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一个新的组合词,其中文释义为“人工智能物联网”,也叫“物联网的人工智能”。
正如其名一样,Aiot就是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联网)的结合体。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最终追求的是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态体系,在该体系内,实现了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互融互通,万物互融。
单纯就其定义来讲,对于很多人来说显得既陌生又空洞,那么AIOT对于咱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哪些革新呢?
未来的AIOT将广泛应用于TO B,TO G,TO C等社会的各个领域。诸如智慧政务、智慧办公、智能园区、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能家居等等。
尤其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于AIOT的应用需求前所未有的增加。
AIOT的市场前景之广阔,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科技巨头们的一致认可。谷歌,微软,华为、阿里,百度,小米等国内外企业早已在从上到下的各个产业链环节进行了谋篇布局。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A股里面的那些AIOT概念股。
海尔智家(600690)
作为海尔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海尔智家是海尔集团旗下最大的战略业务集团,承接海尔集团旗下全球家电业务。对内构建互联工厂,用户个性化需求直达工厂实现实时互联;对外构建U+智慧生活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时代智慧生活解决方案,最终实现用户的全流程最佳交互、交易和交付体验。目前,“海尔系”家电品牌包括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Paykel、日本AQUA、意大利Candy、卡萨帝、统帅七大家电品牌,在全球拥有“10+N”研发体系、24家工业园、108家工厂;海尔及旗下品牌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7月,海尔智家凭借智慧家庭生态品牌的全球落地再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名较去年上升51名。
从“青岛海尔”到“海尔智家”,深耕家电业的青岛海尔将超越家电本身,聚焦于智慧家庭生态品牌的加速发展,将家电扩展到成套家电、到智慧家庭、到衣食住娱全生态的用户最佳体验。通过全场景解决方案为用户定制美好生活,加快创建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全球引领。
海康威视(002415)
是一家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不断提升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安防产品、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与优质的服务。“海康威视”是中国领先的监控产品供应商,致力于不断提升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与专业优质服务,为客户持续创造最大价值。
公司陆续推出了视音频压缩板卡、网络硬盘录像机、视频服务器、提供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网络存储、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并针对金融、公安、电讯、交通、司法、教育、电力、水利、军队等众多行业提供合适的细分产品与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其中数码监控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连年稳居前列。
科大讯飞(002230)
中文语音技术领域的领导者,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专业从事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自主学习等核心技术研究。
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科大讯飞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多次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图像理解、知识图谱、知识发现、机器推理等各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佳绩。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被任命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同时,科大讯飞还获得了以下荣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
,2010年,科大讯飞在业界发布以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12月31日,讯飞开放平台已聚集超过175.6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99.6万,累计覆盖终端用户数30.7亿+,A.I.大学学员总量达到44.4万+,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构建。
在平台基础上,科大讯飞持续拓展行业赛道,现已推出覆盖多个行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推动在消费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司法、智能服务、智能汽车、智慧医疗、运营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TOB+TOC双轮驱动成果显现。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一员已形成共识。创新坚守,初心不改,科大讯飞愿携手广大合作伙伴一起: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大华股份(00223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聚焦城市与企业两大核心业务,不断构建AIoT和物联数智平台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全面推动城市与企业的数智化升级,为城市、企业、家庭提供一站式智慧物联服务与解决方案。
公司每年以10%左右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不断致力于技术创新,建立了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院和智慧城市研究院。依托对智慧物联的深入洞察与布局,公司持续探索新兴业务,延展了机器视觉、机器人、视讯协作、智慧消防、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安检、智慧显控、智慧控制等创新业务。
东软集团(60071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致力于以软件的创新,赋能新生活,推动社会发展。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业务聚焦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以及软件产品与服务领域。
在智慧城市领域,东软以软件赋能城市发展,让社会更智慧。通过软件与行业的融合,在医疗、电信、能源、金融、政府、交通、环保、教育等二十多个行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积累。以“惠民、优政、兴业”为目标,全面参与城市数字化运营,构建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医疗健康领域,东软以信息技术推动医疗健康生态的和谐,为医疗健康生态中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的融合。面向居民及患者、医药服务支付方、政府监管方、医疗服务提供方。
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拥有30年服务全球客户的经验,以软件为驱动,赋能智能汽车生活,推动汽车产业的开放与融合,专注智能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智能、绿色的汽车生态系统和移动出行服务。 在软件产品与服务领域,东软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云与数据服务、产品工程与软件工程服务等,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佳都科技(600728)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为全球提供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知识图谱、大数据技术与服务。
佳都科技拥有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研发团队,设立了佳都中央研究院和交通大脑研究院,拥有3个国家级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19年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的入围揭榜单位”,并获批建立广州市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2020年公司4次入选国家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公司承担了数十个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截至2021年3月,公司累计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超过1000项,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四维图新(002405)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车联网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大数据垂直应用服务提供商之一,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
四维图新在2009年在中国推出行人导航地图产品,并已在语音导航、高精度导航、室内导航、三维导航等新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品成果化应用。2012年掌握NDS标准格式编译技术,提供NDS导航地图数据,在与国际主流车厂的合作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截至2015年上半年,已独立承担和参与30余项国家导航标准的编制,申请专利423项,已获得专利权159项,申报软件著作权登记177项,国家产业化专项4个、863专项4个和核高基专项1个。
全志科技(300458)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卓越的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设计厂商。
全志科技以客户为中心,凝聚卓越团队,坚持核心技术长期投入,在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CPU/GPU/AI多核整合、先进工艺的高集成度、超低功耗、全栈集成平台等方面提供具有市场突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贴心服务,业务体系涵盖智能硬件、智慧家居、消费电子、高清媒体、智能视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互联互通、模拟产品等领域。
瑞芯微(603893)
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目前已发展为领先的物联网(IoT)及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处理器芯片企业。
瑞芯微拥有一支以系统级芯片、模拟电路芯片设计和算法研究为特长的研发团队,在处理器和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多媒体处理、影像算法、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开发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公司主要产品除各类型处理器芯片外,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光电产品及开发板产品。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核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平台、多场景的专业解决方案,赋能消费电子、智能硬件、机器视觉、行业应用等多元领域。
欧比特(300053)
主要从事宇航电子、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制与生产,服务于航空航天、卫星大数据、地理信息、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现代金融、个人消费等领域。
欧比特公司是首家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IC设计公司,是我国宇航SPARCV8处理器SOC的标杆企业、立体封装SIP宇航微系统的开拓者、卫星星座运营及卫星大数据应用领航者。
公司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首批通过了“双软”认证,是SPARC国际协会会员单位、国家IP核库高级会员、半导体行业协会会员、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特约客户和珠海市软件协会和信息协会理事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研制单位、广东省国产卫星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单位。
Aiot应用领域广泛,已经逐步与众多行业相结合,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还有不少企业也有涉及,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报记者 吴珊
“5G时代,物联网行业也会出现一批高成长的公司。”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物联网产业发展。
乐观预期提振下,物联网板块在A股交投活跃带动下也出现明显涨幅。7月6日,截至11:00,板块整体涨幅超过4%。
个股方面,8只物联网概念股率先涨停,高新兴、华灿光电、深科技、紫光国微等个股均榜上有名。此外,派思股份、科信技术等也纷纷实现8%以上的涨幅。
渤海证券认为,目前,由工信部自上而下的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其意义更为深远,对于国内物联网产业链来说,也是一种政策面的驱动与扶持。因此重点关注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类企业,这类企业是未来物联网大规模建设的最先收益对象,主要集中在芯片、模组和平台这三个方面:物联网芯片类公司为乐鑫科技;模组类公司为日海智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移为通信和有方科技;平台和集成类公司为宜通世纪和紫光股份。
(编辑 张伟)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23日,工信部公布了一份《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名单》,要求各地对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其中爱柯迪(600933.SH)、东方日升(300118.SZ)、江淮汽车(600418.SH)、太极股份(002368.SZ)、东土科技(300353.SZ)、百川股份(002455.SZ)等多家上市公司入选。受利好消息影响,爱柯迪、东土科技、百川股份24日涨超4%。
据了解,该份名单分为关键技术攻关类和融合应用创新类两大类,共计179个项目入选。工信部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项目推荐单位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推进优秀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发挥物联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入选的项目中有多个项目都有三大运营商的身影,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已经全面发力物联网。比如关键技术攻关类项目的中移互联的“OneOS物联网操作系统”、联通智网的“基于5G+AI的车路协同技术研究及验证”、中移通信的“面向数字孪生的‘感通算数智用’技术体系及端到端共性技术突破”。
此外,在融合应用创新类项目中,有中国电信的“基于5G物联网的全域立体巡防平台”、中移物联网的“OneNET城市物联网平台”、中移(杭州)信息的“基于视联算力网络的移动看家‘数字乡村’工程”以及中国电信的“5G+工业物联网融合创新实践”。
中移互联网副总经理刘春阳表示,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围绕连接+算力+能力构建了5G时代的物联网4331能力产品体系,包括芯片、操作系统、模组、硬件四类入口,打造OneLink、OneNET、oneCyber三大平台,深耕视频互联网、智能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三大业务领域,构建全国统一的物联网应用商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为物联网产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国移动将加快构筑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应用发展将驶入快车道,据机构IoT Analytics在今年5月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从2022年到2027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以2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52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随着供应限制的缓解和增长的进一步加速,全球将有大约270亿台联网的物联网设备。
IDC近日发布的2022年V1版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指出,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达6902.6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1.1万亿美元,五年(2022-2026)复合增长率(CAGR)10.7%。其中,中国企业级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13.2%。全球占比约为25.7%,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体量。
IDC还指出,物联网硬件支出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占据中国企业级物联网市场的最大比例,制造业、政府、零售及公共事业依然是物联网需求较为显著的行业。到2026年,以智慧工厂为代表的制造行业,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政府行业,以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的零售行业,和以智慧电网为代表的公共事业行业,上述四大行业将占中国企业级物联网市场支出的60%以上。此外,智慧楼宇(服务行业)、智慧物流(交通行业)、智慧医院(医疗行业)也具有巨大市场增长潜力。
五矿证券表示,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碎片化催生了多样的物联网连接方式,从距离、带宽、功耗等多维度创新,随着2G/3G逐步退网,正构建NB-IoT+4G+5G协同发展的物联网网络架构生态体系。随着智能化产业升级加速,模组智能化程度提升,正融入算力、OS平台、智能化接口等多种功能,有效节省客户成本与研发周期,加速物联网应用的广度深度。
相关概念股:
东方日升(300118.SZ):公司的点点云智能光伏管理平台系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计算机学习,联合线下“管家式”运维的专业电站运维服务。
太极股份(002368.SZ):公司与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单位、五大发电集团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涉及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在网络层提供提供通信网关、磁盘阵列等通信产品。
东土科技(300353.SZ):公司于2021年投入专业队伍打造工业互联网+化工安全生产全栈解决方案,深度融合5G、边缘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
爱柯迪(600933.SH):公司与网络安全公司360将就工业物联网安全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工业物联网安全试点,探索5G+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的新模式和新应用。
近日,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2026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超百亿,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据IDC预测,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达56亿个,到2026年将增至约102.5亿个,复合增长率约18%。
报告指出,中国蜂窝网络连接数增速最快,在中国政府和运营商的积极推广建设之下已实现
“物超人”,2022年底实现18.45亿个,在公用事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以21%的增速到2026年实现36.3亿个。
展望未来,IDC表示,消费者行业是最大的物联网连接组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依然是重要增长点,物联网连接数量到2026年将接近59.8亿个;公共设施行业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2亿个;制造业物联连接数到2026年将超3亿个;医疗健康行业、教育行业的教育设施均将分别以27%、22%的的增速快速发展。
从IDC的报告看,物联网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传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物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01物联网应用场景加快落地,市场空间可观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措施,促其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此前高层指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信部、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到2023年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为物联网描绘出了清晰的蓝图。
与此同时,覆盖广泛的移动通信网络也成为了物联网快速发展背后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年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初步形成窄带物联网(NB-IoT)、4G和5G多网协同发展的格局,能够提供不同速率等级的连接能力,满足各行业物联网业务和应用场景要求。
伴随与人工智能、5G技术更紧密的结合及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物联网正向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迅速扩展。
具体来看,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是全球大国竞争的重要科技领域,而我国场景应用探索走在全球前列;VR/AR游戏市场持续增长,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逐步扩展进入其他领域;随着家庭医疗保健和个性化健康监测成为人类的时尚,医疗物联网也迎来发展契机。
国金证券研报则指出,未来物联网有望聚焦智能出行、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和卫星互联四类场景变化:比如,智能出行方面,国内汽车网联化程度持续提升,L2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渗透和普及催化4G/5GT-BOX起量;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但每年安装量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万亿。全球卫星也进入密集发射期,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5.1亿台,其中汽车前装市场已成为第二大需求场景,我国高精度定位市场同增66%,创历史新高。
中信建投表示,物联网的价值和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应用需求将会井喷式爆发。
据行业估计,目前全球物联网产值大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长率接近23%,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30万亿美元的体量。
02相关企业有望受益市场红利
从产业链看,物联网产业结构主要涉及感知层(传感器、芯片)、传输层(通信模组、通信网络)、平台层(操作系统、开放式云平台各类管理和赋能平台)、应用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VR/AR虚拟设备、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环节。
而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少拔尖的龙头。如,芯片领域代表企业有中兴通讯、北斗星通;传感器领域有移为通信;通信模组有移远通信;通信网络领域三大电信巨头,及擅长通信设备的烽火通信等;开放式云平台有阿里、百度、腾讯等;智能硬件领域有小米科技、海尔智家等;集成应用则有三六零、四维图新等。
对于扎根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的企业来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望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业绩增长空间。
作者 瓶子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255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