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炒股”火了。
近期,资深媒体人胡锡进入市炒股票引发广泛关注。在刚刚过去的7月首个交易日,A股收获“开门红”,沪指大涨逾1%,而胡锡进收益更是大幅跑赢沪指,全天有逾3%的正收益,当天就赚了近3000元。
那么,如何看待胡锡进高调炒股一事?普通投资者可以从胡锡进身上学到什么?所谓“胡锡进底”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胡锡进的投资策略
关于入市“择时”:胡锡进是在今年6月26日入市,彼时沪指一度跌至3144点,是今年股市最低点。
谈及当时入市的考虑,胡锡进表示,对自己或许能赶个好运气抱有一定乐观。因为帮他在手机上安装程序的证券公司营业员对他说,现在新开户的人比较少,而他们的经验是,逆行情进入股市的人盈利的概率往往高一些。
关于投资标的:4股2基。胡锡进透露,他买的几只股票都是盘子大的,最小的市值也是几百亿元的,而且它们都有过高点,目前处于它们的价值低位。买入价大多比它们高峰时跌了四五成。
关于投资节奏:胡锡进表示,他的总资金量为20万元,目前10万元已配置成股票和基金,剩下10万元将根据市场表现适时补仓抄底。
关于投资表现:胡锡进炒股第一天赚了104.7元,第二天盈利增长至226.43元,第三天倒亏900余元,第四天亏损缩小至282元左右,第五天扭亏为盈至2829元左右。
专家:胡锡进的炒股策略值得投资者借鉴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具有众多粉丝的意见领袖,胡锡进入市炒股可能引发一定示范效应,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或许也能向广大投资者传递正确投资理念,同时也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向监管层积极反映股市存在的问题,推动改革,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赵庆明认为,胡锡进的炒股策略值得散户借鉴。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胡锡进持仓大部分是大盘股,这些股票的基本面一般较好,估值也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同时,从持仓来分析,胡锡进可能持有的是中特估概念股,中特估概念股下一步应该仍有上涨行情。
“当然,胡锡进也应该注意自己披露投资日记的合规性,避免出现非法荐股等违法违规行为。”赵庆明说。
天朗资产总经理陈建德认为,胡锡进入市第一天只是转10万元进去“小试牛刀”,逐渐建仓股票、基金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从中长线的角度考虑,目前指数处于这个点位,投资者可以逐渐增加一些仓位。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分析称,胡锡进只拿出一点余钱来买股票,这很好,应该向社会传递出用余钱来进行投资的理念。投资者应该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名人炒股亦有风险
胡锡进是6月26日入市的,入市那天沪指一度“摸低”至3144点,是今年股市最低点,随后震荡上行,这引发部分投资者开始讨论“胡锡进底”是否存在。
在赵庆明看来,投资者不应过分解读胡锡进炒股,特别是其背后的所谓政策信号,应持平常心看待,“胡锡进炒股”本质上属于一个个人行为。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应该说胡锡进炒股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毕竟中国股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了2亿人,而且胡锡进现在也是一名退休人员,并无炒股限制。虽说胡锡进是一名网络红人,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很高,但名人炒股在股市里并不少见。因此,老胡炒股这件事情本没啥可稀奇的。胡锡进炒股难言是政策的方向标,其入市更像是一种“体验生活”。
事实上,名人炒股在股市里并不少见,而且不少炒股收益并不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牛顿。
1720年春天,牛顿卷入了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投机活动,南海泡沫的破灭使他最后损失了2万英镑,并由此留下了一句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事实上,在A股,同样作为媒体人,央视财经主播李雨霏就曾因炒股赔掉嫁妆。在外人看来,作为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彼时的李雨霏主持着《交易时间》《市场分析室》两档专业财经类节目,她或许更容易炒股成功。然而,2013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雨霏坦言,自己也有着炒股严重被套的遭遇。
陈建德也表示,每天都有众多投资者入市,6月26日刚好是今年来的相对低点,胡锡进选择在这一天入市,或许只是一种偶然与巧合。在媒体行业方面,胡锡进应该是专业的,但其在证券市场上是否专业目前无法判断,得留给时间验证。
赵庆明认为,近期A股大涨主要是受人民币汇率上涨带动,胡锡进投资大赚更多是跟短期环境有关,目前市场环境仍不能轻易“言底”。
事实上,胡锡进自己也直言:自己没有额外信息渠道,他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互联网。他这个时候进入,除了想对中国经济增加一份切身感知,也是觉得股市都跌这么多了,国家更多振兴经济的措施都说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有“此时进入大概率不会赔”的“初生牛犊不怕虎”。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国是直通车
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何剑岭
图片来源: 摄图网_400058105
A股市场发展三十余年,不断加入的2亿投资者为市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时间推移,参与证券投资的载体从最初的营业部现场交易,到PC端下单,直到今天通过智能手机,证券交易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数量众多的老年人投资者群体而言,如何开发适合他们的APP,提升投资体验、并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帮助,成为监管与券商共同关注的话题。
4月1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面向老年人的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设计规范》、《面向老年人的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设计检测规范》两项金融行业标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两份金融行业标准起草均有众多券商参与。而在此之前,一些券商已经开始推出“长辈版”APP,以适应老年投资者的需求。
证监会指出,《面向老年人的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标准针对老年人使用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面临的困难,结合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给出了行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明确界定使用的语言文字库、屏幕显示、界面设计、业务场景设计等相关要求,有利于促进老年人更加便利、安全使用行业机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服务。《面向老年人的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设计检测规范》(下称《检测规范》)是结合《设计规范》制定的关于检测工作的配套标准,标准提出了检测评价方法,为科学、统一、规范开展检测工作提供了指导。
记者注意到,《设计规范》的起草单位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华创证券、嘉实基金、中融基金、华泰期货、恒生电子、同花顺、天天基金。
《检测规范》的起草单位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华创证券、嘉实基金、中融基金、华泰期货、大商所飞泰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
《设计规范》中明确,老年用户,指的是使用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设计规范》指出,在针对老年用户设计APP时,应遵循掌控感设计原则、信息无障碍设计原则、智能化设计原则。
掌控感设计原则包括架构合理、流程简明、操作顺畅、输入简化、反馈友好。信息无障碍设计原则包括引导合理、信息易读、体验一致、操作简单、错误预防、错误纠正。智能化设计原则包括智能客户服务、智能全局搜索服务、协助设计等要求。
具体的要求,则包括老年用户初次使用产品或产品有新功能上线时,可随时使用操作引导功能快速了解和使用产品;采用渐进式呈现,逐渐引入产品特征,逐步呈现信息和简化设计,防止老年用户因阅读速度较慢而引起的认知超负荷;避免闪光等光学元素运用(如闪光、特殊光颜色)引起老年用户的生理不适;在界面设计中需要放大触摸目标,使目标项足够清晰,提高老年用户点击的准确率等。
《设计规范》还在页面设计、反馈提示等方面提了具体的细则。如要求首页应具备显著入口,支持切换至适老版,或在首次进入时给予显著切换提示,且在“设置”中提供适老版入口;具备搜索功能的移动应用应将“长辈版”作为标准功能名,用户可通过搜索功能直达,同时设置“亲情版”“关爱版”“关怀版”等别名作为搜索关键字等。
此外,《设计规范》还特别提到,应针对老年用户的常见问题或关注点在投资者教育内容上予以侧重;应不定期向老年用户推送资本市场风险教育;对老年用户进行投资经验的区分,针对投资经验不足的老年用户,宜在明显的位置为其提供投资者教育入口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过六十的投资者在A股市场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2021年9月,《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上海股民104岁的周阿婆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百年历程,现在仍然每天看着电视上的证券行情,需要下单时则指导儿子通过手机APP代为操作。
2021年1月起,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旨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残疾人需求的信息化社会建设。
而近期,已有中信建投、国信证券等券商在进行APP升级时推出了长辈版。如中信建投蜻蜓点金APP的适老模式主打“大字体、大图标、更清晰”;国信证券的金太阳APP也类似,主打“关注视觉体验,放大字体、图标,使得投资者看得清晰、轻松”。
总之,每个人都会老去。对于仍然喜欢活跃在A股投资前线的老年投资者而言,“长辈版”APP推出行业标准,对他们、乃至未来的我们,都是令人开心的事儿。
每日经济新闻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9/5332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