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受政策影响,9月4日开盘,帝欧家居(002798)(002798.SZ)、中源家居(603709)(603709.SH)、爱丽家居(603221.SH)、我乐家居(603326)(603326.SH)、梦天家居(603216.SH)、亚振家居(603389)(603389.SH)纷纷涨停,其中梦天家居收获了2连板,而我乐家居收获了6天6连板,也因此成为了近期资本市场的焦点股。
截至9月4日收盘,我乐家居的股价以涨停报收13.33元,这一价格较6个涨停板启动前的7.53元已经有了77%的涨幅。公司市值达到42亿元,短短6个交易日增加了约18亿元市值。
从过去几个交易日的盘后数据来看,游资依旧是买入我乐家居的主力资金,并没有机构投资者的专用席位。
针对我乐家居在市场上的表现情况,公司分别在8月30日、8月31日和9月1日披露了公告积极回应市场,公告均表示“经公司自查,公司目前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市场环境或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我乐家居实际控制人缪妍缇、汪春俊更是两次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问询函进行回复,称“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并且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在19家家居行业上市公司中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并不突出的我乐家居,究竟是什么在支撑其股价不断涨停呢?
半年报业绩增长近五成
我乐家居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整体厨柜、全屋定制家具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全屋定制家具、整体厨柜、高端门墙系统等,旗下品牌有“我乐全屋定制家具”、“我乐厨柜”。该公司2017年6月16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际控制人是缪妍缇、汪春俊。
iFind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乐家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10.82亿元、13.32亿元、15.84亿元、17.25亿元和16.6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84亿元、1.02亿元、1.54亿元、2.20亿元、-1.62亿元和1.41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0.91亿元、1.33亿元、1.98亿元、-1.94亿元和0.98亿元。
8月26日,我乐家居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48.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68.47%。
对于营收的增长,我乐家居的解释是“经销业务和大宗业务收入较同期增加所致”。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坚持聚焦中高端品牌定位,紧紧围绕产品全面领先、品牌升级与营销引爆、渠道与新零售突破的战略焦点在产品力、品牌力、渠道能力建设方面持续精耕细作,重点打造零售端业务能力。分产品看,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整体橱柜、全屋定制分别实现收入2.2亿元、5.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4%和增长7.9%。分渠道看,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经销、直营、大宗分别实现收入5.3亿元、1.1亿元、0.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下降15.1%和增长53.8%。
正是这份半年报出炉之后,我乐家居拉开了“波澜壮阔”的6个涨停板。8月28日,我乐家居以8.27元跳空高开,稍微调整之后即被大量买单封至涨停,最终以涨停价8.28元收盘。
紧跟着,8月29日、30日、31日和9月1日、4日,我乐家居在过去6个交易日里完成了连续6次涨停板。
在此期间,我乐家居发过两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问询函的回函”公告,两次“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以及一次“关于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尤其是在“关于股票交易份风险提示性公告”中,我乐家居明确表示,短期内公司股票价格波动较大。“二级市场交易和估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股票涨跌的波动风险较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在9月1日晚的公告中,我乐家居实控人缪妍缇、汪春俊表示,“截至目前,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不存在其他涉及本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重大交易类事项、业务重组、股份回购、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净利润增速排名行业第二
尽管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业绩增长近50%,但是从整个营收与业绩角度来看,我乐家居并非排名第一的家居行业上市公司。
iFind数据显示,19家家居行业上市公司中,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最多的是欧派家居(603833)(603833.SH),达到98.43亿元;归母净利润最多的也是欧派家居,达到11.33亿元。
在19家家居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排名中,我乐家居只能分别排到第15名与第12名。
不过,在营收增速中,江山欧派(603208)(603208.SH)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06%,位列第一,我乐家居以同比增长3.53%位列第7名;在归母净利润的增速中,帝欧家居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55%,位列第一,我乐家居以同比增长48.26%位列第2名。
与此同时,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净利率为8.13%,同比增加2.4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97.8%,净利率11.29%,同比增加4.43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乐家居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在行业排名不高,但是二者的增速却在行业中能位列前茅,同时第二季度的单季度增长优势明显,这或许是其能够获得资金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毛利率方面,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实现毛利率44.03%,同比增加0.99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实现毛利率46.16%,同比增加1.76个百分点。“期内,公司降本增效使成本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
随着国家商务部等13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的落地实施,从政策层面覆盖家居多链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家装下乡,支持家居企业开展绿色制造,支持居民更换或新购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旧房装修,该项举措将有助于持续提振家居行业发展和居民消费信心。
更重要的是,近期,国家的地产优化政策密集出台,部分政策力度明显超出此前市场预期。
浙商证券(601878)研报指出,当前政策对于提振地产市场的诉求较强,政策力度在不断提高,在数据得到验证前政策可能层层递进,不排除后续力度更大的地产政策落地。
方正证券(601901)研报认为,一方面,地产回暖带动家居板块估值修复;另一方面,地产交易带来的需求逐步向下游传导,推动家居企业基本面好转。2023年1-7月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增长20.8%,其中单7月同比增长38.4%,增速环比提升22.6pct,受益于2022年低基数、以及保交楼持续推进,竣工端显著回暖,家装需求有望于2023H2逐步释放,叠加下半年为传统家装消费旺季,家居公司业绩有望逐季度环比改善。
游资或是涨停的主力资金
对于我乐家居市场表现的“来势汹汹”,投资者们也在股吧里抛出了他们的担忧,“我乐家居的行情还会继续下去吗?”一位股民表示。也有股民对未来表示了美好的预期“友情提示明天七板的时间了”。
从行业大势来看,市场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家居消费在全年将维持稳健增长。其中国海证券(000750)认为,当前家居板块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市场悲观情绪或已出清,促进家居消费政策出台有望催化板块估值恢复。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我乐家居2023年上半年大宗恢复、Q2营收同比高增,同时提效控费驱动毛利率、净利率同比提升,经营现金流显著改善。但公司仍然面临市场竞争风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对于这两大风险,我乐家居在半年报中提出了应对策略:“围绕战略目标,坚守设计差异化,持续扩大原创产品力,全面加筑品牌壁垒,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分析,一方面通过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签署年度战采协议提前锁定价格等方式规避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持续的降本增效措施,降低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
尽管应对策略说得很明白,但是机构投资者似乎并没有对我乐家居产生浓厚的兴趣。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有9家公募基金公司持有我乐家居的股票,其中最大的依旧是中欧基金,持股数为3030.70万股,而华夏基金、国金基金的持股数都不足百万股,西部利得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博时基金的持股数均不足10万股。
随着我乐家居8月28日涨停至今,上交所在盘后披露的交易数据也部分暴露了近期买入我乐家居的席位,但机构投资者似乎并不是主力资金。
8月29日,我乐家居的买入前五大席位分别是华泰证券(601688)北京东三环北路营业部、中国银河(601881)证券诸暨东旺路营业部、华泰证券杭州解放东路营业部、华泰证券上海杨浦区国宾路营业部和招商证券(600999)深圳福民路营业部。
8月30日,我乐家居的买入前五大席位分别是湘财证券杭州文二西路营业部、华鑫证券上海光复路营业部、中信证券(600030)(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淄博柳泉路营业部、华鑫证券珠海海滨南路营业部和华鑫证券上海莘庄营业部。
9月1日,我乐家居的买入前五大席位分别是财通证券(601108)绍兴上虞江扬路营业部、东海证券厦门嘉禾路营业部、国金证券(600109)深圳分公司、华鑫证券无锡人民中路营业部和中国银河证券厦门嘉禾路营业部。
由此可见,在几次上榜的席位中都没有机构专用,基本上都是游资席位,但是在8月30日,9月1日的卖出席位中反而有机构专用席位在抛售。
另外,国信证券(002736)上海分公司席位是8月29日、30日卖出我乐家居的第一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乐家居在2023年7月11日曾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董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共277人授予限制性股票813.5万股,约占总股本2.58%,其中首次授予750.7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38%,预留授予62.8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2%,首次及预留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股3.97元。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我乐家居多年坚守原创设计强化产品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实力,已形成全屋+厨柜+门墙+配套家居+软装商品的产品矩阵并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发布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2.19亿元、2.55亿元,分别同比+33%、+17%、+16.6%。”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上周末,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监管部门“四箭齐发”,推出各项重磅政策,包括印花税减半、IPO节奏调整、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降低两融融资保证金等,在“王炸”利好组合扔出后,市场情绪为之大振,A股连续放量上涨,沪指重新回到3100点上方。
8月就要结束,2023年只剩下4个月时间,虽然政策利好呵护不断,但经济复苏之路依旧“道阻且长”。展望下半年,股市能否企稳回升?机会和风险在哪里?科技、消费、医药等黄金赛道,能否重拾往日荣光?
在最新披露的2023年基金中报中,中加主动权益团队的基金经理们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中加主动权益投资精英团队
张一然: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金融工程学硕士,10年证券从业经验,历任金融工程、传媒、科技行业研究员和投资经理,擅长泛制造相关产业投资研究,目前担任中加转型动力混合、中加核心智造混合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何英慧:南开大学金融工程硕士,11年证券从业经验,对传媒、互联网、科技、泛消费等行业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偏好在优秀的行业β保护下精选α,在管基金包括中加优势企业混合、中加消费优选混合等。
黄晓磊:北京大学管理学、经济学双学士,12年证券从业经验,能力圈覆盖化工、有色、建材、农业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以及新能源、TMT等成长性行业,现任中加改革红利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于成琨:美国圣约翰大学投资管理硕士,8年证券从业经验,研究范围覆盖社服、传媒、交运等行业,现任中加心悦、中加聚优基金的基金经理。
李宁宁:金融学硕士,6年证券从业经验,深耕大消费领域多年,擅长捕捉C端投资机会,目前担任中加聚庆定开混合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薛杨:北京大学药学本科、生药学硕士,4年证券从业经验,毕业后一直在资产管理机构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工作,对医药政策和医药行业发展具有深刻洞察,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基于政策、久期和业绩的三因子医药研究框架,目前主要管理中加医疗创新混合基金。
下半年机会与风险,哪个大?
中加权益团队整体对下半年市场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下半年机会大于风险,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
如张一然表示,上半年经济复苏低预期是各种原因造成,目前部分板块已接近去年11月初时的底部,因此向下风险不大;但市场整体要有明确的机会,需要等待政策层面的发力。整体上预计下半年机会要好于上半年。(摘自中加转型动力混合2023年中报)
何英慧则认为,下半年市场会呈现更加复杂的博弈局面。一方面,大的投资主线上,科技行业的产业趋势依然在前进,但预期相对充分,而经济基本面虽然整体疲弱,但政策的变化与期待使其具备了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顺周期方向的政策变化也会带来资金的偏好转移。(摘自中加优势企业2023年中报)
而按照黄晓磊的观点,目前A股市场处于经济、政策和市场情绪底部,预计整体向下风险有限,向上有修复空间;三季度,国内经济复苏仍呈现不确定性,需要观察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在宏观经济没有出现明显复苏情况下,预计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成长股相对更优。(摘自中加改革红利2023年中报)
李宁宁判断,下半年行情不会像上半年那么极致,目前在多个行业没有明显变化、TMT涨幅较大的情况下,短期行情只会加快轮动,没有清晰的主线,后面具体的方向还需要跟踪一些指标。(摘自中加聚庆定开混合2023年中报)
于成琨也对下半年的市场行情保持谨慎乐观,认为新的政策基调已经清晰,地产端在未来获得政策助力的概率大幅提升,尽管路径仍有波折,但从更长的周期维度,顺周期或在逐步走出底部区域。(摘自中加心悦2023年中报)
AI还有戏吗?
上半年AI结构性机会显著,何英慧、黄晓磊、李宁宁等都抓住了这轮AI行情,为各自管理产品的净值添了一把火,但最近AI板块波动明显加大,未来还有机会吗?中加主动权益团队大部分基金经理对此持积极态度。
像何英慧整体依然对泛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行业的产业向上的趋势抱以乐观与积极的心态,不过她也提醒,前期较为充分的预期使得股价的表现会有阶段性的不利。(摘自中加优势企业2023年中报)
黄晓磊也表示继续看好TMT板块为主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因为人工智能产业趋势明确,行情催化较多,预计会相对强势,他将继续从中挖掘优质标的进行配置。(摘自中加改革红利2023年中报)
李宁宁也看好AI带来的TMT板块机会,认为下半年随着国内大模型取得新的进展,更多应用落地,预计股市会继续有正向反馈。(中加聚庆定开混合2023年中报)
消费板块还能火吗?
要说今年利好出台比较多的领域,非消费莫属——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家电下乡、扩消费20条……各种利好层出不穷。在政策利好催化下,加上疫后消费场景恢复,部分消费领域迅速回暖,餐饮旅游异常火爆,暑期档票房迭创新高……
与热闹的消费场面相比,A股消费板块表现略显疲软。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中证消费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1.2%,跑输沪深300指数9个百分点。对于今年接下来的消费股行情如何演绎,基金经理们的观点并不一致。
张一然对泛消费板块持相对审慎的态度。他认为,泛消费板块目前股价在底部,市场对政策也有一定的预期,但泛消费板块的估值扩张一般有天花板,政策落地之后预期迅速兑现非常需要后续业绩的支持。从目前宏观经济状况来看,居民在半年维度内实际消费能力,或者预期的恢复条件都比较苛刻。
何英慧也认为,在目前的经济整体疲弱的环境下,传统消费的机会不多。所以她打算用一部分仓位博弈投资成长早期阶段的方向与公司。
李宁宁对消费恢复相对乐观。她强调,23年同比22年消费确实在恢复,虽然短期预期的变化造成了板块高于实际基本面的波动,大趋势上国内疫情严防阶段已经过去,消费信心会修复,地产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出口正在经历最差的时候且部分细分赛道已经看到向好的迹象,叠加政策加持,后续有望持续落地一些刺激措施,这些改善迟早会体现到消费板块的报表上,届时会出现估值和业绩的双击。
医药见底了吗?
医药行业今年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刚开始适应集采,医保谈判也终于显露些许温和的时候,突然迎头赶上行业整顿,导致板块估值重心继续下移。据Wind,截至8月29日,国证生物医药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21%,连累医疗主题基金净值回撤不断。
薛杨认为,随着基数的提高,医保资金总量受经济总量约束,会同步降速,但降速后的医保总量支出增速,依然会维持高于经济增速的相对优势,这为医药板块的基本面和估值带来支撑。且降速的支付端,面临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扩容,医保政策的收紧具有必然性,老龄化带来的机会不在总量扩张,而在结构变化。即经济总量决定医药行业总量,人口结构影响医药板块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医药板块的基数效应减弱,业绩的逐季披露会减少市场对政策的分歧,业绩因子和久期因子的有效性会回归,关注一带一路出口为医药板块带来的可能增量。(以上观点摘自中加医疗创新2023年中报)
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A股反攻的号角已经吹起,市场最后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告别2023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并根据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综合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具体以销售机构评价结果为准,投资人在购买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产品收益受股市、债市等影响可能会有波动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中国证监会的注册并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该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律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管理人目前给予中加转型动力、中加聚庆定开混合、中加消费优选、中加心悦、中加聚优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给予中加核心智造、中加改革红利、中加优势企业、中加医疗创新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对运作后的基金风险等级将定期进行评价更新。中加医疗创新、中加消费优选、中加核心智造、中加优势企业的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但并不必然投资港股,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可能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文中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基金经理的既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材料中投资策略和分析等内容是基于目前经济环境和市场表现做出的判断,可能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调整,仅供参考。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5/4989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