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涨停股票交流qq群及股票交流群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04 11:42

今年11月,天津的苑女士在某网络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总投资18万元,当天就损失了17万元,剩下的1万元在第二天也蒸发了。苑女士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报了警。

50多人诈骗群,只有一名受害者

11月,苑女士通过一个免费股票课程,认识了一位期货讲师,苑女士被拉近了一个微信群,群里面一共50多人,除了她之外,还有期货讲师、客服人员跟其他学员。

学员们每天在群里签到,交流期货购买的心得,还有专门的讲师跟客服人员负责在群里教大家怎么购买期货,解答学员们的疑问。

受害人苑女士:偶然间在直播间讲课的时间,就给我们介绍恒生指数,给我们看它有多少的收益,就觉得他这个东西讲得特别好,老师也说能让我们大家在股市里亏的钱,通过这恒生指数,很快就能回本,就让我们把股票里的钱全都取出来,统一跟他一起做恒生指数。

苑女士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就跟群里的学员们一起下载了讲师指定的某期货交易平台APP。

受害人苑女士:然后我就跟着他一起买,等到中午停盘之后,下午我这账户里的钱就直接没了,蒸发掉了17万多(元)。当时觉得很奇怪,去找客服,客服说是我自己操作的,但我期间并没有去操作。转天,账户里(剩下)的那一万多元也没有了。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我就觉得我被骗了。

经调查警方发现,苑女士所在的微信群共50多人,只有苑女士一人为真实的投资客户。

警方:这个期货群就是诈骗集团为被害人量身打造的,在这里面,除了被害人,其他人员都是诈骗集团成员。

随着进一步侦查,警方发现,受害人苑女士交易的是犯罪集团私自搭建的违法交易平台,数据全部都可以私自修改,微信群里所谓的讲师、客服、学员全都是诈骗集团来扮演的,据了解,该诈骗集团专门进行网络电信诈骗,目前已经涉案一百多起。

被害人赔光之后

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

警方:诈骗集团利用受害者的信任,引诱被害人在手机安装一款完全数据可操纵的非法app,随着被害人在里面投资,很快在一两天之内就能把被害人投的钱赔光,很多被害人甚至在赔光之后,还觉得是因为自己操作的问题,因为平台有很详实的数据,以及操作过程都是可观可控可看的。

不管买什么期货,投资多少,只要把钱投进去,就能伪造交易记录,篡改数据,挪走全部资金,给购买者造成亏损的假象。犯罪嫌疑人这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非法搭建的平台上篡改数据、套取资金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警方:这个团伙具备一定的特点,一个是作案人员比较多,然后分工比较明确。通过大量工作之后,(确认)这些犯罪嫌疑人的窝点主要集中在沿海某城市,我们认为具备抓捕条件。

71人落网

12月17日,天津警方抽调了160名公安干警,奔赴1000多公里外的某沿海城市,针对嫌疑人所分布的多个作案窝点展开统一抓捕。此次行动中,警方共摧毁7个窝点,抓获71名犯罪嫌疑人,并缴获大量涉案物品。

目前,71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押解回天津,并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警方提示,要谨慎下载网络上的炒股软件,不要轻易相信这些炒股平台,不要轻易加入所谓的微信群。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

非法荐股中的七大陷阱

事实上,非法荐股屡禁不止,实际上骗子的套路都差不多,但总是有投资者轻信。近期,北京证监局就七种非法证券投资咨询行为进行了警示,投资者还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避免掉进了非法投资咨询机构的陷阱。

1、通过微信、博客、QQ招收会员

QQ、微信、社交网站上总有不少人发布大盘分析、免费荐股文章,树立起网络荐股“专家”、“财经大V”的形象,诱骗投资者加入微信群或QQ群,以缴纳会员费、开通VIP权限费等名义,向投资者推荐股票、收取费用。一旦投资者上钩,缴纳数千元会员费后,买的股票却持续下跌,想退回会员费时却发现已被对方QQ拉黑。

监管部门提醒:投资者不可轻信免费荐股、免费诊股等夸大过往荐股业绩、直接或变相承诺收益、公开招收会员的非法证券节目和广告,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对陌生荐股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

此外,投资者接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服务一定要通过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有证券经营业务资质的合法机构进行。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名录可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监管对象”栏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公示”栏目查询,或电话咨询证监会有关部门。

2、卖炒股软件号称稳赚不赔

“亲,XX炒股软件要不要试试?提示的买点卖点绝对准确。”这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不法分子在销售炒股软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夸大宣传软件的荐股能力,骗取高额的服务费。

李某花5000元购买了号称稳赚不赔的炒股软件,使用期为3个月。但不久,李某发现该软件的实际效果与宣称内容大相径庭,遂向公司提出退款。公司则称可以免费给李某展期服务3个月,并推荐有内幕信息的股票。随后,李某每次都是高买低卖,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陷入重度亏损的境地。经查,该公司无证券投资咨询资格,实际是以销售荐股软件的方式从事非法投资咨询活动。

监管部门提醒:向投资者销售或者提供“荐股软件”,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应当经中国证监会许可,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利用“荐股软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3、销售炒股课程指导快速赚钱

买个炒股课程就能学会炒股快速赚钱?殊不知不法分子往往以销售炒股培训课程为名,宣称通过课程可以学到各种炒股技术和战法,许多学员在听过该课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获利,但要缴纳360元、3600元不等的听课费。实际上以推荐股票为诱饵,投资者根据其建议购买股票均造成了损失,要求退款未果。

监管部门提醒:不论销售的是培训课程还是交易技巧,只要向投资者推荐了股票或提供了股票投资建议,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均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要取得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4、冒称知名私募基金、有内幕消息

号称是知名私募,掌握内幕信息,有高手负责操盘,要为你提供咨询服务,但可能其的办公场所往往就是租用一个几十平米的小房间,甚至隐藏在居民楼中,并雇用一些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的业务人员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对投资者进行欺诈,骗取上千元的服务费。

监管部门提醒: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专业机构”和“内幕消息”。接受投资咨询服务时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资格,明确对方身份,选择合法机构和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5、代客理财、坐庄操盘、收益分成

“承诺收益”、“利润分成”、“坐庄操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但往往在第一只股票赚钱之后,推荐的股票连续下跌,给投资者造成亏损,却再也联系不上公司或者业务员,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监管部门提醒:“承诺收益”、“利润分成”、“坐庄操盘”均属于违法违规证券活动,根据规定,即使是合法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员工,也不得与客户约定利润分成,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损失作出承诺。

6、假冒或仿冒合法证券经营服务机构

不少不法分子为实施诈骗,用与合法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场专业机构近似的名称蒙骗投资者,或者直接假冒合法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名义来实施诈骗。

出于对专业机构的信任,投资者往往缴纳会员费,获得荐股,但却出现亏损,最终发现自己上当。

监管部门提醒:投资者对于主动上门电话、来访一定要提高警惕,要通过查询工商执照、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或向证券监管部门咨询等途径核实对方身份,防止上当受骗。

7、“会员升级”“补款退赔”“维权收费”

不法分子推荐股票造成投资者亏损后,也并不是都联系不上,有些公司给投资者造成亏损还能联系上,面对投资者的投诉,却是蛊惑投资者参加更高级别的会员组,缴纳更多的“会员费”。为了挽回之前的损失,投资者往往缴纳更多会员费希望挽回损失,造成股票亏损越来越大,被非法机构一骗再骗。

监管部门提醒:投资者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活动,应保留好证据,及时向证券监管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大案例,“荐股骗局”大揭秘

案例1:假冒“私募基金”的大骗局

张三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宣称国内知名私募基金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有“内幕消息”,与实力机构一起坐庄,愿意带客户一起发财,历史操盘战绩优异。张三登录该公司网站,看到大量股票研究报告和行情分析,觉得很正规,便注册为试用会员,免费收到荐股信息。张三观察了几天,发现推荐的股票都快速涨停,便交了2万元成为正式会员。此后,推荐的股票大多跌停套牢,损失惨重。张三多次要求该公司退还服务费,最后却发现电话无人接听,网站无法登录。张三发现自己上当了,后悔不已。

风险提示:不法分子往往声称有“内幕消息”和“资金支持”,有所谓的历史业绩展示和“屡荐屡中”战绩,吸引投资者注意,骗取投资者信任。实际上,不法分子先给2000人发短信推荐同一股票,一半发送“涨”的推荐,另一半发送“跌”的推荐;如第二天上涨,再给上涨的1000人发短信或电话继续做反向推荐;第三天给剩下的500人打电话。这就像“扔飞镖”的游戏,总会有一些人得到的荐股信息是“屡荐屡中”的,不法分子随即对这类人群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心理战,吸引他们成为会员或客户,收取会员费、咨询费或服务费等。还有不法分子利用少数股票交投不活跃的特点,在开盘或收盘的几分钟内瞬间拉抬股价,甚至达到涨停板,造成荐股准确的假象。而他们网站上的所谓“专业报告”,也往往是免费收集或者盗版文章,甚至杜撰小道消息。

案例2:骗子云集的投资理财微信群

前不久,北京青年报报道过,北京的张女士加入了一个投资理财微信群,群里真正的投资者只有她一人,其余理财师、炒股专家、助理、讲师等全都是一伙人用不同身份冒充的。张女士就被这样一个投资理财群诈骗了300多万元。

张女士是一位资深股民,有人推荐她在某平台开户投资。可没想到自己把钱投进去后,一直都在亏损,最终被骗了300多万元。

接到报案后,大兴刑侦支队立刻展开调查。警方发现,张女士遭遇了一个诈骗团伙,嫌疑人有一个微信群,里面有人扮演理财师,有人扮演炒股专家,有的装成客户专门捧场。嫌疑人借助所谓的老师、助理、讲师或者投资客这些名义的虚假微信号,组成他们所谓的战队群。

在群中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事主一个人,其他所有人的身份都是一伙人用不同的手机扮演的不同角色,专家所说的投资理财根本就不存在,骗子们早就把钱转进了自己的腰包。侦查员初步掌握嫌疑人躲藏在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

北京警方来到长沙后,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于9月1日展开抓捕行动。该团伙的12名嫌犯在长沙某小区落网,警方追缴赃款40万元,扣押赃车3辆,作案电脑10台,收缴作案手机100余部。除此之外,侦查员还找到大量骗子用于诈骗的剧本。

嫌疑人以前都是从事过股票操作、炒黄金方面的理财业务人员,他们具备一定的业务基础,再借助前公司的资源,或者从网上购买客户信息寻找下手的目标。管理者安排每个业务员的角色,比如杨某性子急,感情用事,表达不好容易让人误解,所以他就不从事直接跟客户接触的岗位。

固粉、吸粉、圈粉、转粉,是骗子事先设计好的一套流程。所谓固粉就是骗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确定事主是否有投资方面的需求,并且建立联系,然后将这部分信息转给吸粉组的人员,由他们与投资者直接联系,吸引对方加入微信群。

一旦有投资者上钩,群里事先安排好的角色开始粉墨登场。圈粉,专家授课、股神指导、客户好评,让事主瞬间坠入发财的幻想,直到几个月后颗粒无收。此时转粉组的骗子开始出现,他们的作用是继续给投资者希望,说炒黄金赔了只是意外,股票市场最近有几只黑马保管翻本,就这样事主在骗子一连串的设计下陷得越来越深。

2018年9月4日,以王某为首的12名嫌疑人被押解回京,目前因涉嫌诈骗均已被大兴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风险提示:投资诈骗团伙成员都是从事过股票操作、炒黄金方面的理财业务人员,他们具备一定的业务基础,再借助前公司的资源,或者从网上购买客户信息寻找下手的目标。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上当受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3:男子假装“美女”用QQ微信行骗

小王在微信上收到一个陌生美女小芳的好友申请,心里好奇觉得可能有艳遇就添加了好友。他查看了小芳的微信朋友圈,发现多是美女小芳的照片以及股票拉升图。小芳先跟他聊天套近乎,再透露自己炒股有高人指导,背后庄家资金实力雄厚,可以在股市上进行拉升操盘,并邀请小王一起参与。小王小额试验了一下,发现果真赚了些钱,随后就加大投入,并购买了对方3988元会员资格。结果,小芳后来推荐的股票跌跌不休,导致小王浮亏超过40%。警方调查发现,“美女荐股”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骗局,一群男骗子用QQ微信扮演美女引人上钩。

风险警示:天上不会掉馅饼,贪财好色进陷阱!荐股骗局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论是通过电话、短信,还是QQ、微信找上门的,全部都是骗局!

来源: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

责任编辑:刘丽丽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来源:中国经济网)

 

“您好,这里是xx证券客服,是否有兴趣了解……”作为股民,你是否接到过类似的电话?来电人员自称是证券公司客服,有老师可推荐牛股,进而邀请你添加微信好友,将你拉入所谓“股票交流微信群”,再下载所谓“投资平台APP”……被害人小张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诱导中落入了骗子的圈套,等他醒悟过来,早已被虚假的股票投资平台APP骗走了120多万元。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涉股票投资微信群诈骗案。被告人向某东、朱某浦、李某坤、黄某鑫、李某娟五人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至拘役五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2021年3月至8月间,被告人向某东、朱某浦、李某坤、黄某鑫、李某娟五人明知其上家通过所谓“微信股票交流群”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纠集在一起,先后雇佣多人冒充证券公司客服,通过拨打从上家处非法获取的股民电话,以有老师推荐牛股等说辞为由非法“吸粉”(即骗取被害人信任后添加其为微信好友,从而获取被害人微信名、微信朋友圈截图、微信、支付宝实名截图等信息,再将被害人拉进所谓的股票交流微信群),并根据拉进群的人数与上家结算获利金额。

被告人向某东作为“老板”,成立所谓“工作室”,负责与上家对接获取相关信息,雇佣同案人及其他人员拨打引流电话以及支付提成等核心事务。自2021年7月下旬开始,为向某东工作的朱某浦成为其下家,独自带领话务人员在上述工作室继续从事非法“吸粉”行为。期间,被告人李某坤、黄某鑫、李某娟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参与作案,分工各有不同。

抓获本案五被告人时,公安机关从缴获的包括电脑、U盘、手机等在内的作案工具内发现了大量股民电话、话术。个别被告人辩称自己是被亲朋好友“拉入”工作室,只是“以兼职的形式帮忙”“赚取一点零花钱”,并没有实施诈骗行为。

南沙法院认为,被告人向某东、朱某浦、李某坤、黄某鑫、李某娟明知其从事行为的性质是为诈骗人员寻找诈骗目标,其上家是在实施诈骗犯罪,仍结伙实施包括非法获取股民电话并拨打引流电话等在内的帮助行为,应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鉴于五被告人从事的是拨打引流电话、寻找诈骗目标等帮助行为,均可认定为诈骗罪的从犯。五被告人应对其参与期间诈骗团伙实施的全部诈骗行为承担责任。根据审理查明的各被告人犯罪事实、情节、诈骗数额,依法做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醒,打着炒股交流、名师指点等幌子诱导用户加入投资微信群并下载投资平台APP,是炒股诈骗的常用套路。本案的被害人之一小张正是在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后,添加了对方微信并被拉进该微信群。之后,小张经群内“老师”介绍下载炒股APP,并在该APP上进行股票买卖等交易操作且多次充值,由于APP一直显示处于盈利状态,小张从未起疑。直到后期又被要求缴纳保证金,且APP账户上的钱一直无法提现,小张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投资并非“投机”,投资者们切勿轻信所谓老师的股市“内幕消息”,应积极选择正规股票咨询公司,不贪利、不侥幸、不盲从,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和心态,做到理性投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通讯员:王君、孙铭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涨停股票交流qq群及股票交流群平台]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4/4904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