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场暴跌,彻底打乱了大家思绪,本来坚定的价值投资,现在又凌乱了,让大家又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学巴菲特呢?
炒股的人一般都会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则,但是这在中国真的适用吗?中国的股市真的可以价值投资吗?
学巴菲特的时代又来了
一直以来中国人投资必提巴菲特,什么股神、价值投资、长线持有,能一套一套的滔滔不绝,可谓是熟读巴菲特三百首,不懂股票也能喷!甚至小巴菲特来中国,都会引起财经媒体的围观,太奇葩了;小巴菲特自己也是一头雾水,要知道他可是个艺术家。
之所以这么崇拜巴老,是因为我们被洗了脑,一说就是40年翻了多少倍,买了几个公司一直拿着。前者叫做财富效应,后者叫做懒人效应,二者一结合,就变成了投资领域的邪教,不知坑害了多少大爷大妈!学巴菲特48元买中石油的,要是一直拿到现在,连内裤都输掉了吧?
投资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活儿,简单体现在别人那里,而复杂往往都让自己赶上了。就拿巴菲特来说,我们翻阅了他一辈子成功的记录,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爸爸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最后还当了国会议员,在金融委员会工作,相当于中国的一行三会吧。所以巴菲特的成功之路,也是从拼爹开始,只是我们不能否认他日后的努力。
既然说了巴菲特日后的努力,那么他的成功应该是可以复制的,为什么说在中国不适用呢?
巴菲特无疑是成功的伟大的,但他的经历只适合米国,因为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一个是为了融资和投资者分享经济增值而生,另一个是为了国有企业脱困才出现。再有我们不能复制巴菲特的就是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家纺织厂,买来后也亏损得肠子都悔青了,最后变成了一家保险公司,才翻了盘。这在中国是绝无可能的,要知道虽然前后有新旧36条,都承诺对金融开放,但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做金融要远比贪污腐败、甚至杀人抢劫的罪过大得多!所以如果你也“幸运”地像巴菲特那样买到了一个濒临倒闭的纺织厂,那最后真得倒闭了。
那我们常说的,买入价值企业,并长期持有,也行不通吗?
巴菲特后面的投资,无论是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华盛顿邮报等等,无一不是用保险公司无尽的现金流在支撑的,说白了就是不怕跌,随着下跌可以无穷无尽地购买。而他在乎的是这些公司的股息分红率。就好比一只鸡20块钱,每月下十个蛋,我觉得很合适,用不了几年卖蛋的钱就把鸡钱赚回来了,没想到过几天鸡变成10块了,每月还是下十个蛋,这不就更合适?反正保险公司有的是钱。而在A股,股息率?鸡生蛋?开玩笑吧,我们的鸡基本都集体绝过育了。
所以,巴菲特有他的天时地利人和,你学不像也学不了。给你根棒子,成不了孙悟空,反而容易被人当猴耍!特别是那些阶段性学巴菲特的,最后也就成了股市的输血机。
每晚20:17,雪球君给您离真相更近的剖析
最近媒体焦点在巴菲特买了航空股和苹果,然后许多资金去跟随,估计巴菲特自己都不会建议这么干。
首先,巴菲特看懂了,不代表我们看懂了,如果没完全看明白就买,本身就是违背巴菲特的原则,即使巴菲特看对了,如果中间有股价大幅波动,比如大幅下跌,我们心里没底的话不一定拿得住,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
其次,巴菲特并不是百发百中的神仙,看走眼的例子也有好几个,比如以前买航空股、康菲石油、DEXTER鞋业都算是失败的投资,去年清仓的沃尔玛也没怎么赚到钱。
再次,机会成本也许很高,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找到确定性很高的投资机会,仅仅因为巴菲特买了某公司而跟着去买,可能丧失更高更确定的投资收益。巴菲特管理资金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可投资的范围受到限制,相对于伯克希尔早中期,他对投资目标的预期收益率已经下降,比如他可能对10%左右的预期收益率感到满足,但我们并不一定会满足于这个收益率。
最后,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巴菲特懂的东西我们不一定懂,我们懂的东西巴菲特也不一定懂,一人一世界,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每个人的可理解范围都不同,我们应该站在前人(如巴菲特)的肩膀上形成科学可持续的投资体系,但投资能力和能力圈需要自己慢慢积累,谁也帮不了我们,看别人怎么打高尔夫和自己打还是区别很大。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8/5227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