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欣法则是指良币在流通中被收藏起来,从而退出了流通市场,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却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美女与野兽的搭配组合。一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貌美如花的女子通常都会有一个其貌不扬的男朋友。这种组合是最常见的一种恋爱形态。
面对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子,一定是有很多爱慕者的,但是这些爱慕者却迟迟不敢追求,他们通常都会这样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会轮到我?一定是有事业有成,长得比我帅的男生追求她。于是非常遗憾的放弃,并且去选择认为与自己更为般配的其他女孩子。
漂亮的女孩子在工作中遇到了年轻有为的男同事,男同事对她一见倾心,为之心动,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一定是要嫁给一个家产雄厚的老总吧!于是也放弃了对女孩的追求。
漂亮的女孩又遇到了一位年龄更为成熟,资产雄厚,事业有成的老板,老板见到女孩也是非常喜欢,但是想到自己和女孩的年龄差距,觉得这么漂亮又优秀的女孩一定是有更为年轻强壮的男朋友吧,于是也放弃自己的念头。
漂亮的女孩在游泳馆认识了自己的游泳教练,教练面对如此佳人也是非常心动,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这么优秀的女孩子怎么会轮到我,一定是早就有了男朋友吧。比如她的同学,她的同事,甚至她的领导。教练也放弃了对女孩的追求。这就是漂亮女孩的苦恼。
不是她们没有人喜欢或者爱慕,恰恰相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这些优秀的男生对女孩信息了解的不准确,对自己实际条件的评估也不准确,加上信息没有互通。结果想追求她的男生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决定是否去追求漂亮女孩,大家对女孩择偶标准预期都是非常高门槛的,而看到自己的条件又只是盯到自己的短板,最后造成了在追求之前就已经退缩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只看到了女孩的优点,在不了解其他信息的前提下,只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认为追求漂亮女孩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因而错过了追求女孩子的机会。反而那些考虑问题简单,懵懂少年,不进行信息分析比对的年轻男生追到了漂亮的女孩。这类条件并不优质的男孩我们可以成为“劣币”,而那些优质的男生也就是“良币”就这样被“驱逐”了。
事实上并不是“劣币”有什么优势,而是“良币”主动退出了市场,把机会留给了“劣币”。这就是爱情里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是造成“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原因。那些对漂亮女孩爱慕的人信息没有互通,消息不对称就造成了和漂亮女孩在一起的机会。这种相对较弱的一方淘汰了条件更为强大一方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格雷欣法则,也叫做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格雷欣法则是英国史上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托马斯·格雷欣爵士在155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良币在流通中被收藏起来,从而退出了流通市场,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却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其实劣币驱逐良币的法则在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通常体现在货币的更换上。古时候人们都以黄金白银等金属作为货币,可是后来慢慢的大家又以纸币作为货币。这种演变的过程也是因为纸的实际价值更低,而黄金白银要高于纸币的价值。
因此我们就可以说黄金和白银就是良币,纸币就是劣币,劣币的出现就会将良币驱逐出流通市场,而更多的具备收藏价值。价值低的货币总是会驱逐价值高的货币,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市场中如果存在良币和劣币两种货币,并且他们的作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劣币自然就会将良币驱逐出这个市场。
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列子。如果你的钱包中有新钱还有旧钱,你一定会先把旧钱花出去,而将新钱继续留在钱包当中。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表现。当然,在其他的商品上这种现象也是很多的。
比如我们办公所有的很多软件,有一些办公软件是需要付费的正版软件,但是当市场上出现了免费使用的软件的时候,如果功能同样能够满足我们的应用,那么我们就会选择免费的软件,这种盗版软件其实就驱逐了正品软件。
还有很多商品也出现仿造品,假货,比如服装,鞋包,因为大品牌有一些注册权、广告费等相关费用,所以正品价格相对较高,但是仿造品不存在这些成本,价格却很低。对于商品购买者来说,同样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这个时候假货就在驱逐正品。
经济学中的任何一个法则或者理论在其应用的时候都会有正向或者负向的,我们只要了解他们其中的原理,并且避免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就好。就好像在爱情面前,一定不要被劣币驱逐,只要有自己的心仪对象,就要勇敢的去表达,避免信息不对称而错失良缘。在爱情面前更不要只看自己的短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况且爱情面前本来就是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的。所以,当它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时机。
作者:家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
格雷欣法则本身是用于形容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流通。听着很拗口,其实简单来说,良币在流通中被收藏起来,以致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却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当你买东西结账付款的时候,钱包里有两张一百元的人民币,一张破旧不堪,一张崭新整洁,你先花哪一张?一般人都会选择先把旧的钞票花出去。这就是典型的格雷欣法则应用案例。引申到职场用人逻辑上,就是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能力和业绩一般的员工,靠着一些小技巧(哗众取宠、暗箱操作、两面三刀等)取得业绩的提升和领导的重用;而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反而不被领导重视和任用,职业发展空间缩减。
前面我分析过死海效应,格雷欣法则有些许死海效应的意味。(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能力强的员工开始离职,因为他无法忍受公司的某些行为,而且即使辞职,他也会很快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而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却留了下来,因为他辞职以后,不太好找让他满意的工作,所以一直留在公司,而且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中高层,这样的一种企业人才现象就叫做死海效应。)就是提醒管理者,要真正慧眼识英雄,认清真正的人才和破坏者,明晰谁是创造价值的人,谁是助推公司业绩的人才,给真正的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上升路径。
大家看下死海效应的案例 ,某个企业给员工分为以下几种:
野狗型员工:这种人虽然能力很强,业绩很好,但是手法低劣,不择手段,严重影响公司的团结和凝聚。
猎犬型员工:这种人能力很强,而且态度认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待人真诚,团队意识强。
白兔型员工:这种人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业绩,对上阿谀奉承,讨好式状态。
猎犬主导团队时,其他人会上行下效,强强联合,猎犬就会成群;
野狗三五成群时,团队就会失去平衡,一盘散沙,变得支离破碎;
白兔逐渐安逸时,人人都会好逸恶劳,唯唯诺诺,战斗力很弱。
特别是小白兔看似乖巧听话,但是具有潜藏的危害性,他们做事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爱式、讨好式,潜移默化地把公司变成他们感觉舒服的“兔子窝”。当小白兔用自己的伪装、隐忍和拍马屁等手段,呆的年头久了(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慢慢地熬成管理层后,按照自己的习性,必然是选择听话顺从、更弱的员工来充实队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能够用一群兔子、绵羊和一群狼、野狗一样的对手们争夺吗?这就是小白兔对公司剥削、吸血的过程。
所以管理者要特别留意优秀员工的离职率,非常清晰的认清良才和庸才,能力较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员工一定要留住,有才华有本事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未必一定会留在你的团队,你要设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绩效体系,切记天天听你的话,怕失去这份工作的人往往是无法通过市场找到平台的“庸人”。
(部分文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最早是由格雷欣(Thomas Gresham)在劝诫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进行通货改革时提出来的,首次出现于1560年有关反对银币成色不足的公告中。后来则被用来表示一个十分确定的通货原理,即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一经麦克劳德(Macleod)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中首次命名之后,便被经济学界广为采用。据说,最早(1875年)提议把政治经济学改称经济学的也是这位麦克劳德,尽管更多的人把这归功于同时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
这样一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精确,却让更多的人容易理解并接受格雷欣法则。这个法则可以概述如下:假定有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在实行复本位制的条件下),如果一国政府把内在价值不同的两种货币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一切支付总是尽可能用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去完成,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将从流通中消失。
托马斯·格雷欣(1519~1579)曾在剑桥学习,后来在叔叔的手下当学徒。1543年进入绸缎呢绒公司默瑟尔并担任公司的董事。1551年开始在英国皇室任职,担任驻安特卫普的皇家代表或国王代理,负责处理皇室或国王的外债事务,期间经历了三个朝代、二十多年。
伦敦格雷欣街10号
据说他深得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因而可以直言进谏而不失宠。当荷兰发生政治纠纷时,在他的建议下,政府扣留了商人冒险家公司(这是中世纪以来最著名的英格兰贸易公司)和斯台伯公司(直接在王室授权下开展贸易的管制公司)的船队,迫使它们借钱给国王。但是它们获得12%的利息收入,超过了当时法定最高的10%,这样资金也就不再流向国外了。这笔交易使各方都获益,因此大大提高了格雷欣的声望。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1559年,格雷欣建议伊丽莎白女王进行通货改革,恢复货币成色,减少对外债务,保持英国对商人的信用,以防止良币外流。这就来了文章开头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这句名言。
格雷欣被称为当时“伦敦最伟大的商人”,他是一个银行家,在著名的伦巴底街(参见)拥有自己的商铺,他也是金银首饰商和绸缎商,并且持有大量地产。他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出资建立了伦敦皇家交易所以及格雷欣学院、8个救济院和英国最早的造纸厂。
1. 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 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 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 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 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 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 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 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 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 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15. 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 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 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 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 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 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 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 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 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 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25. 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 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 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 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 墨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 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 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 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 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 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 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 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 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 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41. 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42. 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43. 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44. 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
45. 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
46. 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
47. 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
48. 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
49. 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50. 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
51. 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52. 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53. 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
54. 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55. 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环节。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980.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