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基金份额折算(基金折算是什么意思_)

发布时间:2023-10-10 05:0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基金份额折算,以及基金折算是什么意思?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监管层对公募产品再立新规,命名要规范,明确ETF份额折算办理流程,分级基金内容被删

财联社(记者 韩理 沈述红)讯,3月12日,深交所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相关业务办理》(以下简称《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的通知。

此次发布的《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是在2020年6月23日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业务办理指南》基础上修订的,而在此版本发布之后,原版本会同时废止。而此次修订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代码简称申请、上市等工作程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在整个修订版中,与原版本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进一步明确基金建成命名规范

在修订前的版本中,并未对基金命名进行规范,而在修订后的版本中出现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两点:

1、基金简称原则上应参考基金名称,含义清晰、指向明确;简称中可增加对基金投资标的或投资风格的描述,相关描述应与实际投资相符、不存在歧义和误导,且基金管理人应对此提交说明文件(加盖公章),并对所申请的基金简称负责。

2、上交所上市基金正在使用或本所已分配的基金简称不重复分配,但已退市或已更名的基金,其原简称可再次使用。

取消《ETF业务数据交换工作备忘》

在修订后的版本中,上市申请材料中取消了《ETF业务数据交换工作备忘》,但是也要求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上市前完成测试。

在修订前的版本中,《ETF 业务数据交换工作备忘》出现在“提交上市业务申请”的第二项杀上市申请材料”一项中,而在修订之后,已经被修改成《ETF业务联系人表》。

调整基金发行、上市流程提交材料时间

在修订前的版本中,基金上市时间(T 日为上市首日)确定后,基金管理人应在 T-7 交易日前,通过基金业务专区中的“基金上市—>基金上市”提交上市业务申请。而在修订之后,上市时间(T 日为上市首日)确定后,基金管理人应在 T-5 交易日前提交上市业务申请。

上市时间被缩短。天相投顾高级研究员杨佳星对记者表示,这其实是深交所鼓励基金公司将产品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举措。同时也能丰富投资者的购买基金的渠道,不仅可以在场外购买,也可以在场内交易,提高基金本身的流动性。

明确ETF份额折算办理流程

较此前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办理指南》,如今的《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中,明确了ETF份额折算的业务办理流程。

具体而言,在拟定《基金份额折算公告》时,基金管理人拟定基金份额折算公告,并提交基金托管人、深圳结算发行人业务部,应在R-6 日前(R 日为权益登记日、折算基准日)。同时公告应包含权益登记日、除权日及折算比例(若折算比例已确定)等内容,并获得托管人确认函与深圳结算发行人业务部意见。

如该 ETF 为通过中登申赎的跨市场 ETF,则公告需包含暂停 R 日场外申赎内容, 由基金管理人通过设置场外 PCF 清单参数进行处理。

在发起《基金份额折算公告》信息披露流程中,基金管理人应在R-5 日前提交材料,并通过基金业务专区中的“基金信息披露—>基金临时报告—> 收益分配事项”,发起信息披露流程,收益分配类型选择“折算”,填写基金折算参数, 确保申请表单的权益登记日、除权日及折算比例(若折算比例已确定)等参数与公告内容、向深圳结算提交的申请一致;提交的材料包括:折算公告、托管人确认函、深圳结算发行人业务部意见。

而如果为 ETF 期权标的,基金管理人需至少提前5个交易日,与深交所和深圳结算协商确定除权日,且期权行权日与行权日次一交易日不得作为份额折算的除权日;

另外,折算比例原则上应于刊登折算公告时确定,如有特殊情况未能确定,应在 R-1 日前确定,并于 R-1 日通过基金业务专区中的“基金信息披露—>基金临时报告—>收益分配事项”发起信息披露流程,收益分配类型选择“折算”,填写折算比例、权益登记日、除权日等参数,该信息在相关ETF产品权益登记日、折算基准日公告。经基金管理部核对后,基金管理人在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上刊登该公告。

在《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里,也规定了发起《基金份额折算结果公告》的信息披露流程。

首先,在ETF权益登记日、折算基准日,基金管理人应于 9:30 前正式将基金份额折算比例和折算方法的申请发送深圳结算发行人业务部。

而在ETF权益登记日、折算基准日日终,基金管理人应通过基金业务专区中的“基金信息披露—>基金临时报告—> 基金折算/拆分”发起折算结果公告信息披露流程;提交的材料包括:基金折算结果公告、深圳结算发行人业务部意见。经基金管理部核对后,次日,基金管理人在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上刊登该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20年年底,我国已经终止了分级基金业务。由此,该《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也删除分级基金的相关业务办理流程与表述。

基金收益怎么比?四大因素科学评价基金业绩

 

 

一年结束,各家媒体都在盘点各类型基金产品的业绩和规模,投资人也开始计算一年来的投资收益,聪明的投资者该怎样去比较基金的投资水平,怎么更加合理对比投资业绩呢?

 


 

 

比业绩要跟同类型比

 

 


 

 

 

 

同类型基金比较是基本的原则,因为不同类型的基金在投资方向、投资目标、配置资产和承受风险方面各有不同,也会带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特点。而且不同类型基金由于配置资产波动性不同、风险回报比不同,进行业绩比较不仅没有意义,也是不科学的。同类型基金业绩比较才能体现在相似投资目标、风险、资产条件下,不同基金在获得回报、承担风险方面的管理水平的高下。

举例来说,投资者持有的是股票型基金,如果要比较基金业绩,不仅要跟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相比较,还需要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市场收益水平相比才是合理的。跨类比较中,比较常见的是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业绩相比。由于混合型基金持股仓位有一定灵活性,在降低了基金净值波动性的同时,可能在上涨中也没有太亮眼的表现,股票基金虽然在“押对”行情时狂飙突进,但在下跌时也难免回撤较大。

“投资者在比较业绩时,要先看持有的是什么类型的基金,而不是先关心赚了多少钱,获得多大收益率。即便是混合型基金,也有区别股票仓位的比例,有的是0~95%股票仓位的混合型基金,有的则是60%~95%,有的是0~40%,持股仓位不同对基金波动性有很大影响。”有基金经理告诉笔者。

与此类似,债券型基金也不能与货币基金简单类比。某些年份,债券型基金整体业绩可能较差,但货基收益率则能保持在3%左右,但考虑到当年债券整体偏熊,一旦遇到债券牛市,一些优秀的债基动辄10%的年化收益率,所以对比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需要谨记:风险和收益是相对匹配的。

 


 

 

要考虑获得收益的仓位和周期

 

 


 

 

 

 

投资人常见的另外一个误区是,在比较基金收益率时忽略投资比例和时间的因素。持有基金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持有周期的长短也是业绩评价中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投资上,对各个理财门类各分配多少资金,对收益影响很大,具体在基金组合上,如何进行资金分配,也同样重要。投资者要有统揽全局的眼光。以笔者接触到的一位基民为例,他持有基金的比例为总资产的30%,还有30%投资股票,剩余40%为生活费用。去年基金收益率为15%,但放在总资产收益的贡献中,收益率也仅为4.5%。他持有的新能源股票组合2021年平均收益率为50%,对总资产收益率贡献为15%。总体而言,他的总资产中60%用于投资,这部分投资资金去年整体收益率为32.5%,业绩还算不错。

除了对持有比例的考虑,持仓周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有的基民投资是从年初开始,经历了完整的投资年度,有的基民则是从下半年开始投资的,要比较双方的投资收益,“起跑线”的不同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单纯把不同起跑线的基金收益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合适的。

 


 

 

注重长期业绩的比较

别只看年化收益

 


 

 

 

 

在收益率比较时,基民还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比较短期业绩。

基金在结构性行情中,很有可能“押对”几只大牛股在短期内业绩飙升,短期业绩排名靠前,然而对持有人来说,持有基金赚到钱才是“王道”,但投资不可能一蹴而就,考察基金的长期业绩才是更重要的。

举例来说,一只新基金2020年四季度成立,成立后在此后3个月投资收益为6%,有的公司会折算到年化收益率为24%,看起来这样的年度理论收益非常诱人,但投资者真正赚到的钱其实还是6%。

为了方便进行同类型基金比较,基金业绩在对比时都会折算为同一周期,但“年化收益”不代表产品持有期的真实收益。理论收益率显得很高,但可能是基金配置资产适应短期的极端行情,在别的阶段可能没有那么高,单纯比较短期突出的业绩很可能会沦为营销的噱头,并不能给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单纯比较理论上的年化收益不是很客观。

比较基金业绩还是要看长期回报,至少是3年以上。因为近3年市场风格切换很快,如果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基金都能获得排名前1/2的收益,说明基金在市场适应性、长期投资收益上具备一定优势,长期持有收益更为稳健和持续,更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

 


 

 

需考虑分红因素

 

 


 

 

 

 

最后,进行收益类比较时还应考虑到基金分红对收益率的影响。

如果你持有的基金是“分红再投资”,那么分红所获取收益已经在账户中有所体现;如果持有基金选择了“现金分红”,“现金分红”模式的基金分红资金不会在基金账户上体现,要合理计算收益就需要将分红资金合并计算在内,整体计算投资收益。

事实上,市场上一些优秀的基金分红不少。如一些名字中有“回报”的基金,一年分红可以高达7次,一些债券基金甚至可以达到10次以上,如持有这类较多分红的基金,在收益率盘点时别忘了已经拿到的分红资金,这同样是持有好基金带来的回报。

要做聪明的投资者,需要选择好基金,选好的基金经理,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并中长期的持有。同时,应在基金投资中合理设置收益预期,才能在新的一年轻轻松松理财、快快乐乐生活。

 

 

 

 

 

[基金份额折算(基金折算是什么意思_)]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0/4232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