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月1日上涨1.00%,深成指上涨1.11%,创业板指上涨0.61%,沪深300指数上涨1.41%。可交易A股中,上涨的有3476只,占比68.28%,下跌的1392只。
资金面上,今日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18.74亿元。其中,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入6.29亿元;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入4.91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入109.00亿元。
行业来看,申万所属的一级行业中,今日上涨的有27个,涨幅居前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涨幅为3.96%、3.85%。跌幅居前的行业为美容护理、电力设备,跌幅为0.31%、0.14%。
行业资金流向方面,今日有1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计算机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该行业今日上涨3.96%,全天净流入资金79.04亿元,其次是通信行业,日涨幅为3.85%,净流入资金为32.04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的行业有15个,电力设备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今日下跌0.14%,全天净流出资金30.18亿元,其次是医药生物行业,今日跌幅为0.05%,净流出资金为23.08亿元,净流出资金较多的还有基础化工、纺织服饰、商贸零售等行业。
今日各行业资金流向
行业 | 日涨跌幅(%) | 资金流向(亿元) | 行业 | 日涨跌幅(%) | 资金流向(亿元) |
---|---|---|---|---|---|
计算机 | 3.96 | 79.04 | 综合 | 0.22 | -0.37 |
通信 | 3.85 | 32.04 | 环保 | 0.22 | -0.52 |
建筑装饰 | 2.07 | 23.67 | 美容护理 | -0.31 | -0.81 |
电子 | 1.25 | 22.13 | 石油石化 | 0.59 | -1.89 |
传媒 | 3.55 | 16.47 | 家用电器 | 1.77 | -2.08 |
非银金融 | 1.90 | 14.56 | 房地产 | 0.72 | -2.30 |
食品饮料 | 1.06 | 7.26 | 轻工制造 | 0.74 | -3.21 |
汽车 | 0.74 | 5.78 | 煤炭 | 0.23 | -3.63 |
国防军工 | 0.52 | 3.88 | 农林牧渔 | 0.13 | -3.76 |
交通运输 | 1.02 | 2.82 | 公用事业 | 0.55 | -4.11 |
银行 | 1.23 | 1.45 | 商贸零售 | 0.01 | -4.41 |
有色金属 | 1.31 | 0.36 | 纺织服饰 | -0.04 | -4.43 |
钢铁 | 0.43 | 0.23 | 基础化工 | 0.19 | -6.77 |
社会服务 | 0.40 | 0.21 | 医药生物 | -0.05 | -23.08 |
机械设备 | 1.00 | 0.20 | 电力设备 | -0.14 | -30.18 |
建筑材料 | 1.96 | 0.19 | - | - | - |
个股方面,全天资金净流入的个股共有2151只,净流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595只,其中,净流入资金超亿元的有64只,净流入资金最多的是中国联通,今日上涨10.04%,全天资金净流入19.81亿元,其次是浪潮信息、中国电建等,净流入资金分别为11.84亿、11.61亿。资金净流出超亿元的有21只,净流出资金规模居前的个股为拓尔思、鸿博股份、众合科技,分别净流出资金6.20亿元、4.30亿元、3.12亿元。(数据宝)
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主力资金、超级复盘
资金流向、主力资金、主力动向、资金、行业资金流向、资金流入、资金流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由11月债市大跌所引发的理财产品赎回潮仍在持续,华创证券研报显示,11月14日~12月6日理财产品净卖出规模已达3500亿元,显著超过2022年3月赎回潮期间的净卖出规模(55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遭遇大幅回撤,12月初逾千只产品破净一度引发市场关注,投资者赎回情绪进一步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95.09%。投资者结构方面,个人投资者占比达99.08%。
个人投资者对净值回撤的容忍度偏低,不少投资者开始转向银行存款类、保险等产品。国债、大额存单更是成为香饽饽,一单难求。
存款类产品成为香饽饽
巨量理财产品赎回后,很大一部分资金沉淀到银行存款中。
第一财经记者向包括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咨询了解,他们普遍表示近1个月来,确实有大量客户选择赎回理财,转而购买存款类产品。
“部分客户对于R2风险的理财频繁下跌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招商银行理财经理刘平指出,一般会建议客户不要急着赎回理财产品。但还是有40%~50%的客户会赎回部分或全部资金,投资到存款产品中。
“在目前市场情况下一般而言会推荐客户买三类理财产品:保险、存款和大额存单。”建设银行东莞分行客户经理林依有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她近期不会主动推荐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现在不推荐购买的原因是主动管理性不强,而且在市场下跌时回撤明显,而市场上涨时收益却不如基金。”
其中,在她的赎回理财产品的客户中,大部分都转投了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存款类产品。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的利息已一降再降。今年9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招行等银行纷纷发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公告,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多个期限产品的利率进行下调。
以招商银行为例,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5%,均下降10个基点;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60%,下调15个基点。
虽然存款利息打折,但投资者热情依旧高涨,存款类产品的规模也是水涨船高。
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较去年11月份的增加额,同比多增1.8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同比多增1.52万亿元。
从银行理财流入存款的资金规模,在M2规模上可见一斑。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狭义货币(M1)余额66.7万亿元,同比增长4.6%,M2同比增速达到近6年峰值,同时和M1的差距再度拉大。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认为,M2-M1的缺口扩大体现了目前存款定期化的趋势。理财赎回资金转为存款是推升M2的重要原因。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支持力度加码、经济预期好转,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理财净值普遍受损,导致投资者纷纷将理财赎回至存款。
银行转推保险产品、低波理财产品
理财赎回潮后,保险产品也成为理财经理们推荐的首选。“如果客户可以接受更长的投资周期,我们比较推荐保险产品。”上述招商理财介绍。也有多位理财经理表示,存款和国债利率未来大概率会继续下行,对于投资者来说保险产品可以提前锁定稳定收益,性价比更高。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产品的缺点在于,流动性较低,投资周期过长。存得越久越值钱,但是如果中途取出就不太划算。
以招商银行推荐的一款五年期分红型保险为例,假设缴纳10万元保费,可以进行身故或全残保险。每年约有1356元~2237元不等的红利分配,同时期满保险金有109300元。按照产品最高分红估算,收益率可达到4.07%。但是如果提前取出,收益率就大打折扣,甚至亏损。同样按照最高收益计算,一年、二年、三年取出的年化收益分别为-1.9%、1.7%、3.1%。
从收益来看,保险三年的收益和定期存款接近。至少要存三年以上才能跑赢定存收益。
虽然投资周期较长,但多家券商分析机构仍看好保险市场。山西证券分析师崔晓燕认为,近期居民对自身现金流安排更偏谨慎,储蓄险产品或将收获佳绩。国泰君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提供高收益确定性的保险理财预计需求快速增长。
11月上市险企的数据似乎也能侧面佐证这一趋势。数据显示,中国太保11月累计保费3709亿元,同比增长9%,中国人保11月累计保费5714亿元,同比增长8%;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也一改颓势,进入正向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推荐保险产品外,为稳定投资者信心,部分银行近期也在大力推荐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低波产品,以求稳定投资者信心。
例如华夏理财推出的某固收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3.6%~4.0%之间,持有期453天,产品资金就全部投资于摊余成本法信用债专户,用以降低持有净值波动风险。
据业内人士指出,使用摊余成本法是指计算理财产品净值时,将投资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分配到每一日计算。因此净值将不随市场波动。不过在资管新规第十八条中明确鼓励用市值计量,只有符合部分特定条件的封闭式产品才可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
中银理财推出的某60天封闭式低波理财产品也在投资策略上,与之前发行的同系列产品有明显区别,强调将精选优质债权并持有至到期,到期收益确定性高。该理财内部人士表示,这种低波理财产品配置于与产品期限匹配的资产并持有到期,好处在于持有至到期可以获得确定的票息收益。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939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