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金融能力,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创新发展能力,发挥“融资+融智”综合金融服务,突出投行优势,创新融资模式,强化直营直销职能,做大债券承销、理财融资、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产品规模,2022年新疆分行实现投行业务超90亿元,有力推进投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该分行围绕大三农、大水利、大交通、大能源、大文旅五大领域,增强部门直营能力,建立目标客户清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贷、债、投”一体化综合营销,加大融资供给水平,提升投行专业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该行债券承销金额超40亿元,增幅达10%,提升投行业务综合贡献率。
该分行还积极运用投行服务手段,持续开展投行业务营销推广,时刻关注国家监管政策和产品政策变化,加强与总行及经营行业务联动,抢抓政策和市场窗口期,持续降低企业成本,不断增强资本实力,重点为企业办理非标业务、债转股、股权直投等新兴业务,其中在理财融资、债转股实现投放21亿元,提升了市场主体融资便利度,做实做大投行业务金融服务。
该分行深入服务绿色经济发展,围绕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要求,加大绿色投行营销力度,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截至2022年末,该行落地绿色租赁19亿元、绿色非标15亿元、绿色并购5.7亿元,不但实现新疆分行绿色并购贷款零突破,而且通过行司联动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打造服务绿色金融领军银行地位。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持续发挥“投贷联动”集团合成优势,提升投行综合金融服务,深度挖掘掌握客户融资需求和计划,以理财融资、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产品为抓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该行持续做好对公理财、债市宝、利率债的营销,充分满足客户闲置资金保值增值需求,“负债端”与“资产端”业务齐头并进,加快促进投行业务做大做强。(郭中辉、黄梅)
3月26日,某视频号发消息称“亚朵酒店资金盘崩盘跑路 维权群近300人已报警”。当晚亚朵官微发布声明称,未举办或授权任何地方以众筹方式招商加盟,系诈骗已经报案。
3月28日,上游新闻记者以招商加盟身份致电亚朵酒店求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假冒亚朵App投资房间的诈骗行为,投资酒店有正规流程和严格要求。” 公开信息显示,亚朵酒店3年3次IPO闯关,对于市场猜测亚朵现金流遇困境急于IPO上市的疑问,上述工作人员称:“亚朵运营一切正常,上市进程由公司统一安排披露,这边不方便透露。”
网传的“亚朵资金崩盘”的视频 来源:网络视频截屏
亚朵发布的声明 图片来源:亚朵官微
可投资亚朵酒店客房? 回应:假的
3月26日,某视频号以“亚朵酒店资金盘崩盘跑路 维权群近300人已报警”为题发布短视频。上游新闻记者看到,视频内容系网友向该视频号爆料截图和聊天记录截图,爆料人称“亚朵酒店资金盘,今晚崩盘,一朋友被榨干了十多万,维权群全是几十万、几十万的。”
视频截图显示,投资类型有短租房、钟点套房等,其中单份金额最高52000元,利率3.2%。昵称“守住自己幸福”网友投了“54万”,视频最后是一张网友报警的聊天截图,画面是“(亚朵酒店)(296)”群截图,上游新闻记者看到,网友在派出所报警的画面。
3月28日,上游新闻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向亚朵酒店求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那个APP我们也去了解了,它是投资客房,是一个假的融资App,相当于理财投资诈骗,通常是绑定一些大企业,经常以大企业名字来诈骗,亚朵是加盟酒店模式,公司也发了相关法务声明做了澄清与亚朵无关,公司已报警。”
亚朵相关工作人员还算了一笔账:“投资酒店加盟亚朵,房间单价在14万左右,100多个房间,就要1500万左右,加上投资者的前期物业费、加盟费等,装修开业基本上要2000万投入。亚朵有正规加盟酒店流程,对投资物业的地理位置也有相关要求和严格规定。通过App、小程序等允诺投资房间,回报多少,这是没有的。”
2021一季度,亚朵净利润0.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图片来源:亚朵美股招股书
资金流吃紧?3年3次IPO闯关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亚朵酒店“资金盘崩盘”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天眼查APP显示,亚朵酒店的管理方系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17日,成立后2014年4月-2021年6月经历了5轮融资,累积2.5亿美元以上。2019年6月13日,亚朵签订辅导协议拟在A股IPO。2020年1月7日,更换辅导机构再次发起上市辅导,2021年4月辅导工作终止。
2021年6月,亚朵转战美国市场拟在纳斯达克上市。上游新闻记者检索看到,当时一篇《亚朵酒店再冲IPO:现金流吃紧 情怀需要更多买单人》的分析文章称,“亚朵为何着急IPO呢?业内有几种猜测:一种是当下一、二级市场当前对“连锁”招牌的青睐和高估值;还有一种说法是,亚朵在现金流方面或正处在窘境。”那么,情况是猜测的这样吗?
上述亚朵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赴美上市进展的疑问称:“亚朵的上市进程由公司统一部署的,网上了解基本上都是小道消息,到时候会对外披露,我们这边不方便透露。”
在亚朵酒店的招股书上,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亚朵酒店的净收入由三部分组成:管理加盟酒店收入,租赁酒店收入,以及零售业务收入等。
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0年,亚朵分别实现收入15.67亿元、15.66亿元,净收益分别为0.61亿元、0.38亿元。2021第一季度,亚朵净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107.4%;净收益0.11亿元,2020年同期净收益为-0.76亿元,扭亏为盈。
华龙证券投资顾问赵海宏分析认为:“把这个成绩放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考虑,亚朵的表现还是不错。但在净利润率(净利率)上,2021年一季度是2.73%,2020年是2.4%左右,2019年逾3%,当然,由于行情原因出现净值波动也属正常。” 上述亚朵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亚朵全国将近七八百家店,都在正常运营。”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4月19日,大连银保监局发布一则关于理性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提示》称,近期,由于市场波动,国内部分地区及大连市个别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浮亏现象,部分产品未达到消费者收益预期。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议大家理性投资理财产品,有效防控市场风险,提升投资价值。购买前仔细阅读理财合同条款。
金融机构宣传的业绩比较基准等不代表未来固定收益
2022年1月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资管新规强化了对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各类资管产品的监管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大连银保监局提示,理财产品属于投资类金融产品,不属于银行存款,金融机构宣传的业绩比较基准等数据不代表未来固定收益。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合同中的各项约定条款,对产品类型、风险等级、适合投资者类型、投资范围、盈亏规则等进行充分了解。建议消费者亲自阅读理财合同,不懂就问,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正确认识理财产品风险等级
大连银保监局提示,理财产品应当进行风险评级,如部分银行机构将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由低至高分为R1级(谨慎型)、R2级(稳健型)、R3级(平衡性)、R4级(进取型)、R5级(激进型)。这些不同风险等级代表着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偏好,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高风险等级可能取得高收益,但同样也对应高风险。风险等级越高可能收益越高,但损失的可能也越大。
《提示》建议消费者客观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认真仔细回答投资风险测评问卷,正确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做到量力而行。也应注意投资策略选择,“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注意分散风险,合理布局家庭生活、医疗、养老、教育等财富规划。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建议消费者正确认识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各类宣传资料,客观分析,理性判断,仔细甄别,审慎独立做出投资决定,警惕“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与产品风险收益特性不匹配的各类不当表述,避免偏听偏信。
加强金融知识学习 选择正确的购买途径
大连银保监局提示,理财产品属于直接融资金融产品,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建议消费者积极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提升金融投资能力,加强金融风险识别防范。同时建议在具备一定的风险投资能力前,审慎购买挂钩商品指数、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市场规则较复杂的金融产品。
目前,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投资机构众多,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建议消费者选择已经获得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相关业务许可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不要与个人或非正规机构签订投资理财协议,防止遭受资金损失,防范落入非法集资陷阱。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赵晖
6月20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银行理财公司发展迅猛,但也凸显出独立性不足、内部治理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前者,有不少银行理财公司在风险把控能力方面对母行依赖性很高,距其真正独立自主运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专栏
宋清辉作品
作者:宋清辉
108币
39人已购
查看
合规管理迫在眉睫,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来强监管
◎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韵石
近日,因理财业务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中国银保监会对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行、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光大银行分别被罚460万元、200万元、430万元和400万元。据了解,这是自2019年6月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以来,监管部门首次对这类新型资管机构开出罚单。
受罚银行理财子公司五方面违规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处罚决定书,此次四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涉及“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集中度超标、杠杆水平超标”“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以及“理财产品宣传不一致不准确”等问题。
6月17日,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毅律师告诉记者,“本次事件中涉及的银行及其名下理财子公司,主要违反金融机构审慎经营规则。”孙毅进一步解释,所谓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孙毅进一步解释说,银行理财子公司属于经营特殊商品的高风险企业,其经营过程必然包含内在风险,对此必须加以管理和控制。这决定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必须根据监管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对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进行审慎经营,使其从事业务的性质、规模及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与其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孙毅还介绍,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在开展个人业务时,几乎均未建立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也未提供合理的投诉途径,同时没能配备足够资源接受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操作规程中,无论是客户投资风险评估、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还是认购和签订购买协议书等环节,均没有明确为客户提供投诉途径,以及解决纠纷的司法建议。这样不仅为金融机构自身埋下法律隐患,同时也让客户权益难以得到后续保障。
另外一个问题是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到位,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然而,银行理财公司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虽然或多或少提到风险性,但仍存在风险揭示不足、提示不明显的现象,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混淆概念,造成购买者对风险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客户对于收益的确信程度和期待程度过高。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6月20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银行理财公司发展迅猛,但也凸显出独立性不足、内部治理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前者,有不少银行理财公司在风险把控能力方面对母行依赖性很高,距其真正独立自主运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银行合规管理更加严格
6月20日,某银行理财部经理李可(化名)告诉记者,银行理财公司是银行专门负责理财的机构。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而后自2019年开始,根据中国银保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各银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专门用来开发和管理银行理财产品,并将银行理财业务剥离到理财子公司,同时为打破银行刚性兑付,将理财业务与银行业务进行隔离,保证银行风险可控。
李可介绍,很多理财业务属于表外资产(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的,不形成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其风险较大,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银行表内业务(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同时理财业务属于资产管理业务,如果将理财业务留在银行体系内,会使得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压力增多,而通过剥离理财业务,银行可以更加专注于表内业务。
“资管新规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更为严格。”李可告诉记者,“严监管是资管新规颁布后的重要体现。”李可表示,资管新规首先明确了范围,其立足基础是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从而在同类产品和语境下适用统一监管规则。其次,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合规管理步入快车道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合规管理,记者采访了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权、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宗玉。
宋清辉表示,此次中国银保监会对前述四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处罚意义深远,一方面预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规管理步入快车道;另外一方面对于维护理财市场运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理财业务和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和行稳致远,同时还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袁权认为,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监管规定不断完善,此次处罚,一是释放“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信号,二是展示监管部门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从严监管的决心,三是体现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全面到位。
袁权表示,随着资管业务的发展,今后监管部门会有更多、更有力的举措,同时也会对理财业务的监管规定进一步细化。最近,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味着对理财机构的合规管理进入新阶段。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宗玉表示,随着金融创新、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会越来越大,同时必须重视依法合规经营,保护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同时,监管部门也要负起责任,防止金融风险,尤其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原标题:合规管理迫在眉睫,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来强监管
编审|崔晓林;编辑|白馗;校对|张 波 张雪慧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792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