的火车或870辆大型卡车的载重量。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M·巴里曾在书中这样描述密西西比河:“这条河(密西西比河)似乎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事物。它流经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加拿大的艾伯塔和萨斯喀彻温,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的阿勒格尼山脉,蒙大拿的树林,明尼苏达的铁矿区和伊利诺伊的平原。它从广阔的大陆起源,汇聚了所有落在这片土地上的雨水……”
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社会的意义早已在历史中得以证明。滔滔不绝的河水曾为无数沿途的居民带来生机,一个又一个城镇在沿岸兴起繁盛。这条在美国建国之初便以南北航运大动脉的重要角色存在的河流,在其漫长的流动中见证着美国历史的起落。如今,面对全球愈发严峻的气候波动,身处干涸危机的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又将被如何书写呢?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吃饭、睡觉、打虎鲸”,听到这句话时你会想到什么?没错,浮现在你脑海里的就是有着“海洋歌唱家”美誉的座头鲸。
座头鲸
之所以人们戏称座头鲸热爱“打虎鲸”,是因为虎鲸会时常围猎座头鲸的幼崽。因此当座头鲸在几公里外听到虎鲸捕猎时发出的声响,便会闻声赶来。即使虎鲸可能并不是在捕杀自己的同类,座头鲸还是会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阻止虎鲸围猎,将虎鲸狠狠揍一顿。
鉴于座头鲸体型庞大、皮肤十分厚,虎鲸拿它们并没有办法,只得悻悻离去。而作为体型异常庞大的鲸类,我们不难知道,座头鲸定是生活在大洋中的。但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森林密布的亚马逊雨林中,着实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发生在2019年的2月,一大群盘旋在位于巴西的热带雨林上空的秃鹫引起了当地动物保护组织的注意。众所周知,秃鹫喜爱吃腐肉,它们的出现就意味着附近有动物的尸体。事出反常必有因,如此庞大数量的秃鹫的出现,想必该尸体的规模也相当巨大。
秃鹫
跟随着秃鹫的方向,动物保护组织人员们顺着亚马逊河而下,逐渐靠近了那具动物尸体。待到抵达尸体所在地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不仅仅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的异常刺鼻的腐臭味,还因为这具庞大的尸体是一头座头鲸!
亚马逊雨林里发现座头鲸尸体
而之所以座头鲸出现在亚马逊雨林这件事让人如此惊讶,正是由于它其实是一种海洋生物。作为须鲸科动物,座头鲸的头较小,扁且平。由于其背鳍较低,短而小,向上弓起。成年座头鲸的体型可长达13-15米,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主要是从南极的冰缘至北纬65度的海面上。
另外,除了长年生活在热带海域——阿拉伯海中的座头鲸,它们还有迁徙的习性。夏天它们大多待在凉爽的高纬度海域中进行觅食,等到冬天进行交配繁殖时,便会前往到温暖的热带或亚热带水域区。可见,亚马逊雨林并不应该是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亚马逊雨林
不仅是它的出现,这头座头鲸的死亡原因也令人好奇。经过当时的工作人员对其尸体的一系列检查,发现它的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因此并不是由于受到了外部的伤害而导致的死亡。生物学家们不免猜测,这头座头鲸很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无法回到海洋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暴晒,而亡于此地。也就是所谓的“搁浅”。
亚马逊雨林里发现座头鲸尸体
而对于这头座头鲸搁浅于此的缘故,专家们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推断。
首先,可能是因为该座头鲸较为年幼,其导航能力并不成熟,所以错误地游进了亚马逊河中。之所以说它年幼,是因为当时的工作人员对其尸体进行测量后发现,该座头鲸仅有7.9米长。对于能够成长到13-15米的成年座头鲸而言,显然,这头座头鲸还处于幼年期。
此外,由于座头鲸洄游的习性,每年洄游的距离甚至高达上万英里,但其拥有特殊的导航能力,能够使其顺利进行洄游并从不迷路。因此,这头幼年座头鲸或许正是由于经验不足,在此地迷了路。
水中遨游的座头鲸
其次,可能是由于其遭到了虎鲸等其它生物的袭击。座头鲸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并不会单独行动,更别说这头还处于幼年期的座头鲸。因此专家们大胆猜测,在海洋中的行进过程中,小座头鲸与亲族大概遭遇到了袭击,例如虎鲸的围捕。在打斗过程中,小座头鲸幸运地逃了出来,但是没有了大鲸的指引,意外地游进了亚马逊河河口。
虎鲸
最后,还有可能是由于涨潮。该座头鲸尸体位于的位置,正好在亚马逊河河口,距离其生存的海洋十分近。而每年的二到三月期间,大西洋洋流将会导致亚马逊河产生涨潮,使其潮水可达3.65米,并且将持续半个多小时。
此时河流的高度使得小座头鲸仍位于水下,意外游进树林中后不久,潮水退去,小座头鲸也就被搁浅在了此地。经过太阳的暴晒,它极速脱水,还未等到下一次涨潮的到来,就丧命于此。
亚马逊河流
诚然,上述也只是专家们的推测,这头小座头鲸的真正死因仍然不得而知。
但是几乎每年都有许多鲸鱼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搁浅,有的发生在小岛上,有的发生在沙滩上。譬如2021年3月31日,在美国旧金山海域发生了一起灰鲸搁浅死亡案例,随后,在其短短8天内连续发现了4头灰鲸的尸体。
灰鲸搁浅
而2021年7月,浙江台州也有多起瓜头鲸搁浅滩涂的案例。虽然搁浅后的鲸鱼一经发现后,通过将其送回海里仍能存活。但由于其庞大的体型,采用人力显得力不从心,采用机械又极易使其受到伤害,因此,搁浅后的它们生存几率极小,搁浅对于它们来说几乎必死无疑。
最后一头瓜头鲸被转移到台州海洋世界。
当然,面对搁浅的鲸鱼,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及时通报专业人员,同时往它们身上浇淋海水,保持其身体的湿润度。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大型机械,将其放置为背部向上的姿势,清理其呼吸孔的堵塞物,等待送其回到海洋的契机。
20吨重抹香鲸在福建长乐海滩搁浅
关于鲸鱼们搁浅的原因,专家们也是各有见解。
有的说是由于人类的海上活动过于频繁。比如轮船的发动机声响将会干扰鲸鱼们的方向判断力,误导鲸鱼们游向错误的地方。
有的说是因为人们向大海中排放了太多的垃圾,威胁到了鲸鱼们的生存环境。鲸鱼们因此以搁浅的方式予以抗议。
还有的说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圈周围的气候发生改变,灰鲸们捕食区中的浮游生物随即产生变化。食物的不足使得它们只得前往其它地域,最终在长途跋涉中耗尽体力后死去。
海洋中垃圾
但是不管鲸鱼们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的搁浅,人们的诸多行为确实已经严重打扰到了鲸鱼等海洋生物们的生活,海洋污染也是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问题。
同时,海洋作为诸多生物的起源,对于整个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其中丰富的物产资源,海洋生态系统更是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甚至人类生存及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与海洋息息相关。
海洋垃圾影响生态
我们也实在应该反思对海洋的所作所为。比如石油、重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海洋垃圾等造成的海洋污染;对海洋进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这些都逐渐使海洋环境变得岌岌可危。
石油污染给海洋带来了危害
无论是2019年意外出现在亚马逊雨林的那头座头鲸,还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数头搁浅的鲸鱼,甚至是被人类生活垃圾严重影响到生存的其它海洋生物。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保护海洋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海洋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应该行动起来,这不仅仅只是保护海洋,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钱塘江,古名浙江、渐江、浙河,又称之江、折江、罗刹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占省域面积的一半以上,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交叉潮
钱塘江水系的形成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从元古宙到中生代钱塘江流域产生了西南向东北和东南到西北两组主要断裂线,钱塘江流域因为不同组断裂带的交织形成了褶皱山地典型的格子状水系,其中嵊州市附近由于有三组不同方向的褶皱存在,形成了以嵊州市为中心的扇形水系。
十字潮
钱塘江河道自闸口以下两岸皆是平原,钱塘江江口属于典型的喇叭形河口,在杭州湾湾口处宽98.5千米,至澉浦则只有20千米作用,到了盐官一带则只有约11千米,到闸口段河道仅宽1千米左右。
一线潮
钱塘江流域西以天目山、黄山和怀玉山脉区隔于长江流域,南止于仙霞岭与瓯江流域为邻,东拒大盘山、四明山、天台山与甬江、椒江流域相邻,以北为太湖流域。
海宁潮
钱塘江自南源以下,依次称齐溪、马金溪、常山港、衢江、兰江,于浙江建德市梅城镇会北源新安江后称富春江;在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附近纳浦阳江后称钱塘江,自杭州以下河道不断拓宽,
鱼鳞潮
在绍兴市曹娥江大闸附近右受曹娥江水,在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长山闸与余姚、慈溪两市交界处西三闸连线(宽度19.4千米)后进入杭州湾,最后在上海芦潮港闸和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连线(宽度98.5千米)注入东海。
注入东海
在河口平原形成之初,钱塘江河口段南北两岸分别有古姚江和古东苕溪、钱塘江在1949年以来的50年间共围垦出160多万亩土地,杭州市的四季青、下沙、滨江、江东以及嘉兴市的秦山核电厂、嘉兴港等地区,钱塘江潮在农历每月初一至初三、十五至十八出现,而农历八月十八的潮水最为壮观。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冲天潮
宋人范仲淹曾诗云:“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海宁盐官镇因有壮观的“一线潮”而成为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
流传千年的传统观潮节
钱塘江大潮也叫海宁潮,是钱塘江下游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大潮一日两次,相隔约12小时,潮头最高时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每年在春分、秋分附近的潮水最大,其中尤以秋潮为最,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流传千年的传统观潮节。钱江潮的潮水类型可以分为鱼鳞潮、一线潮等类型,部分位置地形特殊引发交叉潮、回头潮、冲天潮等景观,
钱塘江大潮与亚马逊大潮,恒河大潮并称世界三大涌潮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他死前声称要在吴国都城门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越国人攻陷吴国,夫差于是大怒,将伍子胥抛尸江中,任意飘荡,随着潮水来往。后来,越王勾践诛杀功臣文种,将文种葬在国之西山。后来人们认为钱塘江潮水的前潮为伍子胥所化,而后潮水为文种,《吴越春秋》则称钱塘江潮水为伍子胥之神力造化。
天河汹涌
旧时,吴人有在潮水到来之时下江在潮水中破浪前行,也被称为弄涛或者弄潮,古代官员有立碑刻石以禁止这一行为。古人中或有葛洪云潮水为“天河汹涌”所致,或有《洞真正一经》云“地机翕张”,以阴阳之说论证潮水的形成。
地机翕张
钱塘江大潮与亚马逊大潮,恒河大潮并称世界三大涌潮,河口段在历史上多次改道,先后有过南、中、北三流道,并最终稳定在北部流道上。
钱塘江
清代学者将南中北三流道称为钱塘江,即北大门、中小门、南大门:北大门在青龙山、白虎山与盐官海塘之间,中小门在赭山和白虎山之间较为狭窄,南大门在翕山和赭山之间,涌潮危险,请勿擅自下江下堤观潮,提高安全意识。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今晚22:10,人文纪录片《钱江潮》登陆浙江卫视。该片共分《听潮》、《看潮》、《弄潮》三集,全景式呈现人与潮休戚共生的时空画卷,通过极致的影像讲述人文故事、解码浙江精神。
对潮的极致展现
中国的钱江潮与亚马孙大潮、恒河大潮合称世界三大涌潮奇观,自古就以浩大的声势、汹涌的波涛和极富神秘色彩的成因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瞬息万变。观潮有风险,拍潮更是人与拍摄器材的双重冒险。为了全景式记录钱塘江大潮四季更迭的美景,用镜头捕捉钱江涌潮的极致景观,《钱江潮》摄制组长期驻扎钱塘江口,运用VR、航拍、延时摄影、水下摄影等多种方式,将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新技术相结合,生动展现钱塘江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
对潮的四重解读
纪录片《钱江潮》镜头里的潮水即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之潮,更是经济之潮、人文之潮与时代精神之潮。该片制作团队在挖掘与钱江潮有关的传奇故事时,果断抛弃历史记载中“脸谱化”的既定形象,深入了解人物性格,无限还原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从细微处着手,真实展现“钱江潮”对片中历史人物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物命运对整个大时代产生的深远意义。
据悉,该片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出品,浙江卫视蔚蓝工作室承制;将于11月30日22:10、12月1日21:40、12月2日23:20浙江卫视播出,12月5日至7日每天23:20浙江卫视重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262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