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杨百万炒股讲座与杨百万炒股十大忠告

A股曾经的标志性人物“杨百万”去世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觉醒时代"的见证者之一,他的离世令人遗憾。

据东方网报道,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杨怀定早年通过买卖国库券起家,此后成为上海滩首批证券投资大户,一度成为市场风云人物,在1998年被央视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百万”这个称呼更像是对早期中国资本市场逐梦者的一种象征,杨怀定热爱股市,甚至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然而,他也是得到评价褒贬不一的人,杨怀定的辉煌更多发生在上个时代,2008年的逃顶成为他最近一次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而中石油上的投资以及炒股软件收徒这两件事,则给他带来了诸多争议。

买卖国库券发家、A股最早一批百万大户

杨怀定早年的投资故事颇为传奇和励志。

他出生于1950年,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一名普通职工。1988年3月,杨怀定辞职下海,当年4月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杨怀定凭借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杨怀定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称,当时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由于国库券比存银行的利息高出2000元,远超当时工资(每月53元),于是他把带去的两万元都买了国库券。买入后下午就涨了,于是当天卖出赚了800元。

有了初次交易的经验,他很快想到了其他城市的国库券交易。当时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杨怀定立即跑到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当天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之后,他又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光是合肥,就去了接近八十次。

因为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杨怀定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两地。考虑到安全问题,杨怀定专门请警察荷枪实弹来保护自己,还引来《解放日报》报道。最后他在一年时间里就赚到了100万,“杨百万”的称号因此声名远播,甚至引起过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关注。

国库券交易上赚取第一桶金后,杨怀定转战股市,成为了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当时A股还处在初期阶段,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电真空”,买入半年后股票大涨,他在800元以上价位卖出,净赚150多万元。此后,“杨百万”逐渐成为股市里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

2013年,杨百万曾接受四川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5·30”和6100点两次逃顶

杨怀定发自内心地热爱股市,曾经表示永远不会离开股市,他甚至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股市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早年的A股市场周期性很强,杨怀定在A股市场上也是几进几出。2008年的逃顶成为他最近一次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

2008年5月19日,沉寂了3年之久的杨怀定重出江湖,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大跌,发生了知名的“5·30”行情,最低一度跌至3400点附近。

当年9月28日,杨怀定再次预言:现在又到了“5·30”前夜,“我手上的股票已经全部走完了”。之后的10月、11月,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调整点数甚至超过了5月的下跌幅度。

“人性有两个弱点:贪婪和恐惧。‘5·30’之前,人们是多么贪婪,之后人们又是如何的恐惧!‘5·30’之前,我在央视做节目时叫大家卖票,可是又有几个听得进去?”杨怀定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

杨怀定是最早一辈股市个人投资者中的突出代表,他也在那个时代的市场上留下了不少金句:比如,“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股市就两个字:赢、输。”“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等等。

中石油投资和炒股软件收徒引争议

在受到业内尊敬的同时,杨怀定也是得到评价褒贬不一的人。中石油上的投资以及炒股软件收徒这两件事,曾经给他带来过诸多争议。

2007年年底在中石油上市初期,杨怀定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力挺这只新股。他说自己的中石油是要留给孙子的:“十年前石油多少钱一桶,现在呢?十年后呢?中石油是只好股票,我之前申购的4000股卖出已经赚了12万多,这只股票我的成本价摊平了不过几毛钱。我手里的要留给我的孙子,现在他4岁,等他20岁的时候,刚好可以用作教育资金。”

众所周知,中石油这只当年的热门股在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一年内跌幅接近80%,令不少股民损失惨重,杨怀定也因为之前的言论受到不少非议。当然,之后他也做了澄清,表示有关自己在中石油套牢的业界传言都是“瞎扯”,但这件事对“杨百万”的光环多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此外,杨怀定还和儿子成立了软件公司,开发“杨百万炒股软件”,并向其追随者推荐。据了解,该套软件从2003年开始投入市场,每套售价数千元,杨怀定说自己把多年积累的许多特有指标编入软件中,反映其看股、选股、炒股的思想,既是帮助散户也是对社会的反哺。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杨怀定软件科技公司”由杨怀定担任大股东,占股40%;他的儿子杨珏琦占股30%。据业内消息,很多使用这一软件的投资者最终都出现了亏损,一批受损者还联合在网上发布过文章,引起了较大反响。

百万用户都在看

 

6月13日凌晨,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百万”杨怀定因糖尿病并发症入院治疗,最终不幸去世。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杨老这一生,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传奇炒股经历。在万千股民心中,“杨百万”是永远的神,是炒股致富的典型案例。但是,没几个人知道“杨百万”发财致富的真正原因。“杨百万”能发财并不是因为他炒股水平多高,而是他身处一个好时代,走对了方向。

关于“杨百万”的生平,网上有很多资料,本文不详述。本文重点是揭示“杨百万”如何发财致富的。

大家都知道,“杨百万”最开始发财靠的是炒国库券。但是,为什么炒国库券能赚大钱呢?国库券其实就是国债,现在想买国债随时都能买,但却鲜有人问津,因为买国债赚不了大钱,可在“杨百万”那个年代,买国债却能赚大钱。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放开国库券交易,最先由上海、重庆等地试点。

当时,“杨百万”手上的2万元积蓄都是此前自己和老婆省吃俭用积累的。原本“杨百万”是准备把钱存银行,因为那时候的银行存款利率也非常高,有的银行一年存款利率居然超过10%。但是,“杨百万”在经过对比后发现,银行利率虽然超过10%,却依旧低于国债利率。

当初,“杨百万”决定买国债后,第一时间跑到西康路101号,以市场开盘价104元的价格all in了三年期国债。而那时的三年期国债利率高达15%,也是非常夸张的。同时,就在当天下午,该国债价格涨至112元。“杨百万”当机立断抛出国债,就这样一进一出,当天盈利800元左右。

在当时,“杨百万”一年的工资只有几百元。没想到,仅仅一天的时间,自己就赚了好一年多的工资。在尝到甜头后,“杨百万”开始认真研究国库券。

在短短2个月内,“杨百万”四处奔波,通过倒卖国库券赚了约10万元。当时的10万元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

关键就在这里,“杨百万”为什么能在2个月的时间内,把2万元炒成10万元。短短2个月就翻了5倍左右。这绝对不是什么技术或水平问题,而是那时候的客观环境造就了这一切。

国库券原本是不对外开放的,一般都是体制内公务员或国企员工就地摊销的。什么意思呢?在那个年代,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工资组成部分中都会有一项叫做“国库券”的。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工资直接以国库券发给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普通老百姓是接触不到的。

因此,在上世纪,国债的黑市就在市场中存在。而黑市的存在也延续到了国债放开初期,因为政策放开初期,市场上只有试点的几座城市能够交易国债,其他地区依旧延续先前的政策。而且,搞笑的是,同样的国债,各地价格却不同。“同券不同价”的现象等于是在呼喊那些聪明的投机者赶紧来倒卖赚差价。

大家都知道,黑市的价格普遍高于正规市场,再加上异价差,国库券的政策套利空间非常大。而“杨百万”通过研究后也发现了这种套利机会,所以他要四处奔波,在试点城市购入国库券,再到黑市中高价售出。在短短2个月时间中,他频繁出入上海多达几十次。

而关于炒国库券,“杨百万”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当时另一个大佬——管金生的影响。

对于“管金生”这个名字,年轻一代估计都很陌生,但在老一代人的记忆中,那可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当初的“327国债”事件的主角就是他。

而实际上,“杨百万”和管金生在国债放开前就结识了,两人就是非常投缘,互相交好。所以,“杨百万”能够敏锐地发现当时国库券市场的漏洞,其中或多或少都有管金生的指点,否则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金融的人来说,能够第一时间就发现许多专业人士都没发现的市场漏洞,并且还能从中牟取暴利是非常困难的。

至于“杨百万”炒股就又是另一个股市了。“杨百万”这个称号源自他从股市中赚取了百万利润。可事实,并没那么简单,这里又牵涉到另一个金融圈大佬——阚治东。“阚治东”这个名字也是年轻人不熟悉的,他是当年申银证券的总裁。

上交所初建时,一共只有8只股票。由于上交所刚建立,各路券商都怕自己承销的股票无人问津,因此都会提前找托捧场。“杨百万”本来就是申银证券的大客户,后来才转到管金生的万国证券。

那时,阚治东找到“杨百万”希望他能帮忙接盘。由于“杨百万”本身也不差钱,为人也厚道,也就答应帮这个忙。

而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国债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杨百万”原本也没对股票市场抱有什么期望,可没想到,自己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之后,“杨百万”的炒股历程中就没有什么出彩的案例。不过,他身边有不少大佬朋友时不时提点他,这才是他能从股市中赚钱的根本。

“杨百万”从股市赚的钱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他对股市有多了解或是多专业。

如果了解中国股市历史的应该都知道,中国股市刚开始时也是混乱不堪,漏洞百出。那个年代没有涨跌停、没有T+1,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瞬间倾家荡产。那时候的股市绝对不是健全的股市。在那样一个股市中,赚钱的都是些魑魅魍魉,散户赚钱的有几个?

其实,“杨百万”结交了很多券商中的大佬,如前文提及的管金生、阚治东。众所周知,券商的内部人员是不允许炒股的,因为他们有内部消息。“杨百万”周围有这么多金融专业朋友,他的投资当然不可能和真正的散户一样。

“杨百万”真实的炒股水平是什么?他是一个买中石油被套也不会止损的股民。在经历过自己的辉煌岁月后,“杨百万”早早地退出了股市。

很明显,“杨百万”的很多操作其实都是钻政策漏洞,而在那个年代,官方态度也很有意思,他们反而支持“杨百万”的投机倒把。正如前央行行长陈慕华所暗示的,像“杨百万”这种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为反过来思考,“杨百万”这种人的存在能反过来推动建立健全市场、完善制度。

所以,“杨百万”根本不是什么股神,想要从他身上学炒股是要掉坑里的。“杨百万”之所以能成功,更多是得益于身处那个时代,自己能认识那么多大佬。

[杨百万炒股讲座与杨百万炒股十大忠告]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401/46430.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