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人在描述城市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Bug:地级市的称呼问题。什么意思呢?一个县里的乡镇居民,如果要去城区,通常会说“去县城”;一个省的居民,如果要去省会城市,也可以说“去省城”;但是,如果大家是要去非省会的地级市市区,这个叫法一般会直接称呼名称,比如“去苏州”,“去青岛”…..但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去市城”的说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设计一个很大的误区,绝大多数国人其实是知道这个误区的,不过仍然经常犯这个错误,甚至连权威的媒体有时候都犯这个错误:把地级市称为城市。
这是当年“三沙市”成立时的新闻,这条新闻很严谨,称呼的是“最年轻地级市”,但当时仍有不少节目和主持人称“中国又多了一座城市”。
地级市到底是城市吗?大家首先要区分一下,城市,这是一个人文概念,本身和行政区划并没有关系,而地级市则是一级行政区划,有些地方虽然没有行政建制,但毫无疑问它就是城市,比如古代的景德镇,景德镇在古代没有正式行政建制(古代基层行政到“县”为止,“镇”不是行政区划),是隶属于浮梁县的一个镇子,但它在古代实际上长期以来都是江西仅次于南昌的第二大城市;还有现在在东南沿海一些比较发达的镇,虽然建制上是镇,但实际已经是一个城市。
但是,三沙市呢?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不太好说是一个“城市”,但是它是一个地级市,有正式行政区划。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我国关于城市的行政区划“这么怪”?
这就要历史渊源了,通过刚刚的解释,大家应该明白了,“城市”本身应该是一个“点状”的概念,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人类聚集点;但是我国的“地级市”实际上是一个“片状”的行政区划,它除了主城外,还带了一堆的县,这些县除了县城往往还有不少乡镇。
其实,我国的省、地级市、县都是“片状”的行政区划,对于省和县,大部分国人早已习惯,所以说要去这些地方的中心区,都可以直接说去“省城”,去“县城”;但是省和县之间的“市”,这非常尴尬,它通常既能被理解为 “点状”,也能被理解为“片状”。
举个例子:笔者是九江人,前些时日九江受到洪灾影响很重,其主要灾区并不是城区而是沿长江和鄱阳湖的县。但是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时候,主持人往往直接说: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江西九江。这个时候,这个“九江”指的就是地级市,是共和国江西省的一个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的行政区。
但是,作为周边县的人,如果去九江这个城市,我们往往也会说“去九江”,这里的九江,这是特指“九江城”,是一个点状的区域。
其实就是一个字眼的问题,“市”这个字的迷惑性太重了,这个字但看就是城市嘛,所以大家往往就会把地级市当“城市”来看,相对于县和省这种单纯的行政区划,“市”很容易给人一种“城市”这种人文概念,但现实上地级市又不是城市,所以经常会出现混淆。
那古代人会有这个烦恼吗?这算是问到关键了,古人还真没有今人的这种困惑,中国自元朝以来,整体的行政区划事实上和现代也差不多,去掉乡镇一级基层行政区划外,这以上的行政区也是分三个等级:省(正式称呼一般是“布政使司”),府(或直隶州),县(或厅)等。
对于古人来说,县城,省城的称呼当然没问题;对于二级行政区的市区嘛,人家会直接说“府城”,堂堂正正。
有些电视剧写到古代城门,认为城门会写城市名,这其实是也是错的,古代城门是有自己名称的,不会在上面写“府名”或者“县名”,左图是台州古城门;写府名的地方也有,但那都是衙门,比如右图的开封府(现在是旅游景点),古人不可能因为这个就认为这个城市能代表整个府,比如今天在南昌看到江西省人民政府,不会认为南昌能代表整个江西省一样。
既然现代的地级市事实上和古代的府差不多,难道仅仅是因为把“府”字改成了“市”字,一字之差,就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吗?当然不会,事实上这不光是改一个字的原因,还有很重的历史沿革。
其实,我国古代是没有点状的行政区的,划分省、府、县的时候,都是面状行政区,那城市怎么管呢?城市的正式行政区划也是“县”,不过有些县比较特殊,它正好是作为政府驻地,这些县叫“附郭县”,以九江府为例,清代九江府管理:德化,彭泽,湖口,德安,瑞昌五个县。这里面德化县特殊,它实际上是九江知府的驻地,其管理的地盘是九江城区以及一些郊区;而有些比较大的城市,城区甚至要分两个甚至三个县来管理,比如南昌的城区,就分为南昌县和新建县两个县来管。甚至首都京师都一样,分为大兴县和宛平县两个县。
我们如今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会听古人说什么“某某城”,比如讲包拯的时候会说“庐州城”,还有什么“广州城”等台词,但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正确,这其实完全是用今人的思维来揣摩古人,今天的我们有时会把“市”这个行政区划理解为“地级市的主城区”这一点状区,但古代人根本没这个毛病,古代人看府,完全也是理解成“片状行政区”的,就像我们看省一样,古代人可不会认为“府”就是“府城”。
注:古代如果某个城市有自身的名称,这个城市通常都很特殊,比如著名的“长安”,唐长安城是源于隋朝的大兴城,这座城市是特意新建为首都的,所以专门有命名,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但是,如果按照行政区划来说,“长安”并不是府名,而属于京兆府,附郭县是长安县和万年县
这里举广州的例子:清代广州是可以和外国人通商的,外国人问广东本地人“这城市叫什么名字?”,这算是把广东人问住了,当地人从来没考虑过“城市名称”这个问题,通常是叫“省城”的,当地人绝不会以为这个城市的名称叫“广州”,因为广州是府。至今,粤语地方文化都习惯把广州简称为“省”,比如著名的“省港大罢工”,这个“省”指的就是广州而不是广东。
所以说,古代中国人是并没有 “点状行政区”的意识的。
这个局面到民国才结束, 民国初期县搞了“废府存县”,把府给废了,同时引用西方的区划,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引入“市制”,一般是借用府名,1921年,广州市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市”。
这个时候的“市”和如今的“市”不一样,属于狭义的“市”,基本就管理市区以及连带的一点郊区,属于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点状行政区”。
注:“市”通常是把之前“附郭县”的城区抠出来成立的,而“附郭县”本身并没有被废除,这也是今天中国频繁出现“县市重名”现象的原因之一,比如民国九江建市后,九江县(原德化县,后因和福建德化县重名而改名)还在,不过县政府从九江城迁徙到了沙河镇。
所以,当时中国实际存在一种“县市分离”的现象,一些比较发达的地方设立点状的“市”,但大部分行政区还是县,市本身并不管理县,当然因为中国的国情,省和县之间是需要一个联络的机构的,这个就很麻烦,有时候叫“专区”,有时候叫“行署”。
理论上,这“专区”什么的并不是行政区划,只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但按照中国国情,这种机构久了之后就会“脱虚向实”,成为事实上的二级政区,民国初期的“废府存县”造成了这么一种不伦不类的现象。
注:中国最初的“省制”,元朝的行省也是这么来的,“行省”本身并不是行政区划,而是中央政府(中书省)在地方上的派出机关(理解为分部吧),但时间长了之后,由于长期管理一片的地方事务,这事实上就成了行政区,脱虚向实。
建国之后基本也是沿用了民国的行政区划等级,这一点大家小学的社会课本肯定都学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县,自治州)——乡(乡、民族乡、镇)三级的(当然,也规定了特殊情况能设置特别行政区)。估计不少朋友都有困惑:不对呀,怎么是三级呢?应该是省——地级市——县——乡四个级别才对啊。
这其实就是一个大Bug,省和县并不用多解释,这个“乡”这种基层行政区是建国之后新有的,此时中国毕竟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组织能力、对基层的掌握能力大大加强,封建时代“皇权不下县”这种情况得到根本解决,所以加了这一级行政区。
但是省和县之间的这个行政区划,虽然因为受民国影响没写入宪法,但能行得通吗?当然行不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省直接管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县,行政效率太低了,所以这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衔接,民国初期的“废府存县”确实有些失策,但民国时期又没有改正,而是改用派出机构来衔接,建国后也沿用这个习惯,于是就有了“地区”这么一个机构。
理论上来说,地区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它是派出机构,“地区”没有人大,它直接向省政府负责,它里面所监察的一片地方即有县又有市,于是80年代的地图竟然出现一个地名写三次的奇特景象。
比如这幅老的江西地区,大家看看上面的九江,出现了三次,这里面红字九江表示的是“九江地区”,红色圆圈那个九江指的是九江市,而旁边的九江指的则是九江县
这个时候,县是县,市是市,但是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中国的经济变得很有活力,地区经济通常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城市发展的,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大大加强,于是中央政府决定改革地区体制,尝试让市管理县,1983年在经济发达的江苏首次实验。
其实,让市管县之前也有过实验,1954年颁行的《宪法》中有“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的行政区划条文,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对市管县体制作出了法律上的规定,直接推动了市管县体制的发展。但后来因特殊原因被取消。80年代的这次,才搞成功了。
注:这种县是县,市是市的情况之前在台湾省也有,抗战胜利收复台湾后,台湾沿用了民国时期大陆一套行政区,1945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分设8县(台北县、新竹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9个省辖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与2个县辖市(宜兰市、花莲市),可以看到,既有台北县,台中县等,也有台北市,台中市等。
于是,“地区”被取消,“地级市”出现了,这被称为“地市合并”。所以现在除了新疆、西藏等极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改成了地级市,理论上来说,“地级市”并不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正式行政区划,不过,我国宪法有一个“较大的市”的概念,现行的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批准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职权,较大的市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区、县。
新疆仍然有塔城、阿克苏、和田等地区
这个“较大的市”其实早在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中就有了,算是稍微弥补了一点省县之间缺乏中间环节的漏洞,但司法解释很模糊,到八十年代一般认为,这包括十八个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二十七个省会和首府城市,以及四个经济特区城市,共四十九个城市。不过现在,事实上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都已经管县了。事实上,直到今天,如果依据宪法,我国的“地级市”仍然不是行政区划,只能理解成“中心城市帮助省政府管理周边的县”。
而且,因为解释模糊,有些地方有一些很特殊的行政区,比如湖北的“仙桃、天门、潜江”三个市;还有东莞、中山这种“直筒子市”等。
所以,我国的市管县仅仅才几十年历史,而且如果真较真从法律上解释,“地级市”本就有些不伦不类,称呼“省城”、“县城”可以,但称呼“市城”,总是有些怪,因为“地级市”和“地区”一样,并不是行政区,而且如果根据规定,市和县实际是平级的。
作者:云帆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有96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共有300多个地级行政机构,其中包含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机构是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陆地面积达到了47.15万平方千米。但是要问起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是哪一个,估计很多小伙伴们答不上来。今天老猫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我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新疆的巴州
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是海南省的三沙市。三沙市的陆地面积只有20多平方千米。你知道,20多平方千米是什么概念,普通的乡镇的面积就差不多是这样的规模。三沙市的陆地面积只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机构新疆巴州的1万八千分之一。
三沙市人民政府
三沙市成立于2012年,位于海南省的南部,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一些海岛上,譬如说永兴岛、赵述岛、鸭公岛等海岛上。
三沙市的政府驻地--永兴岛
三沙市行政中心设在宣德群岛北部的永兴岛,位于海南岛三亚市东南方向,直线距离约330千米。永兴岛曾经只是一个面积为2.13平方公里的小岛,如今经过改造,面积不断增大,永兴岛上不仅修建了住房、医院、学校、商店、图书馆、港口,甚至还有机场。现在来看,永兴岛上的设施已经和内地一些小城镇差不多,岛上的设施基本上已经完全满足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永兴岛的机场
三沙市虽然陆地面积很小,但是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却高达200万平方千米左右。三沙市包括280多个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礁滩,散在南海上,东西相距900千米,南北长达1800千米。三沙市常驻人口只有2300多人,加上流动人口,也只有三四千人。如果算上海域的话,三沙市又可以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三沙市管辖的海域面积
三沙作为我国最靠近深海的地方,拥有着其他海域无可比拟的美丽。单是海水的颜色就有很多种,譬如宝石蓝、天蓝、浅蓝、深蓝。这些海水的蓝色随着海水深浅的变换,阳光入射角度的变换,海水的颜色也会跟着变换。
三沙市的海水景色
更为独特的是,三沙市的海水有时还是绿色,譬如苹果绿、葱绿、祖母绿。对于我们这些见惯了中国近海海水的人来说,如果能见到三沙的海水,一定会被三沙市美丽的海水折服。
三沙市的海岛景色
好了,以上就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的情况。
如果各位小伙伴们也喜欢历史、地理类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关注史地经略者老猫的账号,后续会给大家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举报/反馈
美丽辽阔的南海!我的家!
2014年,话匣君曾到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采访。今天和大家分享三沙的美景,教你怎么游三沙。
永乐群岛海域。套用采访对象的一句话,看到这层次明显,颜色不同的海水,我当时激动得只会哇哇乱叫了。
在鸭公岛上。永乐群岛附近的这片海域,以及部分岛屿现在已经对游客开放。至于怎么去?下面会提到。
点缀在“蓝宝石”中的这座岛叫“甘泉岛”,算是一座比较大的岛屿了。岛上有南海唯一的泉水。
岛上的原生态风貌。
因为没有路,需要这样前行。记得穿长裤,否则就会跟我一样,双腿满是伤痕。
岛间游览,我们就是坐着这样的冲锋艇。即便不登岛,在艇上也能欣赏足够多的美景。
这里叫“龙洞”,是礁盘上的一个深洞,有80多米深,洞口直径100米。洞口的上方海水是湛蓝色,周围有礁盘的地方,水浅,所以就呈现出一个碧绿色的环状。感觉就像给大海带上了一枚翠绿色的戒指。
这里有很多漂亮珊瑚、贝壳,不过记得要保护生态环境。我只捡了最后的那个贝壳。
本来不想再提吃的,不过看到图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西沙上等的螺肉,“红口螺”的螺肉非常鲜嫩。对渔民来说,这些绝对是属于“送礼体面过人”,所以,有时候,游客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言归正传。之前放了几次大招之后,好多人问我,怎么去那里旅游?
目前游览西沙群岛,只有邮轮游一种方式,搭乘“椰香公主号”,吃住都在船上。而西沙目前也只有全富、鸭公、银屿三座岛对游客开放。
“椰香公主号”目前也只是海南当地有几家旅行社代理。而且,还有严格的报名要求。比如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守法公民、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等,还有一些人群属于谢绝参观的,所以大家要前往的话,必须要跟旅行社详细咨询。还要说明一点,对海洋游来说,天气特别重要,如果遇上大风浪,甚至台风,那整个行程就泡汤了。所以,春节过后的那段时间,比较保险。
这些都是目前的情况,三沙的旅游规划还在逐步展开,大家也可以及时关注。未来除了邮轮游,也会有度假游。
最后做个善意的提醒,那里紫外线强,记得穿长袖长裤,把脸也包起来,还要涂防晒霜。否则……
变成这样,只需要一天……
三沙市,是海南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南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
三沙部分岛屿开放旅游,去旅游需要到三沙市政府驻海口办事处办理相关手续,取得通行证,一般情况下个人不能直接去,最好是跟旅游团,有固定线路,或以个人名义申请个人商务考察,早上从海口机场出发下午到,只能留在岛上一个晚上。
首先到海南文昌,之后坐船,每月25日从文昌市清澜港出发,乘坐琼沙1号。不过不对外开放的。从2020年七月一号开始新增加几艘客船,并逐步对外旅游开放。
三沙市主要景点:
永兴岛,面积2平方多公里,它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个群岛的首府所在地。岛上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永兴岛上风光旖旎,绿树成荫。
游玩时间:建议1天。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全富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北缘,该岛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40米,面积为0.02平方公里,海拔约1米。该岛距鸭公岛约3海里,是一处无人居住岛。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免费开放。
永乐群岛,是中国西沙群岛西部岛群,位于永兴岛西南约40海里处,又称西侧群岛、西八岛。主要由甘泉岛、珊瑚岛、森屏滩、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金银岛、中建岛、华光礁、盘石屿、北礁等岛、礁、滩组成。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银屿岛,位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群岛北部,鸭公岛东北约1海里,全富岛西南4.5海里,为一小沙洲,面积0.01平方公里,海拔2米多。这里水质清澈,也是潜水探海的好去处。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免费开放。
鸭公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群岛北部,在全富岛东南1海里处。该岛由礁石构成,岛中有一个随海潮涨落的小湖。该岛四周水深较浅,且礁盘分布的范围极大,大中型船只无法通航,进出鸭公岛附近海域只能通过渔船或小艇。
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免费开放。
西沙海洋博物馆,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永兴岛上。它既是我国最南端的海洋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军人们创办的海洋博物馆-西沙海洋博物馆,驻岛官兵们将部分爬上海滩的海龟和采集到的贝类制成标本,集中陈列。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七连屿,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西沙永兴岛的西南方。由七座相邻不远的岛屿(事实上有十个)组成,属于宣德群岛的一部分。七连屿也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观光的海底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约5小时。
石岛,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东部的宣德群岛中部永兴岛东边。是南海诸岛中地势最高的岛,最高处海拔13米。这里的礁石形状千奇百怪,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蓝色的水面、白色的浪花、湿润的海风、哗哗的涛声构成了一幅南天小岛的自然画卷。
游玩时间:建议约5小时。
东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东部的宣德群岛东岛环礁中,在永兴岛东南约50公里,是西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岛。
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最西南边。岛是在台礁顶部发育成的灰沙岛,四周有沙堤,内有残留浅水潟湖。
珊瑚岛,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珊瑚岛。岛呈椭圆形,岛四周沙滩上灌木发育,鸟粪层也多,说明昔日这里林木众多。本岛早期是我国人民所开发,今天在岛上各处均有清代瓷器发现,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
盘石屿,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是一个布满白色生物沙的小沙洲, 礁岩傲立、风景秀丽。这里盛产的水产有海龟、黑狗参、方参、砗磲和马蹄螺等。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5/3164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