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PE巨头中科招商(832168.OC)复牌首日开盘暴跌40%,收盘时回弹至0.6元/股,全天以1亿元成交额,占新三板全市场成交总额的约十分之一。
由于中科招商不符合私募整改规则被全国股转公司强制摘牌,在摘牌前最后的交易时间里多空双方争夺激烈,一方面恐慌盘逃出,同时有投资者看到股价远低于每股净资产而纷纷杀入。一位接近中科招商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已经有不少投资机构跟公司联络要对接大额度转让的股东。
中科招商退市出乎市场预料,无论公司未来何去何从,都需要应付眼下的兑付难题,目前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700名,其中定增进入的机构股东浮亏已达80%。
“逃命党”遇到“敢死队”
当日,中科招商开盘一度暴跌40%至0.48元/股,多空双方经过一番激烈争夺,股价盘中跳涨至0.6元,并在该价格附近僵持,至尾盘再度放量,最终以0.6元/股收盘,全天下跌22%。
中科招商股票虽然采取协议方式转让,但全天成交金额达1.02亿元,占新三板全市场成交总额约十分之一。
上周五(12月15日)晚,全国股转公司宣布对中科招商和达仁资管(831639.OC)实施强制摘牌。两家公司基金管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均未达到80%,不满足新三板针对私募机构新增的挂牌条件,将于12月26日终止挂牌。
2015年底,中科招商300亿元规模定向增发被监管叫停。受监管不确定、业绩下滑等因素影响,中科招商股价自去年以来持续下跌,较公司后复权定增价格3元下跌了近80%,总市值从2015年时破千亿元缩水到目前的65亿元。
到今年9月底,中科招商共有股东2713名,遭强制摘牌后,一些投资者要在12月22日股权登记日之前出逃,同时也有投资者赶在交易状态下抢购PE大佬的股票。
近期,A股退市公司欣泰电气、新都酒店在退市之前也出现了活跃的交易,不过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总监彭海认为,资本市场的退市都会存在博弈资金,中科招商和A股公司退市的不同在于,前者并不是因为业绩或者造假原因。
“今天的交易活跃,对公司未来不确定的资金和恐慌盘退出,同时一些博弈资金看到公司净利润水平较高,如果能产生分红收益或者公司谋求别的资本市场运作会带来不错的收益。”彭海表示。
三季报显示,中科招商今年前9个月营业收入3.58亿元,净利润2.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和46%。到9月底,公司净资产达到133.8亿元,每股净资产1.24元,大约为当前股价的两倍。
彭海认为,“公司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只要公司不破产,投资还算相对安全。单从公司估值的角度来说,全年市盈率接近30倍,比较合理。但买卖需要根据投资者自身抗风险能力来衡量,如果公司不采取回购或者寻求新的资本市场,退出难度相对而言较大,投资者需要评估时间收益比。”
新三板资深投资人胡炜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抄底是非常划算的买卖,买入投资者要么搏反弹,要么是认为估值偏低,赌公司未来的出路。
他认为,“PE围绕净资产估值有其合理性,当然要看它的净资产内容,重点是看投资项目的质量。但是,中科招商摘牌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丧失流动性,未来预期不明,所以肯定会有较大的折价。”
一位接近中科招商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投资机构跟公司联络要对接大额度转让的股东。目前公司还在和股东、股转公司沟通,收集股东的诉求信息,然后在股东大会前拿出善后处理方案。一切答案估计得等到股东大会揭晓了。
卖上市公司壳“过年关”
周一晚,中科招商公告称,将于1月2日召开股东大会,12月22日前买入公司股票的股东可以参加审议公司再上市的议案。
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上周五晚在集团内部会议讲话时表示,将妥善处理好终止挂牌后的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他说,“在新三板终止挂牌,这对中科招商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挫折,但我们已经着手开始登陆其他资本市场的相关工作。”
中科招商曾计划登陆香港市场,不过在港交所上市的类金融公司估值并不高,接近中科招商两年前定增时千亿估值的只有中国信达(1359.HK)和中国华融(2799.HK)。惠理集团(0806.HK)总市值为150亿港元(约合126亿元人民币),与中科招商今年的平均市值相近,但其管理资产规模高达168亿美元(约合1109亿元人民币)。
三季报显示,到9月底,中科招商管理资产规模合计约373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47亿元。
A股类金融机构估值较高。今年2月,宝新能源(000690.SZ)以25亿元收购PE机构东方富海42%的股权,对后者估值58亿元。6月,中科新材(002290.SZ)旗下产业基金收购天星资本40%股权,作价50亿元。
以东方富海93亿元管理规模,天星资本21亿元净资产计算,如果中科招商登陆A股将会有更高的估值,但这并不现实。
2015年7月到8月,中科招商曾作为新三板“定增王”,耗资34.4亿元逆势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还曾计划在A股借壳上市,不过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举动已经被监管列入负面关注。这也是监管紧急叫停新三板私募挂牌和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筹措资金以过兑付难关,11月以来,公司加速减持彼时举牌的上市公司壳,先后减持大连圣亚(600593.SH)、祥龙电业(600769.SH)、中设集团(603018.SH)和大晟文化(600892.SH),还签署协议将朗科科技(300042.SZ)一笔转让给上海宜黎。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科招商虽然面临摘牌后投资者兑付的压力较大,但凭借其资产规模,应该问题不大。
因涉及投资者保护问题,股转公司对新三板企业强制摘牌一直持谨慎态度。今年11月1日,有25家挂牌公司因未能按时披露半年报而触发被动退市条件,但股转公司只对其中8家实施强制摘牌,并要求被摘牌公司做好投资者沟通工作。
不过,此次对私募机构的强制摘牌出乎市场意料,从10月27日私募整改细则出台到现在仅一个多月,这体现了监管者坚决的意志。
胡炜认为,中小股东现在主要的诉求是“回购”,但中科招商2700多名股东的投资成本差距巨大,若都要求以“不低于成本价”回购,显然不现实。他建议大股东按某一个价位回购,不愿意被回购的继续充当股东,等待长期的投资收益。
他还表示,如果中科招商不能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势必将对新三板的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挂牌公司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而采取被动摘牌的措施。
9月1日消息,沪指早间开盘后维持震荡偏强走势,创业板指走势稍弱,乳业、白酒等大消费板块全线拉升,同时,保险、银行等金融股也集体拉升,个股跌多涨少。沪指早间冲高后有所回落,上证50盘中一度涨超1%,保险、银行等大金融板块拉升,乳业、白酒等消费股集体走高,煤炭、汽车、钢铁等板块均有所表现,个股涨跌互现。两市下跌个股略大于上涨家数,上午半天成交4810亿元。午间收盘沪指涨0.23%,深成指涨0.25%,创业板跌0.23%。
盘面上,煤炭、乳业、汽车块涨幅居前,房地产、科创次新、鸿蒙板块跌幅居前。
热点板块:
1、大消费
西部牧业、麦趣尔、皇台酒业、惠发食品、中央商场、人人乐、国芳集团等股活跃。
消息面上,20家A股上市白酒公司上半年营收合计达2154.35亿元,占食品饮料行业总营收的比重达40.3%;净利润837.05亿元,占行业净利润超七成。
2、煤炭
陕西黑猫、兖矿能源、潞安环能、平煤股份等多股跟涨。
消息面上,稳增长政策有望在下半年发挥效力,尤其是在施工旺季的金九银十月份。7月底重磅会议反映政策层面稳增长意图超预期,本周多部门推动落实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推动房产利率调整,后续有望对地产新开工带来边际改善,利多黑色产业链。
消息面:
1、中央气象台9月1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9月1日14时至2日14时,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中南部以及云南西部、四川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沿海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荷兰最新芯片出口管制措施今天生效,ASML确认,目前ASML已向荷兰政府提出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的出口许可证申请。“荷兰政府也已经颁发了我们截至9月1日所需的许可证,允许ASML今年继续发运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ASML表示,在新的出口管制条例下,今年年底前ASML仍然能够履行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发运这些光刻设备。
3、据深圳应急管理局消息,根据气象、水文、海洋部门预测,超强台风“苏拉”将于9月1日夜间在深圳市或附近登陆,预计9月1日下午起对深圳市造成严重风雨影响。为做好超强台风防御工作,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深圳市于2023年9月1日12时起在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9月1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其中16时起停工、停业、停市,19时起停运,31日下午已开始停课。
4、根据中期协最新发布的2023年8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今年8月份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环比保持增长态势,并延续7月份以来的良好势头,相比7月分别增长15.38%和18.92%,主要体现在能源化工、有色贵金属、黑色建材、生鲜软商品和饲料养殖这五大板块的活跃品种上。
5、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官微消息,截至8月31日,除已公告拟延迟披露和退市公司外,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共520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境内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5.3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下降3.38%。营收、净利润两核心指标增速放缓,增速差趋于收敛。有294家公司同比上年实现扭亏,近四成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机构观点:
巨丰投顾认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将有利于降低居民首付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也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提振股市向好。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是国内经济的主要支柱,下行趋势以来,对经济影响和拖累持续。尽管我们经济去年四季度迎来复苏,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还是给复苏造成很大的压力,叠加房地产市场风险频繁,影响持续发酵。而今,随着房地产各项政策的持续释放以及重磅政策的落地,预计销售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在有效解决和化解房地产整体问题的同时,促进行业的平稳发展,缓解对经济复苏的拖累。当然,经济复苏得到提振,甚至迎来加速,对于股市的提振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对于房地产多方问题带来缓解,也有利于行业的平稳发展,进而带动实体市场景气度的回升。落脚到A股上,房地产板块当前估值低位,再融资松绑等多项政策的持续加持之下,板块或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不过,考虑到需求以及整个行业逻辑的生变,我们更看好板块的阶段性行情,尤其是一些土地储备优势的国企房企以及重回稳健发展的优质民企龙头公司。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5/5007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