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天眼APP讯 : 想用「炒股」促活,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
文 / 迪亚菠萝包
最近,某款游戏因为新玩法引发的争议,登上了微博热搜。
究其原因,那款游戏推出的新玩法,让很多主机玩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某种瓜的交易玩法,玩家需要周日买瓜,在下周六前以最高价把瓜卖掉,赚取额外的庄园资源。
这种玩法的限定条件也很眼熟:瓜的保质期只有一周;售价每日刷新,不同庄园价格不一;玩家想去好友庄园卖瓜,需要输入正确的出售暗号 ...... 如果把瓜替换成大头菜,这段玩法说明也没有太大的违和感。
葡萄君推测,这款游戏试水类似玩法,可能是为了加强游戏内玩家在庄园的互动。毕竟《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下文简称《动森》)上线后的表现证明,大头菜交易是一种极其成功的社交玩法设计。只不过,制作团队可能没想到,大众玩家对新玩法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姑且不论这些争议,葡萄君想探讨一下以大头菜交易为代表的这类玩法的适用性。在很多人看来,大头菜交易本质上是「炒股」:
玩家以较低价格买进大头菜,而后市场价格随机波动,如果在价格升至高位时卖出,就能以小博大、获取高额回报,但如果市场价格始终低于初始价格,就有可能造成亏损。在此过程中,为了寻找更高的收购价格,玩家就产生了社交的诉求。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炒股」,《动森》玩家之间的交流频率将会大打折扣。而事实上,《动森》并不是唯一一款引入类似炒股玩法的游戏。在此之前,有很多游戏做过类似的尝试。
出现在游戏中的股市
股市什么时候被首次引入游戏,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不过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股市就曾出现在一些硬核的模拟经营游戏当中。
比如由 Enlight Software 开发的《金融帝国》系列,这类游戏融入了大量金融理论知识,界面充斥着数字和报表,理解门槛很高,因此影响力始终局限在小众圈层中。
《金融帝国 2》
而后 2002 年,育碧曾代理发行过一款名为《股神大战华尔街》的游戏。从界面来看,这款游戏的硬核程度可能和《金融帝国》系列差不多,所以知晓这款游戏的玩家也并不多见。
股神大战华尔街
大部分玩家初次接触股市,可能是通过同一时期的模拟经营游戏《大富翁》。在 1998 年上线的《大富翁 4》中,大宇首次加入了股市玩法,在保留股市核心特征的基础上,简化了运作机制,降低了理解门槛。
游戏还加入了红卡、黑卡等能影响股价涨跌的道具,使玩家可以围绕股价进行博弈,增加了互动性和对抗性。
红卡和黑卡(图源大宇大富翁 Wiki)
更有意思的是,《大富翁 4》不同地图场景的上市公司和现实有一定对应关系。在美国地图,玩家可以在股市中看到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公司;而在日本地图,股市中的上市公司则变成了 SONY、任天堂、SEGA 等公司。
《大富翁 4》股市截图,图源网络
或许是因为这一玩法深入人心,最近两年,和《大富翁 4》股市的相关话题,甚至还会出现在雪球这样的投资社区当中。
而后,一些 RPG 游戏也尝试加入了炒股玩法,作为丰富世界观和调节玩法节奏的手段。比如上周 Epic 商店免费赠送的《GTA 5》,就在游戏中非常正式地设计了两个股票交易市场。玩家的所有行为,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股价走势。
《GTA 5》甚至为股票交易所起了正规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GTA 5》专门为所有上市公司设计了详细的背景资料,包括主营业务、公司地址、宣传标语等,让股票交易体验更贴近真实。
有玩家整理过《GTA 5》上市公司的背景资料
而在国内,《梦想世界》、《龙族幻想》等 MMO 也尝试加入股市作为周边玩法。以《龙族幻想》为例,游戏内股市开盘时间为游戏时间 9:30-15:00,每游戏时间 30 分钟刷新一次价格。
折算成现实时间,股市每次开盘持续时间只有 55 分钟,再加上《龙族幻想》强制玩家在当日股市收盘时,按照最后一次价格,自动卖出所有股票,因此炒股玩法仅仅局限于短线交易。
此外,有些放置类游戏会将股市玩法作为促活的手段。
比如三年前《天天打波利》曾短期上线了虚拟股市玩法。由于放置类游戏本身玩法偏轻度,聊天室才是游戏主体,当时大量玩家围绕股价展开了讨论,不少玩家都化身「炒股」,对未来的股价走势展开预测。无论最终玩家是赚了还是亏了,都能在聊天中引来一波其他玩家的共鸣。
或许是因为收效不错,后来心动在《不休的乌拉拉》中也加入了虚拟股市玩法。
当然,一些金融信息平台也推出过股市模拟游戏。这些游戏往往更正规,和现实结合的也更紧密。比如同花顺推出的模拟炒股平台,其市场内的股价变动规律就和现实一致,只不过玩家在交易中花的都是虚拟货币。
此前还有报道,有人用类似炒股游戏的设计思路,制作软件诱导用户充值投资「股票」,并从中获利。不过,这属于非法使用股市模拟游戏的典型。
在游戏里「炒股」,好玩在哪?
说了这么多,在游戏里「炒股」的乐趣在哪里?在葡萄君看来,和现实中炒股类似,玩家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通过小规模投入就有机会博得多倍回报,这种类似 Casino(赌场)的刺激感,是其他玩法无法提供的。
而且「炒股」具有飞轮效应,如果玩家能持续选对「股票」,那么本金的规模越大,玩家赚钱的速度就越快,这又能持续带来更强的正反馈。
同时,股市玩法理解成本很低,每个玩家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给玩家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分享自己的炒股经历提供了基础,而且随着玩家持续「炒股」,这些观点、话题和故事会不断更新,从而给玩家带来了持续交流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游戏中的虚拟股市,和真金白银一点关系都没有,玩家输了也就损失一点游戏币,风险很低。
在一些偏单机的游戏中,「炒股」能让玩家通过非作弊手段,获取额外的资源。还是以《动森》为例,依靠「炒股」,玩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远超抓狼蛛(蝎子)、钓鱼等活动带来的收益。
上个月有外媒报道,游戏主播 Brianmp16 在初代《动森》依靠买卖萝卜,花 180 个小时赚了 10 亿铃钱。有人统计,如果通过其他打工任务赚钱,想获得这么多钱大概需要 6000 个小时。
Brianmp16
而对于网游来说,股市玩法面临的问题往往更为复杂,因为股市产出的额外资源,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威胁到游戏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很多游戏在加入股市后,都对相关货币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
比如《龙族幻想》股市中使用的金币,不能用于玩家之间的交易,但这样一来,由于回报的价值偏低,股市又很容易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玩法。
那如果参照《动森》设计类似的交易玩法,对于 MMO 是否可行?理论上可以,但或许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奖励,鼓励玩家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
因为即便对于单机游戏,过快的资产增长也会削弱玩家中长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让「炒股」变成单纯的数字游戏。葡萄君有位朋友通过大头菜交易,很早就积攒了超过 1000 万铃钱,此后他对《动森》的热情就开始逐渐走低了。
因此,即便玩家对于股市的热情已经在虚拟和现实中被反复验证,想要通过加入「炒股」带动玩家活跃,对于开发者而言,仍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创造力的命题。
米哈游是我们很熟悉的游戏公司,但对国外玩家并非如此。
2022年底,推特官方披露,《原神》延续了2021的大热趋势,强势蝉联2022游戏热度冠军。虽然发推量并不及排名稍靠后的游戏们,但转推量却一骑绝尘,对诸多3A大作呈碾压之势。
而在《原神》之前,大多数国外玩家其实压根不知道米哈游是谁。有关的科普也因此应运而生。
这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就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篇,创建于Fandom网站的玩家wiki。
作为一篇由众多国外玩家接力完成的科普稿件,Fandom的米哈游wiki,融会贯通了中日韩英四种语言的大范围资料,详实且完整的介绍了米哈游至今的12年生涯。不仅打破文化壁垒,细致介绍了诸如“你麻痹”等词在汉语的含义,甚至就连米哈游老板小时候的照片都给挖出来了。
摘自Fandom网站wiki原文 看外国人一本正经的解释脏话
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国外玩家一腔赤诚的热爱。而论其质量,可能也超越了国内绝大多相似内容,尤其是百度百科。
今天我们就以此为蓝本,完整捋一遍“米哈游创业12年”的传奇故事。
即便你常年追随米哈游,相信本篇也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米哈游为啥要叫“miHoYo”?
众所周知,米哈游由三位上海交大的学生创立,他们分别是大伟哥、蔡浩宇、和罗宇皓。
而“miHoYo”中两个大写字母“H”和“Y”,就分别来自于蔡浩宇和罗宇皓的拼音首字母(Haoyu和Yuhao),字母“o”则是他们觉着Facebook、Google等NB大公司名字里都有个“o”
这段故事是大伟哥本人亲口讲述的,很多国外玩家也八卦,为啥“明明是3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而“mi”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时已经有“hoyo”商标了,于是他们又从日本虚拟偶像初音未来(Hatsune Miku)的名字里摘了个“mi”放开头。
如今“米厂”的“mi”居然是“miku”的“米”,没想到吧!
外国人特有的分不清中国姓名拼音
米哈游创立起始?
早在米哈游创业之前,3位创始人就已经一起共事。
最初他们开发了个开源文学社区,并一举在大赛中得奖,抱回奖学金20万元。
对于任何大学生来说,这都不是一笔小数字。一般人或许想到的是挥霍泡妞,而格局的来了——他们拿这笔钱做了个2.5D游戏引擎,并以EVA女角色葛城美里命名。
当时蔡浩宇正在游戏公司实习,他花了大力气来说服领导,想用这款引擎自己主导做个游戏。领导十分感动然后表达了拒绝:什么时候公司轮到你一实习生嗦了蒜了?
于是,不服气的蔡浩宇,拉上两位小伙伴,自己鼓捣几个月做出了第一款游戏《娑婆物语》,并拿着去参加第二届中国开发者大会,一举夺得冠军。在这里,他们得到了盛大的赏识,不仅获得了3万块奖金,还得到了为《泡泡堂》开发资料片《泡泡英雄》的机会。
左二是蔡浩宇
《娑婆物语》是一款俯视角跳跃玩法游戏,制作相对简陋,剧情也比较中二,但已经显露出一些“米家特色”。就比如白毛美少女+日语配音。
而更令人意外的——这款游戏现在4399上还能玩到,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
出师得利,2011年1月,米哈游工作室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D32宿舍正式成立。
后来大伟哥代表团队,参加了上海市“新新创业达人”竞赛,获得总决赛季军,奖品是10万元无息贷款以及钦州路100号一间50平办公室的半年使用权。
米哈游才第三,那第一☝会是谁呢?
“新新创业达人”总决赛第一,是成都市龙泉福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七彩山只因、贵妃只因、绿壳蛋只因等优良种苗的标准化培育和管理工作。
而米哈游当时的愿景,是要“以萌系休闲游戏为核心,目标广阔的休闲玩家、尤其是宅男核心用户。除了满足一般休闲娱乐需求之外,还注重通过游戏等数字创意产品,塑造玩家喜爱的虚拟角色、打造虚拟偶像、并进一步将产品线拓展至动漫、文学、周边乃至实体领域。”
要知道彼时可才2011年,这理论相当石破天惊。别说什么虚拟角色,国内二次元文化也才刚刚起步。
但事实证明他们一开始就走上了正确的方向;当年吹过的那些NB,如今都已一一实现。
12月,米哈游第一次搬到了大伟哥赢来的办公室中,当时团队一共6人,每人有一台靠墙的电脑桌,房间中央的大桌子则摆满了漫画和轻小说。
也是在此期间,米哈游招收了001号员工——正就读于广美的大四学生CiCi张庆华,也就是日后《原神》美术总监、无数玩家趋之若鹜的“顶级巨佬”。
而CiCi来到米哈游第一份工作是件很小的事情,他们让他设计一个白毛的魔法少女角色。后来这个角色几乎无人不知,因为她叫做——琪亚娜·卡斯兰娜(Kiana Kaslana)。
在米哈游wiki里,国外玩家专门记述了一段这时期有关CiCi的故事:
“当时我借住在大伟哥宿舍,出门或打水都要偷偷避开宿管阿姨。等我走的那天,提着行李出宿舍,阿姨还主动跟我打招呼道别。其实她早知道我不是这里的学生,但也并没赶我走。这是我对上海最初的印象,挺好的。”
如今的琪亚娜
《FlyMe2theMoon》
2011年9月28日,米哈游以独立开发者身份,在iOS平台推出了首部作品《FlyMe2theMoon》。
但结果却意外的非常惨淡。
当时游戏没有氪金抽卡,苹果商店主流的是买断制收费。《FlyMe2theMoon》以18元上架。
而当时玩家的习惯是——啊?玩游戏还得花钱?
《FlyMe2theMoon》概念取材自EVA片尾曲《Fly Me to the Moon》,是一款讲述“魔法少女琪亚娜飞向月球”的故事,因此也被部分玩家戏称为“崩坏0”。
游戏使用Cocos2D软件和Box2D物理引擎开发,主题曲则由B站UP主裕剑流P作曲、初音未来演唱。
上架一个多月后,游戏总共才卖了3000多份,不说作品有多赚钱,只不过差点苦茶子赔进去而已。就连创始3人组工资也不过每月4000,提前体验12年后应届生就业环境了属于是。
为谋求生存,大伟哥不得不四处出击,高强度参与各种大学生创业比赛,终于在2013年找来了杭州斯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100万元天使投资。
而这也是时至今日,米哈游唯一一笔外部资金,占股高达15%。
凭借这笔投资,持股人后来还登上了一个小榜单——《中国富豪500强》。
《崩坏学园》
2012年2月,米哈游公司正式在上海注册成立。时至今日,查询米哈游注册地,依旧在早年大伟哥比赛赢来的那间小小办公室中。
受前作失败影响,他们急需一款成功作品证明实力、也充足下钱包。在参考了《Zombie Town》等横向卷轴射击游戏后,受日漫《学园默示录》启发,他们打算做一款“美少女打美少女丧尸”的游戏,也即后世熟悉的——《崩坏学院》。
这是崩坏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于2012年12月公测。
此时的画风相当大胆
而有意思的是,早期《崩坏学院》是被苹果商店禁止上架的,因为违反了审查规则:
最终游戏修改了三遍才勉强上架,但上架后效果依旧不如人意。
这次游戏售价下调为6元,并加入了道具内购。但玩家数量不多,充值欲望也弱。
《崩坏学园2》
“我们自己想玩游戏时,发现AppStore畅销榜上没有一款是我们想玩的。于是我们做了《崩坏学园》,就是这么简单。”——蔡浩宇
而《崩坏学院》之所以失败,或许跟游戏品质并不直接相关,实在是早年间国内买断制太没有活路。
2013年6月《崩坏学院2》立项,继承了前作代码、美术和玩法核心,数值系统则复制自日本游戏《智龙迷城》,并调整为适合动作游戏的系统。除此之外,再加入些新角色、新武器和服装,改为氪金抽卡付费,次年3月在bilibili上架。
出人意料的,这次崩坏2火了。崩坏1总共才挣10万多块,而崩坏2第一天就挣了10万,第二天20万,第三天40万....然后不到一年,流水过亿,米哈游直接起飞。
当时米哈游唯一涉足的海外市场是日本,在日本也大受欢迎。
但与此同时,游戏也存在充值失败、服务器崩溃等众多技术问题,这对当时仅7人的米哈游来说难以承受。
最终,他们选择招募玩家进入公司,由此走上了快速扩张之路。大伟哥也正是这时期走到了台前,主动担任起“客服”工作,协助解决问题并承接玩家吐槽。
按理说穷了那么久,刚赚到钱大概率应该去挥霍一番。但此时有格局的又来了——
同年6月,崩坏3立项。他们选择将所有挣来的钱all in进下一款游戏。距离中国游戏“黑暗降临”仅一步之遥。
《崩坏3rd》
2014年7月6日,蔡浩宇参加开发者论坛演讲,提到了团队正筹划崩坏第三部作品。
2015年3月,米哈游开始研发3D引擎,并于8月启动开发游戏内容。
《崩坏3》玩法灵感主要来源于《猎天使魔女》和《鬼泣》(不是我说的,是米哈游wiki上写的,原文取自大伟哥面对国外媒体的访谈)。还学习了《罪恶装备 未知次元》的3D渲染模式等。
团队此前都没做过3D项目,这导致开发极为困难,仅琪亚娜的美术、建模和动画就花了6个月时间。但测试之后,又全部推倒重做。
2016年10月,《崩坏3》正式上线,琪亚娜、雷电芽衣、布洛妮娅等前作角色携新剧情悉数登场,游戏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成功,单凭品质吊打当时世面几乎所有手游。
米哈游团队也在这期间逐渐扩张,时至2018年游戏在北美和欧洲上线时,已成长至200人左右。这其中,约有一半是研发人员,30岁以下员工占比84%,平均年龄为29岁。
2017年2月,米哈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材料,预计融资12.22亿人民币。但此时他们却遭受多番质疑,包括但不限于:崩坏IP过于单一,用户群体过于狭窄,崩2一款游戏营收占比高达96%等。
2018年,米哈游更新招股书,将募资规模提升至14.98亿,但随后排了3年队,依旧希望渺茫。
“本想以普通人的身份与你们相处,可换来的却是疏远。不装了,我摊牌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去提瓦特大陆!”
然后天空一声巨响,黑暗降临,就到了我们都熟悉的故事了。
《原神》
《原神》研发起始于2017年1月,项目最初其实就是《崩坏4》,但或许是上市之路受到诸多打击,米哈游主动修改设定成了如今的《原神》。
而有趣的是,早在原神上市前,米哈游就在电视采访中暴露过游戏信息,只是那时玩家都没意识到。
游戏立项初期,米哈游众人曾陷入一阵迷茫,不知接下来该做什么。后来出于成员们的兴趣和提高公司技术水平的考虑,他们最终选择挑战高难度的开放世界。
接下来几个月,制作组尝试了多种开放世界原型,包括GTA、神界原罪及顽皮狗的作品。最终,当蔡浩宇玩到了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一切都清晰了,团队决定以此为灵感开发世界探索系统。(诶...这也不是我说的,是米哈游wiki上写的,原文取自官方中文公告《原神制作组致玩家的一封信》)
起初原神开发组仅有150人规模,他们远远低估了开放世界难度,因此19年扩招至300人,20年500,21年2月达到了700规模。
游戏研发资金也从最初的2500万迅速增长到1亿美元。虽然投入巨大,但游戏上线两周就收回了所有前期成本。
这俩图没啥意义,就是想放在这
陈致逸在此期间加入HOYO-MiX成为音乐总监,并为蒙德和璃月地区音乐作曲,CiCi则成为《原神》的高级美术总监。
2020年9月15日《原神》公测,米哈游凭借此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游戏常年位居腾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之下,成为世界第三赚钱手游。也有了让外国玩家为其树碑立传的现在。
而除了游戏和公司的发展历程之外,米哈游wiki还着重介绍了蔡浩宇和大伟哥两位创始人的经历。
“济南首富”蔡浩宇
1987年生,小学就读于山东省济南市八里桥小学。
这是蔡浩宇青春版
有人生来就是牛马,有人生来就在罗马。因父母都在山东交通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从小父母就有意识的培养蔡浩宇对计算机的兴趣。7岁时蔡得到了自己人生第一台个人主机——要知道,这可是1994年啊!他的电脑还是比较先进的版本。
而小蔡实自也确己争气。
8岁时,他在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动画比赛中获得第二;9岁被济南市天桥区评选为“十佳少年”;10岁获得了山东省青工委颁发的小鹰奖章;11岁时,他的电脑动画作品《外星使者》和《蓝耳朵飞艇》双获全国少儿电脑动画大赛二等奖。
不是我都很怀疑,这群外国玩家干嘛把这些信息列的这么详细?要不三好学生和卫生标兵也写进去吧。
11岁,蔡浩宇入选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一批“少年院士”,是当时组内年纪最小的之一。外国玩家们甚至找到了当年国内的报道太强了!
后来,蔡浩宇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出身商业世家的他,这时期又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时,蔡浩宇靠倒卖小灵通和手表“发了笔大财”;大学时,他又开户炒股,月收入曾高达30多万。
不去A股风云扬名立万,窝在宿舍里做小小游戏?游戏做不好就得回去炒股,这生活也太痛苦了吧!
米哈游初创成员全员都是EVA粉丝,尤其是蔡,每年夏天都穿EVA主题衬衫去上班。
在2014年,对外告知《崩坏3》立项的那次演讲上,蔡浩宇在讲台上直言:“啊,今天只有我穿EVA衣服来,昨天我在看EVA剧场版你们都没看吧?那没法做朋友了。”
蔡浩宇(左二)
配音演员林簌形容蔡在工作上相当严格。作为米哈游第一大股东,蔡浩宇持股41%,大伟哥和罗宇皓分别控制22.6%和21.4%,天使投资人杭州米艺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剩下的15%。(因为后来杭州斯凯被杭州米艺收购了)
2022年,米哈游四人登上《新财富》杂志发布的500强年度富豪名单,其中蔡身价553亿,位居73,略低于百度李彦宏,高于卫龙辣条。
也因此,他又被称为“济南首富”。
“就我个人讲,我也是一个玩主机的,像《剑灵》这样的端游为什么玩它?因为它有神灯(剑灵反和谐辅助工具,有去秋裤乳摇功能)。没有神灯我就不玩剑灵了,不过神灯的那个龙族一直没有国际补丁很不爽,所以我玩《剑灵》喜欢玩人族和天族。
二次元都是视觉动物,要给他们足够视觉冲击。我自己就是这样的,然后事情才能做好。”——蔡浩宇
在中国玩家中,蔡多被称呼为“蔡喵”,这出自2014年他某次有关“爱玩玩,不玩滚”的发言:
中文原版
英文版
因为外国玩家看不懂“你麻痹”的意思,他们甚至还专门注释了一段解释:
哈哈哈哈哈笑死,这下文化输出了!
不善交际 大伟哥
同样生于1987年,大伟哥原定的人生计划是本科毕业就出国留学,但由于08年金融危机留在了上海,攻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计算机工程双专业。
外国媒体报道中的大伟哥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大伟哥评价自己是个孤僻的人,避免参与社团活动,也不喜与他人交往。直到他成为了学生会主席,迫不得已改变了这性格。
在米哈游早期,大伟哥本是负责研发,但由于崩坏2早期收到了大量玩家投诉,他不得已站出来,作为客户服务代表解决问题,并在日后逐渐适应了这一角色,成为玩家最熟悉的米哈游成员,获得了大伟哥称号。(原名刘伟)
早年大伟哥,现年大伟哥
很多玩家或许有注意过大伟哥一撮白发,这不是染的,而是经历2014年公司困难时期熬出来的。是真实岁月的痕迹。
米哈游wiki里,外国玩家还专门开了一大段介绍“大伟哥为什么叫大伟哥”,以及我们熟悉的大伟哥形象初衷。在游戏里,大伟哥拥有多种形象,并一直延续到了《原神》中。
而伴随着大伟哥逐渐被人熟知,米哈游还得到了个“米忽悠”的雅号。
外国玩家普遍不理解“忽悠”的含义,因此wiki中也有专门此段解释该词的含义,甚至给出了赵本山《卖拐》小品链接,方便外国友人临摹学习中国“忽悠文化”。
总的来说,Fandom的米哈游wiki全程看下来非常有趣。参与编撰的绝大多数是英语用户,顶着机翻在中国特有的小编体屎山中寻找可用信息,属实是难为他们了。
不可避免的,内容中存在一些纰漏,不过在本文介绍中都已订正。
wiki引用的“米忽悠”介绍原文 真是屎里掏金啊....废话那么多,就半句有用的
纵观米哈游的创业经历,就像一段爽文,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是游戏界萧炎也不为过。
不论你喜不喜欢米哈游,没人能否认,它在商业上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地位;
不论你喜不喜欢蔡浩宇等人,他们都实现了最初的目的,甚至超额完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同时,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响当当。
而这或许也是所有玩家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做成了。这就够了。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1/4678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