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天津自贸区税收(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

京津冀

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天津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贯彻市委“十项行动”部署,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协同发展再创新佳绩

  • 京津冀协同项目集聚成果丰硕

自2014年2月至今,天津经开区共落地京津冀协同项目超过2102个,累计吸引投资超6514亿元,注册资本金超3101亿元。

  • 北京市项目1792个,累计吸引投资6324亿元,注册资本金2946亿元;
  • 河北省项目310个,累计吸引投资190亿元,注册资本金155亿元;
  • 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占比超八成,彰显大项目“顶天立地”之基;
  • 京津冀协同重点项目超1000个,尽显小项目“铺天盖地”之势。
  • 龙头项目、链主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中国石化、中铁股份、华电集团、中化集团、国家管网集团等央企纷纷落子天津经开区,投资项目超70个,重点布局装备制造、金融创新、科技服务等板块。在央企龙头项目的引领下,2014年2月至今天津经开区共落地央企项目239个,累计吸引投资超5393亿元,注册资本金超2046亿元。

  •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效果显著

2022年,天津经开区主动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全力服务北京,建机制、强谋划、广招商,全年落地疏解非首都功能项目近260个,吸引投资近800亿元,全年经济贡献近33亿元。围绕以中石化催化剂、中海油油田化工为代表化工新材料产业,云圣智能、京东深拓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零氪科技、辰光制药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以金山云、兆讯恒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中信金租、国新保理、贝壳投资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了围绕天津经开区“4+1”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聚集载体的良好势头。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再开新局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考察并作重要指示,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天津经开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全力营造创新氛围,优化营商环境。

  • 创新实力加速提升

2022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企业849家,累计注册企业突破4000家

  •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140家,增速42.8%;
  • 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累计208家,增速36.8%;
  • 新增雏鹰企业14家,累计108家,增长14.8%,瞪羚企业累计已达3家。
  • 实际入住办公企业活力显著提升,签约及已入住楼宇占整体托管面积80%。
  • 全口径税收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10%,较2019年增长3倍。
  • 优势产业逐步显现

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3+1”主导产业的企业达70%。

生命大健康领域,海河生物获评天津市首家德勤中国明日之星项目,一瑞生物成为科技园首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球领先医药咨询公司艾昆纬、博创生物、峰成医药、瑞雅医药等企业将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科技园。

智能科技领域,阿里巴巴集团智能信息事业群、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据外包服务商诚伯科技等项目落户园区,中天翔翼、滨中科讯等企业入围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技园与南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打造产业“小联盟”,推动煜伏光伏、泰洋科技等项目落地,和能人居等区内重点企业获评天津市专利优秀奖和高质量专利创造试点。

科技服务业领域,持续加强与中国化学品学会、动脉网等平台机构;与高瓴资本、IDG等投资机构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首批140名研究生已来津开展精细化工、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学,并与联汇智造、致导科技等园区企业签署人才实训合作协议。

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在2022年天津市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估中获第一名,入驻创新创业团队超60家,已与科技园形成“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创新生态。

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新业基地正式获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海河英才之家正式启用。

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成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数字医疗产业联盟,进一步巩固北方数字医疗产业高地优势。海河标测、市中小担、中征(天津)动产融资公司、天津中关村运营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 协同生态成效明显

继续加强与北京中关村、中发展集团合作,与中发展集团共同举办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发展论坛、苏州医疗器械创新闭门会等活动10余次。

完善园区科创载体建设,打造天津市首个M0新型产业用地,强化定制化载体资产配置,为科创企业中试转化提供空间,目前海河生物、华芯智能、辰星自动化、索思医疗等高成长性企业已完成载体签约。

 

南港工业区再谱新篇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在天津南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2019年,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南港工业区规划提升方案,园区定位提升为“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2021年,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石化产业聚集区”。

  • 产业集聚发展更加强劲

南港工业区作为天津市未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承载地,已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30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

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879亿元,同比增长21%;

四上企业营业收入1030.5亿元,增长22.6%。

南港工业区聚集了来自北京的“三桶油”、北京燃气集团,河北省的新奥集团、河北诚信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渤化南港新材料基地和中沙新材料园已建成投产,中石化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全面建设,南港工业区正在奋力打造首都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

  • 资源配置能力更加突出

南港工业区整体面积超过22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含北部片区)为157平方公里,秉承“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化”原则,为企业提供水、电、气、热“双路保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园区实现全面感知、智能预警,为京津冀能源保障、低碳转型夯基固本。

国内首座“双泊位”LNG码头在南港工业区正式投用,年接卸能力提升至1080万吨。北燃南港LNG项目配套码头和渤化南港码头正式实现对外开放,南港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 招商引资引智更加精准

一是主动策划,无中生有。瞄准企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靶向推介南港优势,咬住目标持续提供专业服务,成功促成协议签署。积极主动服务南港大港一体化工作,推动天津石化16家改制企业入驻南港,实现了区域、原料、产业链、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发展。

二是巧借外力,有中升优。持续扩大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联盟影响力,吸纳8家新盟员单位入盟,成员单位达到85家,组织中石化、天辰等重点项目政企交流会、天大南开海河实验室科创交流活动超20次。引荐合作企业、拓展销售业务、增强彼此信赖,促进石化易贸平台业务不断做大,推动无车承运人、石化盈科数字化转型等项目落户。

 

“于响”片区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接轨国际开放包容

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探索实施政策创新200余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案例115个,实际利用外资年均保持17%的增长,“于响”正成为外资发展新高地。

  • 新兴产业发展强劲

2.7万家企业聚集“于响”,抖音、狮桥、零氪科技等众多新经济领域行业翘楚加速聚集。全国首家“千亿央企保理公司”国新保理入驻,全国一半以上央企保理公司在这里扎根。华电集团、北燃集团等央企在此设立功能总部。

  • 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于响”片区面积6.1平方公里,商务楼宇52栋,建筑面积约705万平方米,“亿元楼宇”已达12栋。“公园里的火车站”—高铁滨海站是全球最大、最深、全地下高铁站房,与城市交通无缝衔接,实现了多种交通工具便捷换乘。洲际酒店、万达广场、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极地海洋世界建成投用,“于响”地区迸发出强劲吸引力。

  • 厚积薄发跃升发展

《关于支持滨城核心区于家堡—响螺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发展定位和目标、产业发展支持、规划建设创新支持、社会事业配套支持等十大方面为于家堡、响螺湾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撑,全力打造“于响”滨城城市客厅。

 

综合配套再上新台阶

天津经开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所,其中天津茱莉亚学院、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3所,天津茱莉亚学院现有研究生共76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届33名研究生已于2022年5月毕业,这也是纽约茱莉亚学院首次在海外颁发学位。

天津经开区共有中小学8所,目前正在推动与一批高品质学校落地合作办学,泰达岳阳道小学、耀华中学滨城学校已落地“于响”片区,多所优质学校正在陆续引进签约,建成后将为经开区企业及居民子女提供近万个学位。

作为天津市教委确定的唯一的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区域,已基本解决“入园难” “入园贵”问题,目前建有托幼园30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天津经开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02家。泰心医院入围2021中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榜,与航空航天共同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箭心”,全面提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天津经开区围绕公共法律服务 “三级架构、两大亮点”的总体建设思路,已建成27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实体平台,泰达金融法庭已建成运营,国际商事法庭正加紧筹建,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创新环境再出新业绩

  • 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深化

全面推进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联合发布110余项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策,全国首创“产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推动四批179项事项在京津冀三地自贸区“同事同标”,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十个一”(一门、一窗、一网、一次、一标、一证、一评、一场景、一平台、一联盟)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金融、贸易、科技等89个新事项一门统办,落实17个部门540个事项一窗综办,实现614个高频事项一网通办。

  •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天津经开区已有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市级众创空间8家,孵化转化载体面积达到122.18万平方米,孵化企业累计超过200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33家,康希诺等3家企业获批组建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七一二移动通信等8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芯海创等6家企业获批筹建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重型装备工程研究公司获批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天津经开区将全力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非首都功能疏解“示范区”、“于响”总部经济“核心区”、南港石化龙头项目“聚集区”,着力打造“北-中-南”三大协同发展承载地。全面推动中海油集团、国铁集团等功能性总部项目落地,打造一批符合“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龙头项目。计划到2027年,新增落户京津冀协同项目超2000个,新增疏解非首都功能重大项目投资额超1000亿元,全力以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天津经开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全面深化津冀交流合作,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场景、新要求,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澎湃新闻记者 陈佩珍

2022年3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发布41项成熟的试点经验,在天津市及相关区域复制推广。

这41项成果包括金融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政务服务创新、自贸工作创新、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等项目,力争为全国贡献一批“天津经验”。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扩大自贸创新政策溢出效应

从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来看,FT账户分公司模式、“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大宗商品市场+风险管理”五位一体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等,均是其中的亮点经验。

2019年12月,自由贸易(FT)账户在天津开通运行。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不断创新FT账户的使用模式。如FT账户分公司模式,让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及天津市自贸试验区区外的企业也享受到FT账户政策红利,满足了相关企业跨区域使用FT账户的需求。

FT账户分公司模式对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FT账户分公司模式吸引了更多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能够达到促进主体聚集、开拓新税收来源的目的。通过提升FT账户企业开户数、成交量,丰富业务类型,促进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自贸创新政策的‘外溢’,契合了天津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的定位和‘复制推广’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天津自贸试验区获得新的试点政策能力,强化政策高地地位。此外,还有效落实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了京津冀三地的经贸联系,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此政策进一步解读道。

在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对传统仓库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数字仓库”。数字仓库的搭建能够为企业构建一个能够面向数据分析的集成数据环境,以便为企业或有需要的用户,提供决策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实现对仓库存货进行精细化、安全化管理,贸易双方可同时、实时对仓库数据进行追踪;助力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其监控系统构建可信仓单体系,提升抵押物可信度,是实物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针对企业使用情况,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将进行进一步创新。“未来针对数字仓库将进一步探索其在可信仓单方面的应用。一是依托交易平台,可信仓单可以进行便捷的交易流转和处置变现。二是仓单持有者可寻找场外对手方开展以仓单为标的的场外远期、期权交易。”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投资贸易更加便利化

为了使投资贸易便利化,天津自贸试验区也形成了相关创新做法,一些亮点经验如快件+区块链监管模式、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不断总结落地。

这些亮点经验是如何使天津自贸试验区港口贸易成本和时间得到进一步压缩,进而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

对此,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船边直提指以进口集装箱货物向海关提前申报为基础,有关进境船舶抵港后,无需海关查验的货物即可放行并实现车辆从船边直接接卸、提货;抵港直装指以出口集装箱货物向海关提前申报为基础,在港口船舶截关前直接将货物运抵码头,货物即放行并装船出口。”

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口岸20.6%的进口集装箱货物通过“船边直提”快速提箱,箱量达到22.5万箱;14.7%的出口集装箱货物通过“抵港直装”在运抵码头后24小时内快速装船出运,箱量达到31.9万箱。

快件+区块链监管模式则是天津海关创新快件监管模式一项重要举措。据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快件区块链项目的总体运营是经区块链验证的快件报关单(主要涉及了商品名称、申报数量、价格、收件人姓名、收件人地址等信息)经过转运公司、运营人、国内快递企业、收件人等多方通过公共记账簿对同一数据进行自动交叉校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快件+区块链监管模式是如何提高通关效率的?

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解释,这项模式主要应用在海关快件审单环节,系统对不同节点同一字段自动验证一致后即申报成功,改变了以往快件数据均由运营人向海关提交人工审核的模式,从而提高了通关效率。

自贸创新“试验田”

天津自贸工作创新中,设立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则又是一项亮点举措。

2021年4月29日,经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批复,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

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是如何将这个基地建设作成国内“典范”?

对此,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瞄准制度创新“硬骨头”,向示范基地充分赋能。

澎湃新闻了解到,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是指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该中心构建有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环境,是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研发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中心,其国防科技大学的技术背景和事业单位第三方属性,能够充分满足数据作为战略性资源对存储和应用的高安全等级要求,获得市场各方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通过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见成效。

“包括正式发布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以医疗健康数据产业化为主要方向,涵盖平台建设、制度创新、产业拉动、风险防控等共17项任务,从搭建安全标准体系、探索协同监管模式、明确数据应用规则三个维度,初步建立数据产业化制度体系;完成医疗健康数据产业化平台总体架构设计、底层资源环境和数据托管、服务模块搭建,实现数据采集存储、清洗、脱敏等功能;不断丰富医疗健康数据存储资源,推动数据产业化项目落地。” 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展望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加快推进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决策推动、联动监管等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创新工作经验,争取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责任编辑:张沛瑶

经济日报讯 记者武自然 商瑞报道:日前,天津港保税区发布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共10条,涉及适航性检测、航空维修、保税仓储、“客改货”、资质认证和通关便利化等诸多领域。《措施》将发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功能优势,用“政策红利”支持国内外航空维修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航空维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月12日,一架挑战者850飞机降落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并进入庞巴迪(天津)服务中心接受航空维修升级服务。“以前境外飞机要到天津维修服务,要通过日本、韩国中转调机,再进入天津自贸区。”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畅通介绍,“新政策实施后,企业不再需要中转调机,同时客户可自带部件直接进入机库接受维修服务。这将为企业降低近20%成本,节约近千万元资金,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作为首批通过海关AEO认证的航空维修企业,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试点。“获得认证后,查验比例减少一半,航空器材、零部件能快速通关,大幅提升效率。这将让我们承揽更多国际订单。”该公司总经理陈健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针对企业提出的通关效率、经营成本等问题,我们结合天津自贸试验区保税功能优势出台《措施》,就是要帮助企业提升其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让更多航空维修企业在天津集聚发展。”天津港保税区贸易和投资服务发展局局长鲍健说。

未来,天津港保税区还将采用电子围网、区块链验证等智能技术,推进“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便捷通关模式;支持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航空维修企业,承接源自境外的发动机、起落架和短舱等航空部件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本报讯 10月9日消息,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包括:率先推进飞机、船舶、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自贸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市场准入工作指引,推动外资准入前和准入后业务管理措施的紧密衔接,提高“负面清单”开放度、透明度和操作性。

建设面向全球的高端维修制造基地。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无污染产品的保税维修业务,积极探索开展以企业为单元的保税维修监管新模式。

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争取对国外已依法批准上市但未获得我国注册批准的药品进口注册申请,可按照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的要求,申请实行特殊审批。

着力前沿技术和金融科技创新孵化。积极引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技术、量子通讯、金融科技等技术开发机构并建设产业化基地。

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率先落实国家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工作部署,取消或放宽外资股东、股比、经营年限、业务范围等限制。允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外商独资或合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业时一并申请人民币业务。

强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动支撑作用。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京津冀优势园区的产业化合作,共同打造协同开放的载体。

探索促进国际业务发展的财税措施。创新推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服务举措,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研究采取地方财政支持方式,鼓励开展转口贸易和离岸业务。

[天津自贸区税收(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71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