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上证50有那些股票或科创50成分股是哪些股票

发布时间:2023-12-13 06:41

虽然上证50自11月22日见高3038.28点后,呈震荡调整态势,但本周初的逆市表现仍然令A股市场的“一九”风格演绎到了极致。

而从上证综指5月11日探出年内低点以来,截至本周三,上证50上涨幅度达到了24.28%,远远高于同期上证综指9.20%的涨幅。其中,中国平安(77.67%)、伊利股份(69.29%)、招商银行(57.28%)、中国太保(56.16%)、贵州茅台(54.71%)以逾50%的涨幅居前。

上证50之所以今年以来能够一骑绝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证50一直被市场视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事实上其成分股也的确是不少机构抱团的对象。

那么,上证50的价值到底有几何?其业绩的成长性真的能匹配股价表现吗?为此,我们对上证50成分股2015年报、2016年报、2017年三季报的净利增长等数据进行了检视。

统计显示,上证50成分股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总额分别为14,450.39亿元、14,522.46亿元、14,068.20亿元,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0.50%,2016年较2015年同比增长-3.13%,2016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11,191.84亿元,2017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12,447.90亿元,同比增长11.22%。

而全市场剔除相关数据不全的非上证50成分股后有2822家公司,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总额分别为25,394.04亿元、25,852.20亿元、27,247.69亿元,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1.80%,2016年较2015年同比增长5.40%,2016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21,211.99亿元,2017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25,033.44亿元,同比增长18.01%。

显然,上证50成分股群体的业绩增长情况似乎也较为一般,非但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高人一等,还落后于市场多数个股的整体表现。

如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虽然上证50自5月11日低点以来上涨了24.28%,但期间涨幅超越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仅11只(见下表),占比为22%。而更有12只成分股期间是下跌的,同方股份以25.31%的跌幅居末位。也就是说,上证50表现强势是由少数成分股带动,内部其实也是极度分化。或许,与其说是上证50力撑市场,还不如说是上证TOP10(指上述11股)一枝独秀。

制表:数据应用部

那么,上证TOP10是否是成长性的代表呢?统计显示,上证TOP10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总额分别为4,706.80亿元、4,876.77亿元、4,926.57亿元,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3.61%,2016年较2015年同比增长1.02%,2016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4,007.11亿元,2017年三季报净利总额为4,529.06亿元,同比增长13.03%。可以看到,上证TOP10最近几年的业绩成长性较上证50要好,但也绝对谈不上惊艳。

既然上证50包括上证TOP10在业绩增长方面并不占优,那在估值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

目前上证50、上证TOP10、其它个股(2822只),2017年三季报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07%、13.05%、-3.16%;最新平均动态市盈率(剔除亏损公司,简单算术法)分别为28.83倍、20.76倍、93.46倍。可以看到,上证50在资产增值和估值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上证TOP10更是显著占先。

因此,上证TOP10之所以能够一马当先,大资金看中的显然并非是他们的成长性,或许是以低企的市盈率和两位数的资产收益率作为后盾所展现出来的保值增值能力。其实这也凸显了这类个股所具有的大家通常认知的防御属性,而这也与整体市场的弱势格局相符。想想也的确是如此,价值投资比的就是稳健,注重的就是防御,赢的就是长远,而不像大幅成长股短期进攻性十足,但无法长期持续。

当然,TOP10除了具有突出的保值增值能力的防御性外,其本身庞大的总股本所具有的市场稳定器作用更为机构所看中,这一点在近期连续力保3300点不失的走势中有所显现。

那么,如果我们以上证TOP10为模范,是不是还能够找到其他类TOP10个股呢?为此,我们设定2017年三季报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以及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季报净利增长率都在10%以上,这样的个股有16只(见下表)。

制表:数据应用部

可以看到,凌钢股份(98.90%)、美的集团(44.95%)、丽珠集团(44.44%)等8股5月11日以来已经录得了不错的涨幅(大于20%),这似乎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以此来看,另外8只个股有望后来居上复制上证TOP10走势,或许目前只是暂时的沉寂,爆发的日子已经不远。毕竟目前市场时至年底,仍然处在弱势震荡阶段,防御性应是首要考量因素。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日前,证监会宣布启动上交所科创50ETF期权上市工作,标志着我国股票期权市场步入注册制新时代,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标的指数的科创50指数,汇聚了一批“硬科技”的行业龙头,经营业绩保持高速成长,研发成果叠创新高,充分彰显了板块“中坚”力量,成为科创板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行业龙头扎堆

科创50指数由科创板市场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作为科创板的旗舰规模指数,科创50指数表征科创板代表性企业的整体走势,是国内“硬科技”领域标杆性指数。

自发布以来,科创50指数整体运行较为平稳,指数成份股的代表性持续提升,合计IPO融资金额2422.48亿元,A股市值2.63万亿元,分别占科创板板块整体的30%和40%。从行业分布看,汇聚了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龙头,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行业公司数量较为突出,分别有24家和8家,涌现出国产办公软件龙头金山办公、CPU龙头海光信息、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医学影像设备龙头联影医疗、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等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示范效应的标杆企业。

从业绩表现上看,科创50指数成份股的“压舱石”效应突出,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06亿元、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速均达到44%,占板块整体营业收入的50%,整体净利润的63%,成为板块稳增长的“火车头”。

从研发上看,2022年度,科创50成份股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达513亿元,同比增长3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数达21%,较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数量超过5万人,平均研发人员占比高达33%。

在聚焦“硬科技”、坚持研发投入的背景下,科创50指数成份股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2年末,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达到617项,13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奖项,12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

成长性强劲

拉长维度看,近三年科创50指数成份股展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板块“领头雁”效应显著。2020-2022年科创50指数成份股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分别为3237.54亿元、4248.70亿元、6105.82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31%,33家公司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 2020-2022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08亿元、496.55亿元、713.5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65%,29家公司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不仅具有高成长性,科创50指数成份股更有良好的盈利质量作为基本面支撑。近三年科创50成份股毛利率平均数分别为42%、41%、41%,保持稳定的高水平,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数为11.82,远高于板块整体中位数6.61。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已有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实现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均转正,并成功摘“U”,在科创板上市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高成长与硬科技属性兼备的科创50指数成份股也日益受到外资的青睐。目前,已有214只科创板股票进入沪股通标的,其中科创50成份股41只;已有67只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核心指数体系,其中科创50成份股26只,占比近四成。此外,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以来,外资获得入市科创板新通道,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50指数ETF产品。据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已有超过10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在境外多地上市,合计规模约为25亿元,为海外投资者开辟了投资科创板的新通道。

创新红利不断释放

科创50指数成份股作为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的“尖子生”,充分借助改革创新红利,加快发展。再融资方面,已有23家次公司发布再融资方案,为持续扩产、创新研发募集资金,合计拟募集资金959亿元,其中20家次公司再融资申请已注册生效。与此同时,科创板公司还积极运用GDR创新工具,主动走进国际投资者视野。

做市商方面,科创板率先引入做市商机制,为板块流动性注入新活力。目前共有46家科创50成份股成为做市商标的,占做市标的的比例为33%。其中,西部超导、沪硅产业、中控技术均获5家券商同时做市,市场活跃度和定价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分拆上市方面,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的科创50指数成份股公司表现优异,为板块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多晶硅龙头大全能源、国产办公软件龙头金山办公、动力电池龙头天能股份等多家科创50公司均为分拆上市,IPO募集资金合计超250亿元。

目前,科创50ETF期权已启动上市工作,板块发展即将迎来新篇章。业内人士表示,科创50ETF期权的推出是有效完善科创板配套产品体系,提升科创板吸引力和流动性的重要举措。从科创板开板以来估值水平看,目前科创50指数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科创龙头企业潜力的释放,科创50ETF期权将成为投资者分享科创板“试验田”改革红利的重要桥梁。

[上证50有那些股票或科创50成分股是哪些股票]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2/4568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