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越声财富(YSLC168888)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杨百万
“杨百万”绝对是中国股市最醒目的“传奇”之一。跟很多日后有了成就的“名人”一样,杨百万只是因为“穷则思变”,开始了他“从没想到过的”人生,那时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故事会广为流传。杨百万原名叫杨怀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个普通职工,干“第二职业”赚外快积累了两三万元余款。有一次他管的仓库被盗,他因出手“大方”,常买烟请厂里的工友们抽而被怀疑是监守自盗,公安局还请他“谈话”。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强的杨怀定,他一横心就辞职了。那是1988年2月。辞职后杨怀定开始从订阅的几十份报纸信息中埋头搜寻致富的机会。4月的一天,一条“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杨怀定的关注,他在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买了10000元三年期国库券。“银行利率5.4%,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开始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涨到112元,杨怀定抛掉了。半天时间,他赚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资——800元。很快,杨怀定发现全国8个城市的国债价格差异很大,他开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国库券异地交易。他带着全部的积蓄前往全国其他省市,在当地银行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国债,然后再带回上海,以较高的价格卖给银行,赚取差价。为了赶时间,他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没有睡觉。1989年,赚到了“第一桶金”的杨怀定,转身投入炒股。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半年后,股票大涨,杨怀定在800元以上价位抛掉,净赚150多万元,“杨百万”的外号,就此不胫而走。一年后,“电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买了回来。在股市行情低迷时,杨百万的“绝招”就是全部卖光,远离熊市,“2001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远离,直到2005年1月份,虽然四年的时间我每天还要去股市上班。”
还有好多我们不认识的隐士在股市赚钱了,我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按二八理论计算的话也有很多了,我始终认为要靠提升自己的能力赚钱,不能埋怨所在的行业,那是无能者找的借口。
如何从技术面上找出牛股?
1、看成交量
虽然成交异动的不一定是黑马,但黑马的形成必有成交异动伴随:
牛股初期:成交量均匀放大。一般来说,只有当成交量出现均匀、持续的放大,行情才能连续上扬,也才能出现黑马;
牛股中期:成交量极度萎缩,主力在建仓后都要进行打压洗盘,成交量大幅萎缩,而当成交量再度放大,主升浪就要到来时,方可介入;
牛股后期:连续的拉升之后高位出现巨量之后呈现量缩价跌,说明主力逐渐派发,也有新资金不断在高位接盘,股价出现滞涨的横盘震荡。
2、看整理时间
正所谓“横有多长,竖有多高”,一般说来,个股横盘整理时间越长,一旦突破后,上涨空间也会更大,股价突破大型整理形态,如突破突破大型三角形、大型箱形、长期整理平台后,往往预示着大行情的启动。股价在一个价格区间里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蓄势,达到筹码的彻底换手,同时把没有耐心的跟风者清理出局,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腾空而起。一般有这样一个说法,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3、看拉升方式
行情的大小,可从主力拉升的方式来预测,一般说来,主力最佳的拉升方式是:以小阳小阴的走势缓慢拉升,股价长期运行在MA5上方,主力在缓慢拉升中完成建仓,此类个股主力上涨目标高,经过洗盘之后,后市涨幅喜人。
交易最难得在哪儿?
20日,刚刚好是一个月的交易日数量。无论是个股和大盘,这个时间刚好处于中期趋势,无论是短期转好,还是长期势成,都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位置,甚至是仓位管理的标准。
运用20日均线,一般分两个层面使用,一个是大盘,一个是个股。
首先,20日均线在大盘的应用。这个方法的意义,在于解决持仓的问题。
一般股票软件会配置多条均线,为了不影响观察,只调出一条20日均线。
以上证指数为例,可以清晰看到,近期的行情与20日均线,处于交织的状态,此起披伏。
一般来说,K线持续上穿20日均线,就是增加仓位的机会。比如上图的黄色箭头位置。
为什么要等K线上穿这么久才加仓呢?均线有一个缺点,就是滞后,需要等待时间确认。黄色箭头已经完整地走出一波比一波高的趋势,确立趋势。
相反,K线下穿20日均线,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
主要的理由,就是根据20日均线已经被下穿。另外,过去一周的成交量持续萎缩,突破的动能显然不足。现在还是考验多方动能的时候,没算完全站稳。
第二方法,是个股。要怎么用?原理与大盘相似。
比如我去年一直观察的大白马复星医药,这只股我没买,但是一直在验证20日均线在个股上的应用,尤其是趋势牛股方面的测试。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上面我画了4个框,红色的是买入区间,黄色是减仓区间。用法和大盘的方法不会有差别,只不过个股价格更加敏感,需要观察的转折点的时间更多。
两个红色区域,基本都是每次回调到20日均线,都能站稳。基本保持上升趋势。
当来到黄色区域的时候,是减仓和观望的时期。注意第一个黄色框,转红的区间,我是等待K线站稳之后,再进行加仓的测试。
第二个黄色区域,主动打开的,是复星出大新闻那天,暴跌了7%,记忆犹新,主动打破了下跌趋势,减仓。
来到现在,20日均线又被上穿了,至于是不是假突破,还是进入新的上升趋势,还是观察K先能不能持续站稳均线。
注意,是持续,上面也说了,股价的波动比较敏感,情绪面影响很大。千万别一突破,就往里面冲。耐心,是一种美德。
简单总结一下,20日均线适用的范围很广,股票、期货都可以用。均线不是万灵药,它的滞后性一定要认识清楚。
另外,历史股价曾经多次站稳20日均线的个股,效果会更好。
明明要靠价格波动盈利赚钱,但是有的时候要求你必须忘掉价格,甚至于更要忘掉进场点,忘掉账面的盈亏,忘掉别人的对市场的观点,只留下交易系统表明的止损点(包括移动性止损)。
有的时候里,交易者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情绪抗干扰能力,赚钱会最直接的点燃一个人的欲望,而强烈的欲望则会造成心理情绪的波动,在心理学中有个很基础的论断,过度的忧虑会直接拉低一个人的心智水平,账面有浮盈内心会兴奋,账面有浮亏内心会忧虑,盈亏都不是最终结果,也注定了心态犹如过山车一般来回腾挪。
所以每一个交易者都不要高估自己在交易中的心理能力,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交易者始终突破不了某一个瓶颈的根本原因。
交易技术和交易预测,甚至交易系统都成就不了一个优秀的交易员但是孤独可以!
这里的孤独不是一种心态,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境界,交易之外可以涉猎百家,但是交易之中则应该只给自己留下一套简单的交易系统就够了,事实情况时往往想得越多,错的越多,短线可以盈利,长线也能赚钱,唯独既想短线喝汤又想长线吃肉的赚不到钱,这不是没有长短通吃的技术而是很少有长短都能控制的交易心态。
孤独的交易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抗各种干扰,实际上这种纪律和原则也是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投机交易是一项最难界定简单与复杂的工作
说他简单是因为的确是有50%的正确概率做基础,连市场卖茶叶蛋的老大妈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并且偶有不错的交易成绩,说他复杂是因为经常我们会看到很多高智商高学历高能力的高材生也在这里面折戟沉沙,简单而明确的行情,复杂而善变的心态,构成了这幕所说投资与人性大戏中的最跌宕起伏的两个因子。
其实,对大多数交易者来说,交易的简单与复杂更可以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概括,金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身处场外没有诱惑与恐惧的羁绊,心态最是清明,理性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出现了很多有水平的分析师,进场以后,所有的决策都要为自己的欲望服务,所以一流的分析师也就只能从三流的交易员开始做起。
从人认知的角度来看,对任何事情的认识边界都容易出现过度,所以在宏观社会环境中总是会出现很多投机泡沫,放在微观的交易行业来说也会如此,因为见过了太多的人亏钱了,所以很多交易者都宁可把这个行业想象的复杂一点,只要一复杂就很容易跑偏,比如很多交易者在谈及交易理论的时候都会提到佛与道,关于这点我们应该明确,念佛不是祈求佛祖保佑发财,而是学习佛祖那种面对诱惑时无我的心态,以期望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静。
交易的本质终归是一种概率,用小的错误去验证大的盈利是这个行业盈利的主线,任何复杂的数学模型或者大数据样本程序化交易都离不开这个范畴,至于所谓的捕捉龙头之类的胜率论更是车的有点远大发了,所以,预期把精力浪费在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深奥理论和复杂的交易模型里面,不如用最原始,最低级的眼光来分析这个市场,也许只靠一个价格和一根均线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果您喜欢以上文章,或者想了解更多股市投资经验及技巧,可以关注公众号越声财富(YSLC168888),干货满满!
广东广播电视台全资国有企业,全国广电系统唯一专业证券咨询机构(资格证编号:ZX0027),提供每日实战盘面解读,技术实战培训、投资情报。
有“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与“第一股民”的称号相比,人们更喜欢叫他“杨百万”,草根、朴实、不造作。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当仓库保管员的公职,怀揣着两万元积蓄作为本钱,利用"时间差"和"地域差"做起了国债买卖,赚了一百多万,后又投身股市,成为股票市场的风云人物。
说起“杨百万”的炒股秘诀,他曾斩钉截铁的表示:“看报纸!”
扔掉国营企业“铁饭碗” 国库券发家
1988年4月,在上海铁合金厂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杨怀定一气之下辞职。此事缘起当年春节前后,工厂仓库丢失了一吨多铜材。因妻子承包的电线厂所用原料正是铜材,于是杨怀定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无故蒙冤,心有不甘,杨怀定在仓库仓库蹲守了一个月,终于抓到嫌疑人。自证清白之后,杨怀定负气辞职。至于辞职的“底气”,该人士称,这主要来自于一笔亲戚的金钱馈赠。按当时的银行利息,这笔资金每月产生的收益已超过了当时杨怀定36元的月工资。
杨怀定选择倒卖国库券,也有些传奇。
这源于一次去杭州存钱,在火车上与几位陌生人的一番攀谈。但无论哪个版本,在倒卖国库券作为“第一桶金”这点上,坊间没有任何争议。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我国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并出现异地差价。
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交易从没有低过面值。也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当时,有些地区的国库券交易价格与上海相比差价最多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杨怀定不分昼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他总结出经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
在复利效应下,短短几个月,杨怀定就拥有了百万家产。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那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而杨怀定一人就占去了1/7。
“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一直以来,杨怀定从不否认发家致富沾了政策的光。因担心背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杨怀定主动要求到税务局纳税。后来报纸也报道了,并说公民的纳税意识在提高。
投入股票市场 活跃在一线的“常青树”
在国库券捞到“第一桶金”的杨怀定在股市上亦有传奇。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天,我一个人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杨怀定坚定地认为,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一定会有大发展,他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杨怀定入手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那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只有8只,所以称为“老八股”。
从炒国库券到炒股票,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均达上百万元,故“杨百万”这个形象称号也在市场中传播开来。在那个万元户还很稀缺的年代,杨百万算得上是真正的“牛散”。
杨怀定的投资之旅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他也曾有一天亏8万元的经历。然而,他的“股神”大名也是在此时扩大起来的。当时,整个A股市场气氛非常热烈,沪指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而在这种气氛中,很多人看多认为沪指会涨到1800点,但杨百万选择在1500点抛售,从而一战“封神”。
在早期炒股大户中,杨怀定也是“常青树”般的人物。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然而,经过几轮牛熊洗礼,就仅有杨怀定仍活跃在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早期大户很多败于股灾不同。杨怀定变成杨百万后,他买了5套房子。此外,学历不高的他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
自述成功秘诀 看报看报还是看报
杨百万曾经这样说:在证券市场,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所谓时势造英雄,一定要市场发展了,投资者个人才能发展。
回头看,杨百万一开始的投资,就是很朴素的利率因素,抓住了国债的投资机会,只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意识。而他的先知先觉,是从“看报看报再看报”中得来的。
杨百万在《平民投资家———听杨百万讲投资的故事》自述到:1989年我在《中国金融》的一篇文章里看到,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及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面临亏损的边缘。我从中捕捉到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那时我看报纸很认真的,订了70多份报刊。
20年前,杨百万订了70多份报刊,通过学习,他往往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当时他说估计计利率要调低,可以买点股票放好。结果不多久就宣布利息调低。很多人认为他有内幕消息。杨百万说:“我有啥背景。我分析出来的。我订了70多份报刊,很认真地阅读。”
现在的股市与20年、30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不同,随着中国股市规模快速扩张、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以“杨百万”为代表的一批个人大户开始逐渐退出中心舞台。但学习,依然是现在每个投资者必须做的功课。
杨百万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骨灰撒到各个证券交易所门口。
有人评价道:杨百万后半生都献给了中国股市,因为他的百万名号,多少人在那个年代追随着他的百万之梦进入A股,才有了今天上亿的散户为A股做出的卓越贡献。
来源:新华社、中国证券报、新浪财经、新民晚报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6/5064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