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海通证券大讲堂 海通证券论坛

发布时间:2024-03-17 03:38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 见习记者 李梦扬)12月17日,第四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在沪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致辞。在主论坛上,发布和启动了一系列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重磅举措。证监会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上海)首批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上海金融科技人才涵养实训基地启动暨行业共建宣言签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三周年优秀成果正式发布暨产业联盟云展厅启动,《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2021)》发布,产业联盟“智慧金融专委会”、“前沿技术与安全专委会”正式成立。

上海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共26个,从申报主体来看,牵头申报单位包括了10家市场核心机构、7家证券公司、4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基金销售公司、2家科技企业以及1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运营机构等资本市场多类型主体,联合申报单位包括多家市场核心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银行以及科技企业等。

上海金融科技人才涵养实训基地启动建设。来自金融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科技子公司等20余家机构共同签署了上海金融科技人才涵养实训基地行业共建宣言,将在以下四方面开展合作:一是设立金融科技校企实验室。开展科研课题合作,共同研究和联合攻关行业 关键技术,推动重大战略落地和功能性项目建设,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二是开展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三是打造金融科技大讲堂。发挥产业联盟的平台作用,依托各共建单位的业务技术专家,走进校园课堂,推出面向在校生的前沿课程讲座;四是促进在职员工能力提升。面向共建单位的在职人员,由高校和产业联盟共同研发金融科技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与现有金融科技证书衔接,有效推动在职员工的职业教育。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领导共同发布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三周年优秀成果。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成果征集宣传活动由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主办,分为“技术、应用、生态”三个方向,按不同方向设置不同成果。经专家论证和公示,共有110项优秀成果入围,其中应用类57项,技术类31项,生态类22项。申报机构包括金融要素市场、金融基础设施12家,商业银行10家,保险公司5家,证券及期货公司10家,公募基金及基金销售公司7家;金融科技公司17家。同时为进一步做好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三周年优秀成果全年多层次的宣传展示工作,产业联盟云展厅同期宣布启动。

在主论坛上,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钱斌、交大高金 副院长李峰共同发布《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2021)》。为充分发挥产业联盟智库作用,描绘上海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全景,产业联盟连续第三年发布《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2021年的白皮书在总体上延续2020、2019版本的内容框架,对行业数据进行了大量更新,并对关键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呈现和分析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趋势;聚焦2021年上海金融科技行业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展示重点机构在金融科技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为监管层、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市场、金融科技企业及学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为发挥成员单位的优势特长,促进各类机构联合攻关,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向纵深发展,产业联盟在主论坛上举行了两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海通证券、中国太保、上海农商银行在主论坛上牵头设立产业联盟“智慧金融专业委员会”,旨在加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应用,加速智慧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联合交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产业联盟“前沿技术与安全专业委员会”,立足上海及长三角,协调全国技术力量,在金融行业率先引入和应用前沿技术,筹划和制定前沿标准,构建金融 行业科技创新生态。

本届论坛由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主办,上海国际集团、交通银行、海通证券联合主办,汇丰金科、中国信通院、沪联金科协办,陆家嘴管理局提供特别支持,交大高金提供学术支持。

 

本报记者 王思文

2022年4月17日,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微众银行企业金融总经理公立等在参加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围绕数字经济与金融机构创新这一资本市场热点话题做了演讲。

周道许在做“加强金融科技安全立法,保障金融行业安全发展”主题演讲时表示:“当前,金融行业已进入全面科技化阶段。金融科技安全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多形式、多维度、多受众风险,加快推进规范、系统、可预期的立法体系,既是宏观视角下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应有之义,也是微观视角下维护金融行业秩序、规制金融机构业务、提供金融创新指引和稳定金融政策环境的必然要求。”

杨书剑在提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话题时表示:“商业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银行业可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也为商业银行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开辟广阔空间。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小银行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数据、生态、人才、风控五个方面加强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一是以战略为先导,完善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二是以数据为驱动,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三是以生态为抓手,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化经营新模式;四是以人才为保障,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持久动力;五是以风控为底线,推动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李军围绕“强化数字化战略思维,激活数字化新动能”话题演讲时表示,证券业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加快发展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引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部门与企业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难题,为非金融企业数字化变革提供外部条件,助力我国经济加速形成数字化新格局。同时,有利于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推动金融机构跨越式发展。将促进金融机构构建敏捷化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模式,打造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业务联动的企业级数据服务能力中枢,推动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升级,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健全自动化风险控制机制。证券行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已迈出重要步伐,但还存在投入偏低、数字化深度不够、数据生态不健全、人才梯队不够完备等问题。未来券商将继续加快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打造硬件基础设施。长期而言,建立数字化战略思维,塑造拥抱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培育对数字化转型友好的企业文化,是证券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法宝。

谈到用金融科技在数字普惠小微的道路上做的一些探索,公立表示,通过数字化的驱动来打造一种发展可持续、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的小微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三个数字化来实现:一是数字化的大数据风控;二是数字化的精准营销;三是数字化的精细运营。技术方面,通过“ABCD”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核心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深层次的是化解结构性矛盾。

[海通证券大讲堂 海通证券论坛]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3/4793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