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6月26日讯
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将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早间,A股高铁概念股集体上涨,晋西车轴(600495,诊股)迅速涨停,鼎汉技术(300011,诊股)、晋亿实业(601002,诊股)、永贵电器(300351,诊股)、太原重工(600169,诊股)等个股涨幅居前。
(证券时报·e公司)
高铁龙头概念股:天马股份 002122、北方创业 600967、晋西车轴 600495
高铁概念股一览:
高铁零部件:天马股份 002122、北方创业 600967、晋西车轴 600495、永贵电器 300351、太原重工 600169、马钢股份 600808、晋亿实业 601002、双环传动 002472、康尼机电 603111;
铁路信息化:特锐德 300001、世纪瑞尔 300150、辉煌科技 002296、佳讯飞鸿 300213、鼎汉技术 300011、远望谷、众合机电、卧龙电气 600580
工程材料:时代新材 600458、高盟新材 300200、新筑股份 002480、泰和新材 002254、中鼎股份 000887。
■本报记者 乔川川
上周五,沉寂已久的铁路基建板块走高,整体上涨1.92%,在所有概念板块中涨幅位居第一,板块内华铁股份、凯发电气和轴研科技等3只个股股价实现涨停,祥和实业、晋亿实业、世纪瑞尔、鼎汉技术、运达科技、中国中车、博深工具、飞鹿股份和辉煌科技等个股涨幅也均超3%。
消息面上,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日称,2018年底包括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在内的10条新线即将开通运营,新增高铁营业里程约2500公里。此外,2019年1月5日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后,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将显著提升,阜新、朝阳、承德、通辽、牡丹江、日照、连云港、盐城、雅安、丽江等城市也将首开动车。
中国铁路总公司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铁路投资明显回升,1月份-4月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11.61亿元,同比下降8.6%。1月份-10月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331.29亿元,同比增长1.2%。有专家分析认为,铁路基建工程项目是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年初制定的7320亿元既定计划应是板上钉钉。如果考虑到稳投资的整体目标,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再次接近8000亿元。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表示,10月份,我国基建投资触底反弹。随着基建投资政策的松动,基建投资增长率有望走出“V”字底部,轨道交通作为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有望迎来行业高景气度的窗口期,相关龙头上市公司将显著受益。
新时代证券也表示,2018年1月份-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其中铁路项目投资占比最多,预计2018年-2019年开工的高铁项目达35个,总投资超1.4万亿元,奠定了铁路投资高景气度。看好随着铁路通车里程高峰到来和国内动车组招标常态化后,轨交领域龙头公司订单的持续增长和业绩释放。
个股布局上,券商评级或提供了重要参考,《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大秦铁路(8家)、内蒙一机(6家)、东方雨虹(5家)、中国中车(4家)、特锐德(3家)、新北洋(3家)、思维列控(3家)和中国交建(3家)等8只个股被机构扎堆推荐,近30日内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家数均在3家及以上。
对于市场表现居前,机构扎堆看好的中国中车,财富证券表示,受益于铁路车辆招标增加,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步增长。预计2018年-2020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14.64亿元、141.49亿元、158.40亿元。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的龙头地位,给予“增持”评级。
7月8日,世界银行在最新《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自2008年以来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9万公里,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其中世行贷款支持了2600公里的中国高铁。
报告认为,中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与此同时,凭借设计和程序标准化,中国建设高铁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三分之二。这其中长期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化是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要素。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人口较少的国家需要仔细选择线路,将连通性改善带来的广泛经济社会效益与财务可行性进行平衡。
这份报告特意指出两个点,一个是据估计中国高铁网的投资回报率为8%,远高于中国和其他多数国家长期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资本机会成本。其中控制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设计和程序标准化,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成本为平均每公里1700-2100万美元,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三分之二。
世界银行点赞了中国高铁产业的回报率和成本控制,同时中国在新规划之内,建设的热情不减。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设施完成投资额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中的比重都是最高的,超过30%。近五年 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更是维持在高点。按照中长期路网规划,在未来五年内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将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8000亿元左右。
在地位上,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
今年以来,新一期的投资建设潮即将来到。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下半年到2019年,27个高铁项目将开工建设,计划投资额超过10000亿元,为历史最高的计划投资额。
从增速来看,铁路方面,今年前5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11%,高于固投和基建增速,4月单月增速高达21%,轨交从去年7月份以来,批复金额达万亿,预计今年进入订单密集招投标阶段。而在高铁方面,其中有27个高铁开工项目,最主要的目标是要推进“八纵八横”高铁格局形成。
所以这其中最受益便是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为代表的基建股,从申万铁路建设指数来看,从2015年上一波建设高峰期的指数高点一路下滑,已经经历近3年的盘整期。
对应的估值来看,该指数对应当前的PE为7.73,基本上回到2015年之前的位置。所以,在当前投资额上升的同时,不排除未来的基建股或许会有一波行情。
另一点,世行报告指出在中国,高铁与汽车和航空相比在1200公里距离内具有竞争优势,票价只有其他国家基础票价的四分之一,使高铁得以吸引各个收入阶层的乘客,乘客量一年超过17亿人次。
具体指出,高铁二等座票价每人每公里0.46元,一等座每人每公里0.74元。这样的售价令中国高铁在1200公里距离内,相比汽车和飞机具有竞争优势。
不过问题是中国高铁建设热情依旧非常高,但是背后隐藏的难盈利问题突出,主要在于铁路运营能否盈利主要在于密度(单位里程上的客运周转量),京广线及其以东的高铁由于人口密度大,均具备盈利的可能性,但是其他地区的则非常困难。除了客流量,高铁是否亏损也与修建、运营成本巨大,造成的每年计提折旧、财务费用支出较高有关,一些高铁线路收入难抵过高的成本就会造成亏损。
但是高铁建设对于地区的GDP拉动效应非常明显,这也是建设热潮并未停息的原因。
对应国外的高铁价格,国内的高铁价格是否具备提价的空间呢?
国内高铁的定价实施的是按照距离定价以及递远递减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原定基础票价的情况之下,单程500公里以下无折扣,500-1000公里部分打九折,1000-1500公里打八折。而在2017年高铁就已经有一波提价,具体为一等座上调7成二等座上调3成。
这样的提价对于整个高铁产业链来说是一个利好,其中高铁的龙头股中国中车在2017年年底也是走出了一波行情。
小结: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充分的肯定中国高铁建设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无论是从回报率还是未来的发展来看,未来的潜力仍然存在。对于市场来说,中国高铁产业链暗藏的投资机会同样不少。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33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