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接地气的商业智慧,尽在界面商学院。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将大脑通过脑机接口在虚拟世界中穿梭的场景或将成为现实。
马斯克是科技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像特斯拉电动汽车、太空探索的Space X飞船均是出自其手,可以说他的产品便代表着面向大众的科技前沿。此次人机结合的研究成果便是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研发公司Neuralink所实现。
小工具将世世代代的人类从手动计时的精神负担中解放出来
一些研究表明,与得分较低的人相比,智商测试得分较高的人可以承载更大的认知负荷。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智商分数本就与更高的处理效率有关,而更高的效率意味着使用更少的认知资源。如果我们的高科技小工具能以类似的思路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并且确保更大的认知储备,那么我们就已经是人机系统的一部分了——未来已经到来。
编辑:郑雅烁
目前,人类脑科学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甚至对大脑的运行知之甚少。从这个角度看,脑机连接技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离人们的想象,还远得很。至于上传意识,那还只能是科幻,毕竟,人类到现在为止,对意识的认识,别说科学理论,连哲学层面都还非常粗浅。
今年年初,《财富》杂志曾报道称,根据马斯克的说法,Neuralink的这些设备已经可以把信息从计算机传回大脑。
基于用人脑类器官模拟计算机的设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于 2022年2月22日至-24 日组织了第一个类器官智能研讨会,由此形成了一个类器官智能(OI )研究社区,并通过了探索类器官智能的巴尔的摩宣言。
该宣言称,OI有望阐明人类认知功能(如记忆和学习)的生理学。它为生物和混合计算提供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可以克服硅基计算的重大限制。它提供了在大脑和机器之间的接口方面取得空前进步的前景。最后,OI可以在建模和治疗痴呆症和其他神经生成性疾病方面取得突破,这些疾病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
不仅如此,今天,计算能力也即将达到极限。按照摩尔定律,微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至今已经过了 60 年。过不了多久,芯片上实际安装的晶体管数量便无法再增加。而一个神经元却可以连接多达 10,000 个其他的神经元,是一种极为不同的信息处理和存储方式。而通过类器官智能,利用大脑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完成计算机构建。
不过,如果想实现类器官智能,脑类器官还需要扩大规模,Hartung解释道:“人脑类器官太小了,每个都包含大约 50,000 个细胞。对于类器官智能,我们需要将这一数字增加到 1,000 万。”
减轻认知负担,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仔细思考,从而引入解决问题的最佳工具
这些设想中也有一些可怕的隐患。一个由脑机接口和人机合作组成的世界会造成很多顾虑,其中最大的风险是“脑劫持”,即这些现实世界中的小工具可能会让别有用心之人得以读取我们思想、发现我们脆弱时刻并加以利用。此外,考虑到利用这些技术的居心好坏,容易受到不利影响的弱势群体,以及可以从中大肆牟利的群体等,这些技术可能会招致更多不公。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5/3082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