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次股市大跌、暴跌都会导致很多投资者被重套。为了不被套,反败为胜,投资者应遵守避免被套的原则。
(1)不贪婪追高。对于那些已经上涨10~40倍的个股,一旦出现被套可能是长时间被套,甚至永久被套。因此,一定不要贪婪地追高,避免被深套。
(2)在下跌趋势中不买股。
(3)设好止损位,不要让你的股票亏损超过15%以上,坚决执行操作纪律。
(4)分散风险。一般散户投资者买股的数量不要超过3只。股票太多会影响获利能力,超级集中则增加了风险。例如,对于较大的投资者,最多不要购买超过5只股票,最好每只股票分配较为平均,除非出现特别有把握的股票才重仓。另外,股票也不要过于集中在一个板块或者一类股票中,避免同起同落的局面。
(5)不要刻意追求暴利。暴利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对暴利的ST或者其他类概念股,遇到了算是幸运,遇不到不要刻意追求。
但是如果真的被套住了应该如何解套呢?下面越声攻略(yslc688)给大家整理了最简便的解套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全面清仓法:
当一只股票跌破30线或60线,必须高度警惕,如果股价跌破后的短期内不能收复,那么必须全部清仓。
适用于处于下跌初期的股票。
重要的技术位置和趋势线被跌穿,犹豫不决只会使亏损加大,日后操作更困难。
二、向下差价法:
前提:投资者可以准确的判断后市是向下走势。
如果股票被套牢,等待反弹,当股价到一定的高度时,先卖出,待其下跌即将反弹时再次买回。
反复使用这种低买高卖的方法,可以降低股票的成本,如果操作得当,总资金补回了亏损,就可以完成解套。
三、单日T+0:
根据股票实时价格的波动来做文章,本质还是降低成本。
昨天有100股被套,有两种方法:
1、先买入100股,待股价涨了,卖出100股;
2、先卖出100股,待股价跌了,买入100股。
可以反复使用这种方法,收盘数量和昨天是相同的,但是现金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最后资金回补直到解套。
不同阶段的解套策略:
每一种解套策略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的时机也各不相同,投资者需要在股市运行的不同阶段中,采用不同的解套策略。
1.止损策略适用于熊市初期
这时股指处于高位,后市的调整时间长,调整幅度深,投资者此时果断止损,可以有效规避熊市的投资风险。
2.捂股策略适用于熊市末期
此时股价已接近底部区域,盲目做空和止损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或损失,这时耐心捂股的结果,必然是收益大于风险。
3、做空策略适用于熊市中期
中国股市还没有做空机制,但对被套的个股却例外,投资者可以在下跌趋势明显的熊市中期把被套股卖出,再等大盘运行到低位时择机买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套牢造成的损失。
您想知道抄底、止损、解套、逃顶的技巧吗?欢迎关注公众号越声攻略(yslc688)查看!
(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时应审慎评估)
这是励课堂的第74篇文章……
更多精彩请关注励课堂微信公众号liketang1
作者:宋武/职业经理人、励课堂合伙人
3月2日,乐视股价大跌;3月3日,乐视继续大跌。
曾经表示要和乐视风月同舟的鑫根资本疯狂抛售,市场哀鸿遍野。
关于乐视和贾跃亭的政经故事很多,今天只想说说乐视和鑫根的恩怨情仇。
去年12月鑫根资本合伙人曾强说短期内不会减持,他表示,鑫根资本对乐视生态模式和乐视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于乐视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战略进入第二阶段等,鑫根资本与大股东保持着充分良好的沟通,对非上市业务也有深入的探讨。曾强个人对大股东,特别是贾跃亭及其执行团队是高度认可的。鑫根资本将与乐视风雨同舟,尽最大可能继续为乐视生态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近期也会有一系列投资于现金流为正的项目。
鑫根资本曾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了这样一番言论:“贾总应该壮士断臂,把上市公司的四个主要业务集中做起来,将90%的时间投入在上市公司,剩下10%的时间作为股东,而非以CEO的身份参与乐视其他生态业务。”
而在曾强此番言论公开不久后,贾跃亭在回答媒体如何看曾强的言论时轻描淡写地回复道“我没有太多看那个文章,鑫根资本只是我们二级市场上的一个股东而已,因为乐视的持股非常散,不存在二股东、三股东。”也就是说贾跃亭并不承认鑫根资本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一开始,鑫根资本表达了对乐视的信心,除了给市场信心,确保自己的投资能够保值的原因外,我相信其对乐视和贾跃亭的信任都是发自内心的。
接着,鑫根表达了对贾跃亭的一些建议,后面估计暗藏着分歧,但是仍然局限在对公司经营上的建议,也可以说是就事论事。
而后,贾跃亭的回答说了两个意思:第一,我根本不关注他的说话;第二,他根本不重要。整个说话充满了蔑视和无所谓,完全没有一个公司的CEO对股东应有的尊重,贾跃亭与鑫根资本渐行渐远。
现世报来得很快,一个季度以后,鑫根砸盘,不但乐视股价狂跌,连带患难时拔刀相助的孙宏斌也被套牢。
如果乐视股票不能止跌,贾跃亭质押的乐视股票将被强行平仓,作为创始人的贾跃亭就会被判出局。
一场乱局,原因很多,我没办法一一解析,但贾跃亭不好好说话,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两个亲密战友就此分道扬镳。
虽然在抛售乐视股票以后,鑫根资本发表声明,依然相信乐视的发展,但市场是用脚投票的。
我们大多数人成不了叱咤商海的大BOSS,但在职场中,依然需要学会好好说话。好好说话是通俗的说法,官方说法是良好的表达技巧。
好的表达表征观点坚定但表述温和
既然是表达,一定是要传递观点和意见的,可以在一开始提出观点,也可以在最后陈述意见,但切记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对方根本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表达观点最好用短句式,观点前的定语不能超过两个。
比如,“我最欣赏守信用的人”,就是一个很清晰的观点表达。而“我欣赏那些说到能做到,不会敷衍他人,像季布一样说话算话的人”,表达观点就显得啰嗦,三个定语都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想加强观点,可以在清楚陈述观点以后,再做进一步的表述。
观点清晰表达以后,还需要阐述观点,这个时候的表述可以语气温和一点,尤其是和他人讨论不同意见的时候。
温和的表述能够减少对方的反弹,为双方的讨论建立良好的环境。
尊重对方观点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分歧是随时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这些观点来源于生活积累、过往经验和综合判断,即使和自己的不一致,也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区分。
每一个观点都值得尊重,也唯有尊重对方的观点,才能更好表达自己的观点。
尊重对方观点,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顾及到对方的感受。
我们曾经在PTT课程里面,有一个行为模式理论,就讲到了“感受好,则行为好,最后结果才会好”。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他才会用善意回应。
运用多种手段
表达运用的场所可以在演讲、沟通、谈判、邮件、文字、微信等很多方面,如果表达的手段单一,不利于自己观点的表现。
比如演讲,演讲者会采用手势、身段等各种方式,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视觉、听觉上采取多媒体手段,某些时候还可以辅之于道具。
比如微信,现在很多人会在文字后面,加上表情符号,来加强或者确认表达的意见。
策略与目的的关联性
表达策略有很多,这里有一个误区,有些人采取自认为很炫的表达策略,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没有为目的服务,这样的表达我们称之为花瓶式表达。
回到贾跃亭的那段话上,试试换一个说法:
“你们说的文章我确实没看到,但乐视是一个有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决策有科学的决策机制。鑫根资本是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相信,鑫根资本的每一个建议和意见都是希望乐视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作为股东对公司发展的每一条意见,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传达到董事会,董事会都会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尊重、温和,也表达了公司会研究股东的建议,可以让鑫根资本感受到重视,至于意见冲突,可以回头再私下沟通。
表达的范畴很大,联系职场行为,我们把焦点聚集到在职场中怎么好好说话上。
预判感受
表达的目的是传递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认同,进而达成一致。
对方感受不佳的话,要么会增加沟通的难度及时间,要么最后无法达成一致。
所以,在表达之前,就要考虑希望对方能有什么感受,会有哪些改变,最后可能会采取的行为是什么。
预判对方的感受时要参考三个维度来做出判断:观点本身、对方的性格、双方的差异。综合判断之后,可以修正自己的观点和表达策略。
区别对待
上司和下属、本部门和其他部门、急性子和慢性子……不同的表达对象一定是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职场中,因为职位不同,是有不同语境的,说话必须遵循不同语境的规则,违反规则的表达是无效的。
我在基层工作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当时的直属上司是我入行的老师,因为私人感情比较好,一对一沟通时比较随意。
有一次在会议中,我很随意的调侃了一句上司,结果上司脸色非常难看,后面花了很多时间才重新弥补了两人的关系。
我们常常听到评价某人对上和对下的态度不一样,其实从职场规则来讲,这是合理的。协调分歧的时候,对待下属说话,要求会多一些,语气会强硬一些;和上司对话,陈述不同的观点,协商会多一些,语气会温和一些。没有一个上司会喜欢和他强硬对话的下属。
不被情绪操控
人有七情六欲,但成熟的职场人是会在工作时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香港的影视剧里,不管是警察、医生、律师,都会强调专业性,也有很多专业的表现,其中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面对职业中的问题时,控制情绪,用专业态度对待。
比如一个经典的桥段,警察和大反派私仇深似海,最后警察抓住大反派,本可以一枪爆头,结果警察最后放下枪,把大反派绳之以法。这个时候就是用专业的精神在控制情绪,没有出现私人审判。
大喜或者大悲都会影响行为,而往往在大喜大悲时说的话、做的决定都会后悔,因为极端的情绪会导致出现极端的行为,学会控制情绪是一个职场人专业的表现。
控制情绪可以采用自我监控、深呼吸、默数、重复目的、推迟或停止的方法。
自我监控。随时观察自己,当出现心跳加速、出汗、脸色发红、胸闷各种生理变化的时候,就是我们极端情绪到来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就要运用手段进行情绪控制了。
深呼吸。深呼吸的作用是大量吸氧,增大脑部供血,脑部供血充足以后,有助于理性思考;同时,深呼吸还可以调节呼吸频率,让呼吸频率回到正常的频率上,呼吸正常了,情绪也可以趋于正常。
默数。默数的目的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期,避免冲动的话脱口而出,同时也可以更多的思考,给自己一个足够的空间。
重复目的。可以是心里默默重复,也可以是把目的再次明确表达一遍,两种方式都是给自己确认目标,告诫自己不要别情绪左右。
推迟或停止。如果发现通过前面的方法,生理表征还没有恢复正常,应该果断推迟或者停止表达,等情绪恢复平常以后,再继续表达。
限定范围
要好好说话,就要把表达的内容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描述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来自于自己的干扰。比如在描述事件的原因的时候,常常会去描述原因的来历,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列明原因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今天的工作没能按时完成,需要向在外地的上司报告,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停电,向上司报告的时候,最好的说法是“今天上午十点到十二点,公司停电,今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了”,但有人会这么说“今天早上,因为供电局要检查线路,我们整个片区都停电了,物业也没有发电,所以十点到十二点的时候,同事们都在自己安排,没有时间做工作”。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哪一个说法更专业,表达的更清晰。
对于受众来讲,关注的是直接原因,而不是和主题无关的其他原因来。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把表述的内容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要在中途不停绕圈子。
聚焦结果
好好说话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聚焦结果,所有的内容都要围绕结果服务。
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和内容,只要和结果的关联度不够,就要果断舍去。
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话,听的过程非常舒服,讲得也很精彩,但是最后发现很多精彩和结果无关,反而对于结果的支撑非常薄弱。
好好说话是一项技术活,也是职场人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学会好好说话,才能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7/5159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