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杨百万炒股三十条经验与杨百万股市战例

发布时间:2024-09-08 06:5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百万炒股三十条经验,以及杨百万股市战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股市高手杨百万告诫

在股市这个市场上,成功不是看你最近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能活多久,股市人的流动很大,面孔一茬一茬变,20年间,我见过很多大户变中户,中户变散户,散户变销户的悲剧,归根结底,不是谁比谁傻多少,而是人性的弱点:贪婪使然。所以,要做到大赚更好,小赚也可,不赔钱为底线,其实也是不容易的。

股市也是一个微缩的人生:股票的涨涨落落,不正是反映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吗?要知足,不能贪心,许多人生哲理在股市中同样受用,这些道理对于不炒股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去理解,但是在股市中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能上演一次。千金散尽,对于没有炒股的人来说或许会很难受,甚至会有些人走上绝路,但对于股民来说,经历了股市的涨涨跌跌,千金散尽之后更期待的是还“复来”。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炒股留下哪些“遗产”?

作者:东方鸿鹄

01

14日消息称,杨怀定于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对杨怀定,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说起杨百万,股市江湖早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对于70后或者更早出生的股民,被称 为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是个中国“巴菲特”。

杨定怀,上海普通土著。“杨百万”,是一个壕气的绰号,也是一个时代符号。

在那个万元户就是稀缺品的年代,杨定怀就赚得百万,绝对牛掰。

虽然被称股神,但杨百万发家,却是从倒腾国库券开始的。

1988年,杨百万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 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国家要开放国债交易,先在上海等7个城市试点。杨百万发现 ,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于是就用手里的2万存款,去买卖国库券赚差价,两个月就赚到10万元。

随着试点城市越多越多,杨百万生意越做越大,很快赚得一百万元。

这也是杨百万的第一桶金。

1989年,杨百万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他感 觉到利率即将下调,于是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他第一次买入了“电真空”共计3000股,当时价格91元。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怀定将其卖出。后来通过低卖高 抛,电真空股价后来涨到2500元。他又赚了一笔。

1992年,市场进入熊市。上证指数跌至400多点,杨怀定马上进去抄底,结果被套牢。

1994年,他通过报纸上消息判断,政府即将出台救市政策,立刻将股票资金投入股市。

很快证监会宣布救市政策,此后股市一骑绝尘,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杨百万手中股票就翻了四倍。

杨百万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曾雇佣两个警察做私人保镖。杨百万早已隐退江湖,江湖里依然有他的传说。

02

杨百万,属于典型的草根,初中学历的他,没有特别的专业背景。他之所以能够在那个年代,通过炒股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很多过人之处。

他的离去,给广大股民留下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炒股经验?

今天鹄哥就谈谈这事。

一、善于把握机会。

谁都想赚钱,但没有谁赚到钱是偶然的。杨百万从工厂辞职时,手里就有两万现金。两万元钱什么概念?当时一个工人月工资 也就是六七十元。两万元是一个工人20年多年工资。可见,杨百万敢于辞职,打破铁饭碗,与其说是有勇气,不如说是有底气。 他底气是,自己手握2万“巨资”,同时看到了当时国家开放国债的商机。

现在炒股炒期货什么的,都有电脑。可当时,依靠是报纸和广播。杨百万正是通过报纸,看中了国家的政策走向,果断抓住机会,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昨天鹄哥看到一个视频,大意是问,现在信息都这么发达了,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视频甚至说,很多信息其实百度都能搜到,关键是善于从新闻信息表面,分析背后逻辑。这就需要赚钱的思维和头脑。记住一点,赚钱机会永远等不来,也不会送上门,必须个人通过努力一点一点积攒而来。

杨百万第一桶金,就是通过信息差赚来的。有赚钱的头脑,善于抓住机会。

这是杨百万给我们的第一投资启示。

二、善于利用政策。

能够通过炒股等投资赚钱,杨百万善于关注国家政策。有一种说法,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这句话,不是 没有道理。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都可能传递到投资市场,对股市产生影响。很多股民炒股,喜欢一天到晚盯盘。炒股的基本技 术,当然需要具备,但是股票的走势,功夫却在盘外。

毫无疑问,杨百万对政策有比常人敏锐得多的嗅味。比如当年,股市步入熊市,他判断国家要救市。这里面真正难的,不是救不救,而是什么时候救。只有踩准时间点,才能赚钱。如果等到大家都知道,都行动起来了,就晚了。所以,很多政策信息, 就看你能否快人一步、及时捕捉了。

三、守住底线思维。

网上有一个杨百万更让视频,说的是,杨百万倒卖国库券赚到一大笔钱后,第一时间去问税务部门,是否要缴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杨百万的法律意识极强。他行的是正道,堂堂正正赚钱。

杨百万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知道政策和法律的边界,有底线思维。这样投资者,绝不会敢与国家政策和法律相背的事。

在炒股上,也不会蛮干。杨百万有一句炒股名言,“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四、坚持独自操盘。

以杨百万当时的影响力,足以成为操盘手,帮别人炒股获取佣金。但当有人专门来找他,希望将 钱交给他来投资股票,但都被他一口回绝。

为什么?炒股不可能永远赢。帮别人炒股,却是另一种赚钱思维。它与自己炒股是两回事。杨百万说:“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评家,我是标标准准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现在有很多所谓炒股分析专家,宣扬推荐的股票,帮别人赚了多少多少?但我更想知道,专家自己赚了多少?实际上,所有的专业分析,只能预测一种趋势。它的准确率永远是50%。我们炒股,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别人的意见,仅仅是参考。

五、切忌存在赌心。

杨百万说:“我最多不会持有超过3只股票。每个时期都是这样,选择3只股,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散户持有十几只,结果一跌,跑都来不及。”“‘不倒’秘诀:信奉‘落袋为安’,不把钱全投进股市。”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手法,却暗含着投资者基本心态。

任何时候,股票只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投机甚至赌博,普通投资者必须量力而行。

03

仔细想想,杨百万炒股成功经验,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他只是一个优秀的散户。

但有时候,就要克制的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面对诱惑,能适可而止,就是高手。就像男人必须过了女人这关。好色,是男人天性。但如果男人一见到漂亮女人,就把控不了自己,必难成大器皿。

炒股也一样。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输多赢少。


 

看趋势(摘自杨百万股市战例)

不懂趋势就是“不懂四季”。农民不懂四季颗粒无收,人不懂人情冷暖四处碰壁,股民不懂牛熊趋势赚少赔多。许多股民认为股市是个赚钱的好地方,进入股市前没有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殊不知股市自身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在股市中亏钱是正常的,而赚钱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因为对于一个阶段来说,股市中投资者的盈亏不过是全体参与者资金的重新分配而已,且由于每次交易投资者必须向国家交印花税及向券商交手续费,因而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在没有外来资金加入的前提下,资金总额事实上总是在不断减少。

所以,就总体而言,股市不会生钱,只会亏钱,事实上个人投资者的盈亏差异就在于入市时的大势使然。

俗语说:“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在股市上则为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作为散户搏击股市的基本功就是要会识别趋势,作为个股也同样。

股市中有三大趋势: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及短期趋势,这三种趋势互相推移转变。市场趋势的移动犹如海水涨落,长期趋势是潮汐;中期趋势如同波浪;短期趋势则像波纹。

一、炼就分析大势与判断走势的火眼金晴。

1、股市的长期趋势。

从宏观的角度看股市的趋势,一般持续一年或多年的市道变化叫长期趋势。长期趋势分为长期牛市和长期熊市,如果股市每一波上升的高点都比上一波高,而回落时的低点仍高于上一次的低点, 其主导趋势是上升的,就称为牛市;如果股市每一波上升的高点都不能高于上一次的高点,而下跌时的低点却低于上一次的低点,其主导趋势是下跌的,就称为熊市。牛市有上涨也有回调,但上涨多于回调。上涨时称为多头市场,回调时称为空头市场,反弹则为多头市场,这就像潮汐一样。

2、股市的中期趋势。

在长期的趋势中经常有些中期波动对主导性波动发生干扰,也称中期性调整或中期反弹。在牛市里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大势的短期性趋势低点比上次的低点低,不过其长期性趋势未遭破坏,通常调整后又恢复其原来的上升趋势;在熊市里大势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回升,短期的高度较上次的高点高,不过仍不足以改变其长期向下的趋势。一般中期趋势持续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中期趋势是市场的一种适当校正,多数出现在过度购入和过度抛售之后,是一种正常的股价变动现象。

3、股市的短期趋势。

短期波动的时间一般只有3-10天,就短期波动本身而言无任何意义,不过无数次的短期波动形成了中期趋势。短期波动随机性很大,容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如政策的刺激等会形成机构或个人的共同看点,引发短期行动。

股价的波动就是由上述三种趋势组成的,短期趋势组成一个中期趋势,再由几个中期趋势组成一个长期趋势。由长期上升转变为长期下跌,再由长期下跌反转为长期上升趋势,循环变动,永无停止。

未完待续……

[杨百万炒股三十条经验与杨百万股市战例]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9/5298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