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购买理财产品的平台比较多,比如,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那么,国内十大理财平台?怎么选?下面希财君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国内十大理财平台如下:
1、银行
银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理财平台,其中投资者可以把钱放入银行的定期存款、大额存款中,也可以购买一些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
2、证券公司
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账户交易股票、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
3、基金公司
投资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4、保险公司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健康保险、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
5、支付宝
投资者可以在支付宝上购买基金,或者其他理财产品,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把钱存入余额宝中。
6、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是京东集团下的一款金融理财app,投资者可以在上面购买基金及一些理财产品。
7、天天基金网
天天基金网是东方财富旗下专业的基金网站,与爱基金一样,投资者可以在上面交易一些场外基金。
8、微信
投资者可以在微信的理财通中挑选一些理财产品,或者购买一些基金。
9、爱基金
同花顺爱基金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投资者可以在上面购买一些场外基金。
10、雪球
雪球是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交易类软件,支持多家证券公司开户和交易,只要能够登录证券账户就可以购买场内基金,其平台上还代销了场外基金,同时,还可以跟投一些用户的投资组合。
投资者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来选择理财平台:
1、查平台与企业资质
看平台资质时可以看平台成立时间、网站ICP备案、营业执照等具有权威性的证书和数据,来判断该平台是否正规合法。
2、看资金监管和流向
投资者买入理财的资金是否由第三方(银行)进行托管,从而判断该平台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存在第三方(银行)托管的理财平台其安全性高一些。
3、看费用
投资者在不同平台上购买理财产品,其费用有所不同,投资者尽量选择费率较低的平台进行理财。
4、交易软件
交易软件功能齐全,交易系统十分流畅,不存在卡顿、崩溃的现象。
想聊几句股票,写着写着写多了,发篇文章吧。
我从接触股票到现在不到三年。最早的思路是买那些市盈率和市净率低的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以我现在的认知来看,这种思路更多暴露的是价值因子。
后面我陆续看了接近20本书,对于另外两种思路也有一定的认知。一种是买那些ROE长年很高的好公司,尤其是在全市场很低迷的时候买,这反映的是质量因子。另一种是买成长性好的公司,即绝对估值不一定很低,但只要利润增速能跟上,那就不贵,这反映的是成长因子。
关于这三种思路,建信的邵卓提到的一个结论让我印象很深刻,过去十来年,成长因子的有效性是100%,质量因子的有效性是80%,价值因子的有效性是70%。
随着时间推移,我有些感悟。显然,不论哪种思路,都能赚钱,但重要的是如何长期赚钱。在我看来,这就需要认知和体系。
1、先谈价值因子那套,我看了格雷厄姆、施洛斯的书,确定好选股条件,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最关键的地方:第一,就是刚才说的,它的有效性是70%,这意味着,有30%的时间无效,想象下,很低估,但不涨,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熬住。第二,我认为再加一条,认知,这种公司基本上都是遇到困难和问题了,大多数会反转,但也有的一直烂下去,那么能不能反转就很重要了,如果能对反转的时间点有比较准确的判断,那就更好了。
那么这种思路的关键,我认为可能类似摊大饼要好些,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有助于克服长期不涨的不耐烦情绪;另外就是认知,以我为例,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一般,所以这种思路可能会在大盘位置偏高一些使用,增加一些防守。
2、再来看质量因子那套,我看了晨星公司的那本股市真规则,有所了解,这种公司普遍特点是盈利能力出众,股价长期来看是震荡向上的。一些医药、消费公司是典型代表。
ROE是反映盈利能力的,这种公司ROE往往长期很高,根据杜邦公式ROE和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有关。这也对应着三种公司,净利率高的,茅台那样的;资产周转率高的,格力那样的;权益乘数高的,招行那样的。
那么关键点只在于:高ROE能否持续下去。我的体会是,护城河的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公司为啥ROE高,它的护城河是什么,有什么竞争优势?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行业格局等各个方面研判,它的护城河还在不在,如果还在那就可以继续持有。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最好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买,道理很简单,好东西一般不便宜,公司质地好,正常情况下很少有折扣。如果未来散户减少,市场有效性提高,牛市更长,熊市变短,这种思路是需要重视的,我未来会更加重视公司的护城河。
3、再看成长因子那套,这是我看了祖鲁法则之后逐渐有所领悟的,自认为是最适合自己的体系。这是因为,这种体系我研究的最为完善,从选股到跟踪,到评估其上涨空间。
这种思路的关键在于,估值稍微高些,能接受,只要成长性跟上就没问题。对于成长性和逻辑的判断就很重要了,如果成长股逻辑错误,失去成长性,风险是不小的。所以,分散很管用,一两个看错问题不大;安全边际很重要,同样看错的时候会提供一些保护;另外,对我来说好的一点是,我会依托研报预测,虽然很多人对比很鄙视,但我觉得分析师比我要厉害。
总结下:
价值那套,有时不灵,很多人没章法,不会轮动摊大饼,又没耐心,偶尔还掉到价值陷阱,没办法取得成功。
质量那套,也会有不灵的时候,很多人误以为公司失去护城河,不敢上;等涨上来一点,入手了,又拿不住;等高位,护城河完全显现,也敢上的时候,已经太贵了。
成长那套,有效性很高,我感觉这个方向的投资者较少,更多是零敲碎打,成体系投资的很少。需要说明一点,像今年计算机这种行情,不在这种思路范畴。这种思路更类似GARP策略,即挑选估值适中,成长性也很高的标的。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5/5016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