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越声擒牛(ysjfh953)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一般而言,衡量股票价值的估值方法多种多样。普通专业投资者常用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盈率PE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PB估值法、DCF(现金流贴现模型)估值法等四种。
一、市盈率估值法
所谓市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即PE(市盈率)=P(股价)/E(每股盈利)。
其中,E的数值一般采用最近一个完整财年的每股盈利数据;而P的数值则是目前时点目标个股的最新股价。
作为国际成熟股市经过长期实践的一种估值方法,市盈率估值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非常简洁有效。简单来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未来若干年每股收益为恒定数值,那么PE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股东(也即该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在多少年之后收回初始投资(不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相比较而言,市盈率的原理类似于实业投资中的“回收期”概念,只是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而言,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未来若干年里一直保持恒定的每股盈利(即保持每年净利润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E的变动往往还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生存周期、经营管理情况、企业自身发展和成长性所带来的波动,未来每年的每股盈利仍然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盈率估值法只是对股票价值的一种粗略估计,只能大致衡量一只个股在当前的市盈率水平下,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抑或是大致合理。由此,一些专业投资者也会将其进一步延伸至“动态市盈率”估值法。比如,在目前2017年财年还没有结束时,根据已经某上市公司已经公布的2017年一季报或半年报的业绩数据,大致推测该上市公司2017年全年的每股盈利,然后再计算其“动态市盈率”,并评估其股价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
整体而言,市盈率估值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这种方法非常简单、直观和明了,非常适用于业绩稳定、前景明朗的公司。此外,其对全市场整体股价水平的高低,也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2005年上证指数998点时,两市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6倍左右;2008年1664点时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2014年A股在沪指2000点最新一轮牛市启动时,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附近。而这些全市场历史底部的市盈率估值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投资者在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而另一方面,历史市盈率估值的缺点,则主要在于“看后视镜开车”,不能充分反映一只个股未来基本面的变化形势。比如,有些强周期性的上市公司,在周期顶点的时候市盈率反而最低,而这个时候的股价也往往处于历史高点附近。
二、PEG估值法
所谓PEG (Price Earnings Ratio)指标,即是指一只个股的“市盈率与盈利增长速度的比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速度得到的数值。作为市盈率估值法的一个重要延伸,PEG估值法既可以通过市盈率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的业绩状况,也可以通过盈利增长速度考察未来一段时期内公司的增长预期。该指标最先由英国投资大师史莱特提出,后来由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发扬光大。
PEG指标的计算公式为:PEG=市盈率÷盈利增长比率;
假设某只股票的市盈率为20,通过相关计算之后某投资者预测该企业的每年盈利增长速度为10%,则该股票的PEG为20÷10=2;如果盈利增长速度为20%,则PEG为20÷20=1。显然,PEG值越低,说明该股要么市盈率越低,要么盈利增长率越高,从而越具有投资价值。一般而言,PEG估值法将PEG数值的标准数定为1。当PEG值低于1时,说明该股票价值被低估,值得投资者进行投资;当PEG值超过1时,说明该股票价值已经被市场高估。在彼得·林奇看来,最理想的股票投资标的,其PEG值应该低于0.5。
整体来看,PEG估值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考虑了企业业绩的增长情况,适合适度成长股或基本面变化较大的股票估值。而其缺点则在于,一方面盈利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的企业,PEG估值法可能并不合适;另一方面,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周期、基本面有较大特殊性的股票,PEG高估或低估的标准,较难确定,需要投资者进一步在更深层面进行把握。
三、PB估值法
所谓市净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最新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即PB(市净率)=P(股价)/B(每股净资产)。
其中,B的数值一般采用最近一个财报的每股净资产数据,也即当前最新公开披露的每股净资产;而P的数值则是目前时点目标个股的最新股价。
整体而言,历史市净率估值方法和历史市盈率估值方法基本相同。PB的数值,一般经常被专业投资者参考的标准数值有两种。一种是结合全市场过往历史波动和个股所在的全行业情况,所计算得出的市盈率区间范围。另一种则是数值1,即个股的股价是否跌破每股净资产。跌破一般将意味着该个股存在大幅低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PB估值法一般还要结合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投资者,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无疑是该公司一直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能够一直能为企业所有人创造高盈利、越来越多的盈利。因此,在不同的ROE水平下,每股净资产的实际价值,可能并不是账面所反映出的一个简单数字。“高效”净资产与“垃圾净资产”的实际价值,显然有天壤之别。
整体而言,PB估值法的主要优点也是相对简单、直观和明了,并且相对广泛适用于银行、地产等基本面相对稳定的重资产行业。其缺点则与市盈率也大致类似,相对不能有效反映在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深刻变化时的内在价值变化。在此背景下,PB估值法能够有效应用的最大前提,就是要合理评估一家上市公司净资产背后的内在价值。
四、DCF估值法
相对于以上介绍的3种常规估值方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估值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是一套很严谨和具有严格科学体系的“绝对定价”估值方法。
所谓现金流折现估值法,就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折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此时,现金流量指的是扣除了折现、维持企业运营的费用等之后的净现金流量。当目标个股的股价高于折现现值时,意味着股价高估,反之则意味着股价低估。
对于这种估值方法,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深表认同。他曾经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是这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一般而言,投资者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折现估值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5-10年的高速成长期的折现,另一部分是5-10年后的永续发展期的折现。整体来说,投资者要想得出准确的DCF值,就需要对公司未来发展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得出DCF值的过程,就是判断公司未来发展的过程。比如,在计算一家上市公司未来5到10年的DCF数值时,就需要在各种乐观、中性和悲观的假设条件下,推算其合理的股价数值。
整体而言,DCF估值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或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测算,非常严谨和科学。在实际应用中,适合业务简单、增长平稳、成长前景明朗、资本支出较少、现金流稳定的上市公司。而另一方面,由于DCF估值法会做出大量的假设和推理,在不同基本面类型、不同行业、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估值上,可能衍生出的估值模型也较为庞杂,相对仅适合对某一行业、某一企业基本面十分熟悉的投资者,在许多类型的股票上实用度相对不高。有意深入学习或采用该估值法的投资者,对此需特别留意。
若本文对你有帮助,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擒牛(ysjfh953),更多股票技术分析方法及操作技巧等你来学习!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策略(yslc188)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很多有经验的老股民,大多会根据成交量选股,因为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原动力,价动量先行!在此,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下成交量选股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成交量操作策略
1、技术分析离不开成交量分析
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众多,单从一项技术分析与多项技术来分析股市波动是不够的,没有考虑成交量变化趋势是不完整的技术性分析。在长期实践买卖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总强出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别图形,再结合其对应成交量大小的变化,推导出该图形后市较大的发展方向,从而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
2、价量背离——意味头部形成
实际交易过程还会出现另一种价量背离的现象。所谓价量背离,是指某只股票或大盘经过一段时间放量上扬后,由于涨幅较大,敢于追高的投资者渐少,而多数持股者暂时不愿抛售,也不愿继续加码买入,这时该股成交量开始呈逐步萎缩状况,尽管成交量萎缩但股价依然上扬,出现价格升成交量减少的现象,这种价量背离现象意味着股价面临风险极大,获利盘很大,随时都有抛售的危险,一旦下跌开始将引发急跌与重挫,上扬时成交量萎缩意味买方力量开始减弱,这是个危险信号。对一般个股而言,价格上涨而成交量萎缩3-5天后,基本上都形成头部,及时果断卖出为上策。
3、天量创下天价
一只股票随大势上升一段时间,升幅十分可观,如果突然一天成交量大幅放大,就意味着这一天抛售者众多,虽然买入该股的投资者也多,但基本以广大中小散户居多,由于这一天耗费买方资金庞大,这意味买方后续中能介入该股有限,这种市况出现,意味着头部形成,当天出现的成交量最大值越大意味着这个头 部形成的可能性越大,这个头部形成的风险越大,也意味这个头部不是小头部而是大头部可能性越大。个股出现成交量创下天量时,从实战情况来看,有 80-90%以上概率形成大头部,从历史发展看大盘形成的大头部,成交量创天量的情况占据80-90%的概率。可见无论个股还是大盘,关注上升过程是否创下近一段时间的天量是逃顶的关键。
二、成交量的陷阱规避
陷阱1:借助利好放量大涨
当个股年报、中报 等成绩优异时,或有重大利好消息出现,有良好题材出现时,主力通常会提前了解到这些利好消息,从而提前埋伏拉动个股上涨,一旦利好消息得到兑现,投资者大批量买入时,主力往往趁机放量上涨,将筹码转移给散户,自己则抓住机会出货。那些“内幕消息一大把”的散户,往往会因此被主力套住。
陷阱2:对倒放量拉升
此现象在盘整时通常可以在盘口看到。主力利用 “量增价升”惯性思维,采用大手笔对敲放量拉升的方法,持续放出大量,制造买盘实力雄厚的假象,从而吸引跟风盘入场接盘,自己则趁机出货。
陷阱3:高送配送出现之后的填权
高送配送出现之后的填权,一般在个股大比例送红股啊、用公积金转送何配股消息公布前,主力通常都会讲股票炒得很高。这时候,一般散户都会有畏高症,不会在高价追高买进,而主则会再进一步拉抬也没有办法吸引到跟风盘。只能等待送红股或者公积金转送的机会了。一旦股票大幅的除权,价位上马上会便宜很多,在去利用填权行情炒作和和散户都喜欢追涨的心里,在除权了之后开始大幅的拉抬股价,造成了大量踊跃买进的家乡,这是就就会趁机大肆的出货。因此,对于除权的个股必须要复权,让股价波动保持这一种连续性,避免掉入到陷阱。
陷阱4:逆市放量上涨
大盘下跌时,某只个股不跟随大盘下跌,或者也是抗跌、构筑平台整理。如果某日市场突然放量大跌,千股翻绿,但该股却是翻红,此类个股在当日市场中是十分惹眼的,此时投资者通常会认为该股非常强势,可以逆势上涨,因此大胆跟进,没想到在上攻1-2天后,该股开始急速下跌,到时放量上涨当日入场的投资者全被套牢,此类情况属于主力寻找“接盘侠”通常采用的手法。
三、成交量的量能形态分析
1、量堆: 量堆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交投异常活跃,成交量持续性放大,形成明显的一个堆。出现在底部,说明庄家建仓明热情高涨;出现在拉升过程中说明人气旺盛,交投活跃;出现在顶部,说明人气旺盛、庄家出货趁机迫切出货。
2、分时单独量峰单独量峰:是指在分时走势中突然出现的大单通吃,瞬间放量巨量独峰,但随后又没有持续量能跟进的的现象。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是拉升的过程中,是庄家自行对敲拉升股价的惯用手段。
3、 量三角托与量三角压:在价格平均线战法中,有讲到价三角托与价三角压,那么在量能指标里同样也存在着量的三角托与三角压。量三角托就是三条成交量 均线(通常用5、10、20日均线)依次上穿金叉所形成的量三角托,代表量能的稳步放大,往往意味着一波上涨行情的开始;量三角压就是三条成交量均线(通常用5、10、20日均线)依次下穿死叉所形成的量三角压,代表量能的逐步递减,往往意味着上涨的结束和下跌的开始。
4、圆弧形量能:是指在股价运行过程中,上涨明显放量下跌明显缩量,所生成的成交量错落有致,较为规则,形成一个圆弧的形态。这种成交量形态表明上涨时抢筹明显,而回调时则惜售明显,说明有资金有意做盘,是一种积极的量能形态,与之对应的往往是一波大的上涨行情。
若觉得小编文章有意思,可关注公众号越声策略(yslc188),可获取更多的股票投资策略和技巧,干货满满!
(近期有假冒伪劣号,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请认准广东广播电视台全资设立专业证券资讯机构出品,资格证书编号ZX0027!)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6/5069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