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铁锅战法指标设置还有股票铁锅战法的买点

发布时间:2024-04-09 04:38

 

“破釜沉舟”一语,最早出现于《孙子兵法•九地》篇。

该篇系统地分析了战争中常见的九地: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泛地,围地,死地。详细地论述了统军者各应持以的应对态度。

孙子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作为统军者,必须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设法蒙蔽士卒的耳目,让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不断改变战法,使敌人无从捉摸。接着,“破釜沉舟”一语就从这儿出现了:“调遣军队,就像让他们登上高处而抽去梯子,断绝他们的退路。率军深入别国诸侯领土,要像弩机发出箭一样一往无前。烧毁船只、砸碎铁锅,驱赶士兵犹要如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让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

显而易见,所谓“破釜沉舟”,孙子只是打了个比喻,就跟上文说的“登高而去其梯”一样,并不是真的骗士兵登上高处而抽走了梯子,让士兵过河就击沉船只、砸碎铁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论证后面的一句:“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意思是: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军者必须做的事)

可是,司马迁因为不满于平民出身的刘邦成就了大业、同情于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得好死,内心有深厚的“尊项抑刘”情怀,就在《项羽本纪》中极其煽情为项羽大唱赞歌,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原则,无中生有地为项羽编造了一系列子虚乌有的战绩。

发生在巨鹿之战中的“破釜沉舟”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司马迁把孙子所作“破釜沉舟”一词的比喻神奇地化成了现实。

怎么个神奇法呢?

项羽从安阳入援钜鹿,不是隔着洹水和漳水吗?

而要渡过洹水和漳水,就必须出现“破釜沉舟”中的重要道具——“舟”。

有了舟,又有军队煮饭的必需品——锅。

司马迁就摇动自己的生花妙笔,演绎出一段貌似真实的“破釜沉舟”情节。

司马迁写,项羽率领仅有的数万之众,“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心一举消灭秦将王离所部十几万秦帝国正规军,回头又击败了秦将章邯20万大军,彻底扭转了天下局势,把大秦帝国推向死亡。

实际上,他写“破釜沉舟”的发生过程基本是对“破釜沉舟”一词的解释过程,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却也神气十足,凛凛生威。

为了突出项羽的英雄形象,司马迁在战斗结束后还加上了神来的一笔:“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宋代刘辰翁因此说:“叙巨鹿之战,踊跃振动,极羽平生。”

明代茅坤也称赞说:“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可是,关于这场不可思议的胜利,司马迁只是含糊其词地记:“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籍迺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这里面的问题的关键点是一个“破”字。您司马老先生只是一个劲儿地是说“大破之”、“破秦军”、“再破之”,但到底是怎么一种破法,交待不清楚,语焉不详。

实在没辙了,就说项羽兵袭粮道,王离军无粮自乱,经不起打,一下子就溃败了。

如此行文,表面上眉飞色舞、天花乱坠,但真实的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

且看钜鹿之战各方所在位置:钜鹿城内外分驻赵王歇的军队和王离的秦国大军;钜鹿南面不足十里的棘原驻扎着章邯军指挥部;棘原南面是漳水,章邯在漳水北岸沿河设防;漳水再南是洹水,项羽的军队就驻扎在洹水南岸的安阳城里。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项羽从安阳出发,“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先渡过洹水,再强渡漳水,没写如何突破章邯军设置在漳水北岸的防线,直接就说:“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这种笔墨经济传神、简捷有力。

可是,读者根本没弄清楚项羽是怎么突破章邯设置在漳水北岸的防线的。

好吧,就算章邯设置在漳水北岸的防线是纸糊的,一吹就破,但你项羽总不能置驻扎在棘原的章邯大军于不顾,直接“围”与之只有十里之遥的王离军吧?而且,王离军有十几万,已散开包围着钜鹿城,项羽只有数万人是怎么做到“围”王离军的?再者,从安阳到钜鹿,直线距离有两百多里路,就算项羽急行军、两条河都是一次性摆渡通过,沿路没有遇到任何阻挡,但这总得消耗了一天口粮了吧?剩下两天的口粮,要与秦军展开九次大战,能做到吗?

不管怎么样,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已经做到,他“大破之”,收拾了王离大军,让“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可令人惊奇的是,交代完这一辉煌战绩,下一段笔锋大转:“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

章邯的大军仍然完好无损地占据在棘原,而项羽的军队却回到了漳水南岸……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

您已经胜利了都,不会是三天粮食吃完了,没有吃的,又灰溜溜返回漳水南岸吧?

但前面不是交待了吗?“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船都已经弄沉光了,南岸的庐舍也烧成白地了,先不说是怎么渡过漳水的,就说回来了,真能马上弄到吃的吗?

所以说,真相只有一个,“破釜沉舟”是没有的事儿,项羽渡过漳水,并没有到达钜鹿。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项羽“破釜沉舟” 只带三天干粮发动渡河作战的时间是秦二世三年十一月,而王离的投降时间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秦二世三年端月。也就是说,王离的投降其实没项羽什么事。项羽之所以还停留在漳水南岸,其实是根本没能冲破章邯设置在漳水北岸的防线,灰头土脸地败退回来了。

其实,在章邯答应与项羽的会盟(司马迁说是投降)之前,项羽自始至终都没能冲破这条防线。

按照《项羽本纪》上的记载,在王离投降一个月后,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三户是漳水河北岸的一个渡口,项羽想争夺漳水河北岸的渡口,这不能理解。但又怎么“军漳南,与秦战”了?

原来,项羽偷渡三户,惹毛了章邯,被章邯撵着打过了漳水河南岸,双方在漳水河南岸交战。

4个月后,由于秦帝国的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人被诬下狱处死。章邯惊惧,主动要求与项羽会盟。按《秦楚之际月表》记:“项羽许而击之”。阴险狠毒的项羽表面答应了章邯的请求,暗地里却“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汙水漳水北面的一条支流,这次,项羽不但偷渡过了漳水,还渡过漳水北面的支流对章邯发动迂回突袭。虽然司马迁说此战的结果是“大破之”,即项羽大破章邯。但此战的结果却是项羽的军队不但退过漳水,还退过了洹水,又回到了所谓的“破釜沉舟”前的出发点了。

综上所述,“破釜沉舟”的故事,历史上从来就没发生过。

王离和章邯的投降,是别有隐情。项羽的英雄形象,是司马迁在文学上的夸大。

 

 

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清朝沿用了明朝军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建立的神机营俗称洋枪队则是一支装备火枪、火炮等近代武器的军队。

明代是中国本土火器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有佛郎机铳、将军炮、灭虏炮、虎蹲炮等几种性能各异的国产火炮。佛郎机炮源自西方,经国内自行试制成功。单兵火器主要以鸟铳、三眼铳为主。

明代神机营:

建立

永乐八年(1410年)征交趾(今越南)时,朱棣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 。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军的一个兵种。该营是京军三大营之一(其余两营是五军营及三千营) ,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 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队领先于世界的佐证。

编制

神机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皇帝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营专习神枪、神炮。稍后,又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称五千下营,附于神机营,设官如神机营以下各军,营下编四司,每司设把司官2人。

十六世纪中期以前神机营的编制 :

资料来源,《皇明经世文编》之二百四十:曾襄愍公复套条议四(条议):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偏厢车的记载: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资料

车营:战斗兵2048人;

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

全营官兵共3109人。

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

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

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

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

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

全营官兵共2699人。

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

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孙承宗车营的详细资料之二:

全营兵力:各级军官127名;

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5988名;

辎重车夫512名。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

准迎锋车256辆;

辎重车256辆;

装备战马:官马296匹;

兵马3024匹。

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只;

火器驮骡120头;

辎重车驾牛256头。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

灭虏炮80门;

佛朗机256挺;

鸟铳256枝;

3眼铳1728枝。

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

大弩256张;

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

火箭7680枝;

大棒256条;

藤牌256面;

腰刀5888口。

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

车正128副;

管队臂手97副;

车正臂手128副。

后勤部队详细资料:

人员编制:内将官1,中军1;

军车兵30人;

杂役兵254人;

车炮兵1622人;

全营共1908人。

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

鸟铳640枝(铳手640人)。

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

驾车用牛256头。

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

绳桩96条;

拒马枪256条;

火兵尖担256架;

火镰224把;

灯笼354个;

铁楸736把;

铁撅496把;

镰刀1216把;

斧头128把;

凿子128把;

铡刀240口。

粮草辎重:米200石;

黑豆500石;

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

锣锅500口;

铁锅256口;

水袋500个;

水桶256口。

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水兵营资料

人员编制:每营编2哨,共510人。

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

大将军炮4门;

佛郎机40门;

碗口铳30门;

喷筒500个;

鸟嘴铳68支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3眼枪为主。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天气严寒、风沙大不适合使用鸟铳,因此大量装备三眼铳,而南方地区则适合大量装备鸟铳。

战法

据史载神机营为了能够保证长时间持续的射击,通常使用“轮射”战术(日语中称作:三段击),此战术分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处于队列第1、3、5、7、9、11等位置的士兵射击,再由处于队列第2、4、6、8、10、12等位置的士兵射击。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击之后,马上将神机铳递回中间一排的士兵,同时从中间一排的士兵手中接过装好弹药的神机铳。中间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负责从前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射击之后的神机铳,并向后传递给第三排的士兵装上弹药;另一方面负责从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已经装好弹药的神机铳,并向前传递给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复轮换,战斗力十分强大。

创始人

此一战术最早为明初名将沐英所创制,是所有前添枪最核心的战术,领先西方二百余年,领先日本二百余年。

战术发展

此方法本用于对付沐英防守地段起义军的大象,后经朱棣将其改良并用于对付机动性更加的骑兵,先由装备火铳的士兵射击敌方骑兵,射击后立刻退向军队侧翼之后便由五军营及三千营的骑兵继续对敌方骑兵展开第二次打击,其后便由五军营的步兵用制(反)骑兵武器对对敌方骑兵进行第三次打击。其对骑兵的杀伤力非常大。

背景

明朝的战争形态,战争模式和之前的历朝历代相比,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其中火器的应用是起到了核心作用。如果说中国的火器在战场上的应用,宋朝是萌芽阶段的话,那么明朝就是大发展的时代,而出现这种形势则是与朱元璋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的。

朱元璋在长江附近起家,在他发展之初,就有一个叫焦玉的人献上他所研制的火器,于是朱元璋的队伍成为了江南起义军中可以说是唯一的火器成为制式装备的起义军。江南水网纵横,再加上刘福通的北伐,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兵队伍发挥不了应有的威力,于是拥有火器的朱元璋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在与陈友谅的一系列战斗当中,火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洪都保卫战当中,陈友谅挥军六十万围攻洪都,结果洪都的朱军在火铳的帮助下使陈友谅久攻不下。而其后的鄱阳湖大战朱元璋的军队更是发挥了火器的威力,使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等火器,开创了在水战中以“舰炮”轰击敌舰的先例。

明朝建国后,火器成为了明军的制式兵器之一,通常明军的构成为“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火器的比例占到了10%。而随着火器的发展明朝出现了两个新的兵种,一个就是神机兵(火器兵),而另外一个则是车兵——战国时期被抛弃的战车重新焕发青春。

神机营战斗

明代永乐年间,创建了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它与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皇帝出征。神机营以火炮,即铜火铳为主要装备,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炮兵部队,使炮兵成为一个独立兵种,完成特定的军事任务。神机营创建后,多次跟随明朝皇帝出征,用手中的厉器——铜火铳作战。神机营的铜火铳作战时,列于阵线前列,各炮队之间有一定间隔,便于装填炮弹,可以轮番齐射,用炮火摧毁敌人阵地。1410年2月,明军受到蒙古军队阻击,神机营立即用炮火突击阻敌,敌军的防守阵地被神机营的炮火所摧毁,大部分守军在炮火中丧生。明军的骑兵部队发起攻击,大获全胜。

但是,风势轮流转。时光到了1449年10月,蒙古兵越战越勇,步步进逼,12万蒙古兵已经攻到了京城附近。守备京城的将军命令神机营设伏于北京德胜门外。10月13日,蒙古兵兵临城下,明军守卫部队派出骑兵小分队,将蒙古兵引入神机营设伏地区。

明军的神机营装备着最早的火炮——铜火铳。而且,神机营久经百战,有着火炮战和机动战的经验。在蒙古兵被引入神机营设伏地区后,守城的将军一声令下,神机营的大小铜火铳一齐开火,大小铜火铳发射的石制或铁制的球形弹丸,一齐射向蒙古士兵,用来杀伤敌人。

神机营的大小铜火铳打乱了蒙古兵阵形。此时,城内外明军乘势出击,大败蒙古兵。在这次京城保卫战中,神机营的铜火铳发挥了重要战斗作用,立了大功。


 

冷兵器

 

清代神机营 :

建立

清朝建立后,制造的火药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主要是火枪。清朝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到康熙时,火器制造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高峰。清中期后火器发展渐趋停顿,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但结构仍沿袭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

与此同时,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纷纷不远万里而来,企图进一步对中国图谋不轨。

在这内忧外患交加的环境下,清政府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立“神机营”,神机营是清晚期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的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卫军。兵员是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出的,新组建时共有兵员1.4万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约3万人。由当时担任议政王的奕欣亲领。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下辖马、步队25营,官兵14000多人

神机营这个名称,明代已有,但明代的神机营相当于清代的火器营。清末新建的神机营是用西方近代武器装备的军队,建成后,神机营成为清末禁卫军的主力,其官署的规模也是空前庞大的。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

神机营也是清末紫禁城的一支重要守卫力量。每日,神机营的管带1员、营总1员,各带兵10名,值守在宫中值房。队官4员,各带兵20名,分驻在皇宫的四角值守。上述官兵,共有10班轮替。御苑三海的墙外,神机营兵会同八旗各营中的枪兵技勇之士,共810名轮流值宿,内分为10班,每日更替一班。值守时还要传筹走更。

建制

神机营衙门设在煤渣胡同。清末震钧所著的《天咫偶闻》一书,对神机营衙门专有描述,其中写道:“神机营署,在煤渣胡同。同治初,设选八旗精锐,别立此营。总以亲王大臣,无定员。其下全营翼长二人。其下分为文案、营务、印务、粮饷、核对、稿案六处,各有翼长、委员。此外军火局、枪炮厂、军器库、机器局,各有专司,共兵万五千余名。自设立后,八旗京官竞来投效。文案处委员至一百六十余员,营务处一百八十余员,而书手不在此数,庚子以后废。”神机营在王府井大街上的操练场就为现今东安市场。

发展

据史料记载,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犯天津,僧格林沁密疏请幸热河。文祥以摇动人心,有关大局,且塞外无险可扼,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复请独对;退偕同直侍郎匡源、杜翰具疏请罢所调车马,……文祥密疏请选练八旗兵丁,添置枪炮,于是始立神机营,寻命管理营务。同治元年,……是年秋,马贼入喜峰口,命文祥率神机营兵防护东陵,督诸军进剿。……命率神机营兵往剿,增调直隶洋枪队出关,约东三盟蒙古王公由北路夹击,破贼于锦州东井子。……分三路进击,十数战皆捷,擒斩三千馀。

同治初年,清王朝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征战,全靠曾国藩,左宗棠等汉大臣自行招募的湘军和淮军,旗人遂对神机营赋予极大希望,派同治皇帝胞叔、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亲自掌管,类似于天子亲军的地位,也被寄予不辱祖宗神勇、重振八旗雄风的重任。以后光绪接堂兄同治即位,醇亲王因身份特殊,不再直接管神机营,则由其儿女亲家“僧王”僧格林沁的儿子伯彦纳谟诂统带。“僧王”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皇太后一族,为号称满蒙一家的清王朝第一至戚。在晚清历史上有独特作用的荣禄,也就是从帮助醇亲王经管神机营的副手而起家的。于此都可见神机营身份的尊贵和地位的重要。

同治四年奉上谕:“醇郡王奕儇等训练神机营兵三万余人,操演渐著成效,绿营亦就整肃。令仍隶醇郡王节制,督操阅兵大臣,一并阅看。”这时太平天国虽己覆灭,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一捻军与太平军残部会合,分成东捻、西捻两部,活跃在陕西、河南、山东一带。清军著名将领僧格林沁全军覆投,湘、淮等军也有的被击溃。后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湘、淮军统帅设下“画河圈地”的办法后,以赖文光、任化邦为首的东捻军,在苏北、山东地区遭到失败。但在同治七年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从陕北渡河而东,由晋南、豫北地区北上至保定、天律一带地区,直接威胁北京。

清廷惊慌失措,正月京师戒严,命恭亲王奕䜣会同管理神机营王大臣办理巡防事宜。闰四月诏授都兴阿为钦差大臣,急速来京管理神机营事务,统辖寿春、张灌,宋庆、陈国瑞四军率神机营兵出镇琢州。一时李鸿章、左宗棠所率湘、淮各军云集直隶。六月,西捻军张宗禹被包围于黄河、运河之间,张宗禹等西捻军领导人死难,捻军抗清斗争失败,京师宣告解严。此役神机营兵虽曾出队但未接仗。

此后神机营也和八旗军一样,训练日渐松弛,纪律涣散。到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之役全军溃散,建制遂亦取消。

但是自神机营建立后,八旗官员竞相投效,机构日益臃肿,各种职官540余人,竟比兵部还多了300余人。官兵渐染八旗腐化的积习。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一度逼近京畿地区,慈禧太后欲遣神机营御敌。一日神机营会操,遣内侍前往观察。还报说:罢操后,诸兵各手拿一鸟笼,已游荡于茶馆店铺中。民间谣谚,有“见贼要跑,雇替要早,进营要少”,讽刺他们临阵奔逃,出操则预雇替身,平日很少到营出操。太后听说震怒,令奕譞前往检阅操练。奕譞受命大阅,只见士弱马疲,步伐错乱。有一兵丁竟从马上跌落,摔断了腿骨。经查问,回答说:“我是打磨厂卖臭豆腐的,哪能骑马?”

光绪年间,神机营纪律更加松懈,而且鸦片泛滥。神机营在顺治门外校场口训练,会操前各兵丁已将附近各胡同口用帐幔遮掩。兵丁每操练一回合,即纷纷步入帐幔。有好事者绕道窥视,只见“满地排列鸦片烟具,各兵丁拼命呼吸,候令再出”。督操王大臣走后,便呼啸而去。这些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八旗“精锐”,实际是一群无力作战的烟鬼。在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七回《管神机营王爷撤差》,对这事也有生动的描写。

神机营机器局

北京最早的近代军火工业。光绪六年末(1881年)恭亲王奕欣奏准选派神机营官兵30名,赴天津机器局“学习外洋炸炮等项及各种军火机器”。天津机器局的创办者李鸿章即怂恿主持神机营的醇亲王奕譞在京设局,“以开风气而便取携”。奕譞因而奏准于京西三家店创设北京神机营机器局,委托李鸿章派员从欧洲代购新机器。

为建洋式双层厂房耗银20万两,购机器又投资100万两。于光绪十年(1884年)建成投产。生产来福炮、机关枪、水雷、炮弹、子弹等。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二十八日下午2时,因不慎失火,虽消防单位及时赶到,亦迟至夜间方将大火扑灭,烧毁部分厂房,损失机器产品等达数十万两,幸其军械军火库没被波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此大火后,该局草草结束。

[铁锅战法指标设置还有股票铁锅战法的买点]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4/4930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