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撑压线、资金动量、OBV乖离指标解读板块:
1、光伏:
上周四出迪马克高9,加之资金动量死叉,向下变盘的可能性很大;资金动量与远期比较还是有一定背离的;OBV乖离出现卖出提示,并且出现有效顶分型,提示有效的可能性比较大;下周一会出费氏撑压线的支撑位,估计在3402点附近,目前还没有破位;
光伏
2、半导体:
费氏撑压线暂时未跌破,但已经距离很近;资金动量已经下破零轴,有走弱趋势;OBV乖离指标虽然水下死叉,但是均线向上,短期即使向下幅度估计不会大;
半导体
3、证券:出现高9,资金动量出现死叉,高9成立的可能性大;同时,指标有顶背离,要看看下方BBI的支撑力度了,最好不要跌破,证券走势非常接近大盘;
4、农林牧渔:两指标上零轴并回踩确认过,已经突破费氏撑压线白线,只要白线不破,向上会延续;
农林牧渔
5、医药:
两次冲击费氏撑压线未果,现在是向下寻底;资金动量零下死叉,走势偏弱;OBV乖离均线向上且未出现死叉,想破前低有难度,即使破了前低也会出现底背离,应该会快速拉回;
医药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参加君说
今天,我们为你推出一个新的栏目——参加学院系列访谈之《青·述》。
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带你走近参加学院的校友们和伙伴们,通过他们的行动、思考、感悟去记录这个不完美但不平凡的时代。
在这里,你可以读到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看到他们对商业世界底层运作规律的探索,感受到推动他们破风前行的力量,也可以观察到一个行业乃至一个时代正在经历的变化。
刘峥嵘,唯医骨科创始人、CEO
“1999年春节,我跟先生去南非旅行。出发前,我先生悄悄地跟我妈妈说,‘这可能是我俩最后一次远行了’。”
1996年7月,刘峥嵘被确诊为非霍金氏恶性淋巴瘤中晚期,这是一个5年存活率只有30%的癌症。三年的治疗过程无比煎熬,由于化疗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有一次刘峥嵘发烧之后无论如何退不下来,“最后靠躺在冰水里物理降温才捡回了一条命”。
令人没想到的是,无意中决定的南非之旅竟成了命运的转折点。从南非回来后,刘峥嵘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由于此前一直化疗和服药,几乎所有医生都劝她把孩子打掉,但她执意不肯。后来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位80多岁的老妇产科医生,看到她如此想要这个孩子,老医生被打动,说既然你这么想生,那就赌一下吧。1999年底,刘峥嵘第一个孩子出生,健康平安。从此一切奇迹般地开始向好,刘峥嵘的身体逐渐康复,三年后第二个孩子顺利出生。两个孩子的小名,一个叫阳阳,一个叫灿灿。
这段极其特别的生命经历,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为刘峥嵘打开了另一层世界,赋予了她受用终身的智慧,也在冥冥之中使她跟医疗事业结下了缘分。
十多年后,当她先生的哥哥、北京301医院骨科主任王岩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建立一个支持中国骨科继续教育的平台时,刘峥嵘欣然答应。2014年,刘峥嵘中止了20多年的投资生涯,正式躬身入局,成为了一名创业者。
“我经常告诉我的团队,可能接下来30年我就只做骨科这一件事情了。”
01 “创业特别让人有成就感”“过去这六七年,真的是特别好。创业让人特别有成就感,远大于以前做投资的时候。”
就像看着一栋高楼一层层拔地而起,刘峥嵘的成就感源自切切实实的价值创造。七年前从线上教育平台起步,如今的唯医骨科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连接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生态系统:线上骨科教育平台覆盖了90%以上的国内骨科医生;线下已开始在全国布局四种不同业态的骨科医院和骨科中心,从前期的问诊、检查到后期的手术、康复,构建起闭环;自建供应链体系,耗材成本大大降低;搭建底层信息管理、人工智能系统,支撑管理效率提升、医患体验改善以及未来的持续扩张。
一句话概括,唯医正在围绕平台上积累的骨科医生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打通的骨科诊疗闭环,打造透明高效健康的骨科医疗服务生态。
医疗可谓最重最难的创业领域之一。2018年底,刘峥嵘带团队给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曾鸣介绍唯医骨科的模式。曾鸣当时表示,这是他看过的所有线上、线下的医疗创业项目中,唯一感觉闭环能走通的项目。
“三年看到社会效益,五年看到商业模式,十年就是成功。”刘峥嵘早期曾对唯医的发展节奏作出过设想,实际进展几乎完全符合她的判断。
对战略路径的把握能力是投资人出身的创业者天然具有的优势,在找人、找钱等关键动作上,他们也往往胜过普通创业者。此外,刘峥嵘身上还带有一种普通创业者身上不多见的果决。
2020年初,在医疗圈子得知出现疫情爆发迹象后,刘峥嵘预判到潜在的危机,即刻作出了一系列应对疫情冲击的准备,比如现金流迅速收紧,除工资照常发之外,房租、社保等其他一切支出暂停,同时加快人员的优化……与此同时,春节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加大对骨干人员的激励,如半数以上的产研团队成员获得加薪,尤其是核心人员的薪水,“加得很狠”,为未来的业务起飞作好准备。
这些均非简单的决定,在疫情面前慌了手脚、犹豫不决以及作出误判的人不在少数。只有真正见识过风浪的人才会在杀伐决断的关键时刻拥有老辣的判断与足够强的担当。
这背后是刘峥嵘多年投资生涯的历练。
参加学院组织能力课课间留影
02 “再大的事发生,一定要有决断。”
刘峥嵘是国内第一批“红马甲”(证券交易员)。1991年4月,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她进入了势头正猛的万国证券。凭着出色的能力和十足的拼劲,两年后年轻的刘峥嵘即升任交易部总经理助理,负责自营业务、大客户业务。
“‘327事件’之前,万国证券完完全全主导中国的证券市场,我深度参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见识。”刘峥嵘感谢自己在万国的这段岁月,尤其对承受力和决断力的磨炼令她受益无穷。
“做证券交易,大风大浪统统会经历,一会儿跌停,一会儿涨停,甚至曾因托市把公司的清算账户打漏,风险非常大,经常晚上睡不着觉……后来我们自己投资创业,碰到所有大事能过得去,就是因为已经有过经验。”
而且做二级市场交易,尤其是大资金操盘运作,决定常常要在几分钟内作出,极其强调快速决断。“现金永远是王,二级市场永远都有机会,永远有周期、有波动,永远不要想这次没赚到底,后面就会没机会……做公司虽然不像做二级市场那样简单干脆,但在某些方面也要这么干。”
疫情期间的敏锐反应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种长期形成的思考模式。刘峥嵘极其重视“做”的勇气。“碰到任何问题,必须要去‘做’,做错了可以快速再作一个决定去改……再大的事发生,一定要有决断。”
在万国证券做了四年多后,刘峥嵘离开,跟先生王兵创业做了一家投资公司。这个时期,笃信深入研究价值的王兵夫妇经常跑去企业实地调研,凭着一股“生磕”的劲儿,他们结识了马化腾、李彦宏、马云、江南春等一众仍在创业成长期的“大佬”,与不少人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见证、支持诸多优秀企业的成长,也为后来刘峥嵘自己创业提供了滋养。
因此,尽管创业带来的成就感更强,但正是此前的投资经历为刘峥嵘真正操盘一家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唯医骨科团队在参加学院组织能力课课间合影
03 “做上一百年也没有问题”
医疗是一项极需耐心的事业,急于求成者难免失望,而刘峥嵘的经历与心态让她格外适合这份事业。
“我早就对挣钱没什么想法。很多人问我现在想干什么,我就是希望找到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想去追求的事业,把它做到最好。”刘峥嵘对医疗创新的空间与价值深信不疑:“如果你能看得到它的深度,做上一百年也没有问题。”
一百年并非随便说说。在做唯医的过程中,刘峥嵘展现出了一个耐心极佳的长期主义者的素质。
回溯原点,唯医最早是一个致力于为全国骨科医生提供线上继续教育的平台,平台上的内容包括全国骨科学术会议视频、与国内骨科专家定制的教学视频、平台医生自发上传的课件、真实的手术视频等。用刘峥嵘的话说,唯医在前面用5年的时间干了一件事,就是拍课。
拍课的形式没什么特别,差异在于质量。“要做教育,必须是最高的质量。我们的内容制作非常认真,剪辑成本也很高。我认为必须如此,因为这些内容可能会流传一辈子。”
由于疫情,线上直播分享兴起,唯医也做直播,三年前就自主研发了直播平台,在直播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是行业平均水平的数倍。内容把关也是少有的严格:分享者的PPT必须在直播两周前提交,以保证磨课周期;不允许分享者照搬其他平台上出现过的PPT内容,即便基础理论相同,病例、视频等也必须换掉,保证70%以上的内容是新的;每次直播结束,都要做详细的课程笔记,每场高质量的互动问题平均在六七十个,线上回答30个左右,剩下的继续在唯医平台上按体系呈现,最终还会变成电子书……
“我们任何活动都不是为了做而做,每项内容都是永远的沉淀。通过底层的大数据系统,它们会跟平台上已有的内容体系打通。”
目前,唯医平台上已有5万多个标准化病例,课程资源的数量超过13万,课程体系迭代了无数次。体系化、高品质的专业内容让唯医几乎实现了对其目标群体的全覆盖:眼下中国16万名骨科医生中已有15万在平台注册,加上骨科护理人员、产业链相关人员,整体注册用户超过23万。“全球没有哪一个医学教育平台的资源和流量有我们这么大。”刘峥嵘说。
从线上教育平台出发,如今的唯医希望针对行业内各方痛点,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态体系,这同样要求从长期主义的视角,提供根本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唯医选择对标的是已有50年历史的美国顶级骨科医院集团Rothman Institute Enterprise。
为此,刘峥嵘从一开始就极其强调底层系统架构的搭建。“有些系统产品我们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发了,当时开发了还通不了,就放着。现在统统就可以通起来了。我们做事的周期比较长。”
为了形成一张可以连接一切、调动一切的网络,唯医除自建技术团队开发HEDIS(The Healthcare Effectiveness Data and Information Set )、CRM等各类信息系统之外,还引入了许多强大的技术合作方共同建设,阿里云、科大讯飞、神策数据等都在其列。无论是与阿里合作开发的智能读片应用,还是在科大讯飞支持下实现问诊、直播等所有内容的文字化与结构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从教育到诊断、再到患者服务这一链条的连接与打通。
短期看,这些动作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与艰辛的试错;而从长期看,它们是整个生态体系高效运转的底层支撑,未来也会成为难以被攻破的竞争壁垒。
参加学院自学社部分社员合影
04 “没有捷径,就是熬”
唯医最早是一个带有公益性的项目,其诞生源自行业的强需求,尤其在国家推动分级诊疗之后,基层骨科医生的再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骨科对手术器械、手术技能的依赖也使培训尤为必要。
在很大程度上,唯医的发展一直是一个被真实需求推动的过程,下一步要走的路常常自然呈现在眼前。
“以医生端为例,我们把医生教育做好,问题随之而来:学了那么多之后,医生想要什么?他们希望找到更多适合的患者。”刘峥嵘说,“骨科还有重手术、重治疗的特点,很少有患者第一次看医生就接受做个手术、换个关节这种事,在反复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流失,因此医生希望能有工具帮他们导入患者、管理患者,等到患者真的需要重度治疗时,可以找到他完成连接。我们开发骨科云、骨科相机等工具,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这些都是刚需,其实想到这些东西比较简单,但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出他们真正能用的东西。”
唯医内部有一个“吐槽群”,大约三分之一是医生,三分之二是唯医高管和核心开发、产业、运营人员,无论是内部员工,还是医生用户,发现系统问题都会丢进去。医生们说起问题来毫不留情,曾有三四位技术人员因为扛不住巨大的压力选择离开。
得到教训之后,刘峥嵘会提前为进群的人做心理建设,在大家泄气的时候用各种办法鼓励大家往下走。另一方面,帮忙进行系统测试的医生们也时常灰心,感觉自己花了那么多精力进行指导,系统却还是不尽人意,刘峥嵘就天天给医生们做工作,请他们继续帮忙。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这件事儿坚持下去,我觉得没有捷径,就是一点一滴地做,一点一点地熬。”刘峥嵘感慨,“现在想想,我们做的这些事没多难,但坚持还真的挺不容易。”
作为行业先行者,唯医踩过的深坑、走过的弯路也不在少数。2016年,唯医希望从面向医生的线上教育服务向面向患者的线上问诊服务延伸。当时市场上并无太多参考,唯医尝试做“好大夫的骨科版”。做了一段时间,这一模式证明跑不通,团队全军覆没,“特别伤”。
跟刘峥嵘聊天的过程中,“熬”字出现了好几次。
再漫长的光阴,再艰苦的岁月,谈起来常似弹指一挥,但对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往往逃不开一个“熬”字,内里甘苦无法为外人道。
尤其是1996年~2002年的6年低谷期,“熬”对刘峥嵘来说是最恰切的形容。彼时刘峥嵘患病,受全球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整等因素影响,她跟先生的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之前积累的管理问题集中爆发,员工背叛公司、做出违法行为,一边治病一边要跟公安、法院打交道……
“这当中哪件事没处理好,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当时负面消息不断,我们去外面寻医问药,会被传公司要倒、我们要跑路。当时我们的客户都是上市公司,要跟他们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还要操盘、做市场,非常花心力……就是一点一点,咬着牙每天做这些事儿,熬着熬着就熬出来了。”
而无论故事里的人生有多少起伏和波折,作为当事人,刘峥嵘看到的一直是一条简单连续的曲线。“人生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垫起来的,很少有所谓的跨越。” 即便是患癌、康复这样看似巨大的转折,在刘峥嵘看来,也只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用不着戏剧化的叙事。
最简单的平静背后往往是最强大的内心。在难熬的患病时刻,刘峥嵘感受最深的也是来自家庭的温暖,“全家人都围着你转,其实也很完美”。将令人望而生畏的状态用“完美”来形容的人,也许真的是不可战胜的吧。
【番外·问答】
青阳:峥嵘,你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如果简单总结一下的话,对你影响重大的人生阶段有哪几个?
刘峥嵘: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我的中学阶段,在上海中学读书的六年对我一辈子影响巨大,给了我很高的眼界和定位。
第二个阶段是我毕业后在上海万国证券工作的四年多。这一段经历非常重要,给了我很多机会,也让我经受了很多锻炼。
第三个阶段是1996年~2002年,这是十分漫长的六年。我生了病,外部形势也不好,我和先生的投资公司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后来是一步步熬了出来,这个过程特别不容易。
第四个阶段就是2014年开始做唯医。
一路下来,我都喜欢干事,很多人问我现在想干什么,我就是希望找到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想去追求的事业,把它做到最好,留下一些中国最好的医院、养老院、抗衰老中心。
青阳:在你的人生中肯定做过无数个决定,尤其是你经历过很多关键时刻,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对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刘峥嵘:我认为决定没什么对错,一些决定当时可能正确,但从中期和长期来讲可能未必正确,反之亦然。碰到任何问题,必须要去“做”,做错了可以快速再作一个决定去改。做事的风险、别人怎么说之类的事都没那么重要。再大的事发生,一定要有决断。
青阳:你曾经在一次采访时说,你这一辈子可能就做两件事,前面二十多年做投资,后面就只做唯医。从投资人转变为创业者,有什么挑战吗?
刘峥嵘:我觉得没什么挑战,关键是能够躬身入局。投资人创业有优势,他们可以把战略、目标看得比较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人其实很适合创业,一是有眼界,二是有能力匹配资金,这也是创业最重要的两点。过去六七年,真的是特别好,创业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远大于以前做投资的时候。
青阳:创业进入医疗行业,跟你之前的治病经历有联系吗?提到成就感,唯医骨科希望给骨科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刘峥嵘:我的创业有偶然性,但所有的想法都是一点点积累而成。比较重要的也许是,我一直比较关注体验,当年治疗也是在很好的医院,但我始终对体验不是很满意,因此创办唯医后我十分强调患者、医生的体验。
如果让我想象一下未来的图景,我希望20年后唯医能够做出一批很牛的医院,设施好、人性化、价格合适,而且都是数字化的智慧医院,患者和医生的体验都很好。当然这必须得一步步走,不能一步到位。我们先把自己能干的事儿做好,比如提升一些公立医院的体验和效率,收购一些私立医院进行改造。随着我们的管理水平、驾驭能力一步步提升,一定能打造出最好的医院。
青阳:从物质层面来看,你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现在还要应对医生吐槽、团队泄气等各种棘手的难题,是什么在支撑你坚持把这件难事做成?
刘峥嵘:我的动力很简单,就是单纯想把这件事做成、做好。其实做什么事不难呢?即便是在家里指挥阿姨做饭也不容易,还要经常评估阿姨的心情,别一不高兴就撂挑子走了。做什么事儿都要动心力,大事小事都一样。
青阳:你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投资,很早就认识了马化腾、李彦宏、马云等人,现在又在创业。一路走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作为深度参与其中的一份子,你的感受如何?
刘峥嵘:变化太大了。我先生王兵1992年辞职创业,当时的创业环境真的非常难,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想正常赚钱都不容易。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他们生在一个更好的年代,1999年前后美国的风投进来,企业可以在公开市场融资,创业者获得了干净地长大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再往前看,中国未来的路肯定越走越宽,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而大环境越来越支持纯粹的人能够成功。我们创业这六年,不请吃饭、不送礼,还三天两头得罪人。我们的合作医院也曾收到过一堆要把唯医赶走的举报信,但我们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用数字说话:国家医保是不是少付钱了,老百姓是不是少付钱了,医生的收入阳光化也更多了,唯医也有合理的利润,多挣的钱继续降价,凭什么不支持我们呢?我们就靠这些得到了政府、院方的支持。放在前些年,这件事也许就做不成。
青阳:2018年之前10年左右的时间被称为“创业黄金十年”,投资、创业的热度似乎又上了一个层次,你觉得跟马化腾他们那个时代比,这次创业热潮有什么不同吗?
刘峥嵘: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巨大的机会、巨大的不容易。眼下到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走得对的公司会比以前走得更快。
就过去的5年、10年而言,发展太快了,钱太容易拿了,出现了一些浮躁的现象,现在是时候拼真刀真枪拼实力来做所有的事了,已经在创业路上的人要好好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handle公司。未来创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一定会是精英创业,像美国过去十年起来的公司,创始人的背景都很好。
青阳:之前听你说,你投资也主要是看人,如果为你看重的创业者总结一些共同特质的话,会是什么?
刘峥嵘:聪明、靠谱和韧性。
聪明十分重要,带不聪明的团队是浪费时间,跟不聪明的合作伙伴谈合作没有意义。靠谱是核心要素,每件事都有反馈、有结果。坚韧就是特别执着,有点像打不死的小强,永远都在做他想做的事,大概率能成。
青阳:你一直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得很好,这一点对女性创业者来说似乎并不容易,对此你有怎样的建议?
刘峥嵘:我觉得女性要换位思考,家庭和事业的平衡还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我也在反思,去年一年太忙,疏于管理家庭,老公孩子的体验肯定是差的。最近因为疫情关系一直在家照顾他们吃喝,他们也很开心,今年会主动调整节奏。
在我的排序里,老公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工作第四。从家里得到好的反馈会让你的情绪管理得更好、工作效率更高,过程中也能悟到很多东西。很多时候功夫在事外,不是说100%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就效果最好,处理好家庭事务的情况下再去工作,也许花六成功夫就能达到十成的效果。
青阳:一路走来,有没有什么时刻让你感到特别幸福,比如有了孩子之后?癌症康复之后?
刘峥嵘:我好像从来没有什么大喜大悲,我觉得每天都挺好的。生病康复也是一步一步演变的过程,不会在情绪等方面发生突然的变化。
其实当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我也没有特别悲哀。在最痛苦的时候,比如在检查、手术等治疗期间比较痛的时候,也会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但是痛完了,我又忘掉了。生病的时候,你会获得另外一种感受,你感受到的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全家人都围着你转,那时候也很完美。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6/5077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