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九阳股票走势图(华为股票走势图)

发布时间:2023-11-13 05:51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部证券 吴东炬)

一、行业:厨小电23年回暖可期,长期稳健增长

1.1 消费复苏,23年厨小电将迎回暖

消费升级、新品放量,厨电小家电长期稳健增长。

疫情爆发前,厨房小家电整体维持较好增速,景气度表现较优。

在消费升级驱动下,行业均价持续提升,带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奥维云网,2019年小厨电线下均价为443元,较2015年上涨42.9%,线上均价182元,虽较2015年218元有一定程度下滑,但至2022年已恢复到201元,整体略有波动但基本保持稳定,消费升级趋势不改。

与此同时,行业自2015年来持续推出众多新品,破壁机、养生壶、多功能锅、空气炸锅等新品先后涌入大众视野、快速放量,接连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

非疫情时期,小厨电基本保持6%左右的稳健增速。

根据奥维传统渠道推总数据(不含抖音),2016-2019年厨房小家电(包含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破壁机等13个品类)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速为5.7%,新品放量、老品升级共同驱动行业稳健增长。

空炸成为爆品,但受疫情冲击22年厨小电整体低于预期,低基数叠加消费复苏,23年厨小电回暖确定。

去年3、4月份上海等地爆发大规模疫情,多地物流停滞,市场供应不足、需求放缓,行业表现平淡,此外12月份疫情放开后全国各地进入疫情感染高发期,居民生产生活状态严重受阻,导致消费持续低迷。

疫情影响下,小厨电去年正常销售时间仅9个月,根据魔镜数据,22年小厨电天猫京东平台线上销额为1150亿元,同比仅增长0.59%,而去年行业新增爆品空气炸锅,22年空炸天猫京东合计销售76.55亿元、同比增长69.5%,空炸已成为行业第二大品类,在此基础上厨小电大盘仅实现微增,剔除爆品空炸,22年厨小电大盘同比下滑2.24%,其主要是疫情冲击的结果,疫情导致22年基数较低,随着消费复苏,23年厨小电回暖确定。

根据测算,预计23年厨电小家电将实现9.6%的同比增速。

从魔镜披露的数据来看,剔除3、4和12月这三个受疫情影响的月份,2022年9个月正常销售时间内厨电小家电天猫京东平台线上销额同比增长4.16%。假定2022年无疫情干扰、可实现4%的同比增速,则小厨电天猫京东平台销额可达到1188.8亿元,在此基础上,假设2023年消费复苏背景下小厨电回归至正常年份销额增速6%,则可实现规模1260.1亿元,较2022年实际销售规模增长9.6%。

1.2 中长期:新品诞生、老品升级,共同推动行业稳健增长

1.2.1 消费升级、代际更迭,厨房小电行业前景可期

消费升级奠定行业增品类、提品质的主基调。

根据奥维云网,截止2021年,我国平均每户家庭有9.5件小家电,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则分别有31.5、27.5、27.0件,这意味着我国的小家电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高达47412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7.1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消费理念也随之升级,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基础功能,而对其综合性能、工业设计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观念的转变驱动行业不断更新换旧,奠定了增品类、提品质的发展主基调。

代际更迭催化需求释放,新生一代增添行业契机。

随着人口代际不断地更迭变迁,95后、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逐渐崛起。相较于70后、8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喜爱高颜值,更加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热衷于体验新事物,且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实力。

他们的崛起为很多新兴产品带来了机会,以投影仪和多功能锅为例,即便性价较高的彩电可满足观影需求,但大屏观影的乐趣仍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进而打开了家庭投影仪的新市场,昂贵的多功能锅也凭借颜值和社交属性快速出圈。

随着从校园迈入社会,该群体对厨房小家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有望引领行业持续增长。

1.2.2 新品衍生、老品升级,推动行业可持续增长

新品诞生催化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以来国内市场不断涌现出新品类,为行业发展贡献增量。

从2016年以来逐渐崛起的破壁机、养生壶,到2018年开始逐渐放量的多功能锅,再到2021年火爆市场的空气炸锅,市场不断有新的品类出现,进而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健康烹饪、便捷好用逐渐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新品不断推出将会推动厨房小电实现持续增长。

传统品类进入存量市场,升级换代成为发展主旋律。

经历了普及率快速上升之后,传统小厨电品类目前市场保有量水平较高,存量市场下更新换代成为了该部分品类发展的主旋律。

以具体的刚需品类为例,普通的电饭煲逐渐衍生出IH电饭煲、智能化电饭煲、蒸汽饭煲、微压电饭煲等等,电热水壶产品也渐渐增加了控温保温、触屏操控、抑菌等功能,电压力锅也一改传统的模糊火力烹饪,升级为高微压并存技术,实现大跨度精确压力烹饪,同时使用双管控压盘实现持续小火、中火、大火烹饪模式,大大提升了烹饪食物的口感。

总体上,各品类的性能、外观、材质等方面均不断升级,带动行业均价持续提升。

基于此,我们认为,不断推出的升级产品和新兴的细分产品均将有助于加速小厨电市场渗透,带动行业整体增长,小厨电行业前景可期。

二、公司:管理改善在即,经营拐点向上可期

2.1 总经理换帅,经营改善有望到来

疫情之下消费市场疲软,过去两年公司基本面承压。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05.4亿元,同比-6.09%,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20.69%,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9.3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23.9%,营收降幅显著收窄。考虑到去年12月疫情过峰对消费产生较大冲击,预计2022年全年公司业绩仍将延续下滑态势。

盈利能力仍有改善空间。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7.8%,同比下降4.3pct,主要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会计准则调整影响,若剔除运费调整影响,则2021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1.5pct,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口径下提升约1.5pct至28.73%;净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净利率为6.65%,同比下降1.51pct,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7.19%,同比下降1.83pct。相较往年,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总经理走马上任,公司经营有望迎来改善。

在过去两年基本面承压的背景下,2022年12月底,公司正式聘请前戴森全国销售总监、大中华区总裁郭浪担任总经理职位,此次任命为公司首次聘请团队外部人员担任高管职位,充分展现了公司加快发展的决心。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郭浪先生曾先后供职于宝洁、欧莱雅、戴森等知名外企,在大消费特别是清洁电器领域具备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营销管理经验。

我们认为,新总经理的到来有望为公司经营全面赋能,厨房小家电拐点向上、清洁电器加速增长,市场份额回升可期。

2.2 发力太空系列,九阳将迎份额回升

2.2.1 消费升级放缓叠加低价竞争,22年九阳份额有所下滑

消费升级趋势放缓,公司高端产品表现下滑,导致22年份额有所下降。

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疫情扰动,近两年居民消费意愿低迷、购买力普遍下降,厨房小家电作为可选消费品市场需求转弱,16年以来较为强劲的消费升级趋势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之下,公司高端产品表现也有所下滑。

2018年公司推出SKY系列产品,定位高端化市场,核心品类定价高于同业,由于国内消费升级势头放缓叠加小品牌低价竞争,2022年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中小品牌低价抢占市场,九阳破壁机、空气炸锅、豆浆机等核心品类份额下滑。

根据魔镜数据,2022年九阳天猫京东平台销额市占率为7.72%,同比下降0.8pct,中小品牌市占率为69.04%,同比提升0.6pct;具体到品类方面,根据奥维云网,2022年公司核心品类线上份额显著下滑,破壁机同比下降6.59pct至39.1%,空气炸锅同比下降7.47pct至14.8%,豆浆机同比下降12.45pct至50.2%,电磁炉同比下降1.63pct至8.9%。

2.2.2 借助太空系列新品,22年九阳电饭煲逆势份额提升

公司22年份额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但电饭煲品类是为数不多的亮点,借助太空系列新品,22年公司电饭煲逆势实现份额提升。

太空科技赋能产品、市场定位偏中端,公司产品性价比提升。

公司作为载人航天太空厨房研制单位,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成功研制出水润膜0涂层、360°热风循环加热、氧化锌抗菌等多种领先技术,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

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将太空科技应用至旗下产品,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使产品定位更加贴合疫后消费环境,有效拓宽产品受众、增强市场需求。

无涂层电饭煲小试牛刀,太空系列首战告捷。

22年4月份公司重磅推出太空科技&无涂层饭煲40N1,该款产品定价549元,主打“无涂层”功能性卖点,上市次月便登上奥维畅销机型排行榜第六名,获得不错的销售反馈。

在此基础上,公司顺势而为,接连推出40N7、40N3等系列无涂层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的多样需求。

整体来看,公司太空系列无涂层饭煲多位于399-699元价格区间,较之前S系列699-2699元价格带有所下移,产品相对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太空无涂层饭煲表现强劲,带动公司饭煲份额持续回升。

自新品上市后,太空饭煲对公司饭煲品类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根据奥维云网,2022年12月太空饭煲40N1-N3系列线上销额占公司饭煲品类总收入的14.6%,较2022年4月提升6.6pct。新品驱动下,2022年公司500-599元饭煲市占率同比大幅提升9.16pct至14.33%,推动公司饭煲市占率提升0.51pct至12.02%。

从市场表现来看,太空系列无涂层饭煲收效甚佳,现已逐步成为公司饭煲品类的主要增长驱动,带动公司份额回升,显示出公司有望凭借太空等系列发力中端市场、实现更多品类份额回升。

2.2.3 太空策略成效初显,23年公司份额回升可期

自太空饭煲初步发力、试水成功后,伴随着渠道、营销资源的增加,公司核心品类空气炸锅、破壁机也逐步迎来边际改善。预计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发力太空产品、布局中端市场,通过推出相对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来迎合当下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实现份额回升。

1) 低基数叠加新品发力,今年公司破壁机份额有望回升。

作为第一大品类,破壁机对公司收入影响较大。受疫情及中小品牌低价策略影响,22年公司破壁机线上份额仍居行业首位但大幅下滑6.59pct至39.1%。随着公司逐步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市场份额有望快速回升。

通过低价策略,22年中小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中小品牌借助疫情红利发力高性价比产品,叠加静音等功能性卖点,市场受欢迎度显著提升。以蓝宝为例,2022年蓝宝破壁机BP-PB02实现畅销,线上销额市占率为7.41%,远超其他产品,带动蓝宝破壁份额同比提升7.24pct至8.19%。同等价位下,蓝宝BP-PB02凭借53dB的轻音优势,实现约2倍于九阳L18-P132的销额。

近期公司逐步落地高性价比新品,市场表现良好,破壁机份额回升可期。

自22年Q4起,公司先后推出破壁机新品P919和P939,其中P939为太空系列产品。两款新品静音效果更佳,且兼具热烘除菌功能,产品售价500元左右、性价比较蓝宝西屋等畅销品更为突出。

从市场反馈来看,23年1月两款产品市占率为2.67%、2.03%,分别位居奥维畅销机型排行榜第四、第九,市场受欢迎度程度颇高。

公司在破壁机品类市场份额虽有下降但依旧遥遥领先,同时产品技术积累深厚,随着年后破壁机太空系列新品的进一步推出、渠道营销逐步发力,我们看好今年公司破壁机份额迎来回升。

2) 23年空炸品类份额逐步向龙头集中,九阳份额回升可期。

22年空炸品类大盘增长强劲,中小品牌借助低价策略份额显著提升,导致22年九阳空炸份额下滑7.47pct至14.8%;不过随着空炸增长趋于放缓,行业将迎来洗牌、份额有望逐步向龙头集中,九阳公司在空炸领域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产品竞争力领先,随太空系列新品发力、营销助力,23年公司空炸份额有望实现回升。

22年中小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抢占空炸市场。

22年空炸持续放量、大盘增长69.5%,200元左右入门级产品增长明显,其中奥克斯“2199液晶”、长虹CZG-D05位居畅销机型排行榜第一、第二。通过产品对比,在性能相近的几款空炸中,奥克斯、长虹价格较低,外观设计时尚大气,极具性价比优势。

根据奥维云网,2022年“2199液晶”空炸占奥克斯空炸销额比例为42%,CZG-D05占长虹空炸销额比例为78%,推动22年奥克斯、长虹空炸市占率分别提升2.73、2.61个点,22年奥克斯、长虹空炸市占率分别为8.11%、4%,中小品牌低价策略效果显著。

23年空炸份额逐步龙头集中,借助技术优势、推出太空新品,看好九阳份额回升。

目前空炸品类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22年CR3仅为44%,随着空炸增长趋于放缓、野蛮增长阶段结束,份额将逐步向龙头集中;九阳在空炸品类具备先发优势,21年市占率达到22%位居行业第一,在产品技术具备一定优势,22年4月、5月公司先后推出不翻面空气炸锅VF735/VF736、产品领先同行,两款价格均位于500-700元区间,其中VF736在6月便荣登奥维空气炸锅畅销机型排行榜第二,成为排行榜前五中唯一一款中高端空炸产品。

展望23年,我们认为,空炸品类市场集中度提升逻辑确定,三大龙头美九苏合计份额将迎来提升,而九阳有望依托技术优势推出太空系列新品、同时渠道营销发力,看好公司23年空炸份额回升。

太空策略成效初显,公司核心品类空气炸锅、破壁机市场份额自去年10月起触底反弹。

随着太空新品不断发力、渠道资源投放增加,公司部分核心品类空炸、破壁份额显著提升,从奥维披露的数据来看, 23年2月(1.30-2.26)公司空炸、破壁线上销额市占率为14.9%、40.3%,相较于底部22年10月分别提升3.4pct、6.2pct,份额提升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太空策略将成为公司今年份额回升的主要驱动,公司业绩改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太空矩阵持续完善,品类横向拓展加速九阳整体份额回升。

截止23年1月,公司太空系列已包含13个品类,已有品类的产品型号也在不断地丰富,目前公司仍尚未针对榨汁机、面条机、电饼铛等品类推出太空产品,部分品类如电压力锅、豆浆机、搅拌机、养生壶等型号也较为单一,太空系列仍存在较大的布局空间。随着太空饭煲试水成功,破壁、空炸边际改善,我们预计公司份额将会随着太空系列的进一步丰富而实现加速回升。

2.3 九阳、Shark协同发展,第二增长曲线逐步打开

国内清洁电器景气度高,渗透率较低,发展空间广阔。

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新兴品类的驱动下,国内清洁电器保持着较高的景气度,根据奥维云网,2022年国内扫地机器人销额124亿元,同比增长3.4%,洗地机市场规模99.7亿元,同比增长72.5%。然而目前国内清洁电器行业渗透率远低于20%,仍具备较大的成长潜力,为公司布局提供良机。

积极布局清洁赛道,打造自身第二增长曲线。

2017年控股股东上海力鸿联合鼎晖收购SharkNinja, 2018年公司又出资1250万元收购SharkNinja在中国的运营公司尚科宁家51%的股权,从此凭借Shark品牌开始进入国内清洁电器赛道,推出蒸汽拖把、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

2022年5月,公司以0元价格收购尚科宁家(中国)公司剩余股权,现已100%持股尚科宁家,此次收购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清洁业务的运行效率,助推其加速发展。

九阳、Shark双品牌运作,新总经理就职赋能,公司清洁业务有望迎来飞速发展。

公司2021年专门成立清洁电器部门,以主品牌九阳入局清洁电器赛道,自有团队与Shark团队共享研发技术、协同发展。

目前九阳品牌已推出洗地机新品Q3、Q5,定位中端市场,大容量水箱满足200平米大户型的清洁需求,Q3拥有40min超大续航,Q5具备智能脏污感应功能、可秒变吸尘器、随手吸、除螨仪,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具有较高性价比,未来公司将以九阳品牌布局中端市场,Shark布局高端市场,双品牌共同发力。

除此之外,公司新任总经理曾在戴森就职多年,具备丰富的清洁电器管理经验,有望为公司清洁业务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盈利预测与估值

3.1 盈利预测

2022-2024年内销业务预计同比增长-5.1%/17.6%/14.4%:

1)食品加工机系列和电磁炉系列,2022年受疫情冲击及中小品牌低价抢占市场影响,公司第一大品类破壁机增速下滑,预计2022年该系列收入将显著下滑。展望未来,消费复苏,小厨电景气有望回升,叠加公司自身技术优势和产品定位调整,2023年公司有望借助太空系列破局,实现份额回升、增速拐点向上。预计2022-2024年该系列将同比增长-15%/18%/15%;

2)营养煲系列,尽管疫情对销售产生一定影响,但饭煲品类凭借太空系列中端策略实现份额回升,2022年表现较优于其他品类,带动所在系列收入表现向好,预计2022-2024年同比增长0%/18%/15%;

3)西式小家电系列,高端定位弱化公司空炸市场竞争力,九阳2022年空炸份额下滑、增长失速,随着公司积极发力太空新品,布局高性价比产品,份额有望实现快速回升,预计该系列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为6.8%/18.2%/13.2%;

2022-2024年外销业务预计同比增长0.4%/12.2%/14.3%:

尽管目前海外通胀严重、消费疲软,但基于公司与JS环球的协同效应,预计2022-2024年公司外销业务中食品加工机和电磁炉系列增长0%/12%/10%,营养煲系列增长0%/12%/15%,西式小家电系列增长8%/18%/15%,其他增长1.2%/22.8%/12.7%,除主营业务外的其他外销业务收入增长5%/8%/7%。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0.86、117.81、134.78亿元,同比增速为-4.3%、16.8%、1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0、8.54、10.11亿元,同比增速为-4.8%、20.3%、18.5%。

3.2 估值

3.2.1 相对估值法

我们选取北鼎股份、苏泊尔和小熊电器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6.05倍。短期来看,疫情冲击下2022年厨房小家电回调不及预期,销售基数较低,随着消费稳步复苏,小厨电景气度有望回升,低基数之下小厨电今年有望迎来加速增长。

2022年年底公司聘任前戴森大中华区总裁郭浪担任新总经理,预计将为公司经营全面赋能、增添势能;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发力太空等系列,积极布局中端市场,今年有望迎来份额回升、实现收入加速增长;总体上,公司今年有望迎来经营改善,市场份额有望实现快速回升。

中长期看,公司积极布局清洁电器赛道,采用九阳、shark双品牌共同运作,并聘任新总经理为之赋能,有望实现清洁电类品类飞速发展、贡献增量。基于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并积极布局清洁电器新赛道,给予公司2023年24倍目标PE。

3.3 报告总结

强大的研发创新实力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太空科技赋能下公司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回升可期。

短期来看,消费复苏及低基数利好下,小厨电迎来加速回暖。公司层面,在新总经理的带领下,公司经营有望打开新局面,太空系列助力公司调整策略、发力中端市场,预计今年市场份额将企稳回升,公司业绩改善确定性较强;从中长期来看,公司持续发力高景气赛道清洁电器,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0.86、117.81、134.78亿元,同比增速为-4.3%、16.8%、1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0、8.54、10.11亿元,同比增速为-4.8%、20.3%、18.5%,采用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给予公司2023年24倍PE。

四、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小厨电领域,美的、九阳、苏泊尔、小熊等头部品牌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壁垒较低,新品牌进入门槛不高,长尾品牌多样且市占率较高,行业竞争愈加剧烈,公司面临市占率下降的风险。

2.新品表现不及预期:近年来主流品牌加速完善产品矩阵,涵盖不同品类,行业推新速度加快,激烈的竞争驱动产品力整体提升,公司可能面临新品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

3.国内外疫情反复:公司产品主要以线上内销为主,受物流影响较大。国内外疫情反复使得物流停滞,公司的收入、毛利率将受到影响。

4.原材料价格不利波动:小家电成本中,五金部件及塑料等原材料占比较大,如果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价格持续上行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成本端压力。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选自【远瞻智库】

 

华为新机Mate 60 Pro上周在官网重磅开售,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搭载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AI隔空操控、智感支付等功能,是有史以来国产化率最高的一款手机,也被称为是华为史上最强大的Mate手机,央视也评价其为“争气机”。

这样一款具有技术突破、搭载国产芯片的电子产品,刷屏网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其对国内A股的影响也还在持续发挥着作用,概念股被资金爆炒。

华为供应商,4天4涨停

据媒体报道,这次的Mate 60 Pro国产化率达到90%,该产品供应链至少包括46家中国供应商,其中结构件供应商相关概念股有10只,包括近期连续涨停的捷荣技术(002855.sz)。

捷荣技术的主营业务是精密模具和精密结构件的生产和销售,2022年其精密结构件产品收入占比超90%。更重要的是,在公司2017年的财报中曾显示,公司客户主要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比如OPPO、华为、三星、HTC、TCL、魅族等

(捷荣技术2017年财报截图)

只是,从2020年开始捷荣技术不再在财报中强调其客户包括OPPO、华为等知名公司。

今年6月17日有投资者在捷荣技术互动平台询问,华为营收占比多少?公司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下近三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情况,并没有明确告知投资者华为收入占比到底有多少。

(捷荣技术互动平台截图)

即使这样,8月29日华为Mate 60 Pro在商城正式上线之后,捷荣技术的股价依然遭到了资金的爆炒,8月29日当天异动收盘逼近涨停,8月30日至今天(9月4日)连续4天涨停,Mate 60 Pro上线后捷荣技术股价5天涨近60%!

(捷荣技术股价走势截图)

实际上,这个涨幅与主营卫星通信产品的华力创通(300045.sz)相当,自Mate 60 Pro上线至今华力创通股价涨超54%,其中8月29日和9月4日两个交易日均实现20%涨停。

刚宣布跨界新能源

说起来,捷荣技术的股价较其2017年上市时创下的高位早已腰斩,期间最大跌幅一度超过78%,最近这波炒作华为Mate 60 Pro的行情可谓是难得的上涨。

然而,在今年6月底的时候捷荣技术刚刚宣布了其跨界新能源的计划

6月30日,捷荣技术公告,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布局业务上下游业务,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000万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捷永投资,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等。

同日,捷荣技术还公告,拟与维信诺(002387.sz)共同出资设立捷荣能源,注册资本3000万,其中公司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530万,持股捷荣能源51%,标的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型储能业务的集成、生产和销售,推进公司向储能行业转型发展。

(捷荣技术公告截图)

到7月14日,两家新设子公司捷永投资、捷荣能源均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按照捷荣技术在公告中的说法,投资设立捷荣能源主要是为了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和升级,在巩固发展现有精密结构件业务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新业务,推动现有业务与新业务协同发展。

(捷荣技术公告截图)

捷荣技术想要转型升级发展新业务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自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就一直不突出,上市第二年就业绩变脸不说,2020年之后公司就年年亏损,寻求新的增长点的确是不错的战略转型方向。

但是,问题是,作为深耕通信结构件的捷荣技术,一直以来都聚焦于消费电子领域,向储能领域转型是否有点步子跨的太大?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通信结构件虽然与储能系统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仅仅存在于储能系统的监控与控制系统中,而深耕通信结构件的捷荣技术可以说在储能领域还缺乏经验。

之所以选择跨界储能行业,或许捷荣技术也存在一定的蹭概念的嫌疑,毕竟这几年储能行业的景气度以及资本关注度还是非常高的!

连续2年巨亏,控股股东谋求股权转让

如前所述,捷荣技术跨界储能有其原因,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这的确是公司寻求新业务方向的动力,但再看一下同期公司控股股东的动作,这种转型似乎又是噱头大于实际

2022年捷荣技术营收26.98亿、同比下降12.74%,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26亿、同比增长48.72%,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9015.76万、同比增长57.99%,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二年亏损!

(数据来源:同花顺网站)

2021年亏损2.45亿,2022年亏损1.26亿,两年亏损3.71亿,把2017年上市以来赚的利润全亏完之后,还多亏了近2亿。

8月30日,捷荣技术发布的半年报又显示,营收9.47亿、同比下滑31.5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4688.86万、同比下滑25.71%,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4344.58万、同比下滑13.07%。

2023年若不能扭亏,捷荣技术就是连续3年亏损了!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捷荣技术的控股股东想的不是如何帮助公司扭亏,而是想的自己如何套现,如何一把巨额套现?

9月1日捷荣技术发布的股价异动公告显示,控股股东拟将7367.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转让给深圳中经大有私募及深圳德润世家,交易各方在2023年4月9日、6月8日和8月7日分别签署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等协议,交易各方一致同意原定签署正式协议期限调整为“18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协议其他内容不变。

(捷荣技术公告截图)

据之前的公告显示,意向协议中并没有确定具体转让价格,仅明确“经双方友好协商最终确定”。而从4月9日签署意向协议以来,关于正式协议期限也是一变再变,4月9日的意向协议说“6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6月9日又说“12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现在又变成“18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

(捷荣技术公告截图)

想一想,这份股权转让意向协议中价格未定、正式协议期限未定、是否涉及实控人变更未定,那么随着捷荣技术股价的上涨,对拟转让的控股股东当然是有明显好处的,那就是可套现的钱更多了,但相应的受让方的成本也就更高了,这样下去股权转让这事黄的几率只大不小!

如果这事真的黄了,那么这个过程中控股股东是否涉及制造“股权转让”题材的嫌疑?

所以,捷荣技术这波连续涨停的大涨行情,表面上是资金炒作华为Mate 60 Pro供应链的结果,实际上可能是拟进行大比例股权转让的控股股东想要获得更多转让款的过程,因为股价上涨转让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但风险在于成本高了受让方可能不愿意接盘。

[九阳股票走势图(华为股票走势图)]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1/44966.html

tags: