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炒股一手荐股,民生加银老鼠仓案曝光
时代周报记者宁鹏发自上海
来源:时代周报
8月13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蔡锋亮、林桂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审刑事判决书,原民生加银基金经理蔡锋亮“老鼠仓”案细节终于浮出水面。
谈及蔡锋亮案,民生加银市场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基金经理已经离职很久。
事实上,爆出“老鼠仓”案件的相关基金公司,均尽量与涉案基金经理切割。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老鼠仓案件”既与个别基金经理职业道德缺失有关,也与部分公司内控系统存在缺陷有关。
管理的基金规模偏小
公开资料显示,民生加银2008年11月成立,由民生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地深圳,注册资本3亿元,三方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63.33%、30%、6.67%。
这家成立接近十年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并不以权益类投资见长。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民生加银剔除货币基金之后规模为813.72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22位。截至二季度末,其权益类基金规模仅为69.81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58位。
实际上,与之前爆出“老鼠仓”的基金经理相比,蔡锋亮的光环相对比较暗淡,譬如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曾经管理的基金规模逾上百亿元。据民生加银投资部总监证言,蔡锋亮是公司基金独立经理,管理民生加银精选基金、民生加银稳健基金、民生加银内需基金,共计4.76亿元左右。
蔡锋亮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国际金融硕士,2006年便进入基金行业工作,2011年7月开始独立管理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涉嫌内幕交易的基金经理而言,2009年2月28日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刑法修订案正式实施。按照规定,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依照内幕交易犯罪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在刑法修订案实施以后,多位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判刑,然而,还是不断有人前赴后继。
从数据来看,蔡锋亮的业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蔡锋亮业绩最好的基金为民生加银城镇化混合,在其管理的2年206天里,任职回报率为116.57%,在可比的同类型633只基金中排名第34位,超过同类平均58.35%;民生加银精选混合在1年364天的任职期内,回报率为73.8%,在可比720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204位;而民生加银稳健成长混合,在其4年343天的任职期内,回报率为57.03%,在可比433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92;民生加银内需增长混合在其任职的5年92天里回报率为42.9%,未能跑赢同类平均的46.6%,在同类可比的401只产品中排名190位;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在其1年134天的任职期内,收益率为8.3%,在同类可比的189只基金中排名第14位。
不过,有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鉴于蔡锋亮管理的基金普遍规模较小,其管理能力并未得到充分验证。但在民生加银基金内部,他应该属于较为出色的基金经理。譬如,在民生加银精选混合历任的6位基金经理中,蔡锋亮是唯一业绩能超越同类平均的基金经理。首任基金经理黄钦来,任职期间基金收益率为6.3%,而同类平均为15.73%;第二任基金经理杨军,任职期间基金收益率为-1.08%,同类平均为4.29%;第三任基金经理傅晓轩,任职期间基金收益率为-22.1%,同类平均为-15.16%;第四任基金经理江国华,任职期间基金收益率为-6.74%,同类平均为11.03%;第六任基金经理孙伟任职期间基金收益率为-4.07%,而同类平均为-1.11%。而蔡锋亮任职期间收益率为73.80%,超过了同类平均的25.70%。
2016年7月5日,民生加银基金一次发布了6条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同时掌管民生加银内需、民生加银稳健、民生加银精选的基金经理蔡锋亮因个人原因辞职,其管理的3只基金分别由研究部总监宋磊、基金经理助理孙伟接任。
发小涉案并互通有无
2016年7月11日,被告人蔡锋亮主动到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投案自首。仅仅在一周之前,蔡锋亮提出辞职,理由是“个人原因”,“和家人分开太久”等。民生加银注册在深圳,而蔡锋亮长期在北京工作,户籍地为广州市天河区。
蔡锋亮案于2017年10月19日由检察院向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于2017年12月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有业内人士表示,“老鼠仓案件”既与个别基金经理职业道德缺失有关,也与部分公司内控系统存在缺陷有关。
从以往基金公司的处理来看,每当有基金经理老鼠仓案发时,基金公司总是第一时间将涉案的基金经理除名,表示老鼠仓是基金经理的个人所为,与基金公司无关。不过,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相关基金公司或遭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并在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和审核该公司所有新产品和新业务申请。
据民生加银投资部总监证言,公司授予的管理权限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简单地说,就是基金独立经理能随意在权限内代表基金产品买卖股票。
据了解,蔡锋亮与民生加银基金公司签署了《员工保密合同》和《员工自律声明书》,承诺在基金投资业务活动中合规操作,不为其他公司或个人提供配合,不从事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活动等等。
不过,蔡锋亮显然无视了上述《员工保密合同》和《员工自律声明书》。
据一审判决书,蔡锋亮不仅指令其妻操作两个证券账户,还接受了其他两个账户的委托管理,趋同于民生加银买入并卖出鸿利电光等137只股票,成交金额共计15269.2459万元,扣除交易费用后实际获利775.1925万元。
有趣的是,蔡锋亮的“老鼠仓”颇为强调交易纪律。蔡锋亮供述称:“我们夫妻每天都会通话五六次,告诉她我最近看好哪些股票让她买,如果涨了就继续持仓,如果跌幅超过10%就赶紧卖出。”
蔡锋亮的荐股“事业”始于2014年4月。截至2016年3月,共透露25只股票信息给同学谢浩平。据蔡锋亮供述,第一只股票是宜通世纪,最后一只是经纬电材,而谢浩平于2015年3月转了给自己61万元“好处费”。
不仅如此,蔡锋亮还将未公开信息告知其发小林桂成,林桂成获知前述信息后趋同于民生加银买入并卖出中鼎股份等144只股票,成交金额共计约5.96亿元,扣除交易费用后实际获利约893万元。其间,蔡锋亮从林桂成处获取好处费250万元。
林桂成供述称:“因为我知道蔡锋亮在基金公司工作,简单地说,蔡锋亮可以利用基金公司账户购买大量股票,我跟着他基金账户购买一样的股票赚钱的可能会更大。我说明赚了钱不会亏待他,然后他就答应告诉我购买哪些股票。”
据林桂成供述,蔡锋亮以打电话的方式告诉林桂成股票,除去交易的手续费和给蔡锋亮290万元的好处费,林桂成还赚了600多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发小还互通有无。据一审判决书,蔡锋亮在向被告人林桂成披露未公开股票交易信息过程中,还获得林桂成推荐的潮宏基、巨轮股份、长城集团和科士达4只股票的交易信息,并实际投资交易该4只股票,获利91.4063万元。
据一审判决书,蔡锋亮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700万元;而林桂成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700万元;蔡锋亮违法所得人民币401.7033万元以及林桂成违法所得人民币659.0594万元,均由扣押机关上缴国库。
来源:中国证券报
像蜘蛛网伸向四面八方的非法荐股信息,通过手机微信和网络直播等途径向投资者袭来。个人证券账户信息泄露,也让非法荐股的操作人员可以更精准地“收割”。投资者自己更要多一分小心、多一分清醒、多一分谨慎,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日前,投资者张冠突然接到来自香港的电话。
“我们公司新建了一个免费股票交流群,群里会有华泰证券的分析师推荐股票,很有经验。”一位自称“华泰证券”客服人员的人士向张冠发来入群邀请。几天后,又有一位自称是“天风证券”客服人员的人士对张冠说:“我们的老师是天风证券的分析师。去年收益率有68%。2至3个交易日会出一只股票。买了上次老师推荐的股票,我自己赚了4000元后给卖了。”
张冠是刚工作不久的“90后”,今年年初股市热起来时开始投入少量资金炒股,平时喜欢逛逛股吧,也偶尔刷刷视频网站上的证券投资“老师”授课。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张冠遇到的所谓“华泰证券”“天风证券”,并非相关券商,都是“李鬼”机构,是非法荐股组织“拉人头”的一种说辞。纵观非法荐股获利的主要手段,既有前台“老师”直播授课,后台“客服”引导“投资”骗取高额会费,又有“股市大V”联手“庄家”诱骗投资者接盘,更有甚者还有个人或组织诱骗投资者使用配资软件赚取高额利息,甚至是组织、操纵虚拟盘交易。
“股神”出没寻“韭菜”
“这个股票,跌到8元时你们买进去等,绝对不会亏,这是个好股。”
“老师肯定知道主力庄家的动作。不然,怎么会买进和卖出都这么精准?”
……
诸如此类的消息不断在张冠所在的“股票交流群”里出现。
“真的绝对不会亏吗?”张冠很怀疑。
张冠所在的群名叫“抱团取暖迎新春08”。经过长期观察,张冠发现群内经常分享信息的“老师”所在机构为“橡树资本-游资密码”。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天眼查上查询,发现有“橡树资本有限公司”和“北京橡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但并未查询到“橡树资本-游资密码”这家机构。可以想见,这很可能是一家“李鬼”机构。
张冠说,“抱团取暖迎新春08”群里的“老师”多次强调:“只要严格按照指令操作,确保可以获利出局。即使万一亏损,也都有严格的止损点。止损点会根据个股来定。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亏。”
“你们是免费提供服务吗?”张冠觉得不会有“免费的午餐”。
“老师”回答得很“坦诚”:“我们会从您盈利的部分分成。具体方式是,您操作自己的账户,我们告诉您股票信息和具体买卖点位,盈利后再分成。投资金额如果小于10万元,那么按盈利部分的四六分成;如果投资金额在10万元以上,就按三七分成。您拿大头。”
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张冠向朋友咨询。这位朋友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诫他要当心。
“此前,我也在炒股群里跟着‘指导老师’炒股,小赚一笔。后来,‘老师’反复暗示、明说甚至是逼迫式地游说我增加资金投入,还向我推荐配资软件,号称最高提供15倍杠杆,远低于市场月息。在注册认证后,准备缴纳配资保证金。尽管交易人员称,这个APP运营多年,而且是与多家知名券商合作的,但幸亏我在转账前搜索了这个APP的情况。结果发现已有多位投资者在网络举报,该APP疑似虚拟盘,且在该平台配资交易盈利后无法提取现金。由于没有转账,我后来被管理员直接踢出了这个炒股群。”张冠的这位朋友说。
果然,在张冠试了几次后,“老师”就劝诱他加入“高级群”,前提是缴纳一笔会费。由于联想到朋友的情况,再加上“老师”推荐股票的市场表现也并不是像吹嘘的那样让投资者包赚不赔,张冠担心后续还会有一环扣一环的“诱骗”,就果断退群了。
事实上,张冠拒绝的正是非法荐股。与早年间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出现的非法荐股相比,当前通过互联网和相关平台进行的非法荐股活动的“捕获面”更广,门槛更低。像蜘蛛网伸向四面八方的非法荐股信息,通过手机微信和网络直播等途径铺天盖地地向投资者袭来。个人证券账户信息泄露,也让非法荐股的操作人员可以更精准地“收割”。
非法荐股“套路”深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各类非法荐股活动背后是斩不断的利益链,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套路骗取投资者的巨额钱财。
目前,非法荐股活动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收取会员费、服务费、咨询费。比如,近期被广东警方查处的“黑心”投顾机构大连华讯,就通过在网络平台投放广告,以免费领取“金股”的噱头吸引股民关注。警方披露,据初步统计,大连华讯涉案金额高达27亿元,投资受损人遍布各地。
二是与“庄家”联手,吸引股民入场“抬轿子”。上海证监局披露的一个案例显示,不法团伙利用电话、直播间、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忽悠式荐股”,诱骗投资者高价接盘,掩护“庄家”顺利出逃。
三是不法分子通过在社交平台拉群荐股、直播间讲课,最后忽悠股民到虚假投资平台上投资,骗取投资资金或平台充值费。这些所谓“荐股群”大多是彻头彻尾的“骗子群”,群里从“管理员”到“老师”“助理”甚至是部分“群友”,皆由骗子伪装。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说第一类还与“股”相关的话,那么,第二类和第三类就是赤裸裸的诈骗了。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违法活动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大力清理网络和媒体违法信息,但“非法荐股”现象仍屡禁不止。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兴起为不法分子提供施展骗术的平台。除微信、QQ等平台外,随着视频网站兴起,一些所谓知识区领域UP主、证券投资大V队伍也是鱼龙混杂,其中不少UP主、大V以“荐基”“荐股”谋生,但并不合规。
监管难度大是非法荐股乱象难以根治的另一原因。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坦言:“从调查取证看,打击‘非法荐股’存在一定难度,此类案件查证难度比较大,需要很大耐心和持续投入。囿于执法力量和监管资源不足,打击非法荐股活动还没有形成合力。”
此外,不法分子越来越狡猾。张冠说,在他所在的“股票交流群”里,“老师”发的信息大多会采用图片方式发送,部分敏感词语会用谐音字代替。另一些案例表明,不少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身在境外,给追责和执法带来很大难度。
从严打击需合力
尽管有关部门持续从严打击非法荐股等乱象,但投资者仍频受侵扰。公安部网安局4月9日公布的一则案例显示,浙江宁波余姚网警大队近期查清了一个为境外“杀猪盘”开发和制作虚假股票APP的犯罪团伙。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当事人才如梦方醒———原来自己始终在犯罪团伙模拟的虚假股市APP内转悠,根本从来没进过股市大盘。
专家指出,从近期“杀猪盘”等乱象分析,不法分子更多是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室、论坛、股吧、QQ等互联网工具或相关平台进行非法荐股活动。由于网络虚拟电话技术水平的提高,打电话的形式也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各方要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方面,应尽快完善对在网络上开展证券投资咨询行为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表示,诸如上述虚假股票APP、“杀猪盘”的案例不胜枚举。软件开发门槛、开发成本非常低,这种绕开应用商店“曲线下载推广”的虚假非法APP已成“杀猪盘”中的“利刃尖刀”。投资者一定要慎重,应到正规投资咨询机构咨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监管部门应更细致地划定合法投资咨询与非法荐股之间的红线。一方面,强调行为准入,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荐股和推荐基金需要相应执业资质,应严守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对类似在推荐后就暴跌的‘割韭菜’行为应进行追查和严打。”
对“荐股黑群”和信息贩子多藏身于网络社交平台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指出,平台运营者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更积极主动地落实监测、报告和治理义务。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等多位专家认为,治理“荐股黑群”涉及网络安全、金融监管等多个方面,形成有效监管合力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有专家称,对部分具有明显市场危害性的新型违法手段的认定具有一定特殊性,一线办案人员亟需相关业务指导。“市场交易机构将持续加大对社交媒体相关股市报道内容跟踪和监测,并采取相应限制措施,包括交易所和券商交易平台。”田利辉表示。
田利辉进一步指出,非法荐股机构或个人可利用手中掌握的资金及投资者的资金,操纵市场,获取非法收益,必须对采取不正当方式给投资者荐股、用违法手段操纵股票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否则,非法荐股将对股市生态造成巨大破坏,最终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另外,张冠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出了疑问:“荐股的这些人是怎么拿到我的电话号码的?”
针对目前股民信息通过证券相关APP大量外泄的情况,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建议,证监、网信、工信等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规范或技术标准,提高定期检查和测评频率,进一步提升此类APP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在张冠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者自己更要多一分小心、多一分清醒、多一分谨慎,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自觉强化“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和理性思维,不然就真的要成为下一茬“韭菜”了。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3/4843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